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盆草與馬齒莧的種植方法
垂盆草與馬齒莧都是很多人熟悉的藥材之一,然而大部分的人不知道垂盆草與馬齒莧是如何種植的。下面為您精心推薦垂盆草與馬齒莧的種植技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垂盆草的種植方法
垂盆草又名狗牙草、瓜子草、石指甲等,是一種景天科景天屬的多年生植物。在我國長江以北地區都有多種野生品種存在,是一種非常強健易活,適合新手種植的植物。
垂盆草生性強健,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在山間沙石縫隙中、墻角磚縫中都能頑強生長。但是在易板結的園土和粘土中根系無法伸展開來,生長會受到限制。盆栽建議大家使用砂質土壤,施足有機底肥或摻入腐葉土來改良土壤結構,保證垂盆草在生長期的養分需求。
垂盆草對溫度要求不高,15度到35度均能正常生長,秋末冬初溫度低于15度以后地表部分逐漸枯黃,冬季可以耐受零下十多度的低溫,等到次年溫度回升時候重新萌發新的枝條。
垂盆草對光照要求不高,不耐陽光直射,在明亮的散射光下生長良好,家庭盆栽時候夏季要注意遮光或移到陽光不能直射的地方,避免因為烈日暴曬導致葉片泛黃、脫落的情況出現。
垂盆草喜水但是不耐澇,地栽時候要注意排水,盆栽時候要注意及時澆水,避免過分干旱,同時也要避免盆土中積水按照上面我們說的方法配比土壤,可以有效達到保水同時避免積水的效果。
垂盆草的繁殖方法為扦插法和分株法,分株法多在初春垂盆草開始萌發新芽時候進行,保證每個新的分株上面有三四個萌芽點即可。分株后澆透水,無需太多管理就能夠成活。扦插法躲在5月份到9月份之間進行,選擇那些粗壯健康的枝條(莖節上有生出氣根的枝條扦插效果更好),從母本上剪下之后在陰涼透風處晾一段時間,待創口處收斂起來就能進行扦插了。扦插后澆透水,注意保持盆土濕潤,放在陰涼處一周之后就會有新根萌發出來。
垂盆草管理粗放,很少有病蟲害發生,夏季高溫時候注意通風,就能有效避免根系腐爛。蟲害很少,罕有地老虎,蠐螬等害蟲啃食地下根系的情況出現,可以使用常見殺蟲藥進行殺滅。
馬齒莧的種植方法
馬齒莧品種選擇
馬齒莧可分兩個類型。一種為馬齒莧屬中的野生種,春季及初夏在田間、路旁、原野、菜園采集嫩莖葉供食用,亦可全株采收,氽水后曬干,冬季作包子、餃子餡料,美味可口,食之不厭。野生馬齒莧常見的有三個品種:寬葉莧,窄葉莧、觀賞莧。窄葉莧耐寒抗旱,但植株矮小,寬葉莧葉大而肥厚,但不耐寒,較抗旱;觀賞莧只用于觀賞,其花瘦小但很鮮艷。用作蔬菜栽培時宜選用寬葉莧。一種為馬齒莧屬中的栽培種,自2001年來,臺灣省推廣的荷蘭菜就屬此類型。
馬齒莧盆土準備
用于栽培馬齒莧的花盆不宜太小,口徑35~40cm的泥盆最為適宜。馬齒莧生長強健,對土壤要求不很嚴格。但選用疏松、肥沃、保水性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生長加快,莖葉幼嫩,品質特佳。馬齒莧喜肥水,耐強光,尤喜空氣干燥、土壤潮濕的環境。要注意擺放在陽光能夠照射到的地方,利于莖葉生長。弱光下馬齒莧生長快而幼嫩,光照過強,則易老化。
馬齒莧種植方式
在我國,馬齒莧多以春夏季節到田野采集野生種的莖葉供食用為主,在有些發達國家已逐步轉向以人工栽培為主,我國臺灣省正大力推廣人工栽培。
栽培季節,亞熱帶地區的臺灣省南部、廣東、海南等地區,2月下旬開始播種,陸續采收到11月;江浙一帶,春季于5月中下旬播種,如用保護地種植,可提前到4月份播種,6月-8月為生長旺期;華北地區露地栽培于6月上中旬播種。
各個地區氣溫超過20℃時,可隨時播種,分期播種,分期上市。
盆栽馬齒莧多采用壓條及播種兩種繁殖方法。壓條就是將植株較長的莖枝壓倒,每隔3節用濕土壓1個莖節,壓土處的莖節生根后與主體分開,形成新的.個體。播種要待氣溫超過15℃時進行。播種前,先將盆土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后,將種子與細沙混勻后撒播,隨后覆蓋0.5cm厚過篩細土。播后應注意保溫保濕。播后2~3天即可出苗。出苗7天后間苗,株距3~4cm左右。當苗高15cm左右時,開始間拔幼苗食用,保持株距7~8cm。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追肥要求薄肥勤施,每周一次,最好施用顆粒復合肥。
馬齒莧繁殖方式
馬齒莧有兩種繁殖方式:種子繁殖、無性繁殖。
馬齒莧栽培要點
馬齒莧種子細小,故要精細整地,并以條播為好。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kg,耕翻深度15cm,打碎土塊,畦面達到平、松、軟細的要求,作寬1米的畦,溝寬40cm。畦面開21~24cm寬的兩條播種淺溝,進行條播。為了使播種密度均勻,可在種子中加入100倍種子重量的細沙進行撒播。因種子易掉入土壤孔隙中,播后只需輕耙表土,無須再行覆土。如土壤干燥,則用灑水壺略噴濕畦面即可。當苗高15cm左右時,開始采撥幼苗供食,使株距保持9~10cm,讓其他苗繼續生長。播后25天左右,株高25cm以上時,正式采收。一般幼苗單株產量達35~40g。采收時要注意在植株根部留2~3節主莖,以后陸續采收。在生長期間,根據生長情況進行追肥,一般施用尿素300倍液1~2次,每畝每次用尿素5kg。馬齒莧幾乎不發生病蟲害,也就沒有農藥殘毒問題。
馬齒莧樹主要用扦插繁殖。在生長期均可進行,選取健壯、充實和節間較短的莖干作插穗,長10-12厘米。插前可晾干數天,插于沙床,插壤應稍干燥,約15-20天可生根,極易成活。喜溫暖干燥、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半蔭,在散射光條件下生長良好,耐旱,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不耐寒,冬季溫度不低于10℃。
病蟲害防治
危害馬齒莧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及葉斑病。病毒病用1:1:50的糖醋液葉面噴施防效達80%以上;白粉病常用800~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粉銹寧防治;葉斑病用百菌清、多菌靈、速克靈防治。主要害蟲是蚜蟲,用樂果乳劑防治。
采收方法
馬齒莧的采收主要有兩種方法:連根拔起和收割莖葉。保護地種植的馬齒莧通常采用連根拔起的方法采收。采前3天葉面噴施30ppm的920溶液,不僅可使植株嫩綠,而且增產 30%以上。收割時鐮刀離地面2厘米左右,收后2天不澆水,并蓋上地膜,待休眠芽萌發后澆1次小水,并追施1次氮肥。
垂盆草的優點
1.耐干旱、耐高溫:垂盆草旱時自身可調節水分;吸水能力強,一個月不澆水(含天然降水)也不會干死;垂盆草極耐高溫:在+45℃左右的高溫,仍能旺盛生長。
2.抗寒性強:在沈陽最低氣溫達-32℃時,能安全越冬,毫無凍害。
3、耐濕、耐鹽堿、耐貧瘠:能常年生長在山坡巖石縫隙之間。
4.綠期長,觀賞價值高:在沈陽綠葉觀賞期達8-9個月,一般3月底返青,12月初枯萎。草姿美,色綠如翡翠,頗為整齊壯觀;花色金黃鮮艷,觀賞價值高。
5.抗病蟲害能力強:在沈陽地區運用多年,基本無病蟲害。
6.生長速度快,繁殖容易,不用修剪。
垂盆草作為草坪草的優良性狀以及耐粗放管理的特性值得在屋頂綠化、地被、護坡、花壇、吊籃等城市景觀工程中進行廣泛推廣應用,并可作為北方屋頂綠化的專用草坪草。
【垂盆草與馬齒莧的種植方法】相關文章:
垂盆草種植方法08-30
垂盆草功效作用與種植方法01-10
垂盆草的價格與種植方法技巧12-16
垂盆草別名與種植方法技巧12-16
垂盆草形態特征與種植方法12-16
垂盆草的應用價值與種植方法12-26
垂盆草的形態特征與種植方法12-26
垂盆草的園林用途與種植方法12-26
垂盆草的種植方法與病害防治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