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寶寶奶水不足吃什么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奶粉已悄然成為寶寶不可或缺的口糧,為給孩子尋求一口放心奶,不少父母甚至還會遠涉重洋買遍全球。你是否也開始好奇,在那些沒有奶粉的年代,古代的孩子是如何喂養長大的呢?
1、母乳喂養,生存王道
即便如今有牛奶,有奶粉,我們仍在倡導母乳喂養。因為母乳是世界上最適合新生兒的食物,它的營養安全注定不可復制,無可取代。尤其是在物資不充裕的古代,媽媽們能夠盡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也就是母乳了。以前的身體好的孩子,大都是母乳喂養時間較長的孩子;吃不到母乳的孩子,動輒體弱多病,甚至更悲劇的還會不幸早夭。
多年以來代代傳承與更新的喂養經驗也讓母乳喂養成了一個比較系統的學問,而實際上,在我國古代,母乳喂養的方法、哺喂量都早有系統的理論了。
比如,《外臺秘要·卷三十五》中就提到,“兒生十日,始哺如棗核,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彈丸;百日如棗。若乳汁少,不得依此法,當用意少少增之。兒若早哺之及多者,令兒頭面身體喜生瘡,愈而復發,令兒尪弱難長。”
這里講到了喂奶量,說小孩生下來第10天,才吃棗核大的奶量;第20天,奶量增加一倍;第50天,是彈丸大的量;到100天的時候,才像棗子那么多。
這里說,如果奶水不夠,就可以不強求按上面的`量,但必須注意慢慢增加哺乳量。如果沒有按照上面說的量,過早或過多哺乳,會讓孩子容易長瘡,甚至還會讓新生兒體弱多病,難以健康成長。
2、母乳不足?有錢人家找奶媽
母乳喂養自然是首選,但如果奶水不足,可怎么辦呢?便只好“借奶”了,于是古代還有了專門的“奶媽”這一職業。不過,奶媽一般都是有錢人家才請得起的,普通人家最多只能在村里挨家挨戶討奶了。職業奶媽是需要先喂飽雇主家的孩子的,有多的才能輪到自己家。
雖然許多奶媽成為奶媽只是生計所迫,但如果你以為奶媽都是像一些古裝劇里的又胖又俗的歐巴桑形象,那就錯了。古代對奶媽的選擇還挺嚴格的。
【古代的寶寶奶水不足吃什么】相關文章:
好聽的情侶網名簡單的06-12
好聽的又文藝的qq網名06-09
冷酷潮流的女神范兒的網名06-20
釣魚的啟示07-28
浮力的應用07-28
周長的認識07-27
灑脫的近義詞07-27
會計的職責07-27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及受到的啟發08-02
作文我的理想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