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育杜鵑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山育杜鵑開出花比較清透,很有情懷,關于它們的繁殖方式也是很多花友想了解的。下面百分網小編整理了山育杜鵑的繁殖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山育杜鵑的繁殖方式
扦插
這種方法對老花友們來說可能已經很熟悉了,但是沒接觸過的朋友也有很多,還是要詳細的介紹一下具體的方法,而且每一種植物適合的方法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這種山育杜鵑扦插的時間可以選擇在晚春這段時間,對它們來說溫度剛剛好,選擇枝條一定要是健康的新枝。
最好是已經開始木質化的枝條,這樣的話,操作步驟完成之后,它們才能更容易成活。基部最好用能促進生根的溶液浸泡,要選擇透氣能力比較好的土壤來操作,溫度的要求也很嚴格,期間最好保持在20-25℃,同時還要注意遮陰和保濕,這樣生根的速度還能更快一點。
播種
這種杜鵑還可以進行有性繁殖,但是雜交的話,結出果實的概率是不高的,所以要選擇人工授粉的方式,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種子。獲得種子之后,讓它們自然陰干,放在通風的地方。它們的種子很細很小,存放時間太久的話,會影響發芽的概率。一定要選擇淺一點的瓦盆,盆土也是要仔細選擇的,有條件的話,最好選擇背陰的山坡表面,在那里把土挖下來,然后立刻消毒,等涼到差不多半干,就能用了。
播好之后,一般在5個星期之后就能發芽了,在苗長出兩三片真葉的時候,就可以輕輕夾出來,再在別的盆里栽種,不要太密,到小苗可以達到十厘米的時候,就能給它施點薄肥了。
山育杜鵑的栽培技術
肥水管理
杜鵑生長發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堿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針葉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鵑的根系為須狀細根,對肥料濃度及水質的要求嚴格,施肥時要遵循適時適量、薄肥勤施的原則。春季開花前為促使枝葉及花蕾生長,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后施1-2次氮磷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長期、開花期肥水要求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長緩慢時要控制肥水,以防爛根。杜鵑花喜濕潤和涼爽的環境,北方氣候干燥,應及時澆水并噴霧,以保持較高空氣濕度。澆花水以礬肥水及雨水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亞鐵及食醋。也可將西瓜或西紅柿切成小塊施入,對于改善土質及花朵質量也有良好效果。
整形修剪
為加速植株盛開,杜鵑常通過摘心來促發新枝,對于花朵簇擁、影響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這樣不但使當年花大色鮮,也有利于植株來年生長開花。杜鵑萌發力強,枝條嚴重影響植株生長發育,降低其觀賞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過修枝來調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謝后及秋季進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長枝病蟲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養分消耗,使整個植株開花豐滿。
花期控制
杜鵑在秋季進行花芽分化,通過冷藏和加溫處理,可以人為控制花期。要使杜鵑提前開花,可將其移至溫室培養,控溫在20-25℃,并經常在枝葉上噴水,保持80%以上的相對濕度,這樣經過一個半月即可開花。要使杜鵑延遲開花,可將形成花蕾的'杜鵑,讓其一直處于低溫狀態,保持溫度2-4℃,盆干時澆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開花。
山育杜鵑的病蟲防治
葉腫病
發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葉時可噴灑1︰1︰200的波爾多液,發現病葉及時摘除;發芽前可噴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200的波爾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噴1次;發病后可噴灑65-8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3-4次,隔7-10天噴1次。
葉斑病
葉斑病和褐斑病。于5-8月噴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銹寧4000倍液、50%代森錳鋅500倍液,隔10天噴1次,共噴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展。為防止葉片黃化,還可增施硫酸亞鐵。
幣厄病
受害嫩枝葉片頂端布滿稠密的白色或粉紅色的螨質層,有時葉片產生螨癭,多由蚜蟲刺傷葉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葉的同時,噴灑含硫酸銅的藥劑;噴灑氧化樂果乳油或將呋喃丹直接放于盆內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蟲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蟲。
冠網蝽
癥狀:為害狀成蟲、若蟲都群集在葉背面刺吸汁液,受害葉背面出現很象似被濺污的黑色粘稠物。這一特征易區別于其它刺吸害蟲。整個受害葉背面呈銹黃色,正面形成很多蒼白斑點,受害嚴重時斑點成片,以至全葉失綠,遠看一片蒼白,提前落葉,不再形成花芽。
防治方法:冬季徹底清除盆花、盆景園內周圍的落葉、雜草。對莖干較粗并較粗糙的植株,涂刷白涂劑。 在越冬成蟲出蟄活動到第一代若蟲開始孵化的階段,是藥劑防治的最有利時機。可噴50%殺螟松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或10-20%擬除蟲菊酯類1000-2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
根腐病
癥狀:根上出現水漬狀褐斑、軟腐,后腐爛脫皮,木質部呈黑褐色,樹皮逐漸呈灰白色,并會逐步蔓延,“進而擴大到樹干整個皮層壞死,切斷養分及水分的輸導,使頂端嫩葉逐步干枯,并自上而下,枝葉萎蔫失水干枯,以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半知菌類鐮孢霉屬真菌存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殘體上,數年內遇合適寄主仍有侵染力,凡堿性土壤、濕度大、溫度偏高,均有利于病害的發展蔓延,故確診后,應對死株及盆土及時處理。對鄰近的植株可用0.1%高錳酸鉀浸泡或淋洗全株,并用凈水沖洗后再上盆,盆土可事先用70%托布津1000倍液噴澆。應注意改善場地通風,早晚增加光照,增施鉀肥,提高抗病力。在每年5月份左右用200倍托布津涂抹主干,每7天至10天涂一次,連續三次,預防感染。
紅蜘蛛
癥狀:主要吸取植株的汁液并使葉片出現灰白色斑點。嚴重時造成葉片轉黃脫落。新梢生長差,樹勢減弱。發病規律在每年的6-8高溫,干旱時危害尤為嚴重,但大雨及多雨天氣則危害較輕。
防治方法:在冬季清除枯枝落葉以消滅約冬成蟲,在3月開始發生危害時用10%天皇星乳油1000倍液,7051殺蟲素(滅蟲靈)3000倍液或噠嗪酮(速螨酮)1000倍液噴殺。
【山育杜鵑的繁殖方式有哪些】相關文章:
羊毛杜鵑的繁殖方式有哪些11-21
腺果杜鵑的繁殖方式有哪些11-18
金粟蘭的繁殖方式有哪些12-05
西洋杜鵑的繁殖方式是怎樣的06-08
芙蓉葵的繁殖方式有哪些06-09
紫玉蘭的繁殖方式有哪些12-06
白芨采用的繁殖方式有哪些10-25
玫瑰石斛的繁殖方式有哪些06-08
峨眉薔薇的繁殖方式有哪些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