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范文大全
《明朝那些事兒》講述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00年的事。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朝那些事兒讀后感(一)
史書讀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兒》是讀過的史書中比較另類的一本。該書語言流暢,時不時調侃一下,真可謂輕輕松松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書中沒有引經據典,也未注明出處,是否完全符合史實,咱也就沒法考證了。好在它說的事兒,跟我這些年東鱗西爪地積攢起來的明史都對得上,我也就認為它是真的了。
《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部從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寫起,直到永樂帝朱棣登基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傳和半部朱棣傳。
朱元璋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敗統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員的腐敗。做皇帝后,對腐敗官員大肆殺戮,卻沒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敗。這大概就是當今社會對腐敗官員大開放生之門的歷史依據。
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恐@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邏輯也被很多人信奉著。
朱元璋為了保證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繼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許多的安排,奪兵權、殺異己,卻無法保證天下從他的繼承者手中被奪走。
看來,無論你多么強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將別人的東西巧取豪奪過來,卻無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奪走;实廴绱耍賳T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強者皆如此。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而歷史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書寫的,因此應該是生動活潑的,而我們以前面對的事枯燥的敘述和總結,根本無法引起我們的閱讀欲望。下面是我認為的一些有哲理的話。
1“我相信我是對的”。
在通往勝利之門的路上,你會撿到很多鑰匙,這些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只有一把才能打開那扇門。
在進行決策時,會有很多人在你耳邊提出他們自己的意見,將他們手中的鑰匙交給你,讓你去選擇,但這個游戲最殘酷的地方在于:
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
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
在戰役實施中,只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能抓住這個時機的,即是天才——拿破侖
2 越接近對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對方的強大,就會越來越畏懼。當他的畏懼達到極點的時候,也就是他能與對手匹敵的時候!
3 每一種主張的背后,都隱藏著某種勢力或者利益的群體。如房地產商一定說房價會不停的漲,電信公司一定說自己的收費很便宜一樣。而農民的主張只可能是種地或者收租。
4 張士誠是一個有著堅強的意志的人,他白手起家,最終成就一方霸業。但他的缺點和他的優點一樣突出,作為亂世群雄中的一個,他有著小富即安的心理,卻并不明白,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的,只能是淘汰賽,勝利者只有一個。
5 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個悲慘的結局,而在于知道了結局卻無法改變。
6 是的,命運之神其實并不存在,他也不會將什么寶劍和鑰匙交給一個乞丐,在那絕望的日子里,并沒有人去同情和可憐這個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
他告訴我們,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他告訴我們,執著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
7 大家應該從朱元璋的話中吸取教訓,一般領導提拔你之前總是要打壓一下的,所謂磨練就是這樣來的,千萬不要為此和領導鬧意見,否則就真有可能一輩子壓制下去了。
8 朱棣過于得意忘形了,他似乎忘記了他當年是怎樣戰勝比自己強大的敵人的。決定戰爭勝負的`并不一定是先進的武器和士兵的數量,而是人的決心和智慧。
9 于是,當年的那個一心為民請命、為國效力的單純的讀書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躍躍欲試、胸有城府的政客。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也并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只不過是一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選擇罷了,但問題在于,解縉在作出這個選擇的時候忘記了一個重要而簡單的原則,而正是這個簡單的原則斷送了他的一生。
這條原則就是:不要做你不擅長的事。
10 青少年時期的艱苦經歷磨煉了楊士奇,使他變得老成而有心計。他為人十分謹慎,別人和他說過的話,他都爛在肚子里,從不輕易發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實擁護者,卻從不明顯表現出來,其城府可見一斑。
而楊士奇之所以能夠有所成就,其經驗大致可以概括為一句話: 剛出道時要低調,再低調。
11 經歷了那么多的波折和陰謀,自己身邊的同伴不是被殺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為了自己的信念,楊士奇忍耐了很久,他曾經有很多機會向朱棣揭發朱高煦的不軌行為,但作為一個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權力斗爭就如同劍客比武,一擊必殺才是制勝的王道,因為一旦寶劍出鞘,就沒有收回的余地。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二)
一口氣讀完《明朝那些事兒六》(簡稱明六),有感而發,不吐不快。
明六主要是寫了張居正死后,萬歷十年(1582)至天啟六年(1626)朝廷中發生的政治、權利爭斗,邊界的入侵,百姓的生活。主要描寫了東林黨的崛起和覆滅,魏忠賢的陰謀及勢力的擴張,努爾哈赤的強大和對明朝的入侵,最后以袁崇煥領導的艱苦卓絕的寧遠大捷和努爾哈赤的死亡作為結局。
明六已經是才子當年明月的第六部作品了,風格不改,幽默、耍寶、充滿智慧,雖然已經沒有初次拜讀明一的驚艷,沒有其后五部的嘆為觀止,但是出于對明朝系列發自肺腑的喜愛,還是對明六充滿贊賞,對作者充滿欽佩。
讀完明六,相比前五部,感覺能讓人記住的可圈可點、才華橫溢、名垂千古的名臣、名將明顯少了,不是作者的寫作枯竭,而是——真的沒有了,明末那些像楊一清、李東陽、徐階、張居正等那些很牛很牛的人死光了,接班人要么是天資平庸要么歷練尚淺,況且朝廷面臨前所未有的黑暗:作為老板的能力太差,奸佞魏忠賢等的'素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空前絕后的低。沒有很牛很牛的能力,想在這樣一個亂七八糟、妖風肆虐、黑暗無比的時代明哲保身、肩負重任,幾乎,是不可能的。
天啟年間,太亂。書中的幾句對現實的細節描寫真的讓我毛骨悚然:某財主故意殺人,七品縣官判其死罪,財主找關系,此人是魏忠賢之流,索要一萬兩,財主予之,附加條件因知縣判刑,殺知縣,允。沒有天理了。。。慶幸自己沒活在那個時候。
雖然沒有可圈可點的人物,還是被一個天資平凡的人感動了——楊漣,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偉大的人,一個值得名垂千古、載入史冊的人,當我看到黑暗中死囚楊漣的絕密遺書和絕筆還有素不相識、文化水平不高、道德水平未必好的監獄看守不顧生死、不顧地獄的折磨留存,尋找機會昭示天下的時候,我真的流淚了,我知道不管多殘酷,高尚的操守終能喚醒良知!!!
閱罷明六,感悟良多,如果是我,出于黑暗的天啟年間,若身居高位,我是選擇尚有操守和良知的東林,還是明哲保身的沉默?面對天啟年間權監魏忠賢不顧家國天下,任人投靠即給官給權的拉攏與誘惑,我想,能直面魏忠賢的東林黨人,即便有很多缺點,也可稱作不朽,因為,他們尚存良知,尚悲天下!!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三)
不知不覺中,我結識了一個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朋友。于是,我就成為了當年明月,也就是《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的又一個“粉絲”。
這本書,從朱元璋起義開始講起,用幽默的語氣,講述了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直到明末朱由檢自殺為止。事實上,這本書就是我了解明朝的唯一途徑。我知道這不太好,但我還是相信當年明朝的實力的。
每看完一部《明朝那些事兒》后,我都會迫切地期待著下一部“出爐”。我很欣賞當年明月這種寫作風格。要不然,我這個區區六年級的學生怎能看懂?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只講述了明朝的整個歷史,還告訴了我們許多的道理。首先,做皇帝就像開公司,經營不善就會破產。但人家破產可以重來,一個王朝“破產”,估計“老板”生存的可能性為零。就像大結局中的結束語: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回頭。因為如此,我也不想當皇上。萬一哪天國家出了事,自己能力又不怎樣,豈不完蛋?還是共產主義好啊,有得選舉,能力不好不用你當,當個老百姓活得實實在在才好。
其次,就是“禍從口出”的問題。想唐伯虎當年由于口出狂言,在科舉交卷后當著大家的面說自己必中會元,使大家猜疑他作弊而他則被逐出考場。俗話說得好,“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哪天隨便說出來的話可能就會毀了你。所以,當心啊!
最后,就是對待人生的態度問題。當年明月在書中寫道:我要告訴你,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沒錯,正是這樣。當你匆匆地過完了一生,贏得了許多榮譽和名利。然而當你在臨危時再想這些東西,會覺得有意義嗎?有,但不是指這個。死而無憾,這才是人生的意義;蛘,也是《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后一章的結束語: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我寫完了。我知道僅憑這篇文章,是不能表達我的全部情感的?晌疫是要寫,因為,這是對我的一種滿足,僅此而已。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四)
用近四個月時間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兒》,很幽默。勾心斗角,權力的斗爭,極其細微的小事,足以致命,甚至滿門。每一次文官的對決都是一場精彩的演出,成敗只在一瞬之間,細微的動作足以扭轉整個戰局。反觀武將對壘似乎略為遜色,沒有腥風血雨之感,僅限于拳頭的較量,卻那無力,心靈的對決才是真正強者對壘。每朝每代正與惡兩方此起彼伏,沒有永遠的勝利,而勝敗就在一瞬之間,一言一行充滿殺機,為了權力的爭奪,誅殺良臣,排除異己,抄其滿門仿佛一切就在一言一行當中,為了權利誅殺功臣,一切都是假的。戰爭就好一點,勝生敗死,戰略戰術系于一人之手,即使兵力在強大,明三大營全軍覆沒就是在好的例子;实垡莆槐闶且粓鰬馉,對心靈認知的改變。
文章中的.史實改變了我對常規歷史的看法,一切看似平淡無奇,卻暗藏殺機,動與不動皆處死地。到頭來殺與被殺只是別人的棋子,死的那樣不明不白,無緣無故,有的到頭來只是一撮黃土。顧全大局,從別人思想出發,按其套路出牌,揣摩對手后招與意圖,出奇制勝,自己的想法必讓被別人所猜。不論遼東鐵騎、戚家軍還是后來的關寧鐵騎,盡管有萬夫不當之勇,但終究滅亡,明朝就此完了。在沒有成功之前盡量裝孫子,一朝成功,斬草除根,成就霸業。
文章最后徐霞客思想與我 不謀而合,一個成功的人就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度過一生,他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自己心中信仰。別人看法沒有改變他,他對朝代沒有貢獻,僅一本游記,卻被作者用于結語,在我看來他的出現加強了自己的看法,自己過好就行,在乎別人干嘛,我將按照自己方式方法來,這就是讀罷此書最大的收獲,不謀而合之心無意語言表。
朝始朝末,二佰七拾年,完了,就這樣,這就是歷史,很簡單,它就在那,誰看都可以。以史為鑒。
看過“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的人還看了:
1.明朝那些事觀后感
2.明朝那些事 讀后感
3.明朝那些事讀后感
4.明朝那些事兒1讀后感
5.明朝那些事讀書筆記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相關文章:
明朝那些事兒作文09-25
明朝那些事兒經典語句12-30
明朝那些事兒名言警句12-28
明朝那些事兒作文(精品)12-15
明朝那些事兒經典語錄11-09
明朝那些事兒的經典語錄合集09-02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書筆記04-26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01-08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07-26
明朝那些事兒的語錄47句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