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耍賴行為的有效應對方法
孩子的耍賴行為就是在考驗爸爸媽媽的耐心。當家長軟硬兼施希望孩子能夠配合時,偏偏孩子卻好像是從外星球來的,不但聽不懂,而且還繼續大哭大鬧,這就讓家長完全無法再顧及形象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強行把孩子帶離是非之地再說。你家的寶寶會耍賴嗎?
在很多父母眼里,“聽話、守規矩”無疑是一個好孩子應有的表現。如果孩子表現出“小乖乖”的樣子,那么爸爸媽媽也會因此感到驕傲與放心。可是事與愿違,雖然已經在教養上下了很多工夫,可有些家長仍舊會發現寶寶還是愛耍賴、不聽話,很多規矩說了又說,孩子最后還是以哭鬧來收場。
難道寶寶的耍賴真的就那么棘手嗎?真的就無法抵抗嗎?其實不然,要和寶寶“抵”賴并不像我們想像中那么艱難。只要父母以同理心來了解孩子,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對孩子的心理世界多一些體會和理解,并從日常生活中建立常規、以身作則,那么就能讓孩子改變以耍賴來達到目的的習慣!
孩子耍賴的5大原因
根據孫扶志教授的從教經驗和咨詢服務經歷來分析,當寶寶有耍賴的行為時,不外乎有以下5大原因。
向父母爭取控制權
學齡前的孩子正值自我意識高度膨脹的一個發展期,他們活在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里,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也偏愛一致性與可預期的事。因此,當孩子用耍賴的方法向父母說“不”時,那多是一種想表達自己意見的方式。
引起父母關心和注意
當寶寶乖巧聽話的時候,父母常常可能會因為其他事而忽略了孩子。既然正常手段不能得到父母的注意,那么寶寶自然會考慮一些不正常的辦法,比如哭鬧、耍賴等。一旦寶寶發現不聽話或哭鬧可以引起父母更多的'關注之后,這種蠻橫不講理的舉動也許就會經常出現,因為寶寶已經確認這是一項非常有效的好辦法。
測試父母的底線
孩子雖然年齡還小,但已經懂得可以用耍賴的方式來測試成人的底線與處理方法。如果孩子每次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達到目的,那么父母以后對他的規勸很可能都會失效,因為孩子明白你的原則是可以為他而更改的。
曾經獲得錯誤的鼓勵
當孩子因不聽話而受到斥責時,最常見的就是以哭鬧來表現。此時家長如果因心疼或是管教方便(比如正好要帶孩子出去,但是又覺得孩子哭鬧很丟臉)而答應孩子的要求,那就可能向孩子傳達一項錯誤的鼓勵信息,使寶寶認為只要自己哭鬧 ,家長就會答應他的要求,進而愈發變本加厲地耍賴。
表達能力不足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但是他的口語能力發展卻仍不成熟。當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相違背,而且不能獲得滿足時,表達能力有限的孩子當然會以哭鬧的方式來表現。比如家里有客人來,孩子雖然很想睡,心情卻處于很興奮的狀態而不愿就寢,如果家長此時再強制寶寶去睡覺,那么寶寶就可能出現哭鬧耍賴的行為。
【寶寶耍賴行為的有效應對方法】相關文章:
寶寶咳嗽的有效應對方法05-29
應對寶寶愛哭的方法05-09
應對寶寶積食的方法05-21
應對寶寶便秘的方法05-29
應對寶寶害羞的方法06-08
寶寶喜歡耍賴的原因04-08
寶寶防曬的有效方法06-05
寶寶認字的有效方法05-28
寶寶哭泣的應對方法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