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的特點主要特征栽培技術
桃樹原產中國,各省區(qū)廣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桃樹的特點,希望能幫到大家!
桃樹的特點
桃是一種喬木,高3-8米;樹冠寬廣而平展;樹皮暗紅褐色,老時粗糙呈鱗片狀;小枝細長,無毛,有光澤,綠色,向陽處轉變成紅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圓錐形,頂端鈍,外被短柔毛,常2-3個簇生,中間為葉芽,兩側為花芽。
葉片長圓披針形、橢圓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在脈腋間具少數(shù)短柔毛或無毛,葉邊具細鋸齒或粗鋸齒,齒端具腺體或無腺體;葉柄粗壯,長1-2厘米,常具1至數(shù)枚腺體,有時無腺體。
花單生,先于葉開放,直徑2.5-3.5厘米;花梗極短或幾無梗;萼筒鐘形,被短柔毛,稀幾無毛,綠色而具紅色斑點;萼片卵形至長圓形,頂端圓鈍,外被短柔毛;花瓣長圓狀橢圓形至寬倒卵形,粉紅色,罕為白色;雄蕊約20-30,花藥緋紅色;花柱幾與雄蕊等長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
果實形狀和大小均有變異,卵形、寬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5-7(12)厘米,長幾與寬相等,色澤變化由淡綠白色至橙黃色,常在向陽面具紅暈,外面密被短柔毛,稀無毛,腹縫明顯,果梗短而深入果洼;果肉白色、淺綠白色、黃色、橙黃色或紅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離核或粘核,橢圓形或近圓形,兩側扁平,頂端漸尖,表面具縱、橫溝紋和孔穴;種仁味苦,稀味甜。花期3-4月,果實成熟期因品種而異,通常為8-9月。
桃樹的栽培技術
育苗
作為砧木用的幼苗,在苗高25-30厘米時摘心,使苗木增粗, 到夏末秋初,可達到嫁接時對砧木需要的粗度。移植宜在早春或秋季落葉后進行。小苗可裸根或沾泥 漿移植,大苗移植需帶土球。大苗培育需進行整形修剪以構成骨架。桃樹般多整成自然杯狀形樹冠和自然開心形樹冠。
修冠
自然杯狀形樹冠的培育:一年生嫁接苗移植后,留主干1 米髙,剪去頂梢,剪口芽留壯芽。在1米以下的部位不斷抽出新 枝,可供選擇留作主枝。一般在距地面30-40厘米處的新枝留作為第一主枝;在第一主枝上面20-30厘米處,選留新枝作為第二主枝;在1米的地方,即剪口芽抽出的新枝為第三主枝。三大主枝要均勻分布在主干周圍,最好不要輪生。夏季修剪時,將主枝上的 直立枝、主干上的萌蘗枝和砧木上萌發(fā)的砧芽除去,以免影響主枝的生長和早日形成。第二年冬剪時,對各主枝進行短截,剪口芽留壯芽,以培養(yǎng)主枝延長枝。另外在各主枝上選留適合的側枝。需要注意的是,同級側枝留在同方向,以免側枝互相交叉,影響樹形和通風透光。
自然開心形樹冠的培育:一年生嫁接苗移植后,先以40- 60厘米定干。在定干高度以上的整形帶內,一般選3個主枝(少數(shù)也有選4個或5個主枝的),主枝的位置分布要均勻,與中心干保持約45°,呈放射狀生長。其余的枝條全部除去。第二年冬剪時,將主枝在30-50厘米處短截,為促發(fā)側枝作準備。其他枝條、 主干上的萌蘗枝、砧木上的芽也要除去。這樣就形成自然開心形冠形了。
栽植
栽植株行距為4m×5m或3m×4m,每公頃植500-840株。栽植時期從落葉后至萌芽前均可。桃園不可連作,否則幼樹長勢明顯衰弱、葉片失綠、新根變褐且多分叉、枝干流膠。這種忌連作現(xiàn)象在砂質土或肥力低的上壤表現(xiàn)嚴重。主要原因是前作殘根在土中分解產生苯甲醛和氰酸等有毒物質,抑制、毒害根系,同時還與連作時土壤中的線蟲增殖、積累有關。
施肥
桃對氮,磷、鉀的需要量比例約為1∶0. 5∶1。幼年樹需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否則易引起徒長。盛果期后增施氮肥,以增強樹勢。桃果實中鉀的含量為氮的3. 2倍,增施鉀肥,果大產量高。結果樹年施肥3次:基肥在10-11月結合土壤深耕時施用,以有機肥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50%;壯果肥在4月下旬至5月果實硬核期施,早熟種以施鉀肥為主,中晚熟種施氮量占全年的15%-20%、磷占20%-30%、鉀占40%;采果肥在采果前后施用,施用量占全年的15%-20%。此外,桃園需經常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及時排水,防止積水爛根。
整形
多整成自然開心形。定干高度約60厘米,留3-4主桂,主枝開張角度50°-60°,每主枝酌留1-2副主枝,在主枝和副主枝上盡量少留小枝。修剪時期有冬季修剪與夏季修剪。初結果樹(植后3-4年)雖已結果,但生長旺盛、徒長枝多,枝梢密生,需采用抹芽、摘心、扭梢等夏剪措施,以抑強扶弱,保持樹體平衡;盛果期桃樹,由于多年結果,樹勢已趨緩和,徒長枝和二次枝顯著減少,中、短果枝比例增加,須以短截為主,并刪除過密枝和先端強枝,改善梢間光照條件;要及時更新衰弱枝。
桃樹的植物文化
吉祥符號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桃是一個多義的象征體系。在人們的文化觀念中,桃蘊含著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信仰,有著生育、吉祥、長壽的民俗象征意義。這些象征意義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潛存于民族心理之中并通過民俗活動得以引申、發(fā)展、整合、變異。桃花象征著春天、愛情、美顏與理想世界;枝木用于驅邪求吉,在民間巫術信仰中源自于萬物有靈觀念;桃果融入了中國的仙話中,隱含著長壽、健康、生育的寓意。桃樹的花葉、枝木、子果都燭照著民俗文化的光芒,其中表現(xiàn)的生命意識,致密地滲透在中國桃文化的紋理中。
生命載體
桃文化中一直關照著生命的意識。桃是遠古人類童年時期,生命的載體、一種精神的轉移,這主要表現(xiàn)在孕育生命、庇佑生命、延續(xù)生命三個方面。從桃文化產生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土壤起筆,追溯了桃文化產生的原生文化土壤即圖騰崇拜和生殖信仰;借用桃的生物性特征,從與桃有關的民眾信仰出發(fā),闡述了桃在民俗生活中所表征的生育、吉祥、長壽意義;利用民俗符號學理論,將體現(xiàn)生命意識的桃進行文化闡釋,深化其在文化中的表征意義。當然也不忘將桃體現(xiàn)的生命觀置于中日文化中作以比較,相似的民間故事情節(jié),由于不同民族民族文化底蘊不同,對生命意識的理解不同,相似故事情節(jié)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精神。最后,反觀在當代社會里,桃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傳承和嬗變。在此基礎上,分析在現(xiàn)代生活的沖擊下,桃文化的現(xiàn)實應用及未來發(fā)展趨勢。桃文化作為一種觀念意識,長期潛存于民俗內心,并通過民眾活動能夠繼續(xù)傳承,同時在現(xiàn)代生活中由于神秘色彩的淡化,使桃文化向著實用、娛樂、審美方向發(fā)展。
桃文化的社會背景從原始社會生產力的滯后性和原始社會人口形勢的嚴峻性兩方面進行。然后從夸父神話入手,捕捉夸父神話中有關桃的生命信息,由此引出桃文化產生的文化土壤,即根植于圖騰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文化土壤之上。
民俗傳統(tǒng)
桃在民俗生活中生命意義的象征與表現(xiàn)。第一,桃的“子繁而易植”因孕育生命而有了生育的象征:多子多福,春天使者,喻指婚姻。第二,受先民“萬物有靈”觀念的影響,人們賦予桃鎮(zhèn)鬼避邪的作用,從而保護了生命,使桃具有了吉祥的象征意義:神荼郁壘的傳說衍生了桃的.吉祥內容;桃在日常生活、歲時節(jié)日、人生儀禮中的辟邪求吉的行為表現(xiàn),傳達了桃作為鎮(zhèn)邪納吉之物的原始信仰。第三,桃的食用和養(yǎng)生功能,讓人們意識到了桃在益壽延年、延續(xù)生命方面的重要性,使桃具有長壽的象征意義:通過桃長壽象征意義歷史淵源的追溯,桃長壽象征意義在民俗生活中的事象例舉,讓人們挖掘到了更深層的桃長壽象征意義。
把桃又放在文化視野中進行符號學闡釋。桃成為民俗符號有其必然性,同時對桃作為民俗符號的構成分析,利用民俗符號學理論,將體現(xiàn)生命意識的桃,進行文化闡釋,深化其在民俗文化中的表征意義。民俗符號它還傳遞著生命信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生命意識與原始思維方式在文化意義上是吻合的,費雷澤的“金枝”效應昭示了原始思維中人與植物交感互通的巫術原理,使傳統(tǒng)生命意識與原始思維方式在生命的強大主旋律中達到和諧一致。在桃文化發(fā)展流變中,人們跳躍著的思維一直在主導著桃文化的生命意識。俗民以桃為載體,創(chuàng)造了許多極具典型意義的文化符號。當然也不忘將桃的生命意識置于中日民間文化中作以比較,通過中日關于桃的相似情節(jié)的民間故事的分析,比較出由于不同民族對生命意識的理解差異性,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精神。
精神傳承
桃文化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社會傳承、嬗變及發(fā)展趨勢。由于桃文化本身文化因子的長久沉淀,在現(xiàn)代社會轉型期,新的文化模式尚未形成的不穩(wěn)定時期,主體性功能在社會轉型期仍占主導性地位。當然在現(xiàn)代化的沖擊下,桃文化因社會內應力和外應力的作用又會不斷變遷,桃文化部分功能也有會相應的變化。桃文化在現(xiàn)代生活中神秘色彩淡化逐漸向世俗化方向發(fā)展;通過民眾活動的傳承,桃文化向實用、娛樂、審美方向發(fā)展。桃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的發(fā)展趨勢:桃文化的部分功能將會有越時長效之性;物質型桃文化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精神文化領域中的桃的因素將呈簡約化趨勢;科技的進步,會喚起民族傳統(tǒng)與風格的重視,桃文化將會受到進一步的關注和研究,其某些形態(tài)會作為未來生活的點綴或民族精神的象征從而得到夸張的應用和推廣。
種種羅列與闡釋,附以相關理論深究桃文化中蘊含的生命意識,為桃文化的研究提供一種思維角度。通過對與桃的相關民俗信仰的分析,附以相關理論方法剖析桃文化的民間信仰中的生命意識的積淀,對于擴展民俗學信仰方面的研究也有促進作用。
經典賦文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寫了一首《桃花行》:“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黃花瘦;……”全詩哀怨凄楚,寶玉看了,不覺滾下淚來,于是大家商量,又建了“桃花詩社”。
自古以來,寫桃花的詩很多。如《詩經》:“桃子夭夭,灼灼其華。”唐代詩人高蟾的“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裁”。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更把人們帶入了一個令人神往的天地。
中國是桃的故鄉(xiāng),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世界上桃的品種有3000多種,中國占1/4以上,可分為食用桃和觀賞桃兩大類,觀賞桃主要是觀賞桃花,有桃紅、嫣紅、粉紅、銀紅、殷紅、紫紅、橙紅、朱紅……,真是萬紫千紅,賞心悅目。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將世界上的物質都用“五”來概括:五行、五臟、五谷、五畜、五菜、五果、五音、五氣、五色、五味、五官、五體、五志……。其中五果是桃、李、杏、梨、棗,桃是五果之首。可見人們對桃子的重視。
神話傳說
關于桃子,在中國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在傳說中,桃是神仙吃的果實。吃了頭等大桃,可“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庚”;吃了二等中桃,可“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吃了三等小桃子,也可以“成仙得道,體健身輕”。正因為此,桃子被稱為“仙桃”、“壽桃”。在《西游記》里,天官里的王母娘娘做壽時,就曾設蟠桃盛會招待群仙。這雖然是神話,也說明桃決非一般水果可比。至于齊天大圣孫悟空,以及他的子孫們,均是以桃子為糧食。
民間年畫上的老壽星,手里總是拿著桃--“壽桃”,過生日做壽時要蒸桃形的饅頭,或實心、或空心里面填餡,做成圓饅頭狀,在頂都捏出桃尖,用竹刀或刀背從上至下軋出一個桃形槽來,將桃尖略微彎曲,再染成紅色,上籠蒸熟,“壽桃”就做成了。在老人生日那天,獻給老人,以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不但桃有仙緣,連桃木都有神靈,而且她在民間的威望比桃還大。早在先秦時代的古籍中,就有桃木能避邪的記載,一切妖魔鬼怪見了都逃之夭夭。
【桃樹的特點主要特征栽培技術】相關文章:
明清私家園林的特點主要特征11-20
盆栽桃樹怎么養(yǎng)08-11
家鄉(xiāng)的桃樹作文通用15篇01-24
以桃樹為題作文12-13
櫻桃樹我的植物朋友作文12-19
櫻桃樹抒情散文02-28
桃樹作文400字4篇02-09
大明弘治瓷器的特點有哪些工藝特點11-23
李清照的詩詞特點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