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夏至的傳統習俗
夏至的傳統習俗1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認的一個節氣,夏至的到來,意味著夏天真正最熱的節氣到來了,各地夏至也都有很多的習俗,那么你知道夏至有哪些習俗呢?你知道夏至為什么要吃面嗎?對此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帶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夏至為什么要吃面以及吃面的好處。
夏至吃面是南北方都有的習俗,在夏至的這一天吃面有助于幫助我們養生呢,夏至吃面有很多好處,是夏季飲食的首選。
夏至為什么要吃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面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鹵面和炸醬面。
夏至吃面是有說法的,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于制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面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在古代的時候,一般到夏至人們都會舉行祭祀儀式,祈求蒼天保佑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饑餓死亡。此時民間新麥方出,人們以面食敬神。夏至吃面食這一食俗也流傳至今。
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夏至前后是麥子豐收、新面粉上市的時候,新鮮面粉里的營養成分較高。過去,人們在這個時候多吃面,一方面是慶祝豐收,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新面粉做成口感很好的面條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成分。
小麥味甘、性涼,入心、脾、腎經;《本草拾遺》說“小麥面,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醫林纂要》說它“除煩,止血,利小便,潤肺燥”。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濕氣和暑氣。
此外,夏季受涼后往往會出現鼻塞惡寒、頭痛身重等癥狀,煮一碗熱面,加些蔥白及胡椒,趁熱品嘗,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夏至吃面的好處有很多,但是吃面也是有講究的,面要好,但是湯更是要注意,湯的營養更不要忘記。因為面在水煮過程中有很多B族維生素溶解在湯里,所以大家吃面的時候別忘多喝些湯。
所以,夏至為什么要吃面的答案,一是為了取一個好彩頭,另外,也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的含義。
夏至吃面的8個好處
面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條煮熟后會變成400克左右,因此能產生較強的飽腹感。此外,面條能夠刺激人的思維活動,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需要一種碳水化合物占50%的食品,面條就是人的大腦所需要的食品。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刺激作用。
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夏至吃面的8個好處:
1、面條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含有維持神經平衡的必需維生素B1、B2、B3、B8和B9,同時,還有鈣、鐵、磷、鎂、鉀和銅等人體必需的物質,因此吃面條能使人長壽,故有“長壽面”之說。
2、吃面條能使人更加清醒,注意力集中,因為它能緩慢地、有規律地向大腦輸送葡萄糖。
3、面條是運動員的最佳食品,它能為運動員肌肉的工作提供必需的葡萄糖。
4、不會引導起肥胖。吃面條不會增加體重,已列入減肥食譜。
5、有抑制食欲的特點,因為面條在胃中的消化比較慢,使長時間有飽脹感,不易饑餓。
6、能夠分解脂肪,因為面條不含脂肪,可使胰島素保持在正常、穩定的水平,進而保持血糖的長期穩定。
7、面條不含膽固醇,適合高膽固醇患者食用。
8、面條是用硬小麥和全麥面粉制作的,纖維素含量很高,與用去麩小麥制作的白面包不同,精制面粉缺乏很多營養,因此面條比面包的營養價值高。
夏至這天,除食面食外,我國有的地方要食涼粉、涼皮,有些地區還要喝涼茶,吃荔枝、吃茶葉蛋,一些地方還有食狗肉的習慣。
夏至的傳統習俗2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夏至和冬至一樣,屬于我國民間重要的節日,稱為“夏至節”。在我國有些地方,“夏至節”的熱鬧程度不亞于端午節。下面我們來看看夏至各地有哪些習俗。
冬至餃子夏至面
農歷五月間(陽歷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儀式,認為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癘、荒年與人民的饑餓。漢族風俗,流行于全國大部地區。指夏至節(二十四節氣之一)吃涼面(條)的習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諺云:‘冬至餛飩夏至面’”
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在民俗回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老北京夏至最愛炸醬面
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在民俗回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面館人氣很旺。無論面館的四川涼面、擔擔面、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面等等,各種面條都很“暢銷”。
西北有些地區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區如陜西,此日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
有些地區,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臘肉,說是吃了就不會疰夏。
食狗祛邪補身
一些地方還流傳夏至食狗肉的習慣。吃狗肉能強壯身體,史記云“秦人以狗御蠱,俗謂夏至宜食狗肉”。意謂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以增強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農歷夏至日,廣東陽江有襲數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補身這一民間風俗。
夏至這天,在陽江的一些鎮上的農貿市場,往日的豬肉攤檔,大部分掛起了狗肉,只有小部分攤檔豬肉狗肉一起賣。當地市場管理人員稱,平日里這個農貿市場能銷售四十頭以上的豬肉,而今天是夏至日,作為主要肉食的豬肉上攤只有十多頭,上午還沒看到牛肉上攤,原因是當地群眾每年夏至吃狗肉已成相傳成習。“掛豬頭,賣狗肉”,成為夏至廣東陽江地區肉菜市場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陽江人對夏至吃狗何以如此熱衷?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于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唯一與民間傳統不同的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在夏至日殺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復存在。然而,家家戶戶吃狗肉的習慣依然如故,區別只在于買吃的比殺吃的多。當地群眾說,平日里生意再不好的狗肉店,夏至天也能賺個滿堂紅,狗肉的價格也跟著大幅上漲。
廣東人素有喜吃狗肉之習,陽江地區尤甚。而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于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辟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后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立夏日,吃補食”的民謠,也說明補食從立夏就開始了。
夏至的傳統習俗3
夏至的傳統習俗
祭神祀祖
在古代對這些儀式感很強烈,好像大多數的傳統節日有這種祭祀,這是因為夏至到了,也是該收麥子的季節了,自古以來人們就有這個時節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風俗,人們用這種方式來祈求平安,希望有個大豐收,更希望祖先們給保佑一年比一年好的美好愿望!也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天的五谷豐登”,因此,把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中。
消夏避伏
夏至之后,天氣進入最炎熱的季節,古人稱之為“伏日”,今人稱之為“三伏”。古人對“伏”的界定是以“夏至”為起點,因此,從夏至開始,“消夏避伏”的風氣就逐漸興起了。
在北方,夏至到了,女人們開始互相贈送自己做的扇子,買的胭脂之類的小禮物,這些東西可以用來散去體內的熱氣,可以防生痱子。這是民間的一些風俗,而在宮廷之中,“夏至”之后,皇宮中會拿出往年存放的冰塊,這些被叫著“冬藏夏用”的冰,說是可以用來“消夏避伏”,這些宮中夏至風俗,從周代開始,一朝朝的在延續下來。
稱人
這是一些民間的風俗,在不少地方都有,說夏至稱人可以知道肥胖,更可以起到大吉大利。甚至地方俗稱是“稱人節”,為此還有著“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等的忌諱。
給牛改善伙食
這是山東臨沂一帶流行風俗,牛在古代是一家人的生存希望,大多數農活全靠它了,因此這天,就給牛煮麥仁湯喝,據說牛喝了身體壯,能干活,不流汗。還有民謠作為證據:“春牛鞭,紙牛漢(公牛),麥仁湯,紙牛飯,甜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哈哈,和人差不多了。
全國各地夏至風俗習慣
1、北京:頭伏餃子二伏面
按照老北京風俗習慣,每年“夏至”開始可以大啖生菜、涼面,面條肯定是老北京炸醬面。
2、山東:冬至餃子夏至面
在山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之說,在“夏至”這天也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
3、江蘇:夏令“三鮮”少不了
“地三鮮”是莧菜、蠶豆和杏仁;“樹三鮮”是櫻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鮮”是海絲、鯽魚和鴨蛋。
4、無錫:早上喝麥粥中午吃餛飩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混沌”諧音,吃餛飩可聰明。
5、陜西:“夏至”食粽子
在陜西,“夏至”當天要食粽子,因為有觀點認為端午節源自夏至節。
6、浙江:“夏至日,吃補食”
在浙江,有“夏至日,吃補食”的習俗,一般都吃紅棗燒雞蛋,以滋補身體。
7、嶺南:“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
8、川北:夏至節煮粥喝茶
人們常用荷葉煮粥,可消暑利濕;還有人用冬瓜煮粥,可起到清熱利尿作用。
二十四節氣夏至
我是一個既怕冷又怕熱的人,每到冬天和夏天都是我最不能忍受的時候,但是,沒辦法,一年四季還是得過啊。從現在的天氣看來,怕是夏至要到了。
早上起床,感覺天氣又比往常熱了些。我赤著雙腳走進客廳,看看日歷,不由得嘆了口氣。又到了穿短袖的季節,很快太陽就該熱得讓世界難以忍受,而我留了一整個冬天的頭發也不得不再次剪短。
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了學校,一整天都在不停地操心。往常的.夏天一到,爸爸都會像老鷹捉小雞一般將我抓到理發店,毫不留情地剪到耳根上面。其實,他是很希望我能像個男孩子那樣頭發短短的,又涼快又方便。我對此可是百分百的不愿意,一個女孩子,居然得剪刺猬頭!出去見了人可多尷尬呀!這幾天老爸看我的頭發是一天比一天不順眼,到時若是買通了理發師,真剪個男孩發型,還讓我怎么有臉出門啊?我不敢再想下去,摸了摸馬尾辮安慰自己。
果然不出我所料,下午放學回家,老爸拎著我最愛的香蕉,笑瞇瞇地湊過來,一臉和藹的神色:“來,寶貝,這是品種最好的香蕉,嘗一個吧!”我義不容辭地抓起一個就下肚了,一根接一根地往嘴里塞。爸爸很耐心地等我吃夠了,才不緊不慢地說:“來,爸爸跟你商量件事兒。你瞧!現在呢,天氣越來越熱了……”我的心咯噔一跳,糟了!我中了美食計,吃別人的嘴軟,老爸利用我見了香蕉不要命這個特點來誘惑我,真壞真壞!幸好我這么些年來也積累了些經驗,趕緊裝出一臉的無辜樣:“什么?熱了嗎?沒有吧!我今天還感覺涼颼颼的呢!哦,對了!不是說要降溫的嗎?”遺憾的是,老爸也是個“身經百戰”的“將軍”,他話鋒一轉,想拿香蕉當敲門磚:“都這么熱了,哪還會降溫?我今天大老遠地去買香蕉,出了一身大汗呢!你是長發,會更熱的。”我一時愣住了,不知該如何是好,只得語氣一硬,堅定地說:“要剪頭發,noway!現在一點不熱,我就不剪就不剪。”爸爸也拉長了臉。一時間,空氣像凝固了般沉重,四周靜得聽得清時鐘的嘀嗒聲。
“我就是不剪,堅決不剪!”我使勁地搖頭,辮子也晃起來,好似在抗議。“不行!”爸爸的語氣同樣嚴厲,最后一個字像是喊出來的。我頓時眼圈一紅,上演“一哭二鬧三倒地”的把戲。老爸不禁語塞,想了想,居然雙眼一閉,眼不見心為凈,直接嘰哩哇啦開始了長篇大論;我也耳不聽心為凈,塞上耳機將音量調到最大。這下老爸可真生氣了,舉起剪刀威脅地在我頭上揮舞,怒目圓瞪的眼睛仿佛很快就會噴出火來,我沒轍了,只好嗚咽地站起身,走向了頭發的“太平間”。
半個小時后,兩眼淚汪汪的我站在鏡子前,摸著自己被剪得慘不忍睹的頭發,身邊是眉飛色舞得意洋洋的老爸。夏天,真是最令人討厭的季節,我悶悶不樂地想。夏至,長發的日子也就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