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馬齒莧如何進行繁殖
在生活中常常可在公園中發現大花馬齒莧的身影,它還可作為藥材,消除炎癥,那么這種花應該如何繁衍后代呢?下面百分網小編整理了大花馬齒莧的繁殖方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花馬齒莧的繁殖方式
如何播種
除了寒冷的冬季外,大花馬齒莧都能通過種子進行繁殖,因為它的種子很小,種入土中后請按下土的表面好與種子充分接觸。種子播撒入土后應保證其生長空間足夠溫暖且濕潤,通常十天左右,待其發芽長出幼苗后,可分別移入盆中進行培育。在對其定期施肥,則可保證其存活,茁壯成長。
如何扦插
對于這種花的重瓣品種,常通過扦插的`方式進行繁殖。于夏天,剪下其嫩莖頂頭處約5cm插入事先準備好的土內洞中,深不超過2厘米。若扦插不止一株時,應保證間隔為2cm,不可過分擁擠。插好后,需澆水保持足夠的濕度,直至其存活。
如何分株
大花馬齒莧還可通過分株的方式繁殖。應在夏季,挖出其老兜,再挑選出生長較好的分成小兜進行栽種。其中行與行之間距離應為30厘米,株與柱之間距離應為7-10厘米。之后,再進行施加肥料補充養分。分株繁殖時,等到栽后長出新苗之時需追肥一次,之后及時拔去雜草、疏松土壤即可。為了保證其順利過冬,9月末和11月需各追肥一次。
綜上,大花馬齒莧較易繁殖,而且繁殖方式多樣,大家可根據自身情況選取恰當的方式讓其繁殖。但是與此同時,要注意一下所需的條件哦!
馬齒莧的養殖方法
播種繁殖,也可以用其莖段或分枝扦插繁殖。
在連茬田塊,6月份馬齒莧開花結實時,可留部分植株不采收上市,讓其開花結籽,散落的種子來年就出苗生長,不用采種播種。
盆土準備
用于栽培馬齒莧的花盆不宜太小,口徑35~40cm的泥盆最為適宜。馬齒莧生長強健,對土壤要求不很嚴格但選用疏松、肥沃、保水性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生長加快,莖葉幼嫩,品質特佳。馬齒莧喜肥水,耐強光,尤喜空氣干燥、土壤潮濕的環境。要注意擺放在陽光能夠照射到的地方,利于莖葉生長。弱光下馬齒莧生長快而幼嫩,光照過強,則易老化。
種植方式
在中國,馬齒莧多以春夏季節到田野采集野生種的莖葉供食用為主,在有些發達國家已逐步轉向以人工栽培為主,中國臺灣省正大力推廣人工栽培。
栽培季節,亞熱帶地區的臺灣省南部、廣東、海南等地區,2月下旬開始播種,陸續采收到11月;江浙一帶春季于5月中下旬播種,如用保護地種植,可提前到4月份播種,6月~8月為生長旺期;華北地區露地栽培于6月上中旬播種。
各個地區氣溫超過20℃時,可隨時播種,分期播種,分期上市。
盆栽馬齒莧多采用壓條及播種兩種繁殖方法。壓條就是將植株較長的莖枝壓倒,每隔3節用濕土壓1個莖節,壓土處的莖節生根后與主體分開,形成新的個體。播種要待氣溫超過15℃時進行。播種前,先將盆土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后,將種子與細沙混勻后撒播,隨后覆蓋0.5cm厚過篩細土。播后應注意保溫保濕。播后2~3天即可出苗。出苗7天后間苗,株距3~4cm左右。當苗高15cm左右時,開始間拔幼苗食用,保持株距7~8cm。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追肥要求薄肥勤施,每周一次,最好施用顆粒復合肥。
栽培要點
馬齒莧從春季到秋季均可栽種。春播開始較遲,品質柔嫩。夏、秋播種易開花品質粗老。一般2~8月間均可播種。若為保護地(塑料大棚、地膜、溫室)栽培,無嚴格播種期。
馬齒莧種子細小,故要精細整地,并以條播為好。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kg,耕翻深度15cm,打碎土塊,畦面達到平、松、軟細的要求,作寬1米的畦,溝寬40cm。畦面開21~24cm寬的兩條播種淺溝,進行條播。為了使播種密度均勻,可在種子中加入100倍種子重量的細沙進行撒播。
因種子易掉入土壤孔隙中,播后只需輕耙表土,無須再行覆土。如土壤干燥,則用灑水壺略噴濕畦面即可。當苗高15cm左右時,開始采撥幼苗供食,使株距保持9~10cm,讓其他苗繼續生長。
播后25天左右,株高25cm以上時,正式采收。一般幼苗單株產量達35~40g。采收時要注意在植株根部留2~3節主莖,以后陸續采收。
在生長期間,根據生長情況進行追肥,一般施用尿素300倍液1~2次,每畝每次用尿素5kg。馬齒莧幾乎不發生病蟲害,也就沒有農藥殘毒問題。
馬齒莧樹主要用扦插繁殖。在生長期均可進行,選取健壯、充實和節間較短的莖干作插穗,長10~12厘米插前可晾干數天,插于沙床,插壤應稍干燥,約15~20天可生根,極易成活。
喜溫暖干燥、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半蔭,在散射光條件下生長良好,耐旱,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不耐寒,冬季溫度不低于10℃。
幼苗高5~6cm時勻苗、補苗,每窩留苗3~4株,并除草,追肥1次;苗高15cm時,進行第2次。7月可再扯草。追肥1次,肥料都以人畜糞水為主。
采收
馬齒莧是1次播種多次采收,采收是挑采。采摘應在花前,以保持莖葉鮮嫩,新長出的小葉是最佳的食用部分。嫩莖的頂端可連續掐取,掐取中上部,留莖基部抽生新芽使植株繼續生長,直至霜降。采收時也可間拔,收大留小。
留種
馬齒莧的蒴果成熟期有前有后,一旦成熟就自然開裂或稍有振動就撒出種子,且種子又很細小,采集時可以在行間或株間先鋪上廢報紙或薄膜,后搖動植株,讓種子落到報紙或薄膜上,再收集。
病蟲防治
主要有蝸牛為害,可在早晨撒鮮石灰防治。危害馬齒莧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及葉斑病。病毒病用1:1:50的糖醋液葉面噴施防效達80%以上;白粉病常用800~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粉銹寧防治;葉斑病用百菌清、多菌靈、速克靈防治。
如何陽臺種植馬齒莧
1、馬齒莧品種選擇:用作蔬菜栽培時宜選用寬葉莧,寬葉莧葉大而肥厚,但不耐寒,較抗旱;
2、馬齒莧盆土準備:用于栽培馬齒莧的花盆不宜太小,口徑35~40厘米的泥盆最為適宜。
3、播種準備:播種要待氣溫超過15℃時進行,播種前,先將盆土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后,將種子與細沙混勻后撒播,隨后覆蓋0.5厘米厚過篩細土。
4、出苗:播后應注意保溫保濕,播后2~3天即可出苗。出苗7天后間苗,株距3~4厘米左右。
5、間苗:苗高15厘米左右時,開始間拔幼苗食用,保持株距7~8厘米。
6、采收: 播種或定植后30天左右,莖葉已經充分長大,當株高大約25厘米,單株重35~40克,莖葉粗大肥厚且幼嫩多汁,尚未現蕾時采收。
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追肥要求薄肥勤施,每周一次,最好施用顆粒復合肥。
【大花馬齒莧如何進行繁殖】相關文章:
大花馬齒莧怎么澆水及繁殖方式10-31
曼陀羅花是怎么進行繁殖的10-13
如何對多肉桃美人進行繁殖11-16
夜合花如何繁殖方式介紹12-06
大花虎刺梅繁殖的方法技巧06-12
大花蔥怎么繁殖方法介紹12-05
家庭種百合花怎樣進行繁殖06-08
大花馬齒莧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07-06
大花六道木的繁殖方法介紹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