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皮影戲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皮影戲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皮影戲的作文1
小時候我是看過皮影戲的。只是記憶太模糊,如今回憶起,也只有那燈火輝煌、華燈初上以及絡繹不絕的看官罷。
那時的我不過是六、七歲的小丫頭,不知人事。我坐在爺爺的肩上去看皮影戲。“哦,哦!去看耍皮影兒嘍,看耍皮影兒嘍!”那皮影館在巷子的中央,巷子很長,黑白的房屋,翹起的屋檐,烏黑又顯破舊的瓦礫緊挨著小巷。
皮影館里透著一股味兒,像是那皮影們身上散發的獨特生命力,又像是那些老藝術讓人無法自拔的感染力。館子不大,也容得下百人。昏暗的燈光下是個小舞臺和一塊布幕,隨著那柔和歡快的二胡聲,節目開始了。那獸皮做的皮影好看極了,做工精細,惟妙惟肖,就連人物頭上小小的釵花也做得光彩奪目。
至于唱的是什么,我便不知了,應該是一些名曲。在臺下師傅的擺動下,那皮影如同活了般,演繹著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底下的觀眾隨著故事高潮的來臨連聲叫好,觀眾可多了,男女老少都來。還有好多賣小玩意的,賣冰棍的、汽水的.、小燈籠的、糖葫蘆的都來。這過節才有的氣氛如今因為這皮影戲而每天夜里都上演,誰能說這不是皮影戲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呢?
而現在,皮影戲怕是無人問津了,那些個老藝術也漸漸被人們淡忘出視線。
如今,在那漆黑的夜中,再不見兒時的霓虹閃爍,再不見那如黃昏般昏暗燈光下舞動的皮影。
皮影戲的作文2
“耶!去看皮影戲嘍!”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不由分說,飛快的沖進“皮影戲場地”。唉?怎么一個人都沒有?好吧,我太積極了。
經過“度日如年”’地等待,皮影戲開始了。
哦!一個人出來了!咦?那不是武松嗎?噢,原來這場皮影戲講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哇,武松可真能喝啊!喝了那么多還覺得不夠。哎呀,武松怎么不聽小二的`勸告,獨自上山了!
啊,老虎來了!打起來了!打起來了!只見武松拿著棍子,朝老虎狠狠的打去。呀,沒打著,反倒把棍子打斷了!很好,武松沖了上去,揪住了老虎的尾巴。唉,怎么能讓老虎跑了呢?
這時,只見武松圍著老虎左竄右跳,他是在干嘛呢?原來這是“戰術”,他在消耗老虎的體力呢!老虎沒力氣了,坐在了地上,但眼睛始終惡狠狠地盯著武松。武松趁著老虎一個不留意,撲了過去,老虎也立馬反應,沖上去和武松扭打成了一團。讓我們看的人驚心動魄,為武松的處境捏了把冷汗。“好好好,武松占上風了!”大家都為武松鼓勁加油,有幾個小孩子甚至沖到了幕前,高喊著:“加油,加油,打倒老虎,打倒老虎!”。又打了一會兒,直到老虎筋疲力盡了,武松揪住老虎的皮毛,使勁平生力氣朝老虎的頭部擊打了三拳,老虎終于倒下了。
皮影戲結束了。全場掌聲雷動。
皮影戲的作文3
暑假我和吳老師一起去夏令營,在七天的時間里,我們游過很多城市。每一個城市秀美的風景,讓我們流連忘返。這次讓我啟發最大的就是鹽官的皮影戲了。
老師說,皮影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是通過影子展現出來的。制作皮影人的材料是驢皮或牛皮或羊皮,把它們風干后涂上顏色,真是美輪美奐。皮影人在鑼鼓的伴奏下,活靈活現,他們就像一群真的人物。
我滿懷好奇來到觀影大廳。大廳四周的墻壁上掛滿了皮影大師的介紹,大廳的正前方掛著一塊白色的'幕布,旁邊擺放著鑼鼓椅子,臺下是密密麻麻的觀眾座椅。我們坐在,椅子上靜靜的等待著皮影戲的開場。
一陣清脆的鑼鼓聲從舞臺后面傳了出來,幕布上出現了一只仙鶴和一只烏龜,仙鶴,長長的嘴,細細的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烏龜的頭也伸縮自如。仙鶴被調皮的烏龜咬了一口仙鶴,為了報一記之仇,仙鶴假裝舒展它的羽毛,等烏龜放松警惕仙鶴便狠狠地叮了他一口。看到這兒,同學們哈哈大笑起來,我也一邊拍手,一邊叫好。我突然想到這么靈活的動物,背后是不是需要很多人來操控呢?我迫不及待地走到幕后,卻發現只有兩個人。他們雙手握竹竿,熟練的抖動著皮人身體的每一個部分……看得我也想上前試一試。
漸漸地,我越來越佩服這些工作人員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他們經過了無數次的練習,才能給我們展示這么精彩的節目。
我發現我已經悄悄愛上了皮影戲。
皮影戲的作文4
鬧元宵、看花燈、舞獅子、震天的鑼鼓敲起來,歡樂的元宵節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全家一起來到太原動物園逛廟會。
一走進動物園,哇!到處掛滿了大紅燈籠,滿園“開”滿了仿真的鮮花,美麗的景色讓我目不暇接。到處洋溢著元宵佳節的喜慶、熱鬧。
最開心的是看孝義皮影戲。主持人介紹孝義皮影已有2400年的歷史,用牛皮、馬皮、驢皮,經選料、雕刻、上色、縫綴、涂漆等幾十道工序做成。它是我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今天上演的劇目是《西游記》,每次一聽到轟隆隆的一聲,幕布上就變換出不同的妖怪,變呀變呀,出神入化。觀眾們看到了孫悟空勇戰各種妖怪,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在場的觀眾們都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住了。
演出結束了,我也來到幕布后親自體驗了一次皮影戲。皮影戲的道具很薄。皮影的.四肢和頭部,用線聯綴而成,通過竹棍操作。我試了一下真是太難了。在演員老師的講解下,我認真練習慢慢的能操作幾個簡單的動作,操作皮影太有意思了,我很喜歡皮影戲。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帶來了美的享受。
皮影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顆明珠。皮影制作復雜、表演難度高。表演者需要師傅的言傳身教,自己的勤學苦練,更需要積累大量的實際表演經驗。皮影戲匯聚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勞動人民的智慧,這正是皮影戲的魅力所在。
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有責任珍愛、傳承祖國的傳統文化藝術。讓中國的民間傳統文化發揚廣大,走向世界!
皮影戲的作文5
小時候,一到元旦,村里就會演皮影戲。
那時,有錢一點的地方,都會請戲班;再好一點,放露天電影。而像我們那種小村里,一窮二白,首選就是皮影戲了。表演皮影戲的,都是一些鄉間的手藝人,價錢低,且對場地沒那么多要求。所以,就成了我們那種小村子的首選。
往往月上柳梢頭的時候,皮影戲的.手藝人,就會挑著兩口箱子,到村里來了。很快就搭好了小臺子,前面早已密密麻麻擠滿了看熱鬧的村民。一聲鑼響,皮影戲開始,各號人物陸續登場,臺下不時掌聲雷動。
每次在前頭看皮影戲,總覺得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于是,小小年紀的我,不禁對臺后的世界心生好奇。那是什么樣有趣的地方,才會生出如此吸引人的皮影戲?那時,一心想著,哪天有機會了,一定得到后頭瞧瞧。
后來,還真有那么一次機會。有一回,演皮影戲的人,少了一個幫手,于是讓孩子們去幫忙。其他孩子都想在前頭看,誰也不愿到后頭。于是,我自告奮勇,到后頭去幫忙。本以為那會是有趣的事兒,可一個晚上下來,看著那些毫無生趣的道具,覺得和想象中的模樣大不同。再聽聽臺前不時雷動的掌聲,我頓時后悔到后頭來了。
這事兒,一直烙在我的腦子里。我一直不解,那么有趣的表演背后,為什么是那么枯燥的活兒?直至后來,年歲漸長,我才慢慢明白,隔著一層幕布,我們看到的盡是美好,卻不曾想到,那些美好,都是背后枯燥的一舉一動,慢慢匯聚而成的。
后來,到了外頭的世界,歷經波折。每次碰到啥坎兒,我總會想起那年的皮影戲。生活不也是這樣?精彩的表面,背后都是長期冷冰冰枯燥無味的功夫累積而成。這么一想,頓時充滿了前行的力量和勇氣。
是呀,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戲里戲外,不都是一個理兒?
皮影戲的作文6
皮影戲是中國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隨著時代變遷,這門藝術日漸淡出人們視線。 然而,在我的家鄉╠巫山縣騾坪鎮,殘存著當地最后一支傳統皮影戲班子,堅持給村民的文藝生活增添古色古香的味道。說起皮影戲,我可是情有獨鐘。
記得那一次是仲夏的一個晚上,我們正在吃飯,爺爺說:“大壩里來了個皮影劇團,吃完飯我帶你去瞧瞧。”皮影對我來說是一個新鮮物,不知啥樣。我扒了幾口飯便要去。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會兒,我和爺爺來到大壩里,只聽見鑼聲、鼓聲、喝彩聲吵作一團。演皮影戲的場地被里三層外三層的觀眾包得嚴嚴實實,好不容易才擠了進去,只見那兒擺著一個一米來高的木架子。框架上繃著一塊半透明的驢皮,驢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揮動著鐵錘大的拳頭向老虎頭上猛擊,大老虎咆哮起來,不住的扒著地下的什么東西。老虎一用勁翻身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武松,勁兒先瀉了一半。武松隨手拿起身邊的哨棒,一陣亂打,老虎倒下了。鑼聲、鼓聲、喝彩聲更響了。接著又表演了《哪吒鬧海》、《西游記》、《葫蘆娃》精彩絕倫。
半夜節目結束了,我意猶未盡。我走到架子后面發現了許多帶木棒的圖片,爺爺見我好奇便給我講:“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繪,很精致。這皮影共有十一個關節是仿照人得關節制作而成的。這讓我越來越喜歡皮影了。
皮影戲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它歷經多少年才流傳至今。雖然現在有了電視、電腦等高科技給我們的視覺享受,但皮影始終有它獨特的魅力和深層的文化內涵。
我愛我家鄉的皮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