- 相關推薦
五年級第七單元讀后感(通用5篇)
五年級第七單元讀后感 1
從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手記里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
打開這本書,一個個充滿溫情、行云流水的`故事映入眼簾,讓人感動。默默的把汪斌父親送的雞蛋每天煮一個帶給汪斌吃;夜里背周慧到山頂的住院部治療;給學生過生日、送書籍、寫祝辭,為貧困的學生買彩票;跋涉三十多里帶著學生來到伍健勞作的田頭大聲呼喊“伍健你好”;一而再再而三地給后進學生關愛與引導;與陌不相識朋友的書信交往、心靈對話……并且越讀越感到這種師生之愛,在逐漸擴展!
“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為李老師及所有被老師影響的人的共識,可謂達到了愛的最高境界。在讀故事中再來反芻咀嚼書名,他無非是把孩子當作人,當作完完整整的人,不只是分數、不只是成績單,并且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愛去贏得愛,用愛去化解許多的矛盾。愛我們身邊的人,無疑是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也懂得去愛護和關心別人,尤其是當老師的我們,面對的是正在成長,性格還沒有定型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我們給予他們的愛心也一定會影響到日后他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曾幾何時,看到書上有幾句話:“不會對別人寬容的人,對自己也不會寬容的;不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愛你的!”總相信你負出的愛越多,你也會獲得越多的愛。(解紅梅)
五年級第七單元讀后感 2
由于最近需要讀的書有一大堆,所以也慢慢養成了寫讀后感的習慣,最初寫讀后感只是為了記住某本書的主要內容并且能為日后所用,到現在下筆寫讀后感卻不再只是為了完成計劃,而是日常生活中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時不時會參加一些讀書分享會或者交流會,所以會遇見各種有趣的并且知識淵博的朋友,他們中的有些人也會有寫讀后感的習慣,并且還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所寫的內容。
我選擇寫讀后感的時間一般是在午后或者夜晚,一個人坐在書桌旁,靜靜地想靜靜地回憶,我并不會看完一本書馬上就把所感所想記錄下來,基本上是隔一天或者兩天再寫,因為我覺得我們所看所讀的東西是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的.。在寫讀后感的過程中,我發現我記錄行為其實就是在努力還原事物的過程,如寫前兩天我看過的一部電影,一般都會大概地把內容描述一下,如果有記憶比較深刻的臺詞,我會單獨寫出來,然后會回憶當時看完電影的想法,以及由此聯想的事。對比之前寫過的讀后感,我能夠感覺到我提煉故事情節的能力變強了,我開始用更客觀的詞去描述而不是一味地只注重個人感情的宣泄。在習慣寫讀后感的這幾個月里,總覺得自己所學的知識變得踏實了,因為他們不再只是我頭腦里的某一段可能隨時會被遺忘的回憶,而是變成了文字安靜地躺在本子里。
五年級第七單元讀后感 3
寒假看了國學經典《三字經》這本書,感觸良多。下面再說吧。
我覺得古人很聰明。別看那些句子,只有三個字,卻蘊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不學,就得不到。不趁年輕學,何必老?”這句話告訴我們趁年輕好好學習,不要后悔老了什么都不做。“玉不琢,不成器。人家不學不知道怎么辦。”這句話告訴我們,人只有經過艱苦的訓練才能成為有用的人。有很多這樣的句子和理由,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融四歲可以做梨。弟子長,當先知。”這句話。它講述了漢代孔融四歲時父母驚訝的`故事。這么小的年紀,他就懂得尊重和愛護自己的弟弟。知道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慚愧的想到自己以前只想選最好吃的。我媽對我說:“你現在明白這個道理還不晚,我相信你會慢慢改變,慢慢進步的。”我心想:“以后要向孔融學習,對父母更加尊敬,對兄弟朋友更加疼愛;好東西要和別人分享。" 。
通過讀這本書,我收獲了很多,也學到了更多的道理,感覺自己長大了。
五年級第七單元讀后感 4
20XX年的2月,高原古城西寧依然寒氣彌漫,春意只是在已經逐漸稀疏的鞭炮聲里存在。入得家門,《雪蓮花》靜臥于桌上,我心為之怦然而動。匆匆飯畢,捧書而讀,直至午夜時刻不舍釋卷。
雪峰千里綿延,潔白層層重疊,在雪線之處,一朵雪蓮于風中搖曳舞動,涌動出滿目的孤傲和圣潔。我牽棗紅色的軍馬,立于她的面前,身后是廣袤的博爾塔拉草原,四周萬千蒼松如萬千綠劍,挺拔直破蒼穹,噴涌著成長的不息和無畏。我時常在夢里會出現這樣同一種景色,我想這是對一種逝去的回首,是對故昔的凝固,是對一段時空的難忘。
人生過處,總有許多難忘和不舍。如此書的序者劉同新,曾是我的老首長,對他的軍事才能和睿智,和善的`處事能力,對生活的豁達等等幾十年來難以忘懷。前幾年攜妻女到北京,老首長開車帶我們游玩景點,偶爾還會和年輕人要飆飆車,頑童的性格折射出一種對生活的激情。如今雖退休在家,但喜文弄墨玩微博游山水,多年軍營生活的深厚積淀依然蕩漾。又如本書以較大篇幅介紹的王宏偉,我在部隊時他在電影隊,雖只見過幾次面,但他對藝術的執著和勤奮深銘于心,也曾享受過他的歌聲。一方水土養一方圣物,他是博爾塔拉高天潔水獻給東方藝術殿堂的一塊瑰寶。那塊土地、那段時空造就了無數穿透歲月的人事物,實在是難以勝舉。
言歸正傳,當敘《雪蓮花》一書的作者徐 明。XX年徐xu明從江蘇常熟入伍到博爾塔拉某邊防部隊服役,也許是前世幾百年的緣份,我有幸和他在同一個邊防站共享那段歲月。當時他在連部工作,業余時間喜好寫作新聞。他的勤奮刻苦是我一生中所少見的,他的第一篇新聞稿我也曾看過,那只是一棵小草。如今拜讀他的《雪蓮花》,我看到的是一棵大樹,結滿碩果果香怡人的一棵大樹,文字成熟,感情豐滿,我想這是必然的結果。因為他是一個有心人、一個有志者。我們許多人也曾有過和他同樣的經歷坎坷,但缺乏心的苦行,缺失一種熱愛的敏感,所以徐 明成就了今天的徐 明。對他來說,故鄉的桑木梓樹和異域的一草一花是沒有區別的,大海的氣息和高山的脈動一樣能讓他的靈魂飛揚,這是一種永遠向上的人生理念。他用阿拉套山、博爾塔拉大地、一段歷史為支架,構筑了一個巨大的空間,又用他的靈敏捕捉無數溢情的人事物,甚至一個馬燈一條老牛也不放過,然后精心堆碼于這個空間,筑成了一個大廈。
以我個人的感悟修養是不敢談論藝術作品的,但這次明知不當為卻大膽妄為一次。常言道:藝術是不分民族和國度的,但我認為每一種藝術或作品其最大的影響力是有一個群體的。就如花兒一樣,最推崇她的是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地的民眾。我常想徐 明是軍魂授意下去到博爾塔拉的信息員,而徐 明的《雪蓮花》就是獻給在那個年代曾有過守疆經歷的將士和今天戰斗在邊疆的勇士們的一道精美珍品。
五年級第七單元讀后感 5
我讀了《論語》后,我知道了很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理解了孔子的這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它的意思是說:“學習的知識要經常復習,這樣不也很愉快嗎?”這句話不僅教會了我一個道理,還告訴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以前,老師教過的知識,放學后我總是自覺地去復習,我總覺得自己很聰明,在課堂上輕松記住了這些知識。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到了考試前幾天,媽媽檢查我的作業和試卷時,才發現我學的知識沒有夯實,我只記住了一些表面的東西。為了取得優秀的成績,我被迫每天晚上熬夜來彌補不足,這非常辛苦,我變成了“熊貓眼”。
導致嚴重睡眠不足,第二天起床晚了上學遲到,耽誤了上課。盡管如此,即使加班加點也無法完全記住所有知識。后來在期中考試時我遭受了重大損失,雖然我很努力,但考得并不理想,語文只有80分。之后,我閱讀了《論語》,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我每天晚上都復習老師當天教的知識,不知不覺中牢記于心,學習變得更輕松了,期末考試成績竟然提高到90多分,我興奮不已!《論語》教會了我一種絕佳的學習方法,讓我更享受學習的過程。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卻經常感到局促不安。我記得小時候,媽媽買了牛奶給我們喝,我常常把牛奶藏起來,不讓姐姐發現,想獨自享用。上學后,我常常擔心:“姐姐會不會找到我藏起來的`牛奶呢?媽媽會不會發現呢?”在讀完《論語》之后,我主動把牛奶拿出來與姐姐分享。媽媽也表揚了我的大方舉止。《論語》教會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從那以后,我做事光明磊落,越來越具備君子風范。
《論語》教會我的做學問、做人道理真的令我終身受用!這便是我讀《論語》的寶貴收獲。
【五年級第七單元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爺爺-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作文04-05
第七單元測語文試題及答案11-26
五年級第七單元:知心姐姐的回信5篇03-02
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作文(通用24篇)05-18
蘇教版語文第七單元知識點03-03
初三英語第七單元試卷及答案03-04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知識點03-11
2017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綜合檢測題11-20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知識點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