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武夷山大紅袍導游詞(通用8篇)
作為一名專門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游人員,通常會被要求編寫導游詞,導游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武夷山大紅袍導游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武夷山大紅袍導游詞 1
各位團友,大家好。很高興能由我帶大家到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的武夷山風景區進行游覽。首先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你們今天的 導游xxx,大家如果不介意的話可以叫我xxx。今天的行程就將由我為大家提供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得到大家的滿意,在此也預祝大家今天能玩得開心、愉快。
好了,各位團友,現在我門看到的這條小溪叫 “章堂澗”。章堂澗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條山澗。它源于章堂巖,與流香澗合流后,向東穿出霞濱峽口,匯入崇陽溪,長約7.5公里。
從霞濱峽口,沿章堂澗向西行大家邊可以看到,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中有幾幢小木樓就崖構架,或藏于洞內,或瀕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欄。從下望去,就像是一幢空中樓閣。據史書記載,這些空中樓閣是清朝時崇安縣的土豪劣紳為躲避太平軍而雇人營造的。丹霞嶂巖洞,上倚危崖,下臨深淵,地勢十分險要,乍看似乎無路可攀。但只要從山后繞道火焰峰而上丹霞嶂頂,爾后從山頂的巖洞口順梯而下,便可以到達其中。
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明明是建于懸崖峭壁間的懸樓,為什么有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施工為了節約是時間,所用的施工材料均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有沒有看到懸架在洞外的那幾跟杉木,那是當時安裝天車的架子。因而當地人稱這一景為 “天車架”。 從天車架向前走,大家可以看到這座形似雄鷹的巨巖,稱為鷹嘴巖。鷹嘴巖光禿禿的巖頂,東端向前突出,在它鉤形的“鷹嘴”上竟然生長著一株老刺柏,給鷹嘴增添了幾分飄逸之感。
繼續前行,我們就來到了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巖的北面。說來也奇怪,武夷山風景區內的所有溪流均是自西向東流,奔向峽口,匯入崇陽溪。惟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北谷發源后,流勢趨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一路走來,淙淙的流水聲與飛花相隨不舍,一縷縷淡淡的幽香,時時撲鼻而來。明朝詩人徐火通有歷此地,舍不得離去,于是就將澗改名為 “流香澗”。出了清涼峽,便可以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頂上聳立著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一農夫斜戴這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是從遠方飛來的,因此叫飛來峰。
現在我們到了這片比較開闊地帶,看這片平整巨大的巖壁上有許多的摩崖石刻,首先映入眼簾的這三個大字是什么字呢?對了是“晚甘侯”,知道它的意思嗎?武夷巖茶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之于唐朝元的年間(公元806—820年),孫樵在贈送武夷巖茶給達官貴人時的一封信扎中寫道:“晚甘侯十五人,遣待齋閣,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月澗云龕之品,慎勿賤用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指的就是現在的武夷山。孫樵用擬人化的手法,把武夷巖茶美稱為“晚甘侯”。“晚甘”是甘香濃馥,美味無窮之意,“侯”乃尊稱。從此,“晚甘侯”成為武夷巖茶最早的茶名。再看旁邊這四句,是宋代范仲淹所寫《斗茶歌》的前四句:“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水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后兩句現在已廣為流傳,做為武夷巖茶的宣傳語了。在這片巖壁上留下的都是明清時贊美武夷巖茶的詩句。
現在大家看,這三片巨大的人工雕刻的葉片是指武夷巖茶采摘的標準葉形,俗稱“兩葉抱一芽”。旁邊這塊石碑上刻有武夷巖茶的一些名叢。在武夷山,茶樹的命名很有講究,如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有不見天、半天腰等。以茶樹形態命名的有醉海棠、一枝香。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柳條。巖茶的分類是根據品種、地域而定的,先有巖茶、洲茶之分,后有小種、奇種之分。還有按季節分為春、夏、秋茶。現在大都以茶樹來命名,采于什么茶樹之茶,則叫什么茶。大家繼續往前走,經過馬齒橋,這曲曲折折的小橋是不是有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呢?再往前看,這幾株茶樹,由于它生長在巖壁下,太陽無法照射到,所以稱為“不見天”。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這幾株也算是名叢了。順著這錯落有致的石階前進,在這峽谷里,大家看巨石錯落,細泉潺流,到處布滿了叢叢簇簇的茶樹,真是滿谷春色,不愧是“茶樹的王國”。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武夷巖茶品目繁多,據調查,僅山北慧苑巖便有名叢800多種。主要有大紅袍、武夷水仙、武夷肉桂、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四季春、萬年青、肉桂、不知春、白牡丹為代表的武夷巖茶十大名樅。而最負盛名的當數大紅袍。
九龍窠是一個幽奇的深邃的峽谷,九座嶙峋的山峰,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游龍。峽谷里巨石錯落,細泉潺流,到處布滿了叢叢簇簇的茶樹。
大紅袍原來是永樂天心禪寺的廟產,關于大紅袍茶樹名稱的來由,民間的傳說很多,有的說明朝洪武年間,天心廟的老方丈,用生長在九龍窠的大紅袍茶治好了一位進京趕考的書生舉子的病。之后這個叫"丁顯"的書生中了狀元,為感謝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脫下身上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后人便給茶樹取名為 “大紅袍”。但更多的`人認為大紅袍茶樹是因為早春時節,葉芽勃發,滿樹艷紅,遠望宛如一件件大紅袍覆蓋樹冠而得名。
來武夷山的 旅游者,充滿傳奇色彩,投保一億人民幣,有350多年樹齡大紅袍茶樹無不想一睹為快的。
從九龍窠前停車場上行里許,大家看到的這座山巖叫天心巖。巖下這座寺廟就是武夷山現存的最大寺院永樂禪寺。據史書記載:永樂禪寺的前身,稱山心永樂庵。 “山心”指它的地理位置,因名剎座落于方圓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區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1528年),道士韓洞虛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廟。 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明成祖正式詔封天心禪茶,為“大紅袍”正名,降旨天心庵“精耕勤灌,嫩摘細制,世代相傳,歲貢入京”, 同時敕封天心寺為“天心永樂禪寺”。
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隨水滴落的還有苔蘚只類的有機物,因而這塊土壤較它處潤澤肥沃。且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常,氣溫變化不大。在加之平常茶農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時,一定要選技術最好的茶師來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別的器具。
在清朝向乾隆皇帝進貢的禮單中,曾有“碧螺春20斤,龍井30斤、大紅袍8兩”的記錄,足以說明大紅袍母樹之珍貴!
從民國時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九龍窠大紅袍母樹都是有專人看護的。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自然就使武夷山大紅袍的成茶具有獨到的品質和卓越的藥效。經茶師評定,大紅袍茶沖至十幾次,仍然"不失茶真味"桂花香,而其他名茶沖到七次味就很淡了,所以它奪得了 “茶中之王”的桂冠。1998年8月18日,在第五屆武夷巖茶節上拍賣大紅袍茶,許榮茂以15.68萬元拍得20克大紅袍母樹茶葉,奪得全國 茶葉拍賣之最。
2000年,大紅袍母樹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列為重點保護對象。
2003年6月18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武夷山市支公司與武夷山市政府正式簽訂保單,以一億元人民幣的產品責任保險方式承保六株大紅袍母樹。
2006年,中央電視臺CCTV新聞聯播節目播報,武夷山的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工藝被作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保護,這六棵大紅袍母樹停止采摘。
2007年10月10日,"烏龍之祖 國茶巔峰——武夷山絕版母樹大紅袍送藏國家博物館"儀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門大殿舉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樹大紅袍茶葉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贈送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
2010年1月21日,“武夷山大紅袍”被國家工商總局新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清康熙年間,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了這一宗教名構,改名天心永樂禪寺。此時的 “天心”之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蘊藏著禪語“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極樂世界”的無窮寓意。重建后的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步入寺內,香煙繚繞,梵音清越,恍如游仙。永樂禪寺鼎盛于清朝之際,有僧徒百余人,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有一座彌勒巖佛雕,高19米,寬13米。佛像巖石的巨形“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御筆,字高11米,寬9米,相乘得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位于天心巖東面的杜轄巖,又稱杜葛巖。明朝司丞吳中立在此結廬靜修時,將“葛”改為“轄”,改名為“杜轄巖”,取其巖壁四周像城廊,僅開一竇,不容車馬往來的意思。杜轄巖四周,群峰雄峙,修篁環抱,宛如一座森林嚴壁壘的城堡。但在巖內卻隱匿著兩個不同風貌的洞穴。從巨石累疊的石門跨入,但見懸崖千仞,嵌空而出,覆蓋著一塊小小的谷底,風雨不侵。
谷地里建有一幢小樓和栽有幾株桃樹,一泓清澈的泉水從樓旁流過,這是下洞,名為會仙洞。從下洞蹋石而下,可以看到巖上有石凳、石幾和石棋盤,錯落在一個窘然上覆的巖穴間,這是上洞,名小有洞。下洞平衍而幽深,上洞峻絕而軒郎,一上一下,景象迥異。從杜轄巖上極目遠望,香爐峰就像幾案一樣橫列在腳下。盤珠巖頂上壘著一塊圓石,仿佛要向你獻上一顆碩大無比的珍珠,而丈人峰上的映山紅,宛如一抹絢麗的彩霞。游到此時,大家有沒有飄飄然羽化成仙的感覺呢?
武夷山大紅袍導游詞 2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帶各位游覽天心的幾個景點。這些景點是章堂澗、天車架、鷹嘴巖、流香澗、大紅袍茶樹、永樂禪寺、杜轄巖等,希望大家玩得高興。
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小溪,名叫章堂洞,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條山澗。它與流香澗合流后,往東穿過霞濱峽口,融入崇陽溪,全長約有7.5公里。現在,請大家抬頭往上看,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天車架。它離洞大約0.5公里路。在雄峙如城的丹霞蟑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里有幾棟小木樓就崖構架,或隱藏于洞,或憑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欄,抬頭望去,儼然一棟空中樓閣。據《崇安縣志》記載,這些空中樓閣建于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一1861年)。當時,崇安縣的豪紳為躲避太平軍,雇人建造了這種建筑物。該巖洞上仍危崖,下臨深淵,地勢極為險峻,乍看上去似乎無路可攀,其實不然,只要從山后繞道,經過火焰峰,直上丹霞蟑頂,而后從巖洞口順梯而下,即可入洞。觀賞到此,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明明是懸樓,為何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懸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來作起重機械的架子,于是當地人就稱之為天車架。
各位朋友,繼續往前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巨石,叫鷹嘴巖。它那光禿禿的巖頂,東部向前突出,尖曲如椽。非常奇特的是,鷹嘴上居然長著一株枝干虬曲的古老刺柏,為鷹嘴巖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沿巖頂直削而下,巖壁白里透紅,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約地展現出一條條裂紋,宛如豐滿的羽翼。從我們現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見它兀立峰巔,翹首藍天,振翅欲翔,搏擊蒼穹。古代有詩人形容道;“雄鷹獨立健無倫,銳椽昂頭實逼真。豈是神山壓凡鳥,欲君奮擊絕囂塵。”多么生動,多么形象,多么貼切!
繼續往前走,過了慧苑寺前的石橋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巖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澗水,都是由西向東流人崇陽溪,惟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峰北谷發源后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又稱為倒水坑。這也是流香澗的獨特之處。流香澗兩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薄、蘭花叢生,真所謂:“墜葉浮深澗,飛花逐急湍。”明朝有個詩人游覽至此,久久不忍離去,遂為它起名為流香澗。洞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聳立,水流其間,僅能容納一人。夏日置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又叫做清涼峽。
從清涼峽出來,大家看到前面一座黑乎乎的山頂上,聳立著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農夫頭上戴的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從遠方飛來,落腳在此,所以叫做飛來峰。繞過飛來峰,有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名叫玉柱峰。這里景色優美,請大家慢慢欣賞。
繼續往前走,我們就到了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峻的峽谷,周圍九座磷峋的山峰將它團團環抱,猶如九條巨龍在升騰萬里、揚威環宇之后將欲歸巢的狀態。峽谷里巨石錯落,細泉潺潺,遍地是叢叢簇簇的茶樹,滿谷春色,生機四溢,真不愧為"茶的王國"。在最后一窠巖壁間,有一塊用石塊壘成的盆景式茶園,上面種著幾株茶樹,那就是久負盛名的大紅袍茶樹。大紅袍之所以獲得“茶中之王”的桂冠,主要是因為其生長的環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積水,隨之滴落的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造成土壤的潤澤肥沃,而且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溫變化不大。加上茶農平時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時,挑技術最好的茶師,使用上等的獨特器具。因此,大紅袍成茶后,自然就有獨特的品質和卓著的飲用效果了。一般的茶葉不耐沖,幾次過后就沒有什么味道了,而大紅袍沖到9次,仍能保持其桂花香味,實乃茶中極品。
大紅袍茶樹的來歷,傳說很多。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天心廟老方丈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一位進京趕考舉人的病。舉人得中狀元后,為謝茶恩,脫下身上大紅袍,親自披在茶樹上,后人便取名為大紅袍。另有一種說法是;有一位皇太后久病不愈,終日肚疼鼓脹,遍請天下名醫,用盡靈丹妙藥,終為徒勞,天心廟老方丈得知后,獻九龍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叫大臣帶上一件大紅袍,前往九龍窠謝恩。大臣將大紅袍技在茶樹上,當地人便將茶樹取名為大紅袍。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普遍,就是:早春時節,大紅袍葉芽勃發,滿樹艷紅,遠眺宛如大紅袍覆蓋樹冠,因此得名。大紅袍茶樹數量有限。僅植4株,來武夷山的游人,大都以能一睹名揚天下的大紅袍茶樹為一大樂趣。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天心巖腳下,展現在眼前的這座廟,叫永樂禪寺,它是武夷山保存下來的最大寺院。據查天工《武夷山志》記載:永樂禪寺前身叫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地理位置,因名剎坐落于方圓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區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道士韓洞虛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廟。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尚將它改稱天心永樂禪寺。此時的天心,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蘊藏著禪語“天心明月”和佛教徒向往極樂世界的意境。重建后的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占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寺院四周古木參天,重竹蔽地,鳥鳴蟬噪,意境深遠。步入寺內,香煙繚繞,梵音清越,恍如游仙。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新鑿了一座彌勒佛巖雕,高19米,寬13米。巖雕后面的“佛”宇,是清康熙皇帝的字體,高 11米,寬 9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往東看,天心巖東面的杜轄巖,又稱杜葛巖。相傳早先有杜氏、葛氏兩位女子隱于此地,以人名巖。明萬歷初年,就是大約16世紀末,司丞呈中立于此結廬靜修時,改為杜轄巖,取其巖壁周圍好像城墻,十分遽密,只留一個口子,不容車馬往來的意思。杜轄巖四周,群峰雄峙,修重環抱,宛如一座森嚴壁壘的城堡,但在巖內卻隱匿著兩個不同風貌的洞穴。從巨石壘疊的石門跨入,但見懸崖千仞,嵌空而出,覆蓋著一塊小小的谷地,風雨不侵。古地里有一棟小樓,幾株茶樹,一流清澈的泉水從樓旁流過,環境幽雅,纖塵不染,這是下洞,叫做會仙洞。從洞口踩著石階而上,一路竹樹掩徑,流水爆爆。巖上有石棋、石凳和石棋盤,錯落在穹然上覆的巖穴間,這是上洞,叫小有洞。下洞平衡而幽深,上洞峻絕而軒朗,一上一下,景象不同。從杜轄巖上極目遠望,香爐峰就像幾案一樣橫列在腳下;象鼻巖整裝待發,聽從你的命令;盤珠巖頂上疊著一塊圓石,仿佛要向你獻上一顆碩大無比的珍珠;而丈八峰上的映山紅,則宛如一抹絢麗的彩霞。各位朋友,看到這樣優美的景色,您在想些什么?
武夷山大紅袍導游詞 3
各位團友,大家好!
歡迎來到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武夷山風景區。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XXX,大家可以叫我XXX。希望在我的引導下,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而充實的旅程。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大紅袍景區,這里匯聚了千年古剎天心永樂禪寺與珍稀名茶大紅袍,以壯麗自然風光與傳奇故事聞名。大家看,遠處云霧繚繞的九龍窠絕壁上,鑲嵌著的正是我們的大紅袍茶樹。大紅袍茶樹千年不朽,產量稀少,被視為茶中極品。
大紅袍茶樹的來歷頗具傳奇色彩。據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秀才的病就好了。后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老方丈說這就是治好他病的'那種茶葉。狀元聽了要求采制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狀元帶了茶進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從此,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
大紅袍茶樹的枝葉密集,葉梢向上斜著伸展開去,葉子寬橢圓形,尖端向下垂,邊緣往里翻卷,深綠有光澤。每年早春茶樹發芽的時候,從遠處望去,整棵樹艷紅似火,仿佛披著紅色的袍子。大紅袍生長的地方海拔600多米,溪澗飛流,云霧繚繞,土壤由酸性巖石風化而成,很適合茶樹生長。大紅袍的巖縫中滲出的泉水滋養著它們,因而不用施肥也生長茂盛。
大紅袍茶沖至十幾次,仍然不失茶真味,桂花香濃郁,而其他名茶沖到七次味就很淡了,所以它奪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現在九龍窠的絕壁上僅剩四株大紅袍母樹,極為名貴。每年的5月13日至15日,當地會有專人架起云梯上大紅袍采茶,產量極少,只有幾兩,被視為稀世珍寶。
接下來,我們將前往天心永樂禪寺參觀,這座寺廟有著千年的歷史,是武夷山現存的最大寺院。大家請隨我一起,去感受那份寧靜與莊嚴吧。
今天的游覽就到這里,希望大家喜歡大紅袍景區的壯麗風光和傳奇故事。謝謝大家!
武夷山大紅袍導游詞 4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武夷山大紅袍景區。我是今天的導游XXX,很高興能與大家一起探索這片神奇的土地。
我們現在置身于武夷山的懷抱中,這里有著壯麗的山川和豐富的文化底蘊。而大紅袍景區,更是武夷山的一顆璀璨明珠,以珍稀名茶大紅袍和千年古剎天心永樂禪寺而聞名遐邇。
大紅袍茶樹的傳奇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經有所耳聞。它生長在九龍窠的絕壁上,千年不朽,產量稀少,被視為茶中極品。大紅袍茶樹的枝葉繁茂,新芽帶紫紅色,每年早春發芽時,整棵樹艷紅似火,宛如披著紅色的袍子。這里的土壤肥沃,氣候適宜,使得大紅袍茶樹生長得格外茂盛。
大紅袍茶不僅品質卓越,而且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它沖至多次仍不失茶真味,桂花香濃郁,被譽為“茶中之王”。現在,大紅袍茶已經成為了武夷山的`一張名片,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品嘗和觀賞。
除了大紅袍茶樹,這里還有著千年古剎天心永樂禪寺。這座寺廟建于唐代,歷經滄桑,見證了武夷山的歷史變遷。寺廟內香火鼎盛,信徒絡繹不絕。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一份寧靜與莊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接下來,我們將沿著山路繼續前行,欣賞沿途的美景和茶田。武夷山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這里的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吸取天地之精華,使得茶葉品質卓越。沿途你還可以看到許多茶農在辛勤地采摘茶葉,體驗一把采茶的樂趣。
今天的游覽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參與和支持。希望大家在武夷山大紅袍景區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時光,帶走了美好的回憶和珍貴的體驗。祝大家旅途愉快!
武夷山大紅袍導游詞 5
各位團友,大家好!
歡迎來到美麗的武夷山,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同探訪武夷山的瑰寶——大紅袍。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武夷山的九龍窠,這里是一個幽奇的深邃峽谷,九座嶙峋的山峰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游龍。大紅袍茶樹就生長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的'佼佼者,被譽為“茶中之王”。它的名字來源于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明朝洪武年間,天心永樂禪寺的老方丈用生長在九龍窠的大紅袍茶治好了一位進京趕考的書生的病。書生高中狀元后,為感謝老方丈的救命之恩,將身上的紅袍披在茶樹上,從此得名“大紅袍”。
大紅袍茶樹的生長環境十分獨特,它位于峭壁之上,土壤肥沃,氣候適宜。這里的茶樹經過茶農的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時更是選用了最好的茶師和特別的器具。因此,大紅袍茶具有獨到的品質和卓越的藥效。沖泡后的大紅袍茶,香氣濃郁,口感醇厚,回味悠長。
現在,大家可以在這里品嘗一下大紅袍茶,感受一下它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可以欣賞一下周圍的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
在游覽的過程中,請大家注意安全,保持環境衛生。希望這次武夷山大紅袍之旅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謝謝大家!
武夷山大紅袍導游詞 6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武夷山,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今天,我將帶大家一同探訪武夷山的著名景點——大紅袍茶園。
我們現在正站在九龍窠的峽谷中,這里四周群山環抱,云霧繚繞,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長著武夷巖茶中的珍品——大紅袍。
大紅袍茶樹的`生長環境十分苛刻,它位于峭壁之上,土壤肥沃且富含有機物,氣候濕潤且溫差大。這樣的環境使得大紅袍茶樹能夠生長出獨特的茶葉,具有濃郁的香氣和醇厚的口感。
大紅袍茶的制作工藝也十分講究,需要經過采摘、曬青、做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經驗豐富的茶師精心操作,才能制作出品質上乘的大紅袍茶。
現在,大家可以在這里品嘗一下大紅袍茶,感受一下它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可以欣賞一下周圍的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
在游覽的過程中,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隨意攀爬峭壁或觸摸茶樹。同時,也請大家保持環境衛生,不要亂扔垃圾。希望這次武夷山大紅袍茶園之旅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謝謝大家!
武夷山大紅袍導游詞 7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武夷山風景區。我是今天的導游XXX,接下來的行程將由我為大家提供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讓大家滿意,并祝大家玩得開心、愉快!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條山澗——章堂澗。它源于章堂巖,與流香澗合流后,向東穿出霞濱峽口,匯入崇陽溪,全長約7.5公里。
繼續前行,我們將來到大紅袍的產地——九龍窠。這里的九座山峰,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游龍。大紅袍原本是永樂天心禪寺的廟產,關于大紅袍茶樹名稱的來由,有很多民間傳說。其中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明朝洪武年間,天心廟的老方丈用生長在九龍窠的大紅袍茶治好了一位進京趕考的書生的病。后來,這位書生金榜題名,回寺中詢問方丈是何仙丹妙藥救了他,方丈說是山中有一棵神樹,眾鄉親如有不適就采幾片樹葉泡水喝,病就好了。于是,狀元就將身穿的紅袍蓋于樹上,稱之為“大紅袍”。
大紅袍茶沖泡后,湯色金黃,香氣馥郁,滋味醇厚,有獨特的巖韻。它品質優異,藥效卓越,經茶師評定,大紅袍茶沖至十幾次,仍然不失茶真味桂花香,而其他名茶沖到七次味就很淡了,所以它奪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大紅袍母樹的所在地。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隨水滴落的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因而這塊土壤較它處潤澤肥沃。再加上平常茶農的精心管理,以及采制加工時選技術最好的茶師來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別的器具,自然就使大紅袍成茶具有獨到的`品質和卓越的藥效。
由于大紅袍母樹數量有限,年產量極少,所以非常珍貴。為了保護這些母樹,武夷山市政府已經采取了多項措施。雖然大家沒有口福品嘗到真正的大紅袍母樹茶葉,但在這里,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大紅袍的獨特魅力。
接下來,請大家隨我一起品嘗一下小紅袍茶吧!希望大家在品嘗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武夷山的山水靈氣和茶農的匠心獨運。
武夷山大紅袍導游詞 8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武夷山,我是今天的導游XXX。接下來的時間,我將帶領大家一起探訪武夷山的瑰寶——大紅袍。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九龍窠,這里的山峰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游龍,景色非常壯觀。而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長著一種舉世聞名的茶葉——大紅袍。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的佼佼者,它的品質優異,香氣馥郁,滋味醇厚,有著獨特的巖韻。大紅袍茶沖泡后,湯色金黃,喝一口便能感受到它獨特的魅力。它不僅是武夷山的驕傲,更是中國茶文化的.瑰寶。
大紅袍的得名有多種說法,其中最為流傳的是與一位進京趕考的書生有關。相傳很久以前,有個窮秀才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被天心永樂禪寺的老方丈救起。老方丈用大紅袍茶泡給秀才喝,沒過幾天秀才就好了。后來秀才金榜題名,回寺中感謝方丈,并將身穿的紅袍蓋在茶樹上,稱之為“大紅袍”。
大紅袍的珍貴不僅在于它的品質,更在于它的稀有。大紅袍母樹數量有限,年產量極少,因此非常珍貴。為了保護這些母樹,武夷山市政府已經采取了多項措施,包括禁止采摘、加強保護等。雖然我們不能品嘗到真正的大紅袍母樹茶葉,但在這里,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大紅袍的獨特魅力。
各位游客,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前往大紅袍母樹的所在地。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珍貴的茶樹在峭壁上頑強生長,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同時,我們也可以品嘗一下小紅袍茶,感受一下大紅袍的獨特風味。
在結束今天的游覽之前,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武夷山不僅有著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更有著像大紅袍這樣舉世聞名的茶葉。希望大家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品嘗到武夷山的茶香,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魅力。
【武夷山大紅袍導游詞】相關文章:
武夷山導游詞02-08
武夷山導游詞02-08
武夷山經典導游詞03-28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10-07
武夷山導游詞(精華)02-04
武夷山導游詞范文04-21
武夷山導游詞講解10-02
武夷山導游詞(15篇)03-06
武夷山導游詞13篇03-07
武夷山的導游詞500字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