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數學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
太好了,太好了!期中考試英語考了一個一百,媽媽要給我買套新衣服咯!
我們來到一家童裝店,這的衣服又多又漂亮,我都看花了眼。還是媽媽有眼光,她把我拉到一邊,指這一套衣服,問我:“這一套,喜歡么?”我順著媽媽的手望去。原來,這是一件粉色T恤衫。上面畫有一個小女孩在花園散步,衣領上鑲嵌著3個小珍珠,格外璀璨。配衣服的還有一條銀色五分褲,上面有只米老鼠,邊緣還圍著蕾絲邊。我越看越喜歡,使勁兒點點頭,決定買下它。"多少錢?”媽媽一邊問價錢一邊掏錢包。“一共136元。”售貨員阿姨笑著回答。突然,媽媽尖叫一聲:“啊!我忘帶錢包了!”然后,媽媽又轉身對阿姨說:“請幫我照看一下孩子。”話音未落,媽媽就沒影兒了。
阿姨照看我時,嘴也沒閑著,笑瞇瞇地問我:“小朋友問你個問題好嗎?”“好!天底下就沒有我不知道的`事!”我爽快的答應了。“136換成小數是多少啊?”阿姨問道。哈!容易。我脫口而出:“1。36唄!”我正得意,忽然發現不對勁兒。1。36還沒滿2元哩。趕緊改正:“不不不,是136。0,136。0!”“為什么呀?”阿姨反問我。“元、角、分最大的單位是元,1。36還不到一元,再說,原數沒有多出來的角和分。也因為136。0不管是100、30、6都是整元,所以是136。0。”我解釋道。“不錯,比我想象中的強多了,獎勵你三個小扣子。”說著,拿出三個愛心型小扣子,拿給我。
這時,媽媽來了,她給阿姨兩百元。阿姨邊找錢邊說:“您家小姑娘真棒,不但能及時糾正錯誤,而且改得快。”我聽了,心里甜甜的,把那些漂亮的小扣子握的很緊很緊……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2
今天早上,媽媽提出去紫荊山公園,我非常高興,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變成超人,拉著媽媽一起飛到紫荊山公園!
爸爸把我們送到紫荊山公園,但不肯讓我沒問你下車,爸爸又神秘兮兮地對我們說:“答對問題才能下車。”爸爸得意洋洋的對我們說:“假設從家到紫荊山公園有100公里,坐出租車6元起步價,走10公里,剩下每10公里五元,等紅綠燈的時間最少5分鐘,一分鐘1.25元,問從家到這里至少花多少錢?我眼珠一轉,靈機一動。
100-10=90
90÷10=9
9乘5=45(元)
45+6=51(元)
1.25乘5約等于6.3(元)
51+6.3=57.3(元)。
我已算出答案,就迫不及待的告訴了爸爸,爸爸突然像被流星砸著似得,黯然神傷,只好無奈的讓我們下車。
剛一進門,就令我大吃一驚,很多人圍在一個地方,仿佛是在開會那樣,一個人大喊,免費答數學題贏大獎,從1加到9999是多少?我一聽是數學題,就喜出望外、興高采烈。媽媽一個一個加,加到238就忘了。我一想這答案決對有竅門,我又絞盡腦汁的想,終于克服了這道題。
(1+9999)乘4999+5000
=10000乘4999+5000
=49990000+5000
=49995000
我立刻說出答案和我的想法,他激動地說:“這位小朋友答對了!”大家又羨慕的'眼光開著我,媽媽說:“真棒楊勁松”
生活處處有數學,只要你留心觀察就能發現!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3
今天,因為我數學考到了96分,媽媽為了激勵我,特意給了我10塊錢,并說:“可以去超市隨便買東西。”
我一聽,一蹦三尺高,“但是”媽媽一本正經地說:“有一個條件,就是買的東西要剛好10塊錢,如果多了要自己付,如果少了下次就沒有這個獎勵了。”我拿了10塊錢,心想:這個很簡單啊,然后高高興興的去超市買東西了。
走進超市,看見貨架上擺放著整整齊齊、琳瑯滿目的商品,我立刻傻眼了,生吃涼粉,那里面可以加甜醬,看起來還不錯,可是一看價格,太貴了不能買。然后,我突然想起來,可以買一個東西,那里面有吃的,還贈送飛船,我可以玩兒,也可以增加動手能力,然后我飛快的找到了卡通樂暑條,一看價格是4.8元,這個可以買。這時我想,10-4.8等于5.2元,剩下的錢我還可以買東西。
可是我想,那里根本沒有我喜歡的玩具,買書又不夠,我只能繼續挑零食了,可是挑了好久,都不合適,這時,我特別想吃辣條,所以我就拿了兩包辣條,可是,這個時候媽媽說不可以買辣條,我只好眼巴巴地放回去了。我突然看到了小麻花,那不是老師用來獎勵同學們的小麻花嗎?那一次我沒吃到,一直對這個小麻花耿耿于懷,今天終于看到你了,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把,一稱,結果是5.1元,我很想放回去,可是媽媽說:“稱好了的東西不能放回去了,如果大家都這樣,那超市不就亂套了嗎?”。我一聽,覺得媽媽說的有道理,但是一想到,以后這個獎勵就沒有了,我悶悶不樂的走向收銀臺,阿姨微笑著對我說:“小朋友,你的'東西是9.9元,要是拿一個袋子剛好10元”。終于,剛剛好10塊錢,不但買到了吃的,而且下次考得好,媽媽還會獎勵我,我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通過這次超市買東西,我不僅學會了怎樣買東西,還學到了很多知識。
原來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以后我要認認真真的學好數學,讓數學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好幫手!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4
前,我眼中的數學只是不斷學習課本中的知識,不斷的解題、做題,最后取得高分才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可是現在,我越來越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運用數學,把數學運用到生活中才是我們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
購物是我們休閑娛樂的一種方式,而在節假日中,我們更熱衷于此。在今年的國慶節里,我就和姐姐一起去商場買衣服。南京的各家商場都開展了許多優惠活動,我們去的商場開出的活動是“滿100送88元券”,聽起來是一個很大的優惠。最后,姐姐買了一雙鞋,這雙鞋的'原價是789元,一頭忙著試鞋子的姐姐,讓我幫她算算能送幾張卷,于是,我便算了起來:789÷100=7.89,也就是說能送7張券,7×88=616(元)。然后,我們又問了營業員阿姨:“不要券能不能打折?”營業員阿姨只回答了一聲:“不要券,440!”最終,我們沒有要券,用440元買了這雙鞋。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都在想著440元是怎樣算出來的,最后,我終于想出來了:用616÷789≈0.78,再用1÷(1+0.78)≈0.56,最后再用789×0.56≈440(元)。然后,我又想了一下,其實打折和送券都是一種道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其實收益是一樣的,打折只是用送券的數額占原價的百分比來算出折扣系數,最后得到打折后的價格;而站在商場的角度來說,送券更能促進消費,對商家更有利。
看來,學好數學對我們更理智的消費是又幫助的。所以,我們要不斷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數學用到生活中。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5
周末,我與媽媽一起買了我最愛的速溶奶茶。回到家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DIY一番,做個小小奶茶師。媽媽很鼓勵我自己動手,她笑著問我:“寶寶,每包奶茶都是同樣的分量,但每個人泡出來的味道卻是不一樣的。有的香甜,有的清淡,我很期待你調制出一杯香濃可口的.熱奶茶。”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拍拍小胸脯讓媽媽放心地等待奇跡出現吧!
說干就干,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我選取了比較法,有比較才有更好么!我拿了兩個水杯,一個是我的,150ML的,還有一個是媽媽的,250ML的。而后,在媽媽的幫助下,我把兩包同樣的奶茶分別倒入了兩個不同的水杯,并加入了滾滾的熱水,用筷子攪拌。雖然才等待了兩分鐘,但我卻再也按捺不住了,也管不了水還是有點燙燙的,就用小嘴開始品嘗了。小杯的顯然有點點過甜了,而大杯的卻剛剛好,非常香滑。我請媽媽來“鑒定”一下我的勞動果實,媽媽和我的意見是一樣的,雖然小杯有點點甜過頭,但她還是非常肯定了我采用的比較這個方法。通過實踐與比較,最終可以選取出最合適的。媽媽笑著問我:“為什么同樣的奶茶沖泡后的味道是不一樣的呢?”有了實踐,我自信滿滿的說:“是因為它們各自的水是不一樣多的!”媽媽很認可我的答案,補充說:“其實這個是一個濃度的問題,濃度取決于兩樣東西,一個是溶質,一個是溶劑,其中任何一個變化了就會引起濃度的變化。”
哦,原來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在啊!只要注意觀察,就可以發現數學一點都不枯燥,它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等待著我們小朋友開動腦筋去征服它!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
今天,我在家閑得無聊,媽媽拿出一張紙,我看了一下,噢!原來是讓我算客廳、主臥、小臥······的墻磚和地磚。
媽媽讓我先算客廳的地磚:
客廳長是6.6米寬是5.8米,地磚的長是0.8米,問客廳地面是多少平方米?一共用多少塊地磚?每三片一件的話,一共多少件?
“這題這題這么多問,讓我算到什么時候啊!”這是我來自內心的訴苦。我也沒辦法,只好做題。客廳地面太好算了,6.6×5.8=38.28(平方米)第一問就解答了。地磚長是0.8米,用0.8×0.8=0.64(平方米)當然,這還沒有算完,還要用客廳地面面積除以一片地磚的面積,就等于多少塊。算式是38.28÷0.64=59.8125≈60(片)終于過五關斬六將,到了第三問了,每三片一件的話當然是總片數除以每件的數量,算式是60÷3=20(件)。不能忘了答。答:客廳地面是38.28平方米。一共用60片地磚。一共20件。下面的主臥、小臥、大臥······都是用同樣的方法來計算。
地磚終于算完了,我還以為結束了呢,還有墻磚。
廚房長是2.75米,寬是3.6米,高是3.6米,墻磚是30×60厘米的`,門和窗的面積大約是5平方米。問一共用多少片墻磚?
我用老師教的方法,把屋子看成一個長方體,算的是四面的墻壁,長乘高乘二加寬乘高乘二減五括起來除以0.3乘0.6。
(2.75×3.6×2+3.6×3.6×2-5)÷0.3×0.6
=(19.8+25.2-5)÷0.18
= 40÷0.18
≈223(片)
答:一共用223片墻磚。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7
星期天,家里來了客人。為了好好招待他們,于是,爸爸帶我到青果路美食一條街買吃的。我建議爸爸買肯德基全家桶、必勝客的披薩餅。爸爸說:“好的,再到附近的金三峽飯店買一份干鍋蛙。”
到了青果路,爸爸說:“時間不早了,要抓緊時間買回家。”我想了一下,對爸爸說:“在學校里,數學老師就教過我們關于這類合理安排時間、路線的問題,我們一起來好好計劃一下。”爸爸說:“現在離我們最近的地方是金三峽飯店,我們可以先去金三峽飯店買一份干鍋蛙,但干鍋蛙的制作時間為25分鐘,離金三峽飯店60米(用時約3分鐘)是必勝客餐廳,必勝客餐廳的.披薩餅的制作時間為20分鐘,離金三峽飯店160米(用時約8分鐘,離必勝客餐廳約100米,由必勝客過去用時約5分鐘)是肯德基,在肯德基排隊購買用時約15分鐘,買全食物要回到停車地點(金三峽飯店附近),你看要怎樣合理安排時間、路線?”
于是,我就在心里盤算著:如果先去金三峽飯店買一份干鍋蛙,然后去必勝客買披薩餅最后去肯德基買全家桶,本來要花的時間是25+3+20+5+15+8=76(分鐘)。可我再一想:時間好長啊!能不能盡量少點時間呢?我想到數學老師說過的話:要盡量不走冤枉路,還要盡量節約時間。那好,我再仔細的想一想。
一陣思考之后,我滿懷信心地對爸爸說:“爸爸,你跟我走,我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我和爸爸先到金三峽飯店訂一份干鍋蛙,講好半小時后回來取,再到必勝客餐廳訂一份披薩餅,講好20分鐘后回來取,接著,我和爸爸在肯德基排隊購買了全家桶,回到必勝客取了披薩餅,最后到金三峽飯店取了干鍋蛙。用時3+5+15+5+3=31(分鐘),比原來時間節約了76-31=45(分鐘)。
幫了爸爸,我非常開心,真的太有成就感了。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用心,就一定能學好數學。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8
早晨,媽媽想做五個燒餅給我們吃,可現在已經7點10分了,吃餅時間要10分鐘,7點半我要去讀英語,爸爸要上班,爺爺奶奶要去超市,因此媽媽要在7點20分做好餅。
媽媽說“一個鍋,最多只能做兩個燒餅,每面要烙兩分鐘,正反面一起兩個餅就是4分鐘,另兩個餅一起烙又要4分鐘,最后烙一個餅,雖然是烙一個餅可正反面都要烙,還是要4分鐘,這樣5張餅需要4乘3等于12分鐘,這樣來不及了呀,怎么辦?”
我跟媽媽說,媽媽來得及的,只需要10分鐘就可以烙好5張餅。媽媽說:“那是怎么烙呢?”我說:“這樣烙,先一個鍋放第1、2個餅,正反面都烙完用4分鐘,再用2分鐘烙第3、4兩張餅的正面,烙完正面拿出第4張餅,先不要烙它的反面,再拿第5張餅的正面和第三張額反面一起烙2分鐘,這時候第三張餅烙好了,最后把剩下的`第4張餅的反面和第5張餅的反面一起烙2分鐘就全部烙好了,總共花了4+2+2+2=10分鐘,正好烙完5張餅的時間是7點20分,大家都吃上了餅,也沒有耽誤事情。
媽媽說你怎么會想到這個好方法的呀?我說:媽媽其實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數學課堂上學過了烙餅問題,想不到它就在我們身邊。媽媽高興地笑了,她又問:“那你說烙7張餅最快需要多少時間呢?”“很容易呀,原理很簡單,每次烙餅可以烙兩張,就是相當于有兩個位子,每次不要讓這兩個位子空著就是最節省時間,7張餅就2乘以7等于14分鐘。如果是9張餅就是2乘以9等于18分鐘,N張餅需要最少2乘以N的時間。”媽媽聽完后夸我說:你真會學以致用呀!
原來數學就是來源于生活,學好數學就是為了能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我今后還要更努力學好數學,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9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
“動物聯歡會開始了!”
“動物聯歡會開始了!”
森林舞臺劇院里吵吵囔囔,動物們都亂哄哄的擠做一團,有的爸媽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而那些找不到座位的爸媽們的怒氣也越升越高。
看,一向文靜的兔子媽媽此時也有些瘋狂,噔噔噔跳著,眼珠子都紅了;戴著眼鏡很斯文的猴子爸爸,眼鏡都被擠掉了,只剩一根線連著眼鏡在胸前擺來擺去;優雅的.貓媽媽還特地穿了一身禮服,結果低低的裙擺被人踩上了幾個黑腳印,不斷地在心里埋怨孩子怎么不說清楚。
如果你在此時上前一問,就笑了:這些孩子說的都是什么座位啊!
小兔子:我坐在第三列的第五豎。
小貓咪:我坐在(3,4)
小猴子:我坐在第二列,第六行的位置。
小兔子說的位置肯定不對,豎和列的意思是一樣的,她到底坐在那個位置?小貓咪也不對——她說的位置已經有人坐了。而小猴子呢?他描述的座位正有一位刺猬大媽在上頭坐著呢!
先別笑!其實他們只是把列,行的意思,還有數字描述的順序搞錯了。先說說小兔子的:她說她在第三列的第五豎,列和豎都是表示豎著同一個意思——列,而她卻把豎和行的意思搞混了,應該說她的座位在第三列第五行。列是豎著的,行才是一排的。
再來看看小貓咪犯的錯誤——(3,4),而她的真實座位是在(4,3)——第四列,第三行。小貓咪把數字表示的順序理解錯了:第一個數字表示列,第二個數字表示行。
而“小猴子”的呢?他認為兩列并成一列,就自作聰明的認為就是一列,所以他說他坐在第二列,第六行。無論是兩列并在一起,還是不并在一起,它們都是兩個列,而不是變成一列。要是變成一列,座位就沒辦法說了,所以“小猴子”他的座位是在第四列,第六行。
貓頭鷹博士聽說了這件事,為這些小迷糊們編了一個口訣:
找準位置很重要,豎排為列橫排行。
數字表示用括號,先是列來后為行。
前后順序別搞混,否則鬧出大玩笑。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0
自從我成為一名小學生,我就迷上了數學,我發現數學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開學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儲錢罐,讓我用來放每天認真寫作業、幫媽媽做家務等“賺”來的獎勵,看著儲錢罐里的1元硬幣日益增多,我可高興了。記得是上個周五的晚上,寫好作業的我心血來潮,想數數儲錢罐里共存了多少錢。1、2、3、4、5……100、101、102,終于數完啦!我笑得合不攏嘴,好多啊!媽媽說我是小財迷。望著快裝滿的儲錢罐,再“賺”來的獎勵怎么辦呢?我皺起了眉頭。最后媽媽用一張100元面值的紙幣換走了我100個硬幣,看著手里一張100元的紙幣和2枚一元的硬幣,我傻了,那么多的硬幣才換了一張紙幣。由此我明白了原來數學中的.100是由100個1組成的。
第二天周六,我揣著我的“獎勵”和媽媽一起來到文體店買學習用品,最后選了兩本課外書、一個削筆器和一個橡皮擦,共要花多少錢呢?我在心里算了算:5+5+20+3=33(元)。這時媽媽問我:“算算買完這些東西,還剩多少錢呢?”我用了最近老師教的簡便運算:102-33=102-30-3=72-3=69(元)。我付給營業員阿姨一張100元的人民幣,阿姨問我:“小朋友,阿姨該找給你多少錢呀?”我在心里算了算:100-33=100-30-3=70-3=67(元)。“阿姨,您應該找我67元。”阿姨夸我是個聰明的好孩子,媽媽也朝我豎起了大拇指。從那之后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幫著爸爸媽媽一起算“小賬”。
數學真的很奇妙,我要好好學習和運用它,和它成為永遠的“好朋友”!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1
早上,吃過早飯,爸爸突然對我說:“涵涵,你不是說數學很枯燥,學了也沒什么用嗎?今天爸爸就帶你去體驗一下數學的樂趣。”“好吧!”我半信半疑地回答到,跟著爸爸出了門。
剛到車庫,爸爸就開始發問了:“我們的車子這么臟,是不是該洗洗了?”我使勁地點點頭,“你再看看爸爸的頭發長了,我要去理一下我的`頭發,然后還要買菜燒中飯,但我們一會要去新華書店買書,不能浪費太多時間,該怎樣安排才好呢?”我瞪大眼睛想了想,這不就是我們宋老師教我們的“合理分配”問題嘛,于是我得意地跟爸爸說:“那請您告訴我洗車、理發和買菜各自需要多長時間。”爸爸告訴我洗車需30分鐘,理發需20分鐘,買菜需10分鐘。
稍作思考后,我跟爸爸說道:“爸爸,我們可以這樣安排,先把車子開到洗車店去洗車,然后你去隔壁的理發店理發,再到菜市場去買菜,最后直接去開車去書店,這樣就可以節省時間了,總共只要花30分鐘時間。”爸爸微笑地點頭。
洗完車后,我們來到了新華書店。我準備買三本作業本、一個鉛筆盒和感興趣的書,在精心挑選之后,我選中的作業本是3元一本,鉛筆盒是20元,選的兩本書分別是25元和15元。結賬的時候,老板說書本一律九折,爸爸說:“你來算一算這里總共多少錢?”我輕輕地問:“爸爸,一律九折是什么意思啊?”爸爸說:“就是每滿10元就減一元。”我點點頭,開始計算了,3*3+20+(25+15)—4=65元,爸爸向我豎起了大拇指。
通過這兩件事情,我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無處不在,我以后一定要學好數學,掌握好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的快樂。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2
元旦那一天,媽媽聽說商場的衣服在搞活動,就帶我一起去商場買衣服。
一進店就看見大大的海報上,寫著“購物滿150元立減50元!”9個大字。
“佳怡,今天你自己來選你自己喜歡的衣服,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要做到最劃算!”
媽媽就是這個樣子的,給我買衣服也要考我!這簡單,我一眼就看見一見510元的羽絨服,我在心里面計算著:一件衣服150元就能省50元了,510元里3個150元也就是能省150元,對了,510—150=360元。“媽媽,就買這件羽絨服吧,510元里有三個150元,50X3=150元,也就是能省掉150元,510—150=360元,這件510的羽絨服我們只要付出360元就行了。”我興致勃勃的'和媽媽說著,我本來以為媽媽會來表揚我,會夸我聰明,會夸我算得快,誰知道媽媽卻搖搖頭說:“這件羽絨服倒是很不錯,顏色也非常好看,但是,你還是沒有做到最劃算啊!”
媽媽看出了我的不解,提醒我:“要想做到最劃算,就得做到我們買的衣服,錢數要最接近150的倍數,你可以再看看鞋子和褲子,但是,必須做到最劃算!”媽媽的話提醒了我,我恍然大悟,“對呀!只有夠150元才可以減50元啊!”我又選了一條灰色的運動褲,160元,160+510=670,670—150X4=70,還是不太劃算,要再買一件80元左右的東西,就最劃算了。我左挑右選,又看中了一雙運動鞋,86元,現在算一算,510+160+86=756元,150X5=750元,一共可以優惠50X5=250元,也就是說我們一共要花756—250=506元,就可以搞定這一套原價是756元的一身衣服鞋子了!我高興地把計算過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算的不錯,我們快點去結賬吧!”
經過了這件事情,我明白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個道理。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3
今天是國慶節,我和家人要去印度尼西亞的龍目島了。
北京時間早上6時30分出發,8時上了飛機,1時飛機落地印尼首都雅加達。雅加達比北京時間晚1時。不過這還不是目的地,我們要轉機去龍目島呢!
托運完行李后,我們吃了飯,飯錢為40萬印尼盾,怎么樣,被嚇到了嗎?其實兩國之間有匯率差,1元人民幣等于20xx印尼盾。所以這頓飯算下來:400000&spanide;20xx=200(元)。哈哈,是不是也跟廣州差不多呢?
我們終于又要登機了。雅加達時間7時30分登機,又是一段飛行旅程,在9時30分到了龍目島機場,然后坐了1小時的車,終于到達了酒店。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從廣州出發到達龍目島酒店共花了多少時間呢?
我們先算廣州準備時間:8時-6時30分=1時30分。
然后算廣州——雅加達的`飛行時間:1時-8時=5時。
接著算雅加達候機時間,1時是北京時間,所以雅加達時間是12時。那么我們的候機時間時:7時30分-12時=7時30分。
我們從雅加達——龍目島的飛行時間:9時30分——7時30分=2時。
所以我們從廣州到達龍目島酒店的時間為:
1時30分+5時+7時30分+2時=16時
我們一共花了16時才抵達了目的地,你會不會覺得很長呢?
雖然到了酒店,但是第二顆問題炮彈來了。我們的酒店一天780元人民幣,我們要住5天,需要多少人民幣呢?
我們來算一下:780×5=3900(元),也就是需要3900元人民幣。
又一個問題炮彈來了,這3900元人民幣是多少印尼盾呢?
3900×20xx=7800000(印尼盾),也就是相當于7800000印尼盾。
算完了今天的這些賬,我跟爸爸媽媽都累了,我們就趕緊休息了。
小朋友們,你們也去印尼的龍目島的話,這些數學問題也許可以幫到你哦!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4
我們都知道,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睜大眼睛就能找到它。這不,我和媽媽去參觀舅媽家要裝修的房子,結果,就“看”出了有趣的數學。
聽媽媽說舅媽家要裝修房子,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參觀,心里忍不住地想:舅媽家的房子是什么樣的?有多大?裝修得漂亮嗎?這些小問號在我腦子里不斷地冒泡泡,還沒冒完,我們就已經走進了舅媽的新家。真是令我大失所望,屋子里面亂糟糟的,墻上的漆也被刮得一干二凈,有兩個工人正在干活,原來,舅媽家的房子才剛剛開始裝修。
待了一會兒,我們就離開了。回家的路上,我問媽媽,舅媽家的房子是多大的,媽媽說是114平方米的。接著一道數學題就來了:一塊地板磚是80×80厘米的,每平方米地板磚70元,媽媽請我幫忙算一下,舅媽家一共需要鋪多少塊地板磚?一共要花多少錢?
我算了算,整個房子的面積是114平方米,廚房和衛生間不用鋪,去掉這個面積,需要鋪地板磚的面積大約是80平方米。
先算出一塊地板磚的'面積是:80×80=6400平方厘米
換算單位:6400平方厘米=0.64平方米
總面積除以每一塊磚的面積:80÷0.64=125塊
每一塊磚的價錢:0.64×70=44.8元
125塊磚乘以單價:125×44.8=5600元
現在我知道了,舅媽家需要125塊地板磚,一共花掉5600元錢。
結果算出來了,可是媽媽說,我計算的過程太麻煩了,讓我再看看。這一看,還真看出了簡便算法:需要鋪地板磚的面積是80平方米,每平方米地板磚70元,直接用70乘以80就可以了。
數學課上,李老師曾經給我們講過,數學題里經常有陷阱,題里出現的數字不一定都能用得上,有的可能是陷阱,而這次我就是掉進了這樣的陷阱里,雖然結果是對了,可是計算的過程太麻煩了,很容易出錯。
數學是很一門很精密的學科,需要我們認真讀題,用心分析,仔細計算。課堂上我們認真做題,生活中的數學更要認真對待。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5
今天爸爸帶回了一瓶紅酒,透過酒瓶,能清晰地看見酒瓶內的紅酒色澤紅潤,光鮮亮麗,十分誘人。我看著它那光滑的的酒瓶,心想:不知道這個酒瓶有多大呢?要不是它不是規則的圖形,我早就算出來了。
我仔細的觀察著酒瓶,突然發現它的下半部分是圓柱形的,我欣喜若狂,這圓柱的體積可學過,這樣,酒瓶體積就好算了。我從柜子里找出了一把30厘米的直尺,把尺子放在酒瓶的邊上,可是,一把尺子放上去,我就發現了問題。這酒瓶的形狀不規則,但我也顧不了這么多了,量出了酒瓶下半部分圓柱形的高是25厘米,直徑是6厘米。緊接著,我又找來了紙和筆,拿起筆就在紙上演算起來,沒一會兒,我就把酒瓶下半部分的體積算了出來。我看著酒瓶中的紅酒,把它倒來倒去,哎,就是這么一倒,酒瓶中的空氣從瓶頸處移到了瓶底,我看著它,猛然醒悟,原來把酒瓶倒過來,瓶頸處的空氣就會移到瓶底,形成一個規則的圓柱。
我又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個以前喝完紅酒的酒瓶,拿直尺一量,和爸爸帶回來的一瓶紅酒高和直徑一樣,我就拿來一支紅色蠟筆,用尺子在酒瓶瓶身和瓶頸處畫了一條線。我又把畫了線的酒瓶拿進廚房灌了剛好到紅線的水,又用木塞子把瓶口塞住,把酒瓶倒了過來,果不其然,空余部分到了瓶底,我用直尺量出了空余部分的高是6厘米,又奮筆疾書,算出來了空余部分的體積。再把水的'體積和空余部分的體積相加,就算出了酒瓶的體積。
生活中,處處留心皆學問,小小的一個紅酒瓶也有大大的學問,只要我們有一顆善于思考,樂于探究的心,生活中的數學世界就任你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