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百善孝為先作文(共12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百善孝為先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
我看了《成長的翅膀》第十六講“孝敬父母”后,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中有許多兒子或女兒不孝敬父母、對父母不尊重等行為做法。由此,我想到有些同學,父母對他們滿抱希望,冒著烈日暴雨為他們送飯,不辭勞苦接送他們上學、回家;自己省吃儉用卻不怕花錢為他們買吃的穿的、用的玩的'。而他們卻辜負了父母,對父母不禮貌,任性,學習不專心,甚至打罵父母,讓父母失望,難過。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哪!作為一個人,我們應該盡到最起碼的為人兒女的孝道,我們應該孝敬父母,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操心,做力所能及的事,為父母分擔負擔。
每當聽到那些對父母不敬的話,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樣,刻骨銘心地疼痛。他們不知道父母是多么地愛他們,也不知道父母內心對他們有多少希望。如果天下人都想著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永遠也報答不了,那怎么會有兒女離家出走的事件呢?如果兒女都能理解寬容父母,這個家庭就不會輕易走向毀滅。試想,一個人連與自己最親、對自己付出最多的父母都不懂珍惜,不知回報,即使他再有本事,又能為社會做出什么貢獻?如果天下人都孝敬父母,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那么我們的家庭就會更加幸福,社會也會更加和諧。可是,事實并非如此,在我們身邊還是有很多不孝子,但如果每個人都從我做起,相信終有一天天下人都會孝敬父母,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國自古就有黃香七歲為父溫席,董永賣身葬父的感人孝行。“百善孝為先”,孝感動天,做一個文明的現代人要從孝敬父母開始。讓我們踏上成長的路程,向禮儀出發(fā)。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2
所謂“烏鴉反哺”。小烏鴉長大以后,老烏鴉飛不動了,不能自己覓食了,小烏鴉會反過來找食物喂養(yǎng)它的母親。如此遭人厭惡,給人以惡心的形象的烏鴉都懂得"孝”,何況我們這些所謂高智商的人類呢,這一點上確實不如那只烏黑的小鳥。
那么首先什么是孝呢?在我的理解里孝就是現在乖乖聽父母的話,未來上了工作崗位不忘記還有這么兩個曾經費盡心思,把我拉扯大,而現在需要呵護和關愛的父母,能夠常回家看看。
我總是與我那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的媽媽犟嘴,還記得那次,我正與我的小伙伴們,開心的打著籃球,“快快快”,“搶籃板”,“空位,投球”這些詞語,總能貫穿球場,充滿了激情。可是一個如同滔天大浪的聲音呼喚著我,這個聲音從欄桿外直傳到球場,聲能似乎毫無減弱,那刺耳的`尖叫,遠一看像一個潑辣的女人,近一看竟是我那嘮嘮叨叨的母親,我走上跟前來。
“去剃頭吧!別打籃球了!”
這使我很不滿意,頂嘴就說:“不行,我正打著籃球呢,打得正盡興呢,大家還在等著我呢。”
“歇一天不打,你會掉一塊肉還是怎樣?”
“我就是不回,你走吧。”于是他騎著電動車就走了,打完球之后,我畏畏縮縮的回到了家,當然謾罵會劈頭蓋臉的撲來,嚇得我都不知道怎么頂嘴了。
可是我的爸爸卻輕聲和藹地對我說,你的媽媽也是為你好,你怎么可以頂嘴呢,你要知道,在我那個年代,頂嘴的話,會被毒打一頓的,告訴你,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孝是首當其沖的,所謂百善孝為先,對待自己的長輩,特別是父母更要尊敬孝順,這些你還不懂,等到長大之后你會漸漸明白的。
我覺得我現在已經長大了,每每惹得父母不開心時,總會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感到他們是不容易的,我覺得我成長了,我初步的認識了孝這個博大精深的漢字。
可現在人們只知道看電視,玩手機,對父母只有冷淡和無視,放下你的昂貴的電視,手機,看看那一副副為了你操心勞累而導致的臉頰,皺紋橫生。醒醒吧,父母老了,需要被呵護了,需要被愛護了,需要被保護了。
孝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真的很重要。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3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善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但是,不能總拿別人的東西,于是子路就想到了打工。從此以后,子路便四處幫被人打工,賺了錢,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里買米回家煮給父母吃,直到他們去世!
想想身邊的父母晚輩們,有的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親,有的甚至連一個電話都不打去問候父母,有的只顧著自己吃喝玩樂而不去照看一下年邁的父母親……。這些都讓我們觸目驚心。子路的行為是可貴的,他的'行為是無人能比的,他的行為是值得學習的,他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我,他是我們的榜樣!雖然我是學生,做不了什么,但是我決心用學習成績來報答父母親。就像我爸爸,他每個月都會回老家一次,每次都會住上幾天,每次都會拿寫生活用品,每次都會幫爺爺奶奶砍柴煮飯,他的這種行為也是值得學習的,這樣爸爸既能讓爺爺奶奶放心又能盡一份孝心。這就是我們身邊的小事,這些事雖小,但卻能更好的體現出每個人的孝心,這些事都是都是非常簡單的。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fā)現自己是多么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靠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4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流傳著孝親敬老之風,清代著作《圍爐夜話》中更是有著“百善孝為先”的經典名句,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知幼。”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今天我和我的朋友來到的敬老院當義工,陽光從空中傾灑而下,照在樹木的枝頭以及我們的肩頭,暖暖的,清涼的微風在這八月的驕陽下從耳邊吹過,牽動人心,敬老院的院子里也鋪滿了金黃色底色,使我們緊張的心情都放松了不少。
我們向敬老院的大廳走去,入眼的便是顏色鮮艷的一棟美麗的大樓,入口處是一座有玫瑰金色邊的旋轉玻璃門,門后,就是敬老院的`大廳,而樓上就是老人們的宿舍。我們四下張望,好奇的打量著這樣一間又大又整齊的屋子,只見那幾個被擺在窗邊乳白色的沙發(fā),被太陽灑下的光暈籠罩著,顯得暖洋洋的,兩張棕的發(fā)紅的椅子靠在潔白的墻邊,右邊是給老人體檢的地方,正中間是前臺……
不一會兒,有一個爺爺和奶奶從樓梯上走了下來,我們立即搬了兩張椅子讓他們坐了下來,我們的媽媽讓我們給爺爺奶奶捶背捏腿,我們兩個紛紛看向對方,并且都從對方眼中看見了羞澀與尷尬,在我們的媽媽的催促下,我們都帶著緊張與不好意思走到了爺爺奶奶邊,為爺爺奶奶捶背,并且將力度克制到了最小,生怕一不小心力度用大了,而我們的媽媽還讓我們問爺爺奶奶力度行不行,我們都用蚊子一般小的聲音問爺爺奶奶力度行不行,這一刻,我們都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通通漲紅了臉惹得大人們哈哈大笑,我們有給爺爺奶奶捏腿,不一會就因為緊張揮汗如雨。但爺爺奶奶都開心的流露出微笑……
接著,我們又去給坐在院中的一位老爺爺去捶背捏腿,隔著夏日單薄的外衣,我明顯感覺到了這位老人的消瘦,和剛剛兩位有些發(fā)福的老人相比,這位老爺爺真是“人比黃花瘦”,而且不止一般的瘦,而是背上的一根根骨頭都能摸得清清楚楚,我和我的同伴不禁出了神……
最后,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敬老院離開了這群孩子一般的老人們。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我們都應該走進敬老院等地去關愛和孝敬這些老人;孝親敬老,是我們做人基本的準則,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尊敬每一個老人。德國文學家歌德就說過一句話:“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孝親敬老,趁現在,千萬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再后悔莫及!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5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guī),家有家風。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我家的家風是:“百善孝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爺爺奶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qū)里傳為佳話。爺爺在棉紡廠上班,單位離家遠,騎電動車還得一個小時;每天站著工作八個小時,尤其是上夜班,更是熬人。奶奶、爸爸、媽媽體諒爺爺年紀大、上班辛苦,家里的大事小情從來不讓爺爺費心,每次爺爺上中班、夜班,他們都教育我小聲說話,不要影響爺爺休息。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爺爺奶奶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聽爸爸講,爺爺的媽媽癱瘓在床長達八年,爺爺和奶奶那時上著“三班倒”,他們一邊忙著上班,一邊撫養(yǎng)年幼的爸爸,還盡心盡力地照顧癱瘓的奶奶。爺爺一共兄弟四個,輪流照顧老人。輪到爺爺奶奶照顧老人,他們無論飲食起居、增減衣物,還是陪老人說話,都無微不至;輪到別的兄弟照顧老人,爺爺奶奶也常去老人那里看看吃飯了沒,飯菜可不可口,有沒有別的需要。
爺爺奶奶的孝行教育、影響了爸爸媽媽,而爸爸媽媽又用自己的孝行教育、影響了我。看爺爺下班回來累了,我主動幫他按摩;每周末的晚上,我都陪奶奶下樓遛彎,鍛煉身體;爸爸媽媽生病了,我?guī)退麄兌怂⒛盟帲⑺蜕腺N心的問候……
從古至今,學會感恩,懂得回報,孝行天下,是亙古不變的話題。我們作為現代的少年更應該懂得孝敬長輩,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報效祖國,振興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百善孝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yōu)秀少年。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6
小時候,家里書架上有一本年代久遠的書。對于那本“老書”,我總是百思不得其解:那本年湮世久遠的書,為什么長輩們視它為珍寶,而且還擺放在書架的最高層,和一些珍貴的書放在一起顯得格格不入。那本紙頁泛黃的書,究竟有什么秘密?
有一次,我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搬了一把椅子從書架上取書那本“老書”,正準備拿去研究研究其中的奧秘。這時,一向和藹可親的父親看到我這一舉動,竟然大發(fā)雷霆,罰我面壁思過。可我怎么都想不明白,那本書真的那么重要嗎?事后,父親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孩子,你拿的那本書,其實是咱家祖?zhèn)鞯募視瑥哪銧敔數奶珷敔斈且淮土鱾飨聛怼K窃奂业恼鋵殻墙逃覀円绾涡㈨橀L輩的。”那時我還小,聽了父親的一番話,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從我記事起,父母只要一有空閑,就帶我回老家。即使再忙碌,也會在百忙中抽空回老家看望祖父祖母。每次回老家前,總要先買一些東西,大包小包的帶回老家。一回到老家,父母親總要幫祖父祖母洗洗碗、打掃房間,陪他們拉拉家常。幫祖父祖母打理一切,經常忙的團團轉。這讓年少無知的我不能理解父母的這一行為。
終于,有一天,我實在忍不住。回家的路上,我問父親:“父親,為什么你和母親一回老家,都得幫祖父祖母打理一切,他們又不是不會做。工作那么累,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時間,干嘛不好好休息一下?”我撇撇嘴。
父親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晉朝時期,有一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時喪失母親。后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冰凍三尺,他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臥在冰上。或許是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冰突然化開,他最終帶回了兩條鯉魚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xiāng)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孩子,這個故事是出自咱家祖?zhèn)骷視抖男ⅰ分械墓适隆P冰求鯉’。我們應該向王祥學習,孝敬長輩也該如此。至于幫祖父祖母干活,是天經地義的,也是一個孝子需要做的。”父親意味深長地說。回家后,父親鄭重其事地將那本書遞給我。
之后的日子,一有空閑我就拿起那本書來看,書中的故事時時感動著我。漸漸地,我明白了我家里歷代以來將其奉為“家書”的原因。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孝道”乃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百善孝為先,我的父母就以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向我詮釋著“孝”字的真諦。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7
中國作為一個決決大國,擁有多達十四億的人口。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已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年,從未變過且流傳至今的那就數孝道了。
孝,乃中華民族傳統(tǒng)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個評價人們道德素養(yǎng)的尺度。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的概念,那么就沒有資格使用“人”這個名詞來稱呼自己,甚至連動物都不如。羊羔尚且懂得跪乳之恩,烏鴉也知反哺之情。那么作為靈長類的我們又該當如何呢?
古時候《二十四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詳,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然而,又過了幾百年乃至上千年,到了這個科技發(fā)達的現代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向他們那樣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在這個現實主義的物質社會,很多人也都變的現實。一味追求自己的地位、賺取自己的薪水、尋求自己的戀人,那么又有誰能夠真正想到過自己的父母呢?
很多人以為能給自己的父母足夠的零花錢,讓他們住豪宅就是盡孝了,且不知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于是“空巢老人”就應時而生。而那些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關愛,能夠兒孫繞膝,享受一家人美滿的快樂。然而,這些正是那些做子女的所不能給的。因為他們要工作、要賺錢、要追求地位。
然而我們反過來想一下,自己的父母都已年邁,這些做子女的又能盡孝幾年呢?且不知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所以懇請那些正忙于工作的子女們好好反思一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盡孝。哪怕是陪父母逛下街、看場電影、聊聊天~這些看起來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卻恰恰是父母最需要的。這平凡的一件事就能讓他們高興好幾天。
如此看來,盡孝又何嘗不是一件簡單而有趣的事情呢?
所以了解自己的父母,認清父母的需要,讓父母快樂,讓自己問心無愧才是你當前最應做的。現如今,我們不僅要知道“百善孝為先”,更要做到“百忙孝為先”。把手頭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父母,這樣才能真正履行好一個做子女的職責,才能真正把“孝”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8
在這個現實社會中,有人以名車豪宅為傲,有人以升職加薪為豪。而我,一個普通的小學生,在奶奶、媽媽的行為感召下,則認為“孝”才是人這一生最值得驕傲的財富。
奶奶的童年生活十分艱苦,在奶奶剛剛上二年級的時候,家里便添了小弟弟,奶奶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太姥姥,便讓奶奶——成績優(yōu)異的小班長退了學,在家里專職照顧小弟弟。幾十年以后,奶奶的弟弟做了人民教師,而奶奶則以一個農民的身份度過了四十幾個平凡的春秋,同時還要照顧她病重的母親。太姥姥重病在身,大小便不能自理,爺爺奶奶怕來不及照顧,就常常把被子鋪在地上睡。在太姥姥病情加重時,常常需要輸液到深夜,奶奶便整晚整晚的陪在床邊;在太姥姥孩子般不肯吃藥時,奶奶便講各種笑話,哄著太姥姥吃藥。在奶奶的悉心照顧下,太姥姥的病情一次又一次的好轉。我曾經不解的問過奶奶:“當年太姥姥讓你退學,讓您做了一輩子的農民,現在,您還這樣細心的照顧她?”奶奶意味深長地說:“那個時代,讀書的機會總是讓給男孩子,你太姥姥也是沒辦法呀!但是,養(yǎng)育之恩大雨天,我的生命都是她給的,替我決定命運又能如何?誰沒有做母親的那一天呀!我一直堅信,只有身為兒女的自己做的問心無愧,才能保證自己的兒女對自己地照顧全心全意,對自己十分地孝順。”
盡管奶奶的照顧無微不至,但死神還是在太姥姥84歲這年降臨了,太姥姥走得突然,奶奶一時無法接受,便病倒了。奶奶生病的日子里,爸爸媽媽都請了假,在家照顧奶奶。盡管奶奶一次又一次的勸爸爸媽媽回去上班,但他們還是留下來。看著圍在病床前的我們,奶奶笑了,欣慰地對我說:“怎么樣,我沒說錯吧……”我撒嬌地說:“那當然,奶奶這個大孝女的話,哪句不是至理名言?”聽了我的話,原本愁眉不展的`父母也笑了。
幾天后,在媽媽的悉心照料下,奶奶痊愈了。爸爸提議去飯店吃一頓,一方面,給奶奶補補身體,另一方面,犒勞一下照顧奶奶的大功臣——媽媽。生活中的諸多不快,都已歸于過去;如今讓人銘記的,唯有團圓圍坐的幸福時光。望著餐桌上每一個人的臉上洋溢著的幸福,我在心中默默許下一個愿望——愿自己,現在是一個乖巧孝順的女兒;愿自己,以后是一個慈愛且被孝順的母親。
古人云:“百行德為首,百善孝為先。”今日,媽媽與奶奶用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真諦;明日,我將用行動,為它再添光彩!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9
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古代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百善孝為先”。現在的社會變化很快,有人受社會的變化的影響和各種各樣的理由不孝敬老人,許多老人被子女拋棄、虐待,“啃老”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出現。這些人,你們想過嗎?你們的父母從小就費盡心血地撫養(yǎng)你長大,你們余心可忍嗎?你們連最基本的關心和撫養(yǎng)都做不到嗎?
有一個叫黃香的人,在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很痛苦,母親走后,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冬天很冷,沒有取暖設備,很難入睡。黃香心想:這么冷的天,父親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那么多的活,晚上還睡不好。為了讓父親少挨凍,他便鉆進父親的被窩,用體溫暖了被窩后,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溫席”就傳開了。
自從讀了黃香的'故事以后,我感到很羞愧。原來的我是什么樣子的呢?每天早上起來,餐桌上就有熱騰騰的早餐等著我;每天換下的臟衣服第二天又干干凈凈地出現在衣柜里;每當我放學回家,我都會發(fā)現前一天被我弄亂的房間已經一塵不染。對于這些事,我從來都覺得那是媽媽應該做的,我從來都不懂得感恩。
我一定要學會感恩。在學校里,我聽從老師的教導,遵守學校里的規(guī)則制度,積極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愛護公物、講究衛(wèi)生、保護環(huán)境、遵守紀律、勤儉節(jié)約;在與同學交往中,我團結同學、互相幫助、誠實守信,;在學習上,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下課后認真完成老師留的作業(yè),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最好。為了充實我的課余時間,媽媽征求我的意見給我報了跆拳道學習班,在學習班里我認真學習師范教給的每個動作,壓腿的時候無論多么艱苦我都認真完成。當我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時,媽媽的臉上掛滿笑容,我感到無比自豪。
在學習之余,我總是幫助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每次吃完飯,我都會主動收拾碗筷送到廚房,有時間就幫媽媽洗碗。中午放學后,跟媽媽一起收拾屋子、掃地、拖地,媽媽總是夸我是她的好幫手。每逢星期天,我還會自己疊被子,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媽媽很開心!每當看到媽媽欣慰的樣子,我總是開心無比。
在這里,向那些不愛父母,不孝順的人們呼吁:關愛父親母親,是每個人的義務,沒有他們怎么會有你們,他們付出太多太多,現在需要你們的關心了。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0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6歲時,我對媽媽說,媽媽我會聽你的話;16歲時,我對媽媽說,媽媽你好煩啊!26歲時,我說,媽媽你說的原來是對的;76歲時,我說,如果我還擁有媽媽,我會為此付出一切。”這段看似簡單的話,引發(fā)了我對孝的思考。想想有多少人后悔著,都覺得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一定會先孝順親人。
古人曾經說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孝不是簡單地掛在嘴邊,而是要用我們的生命去實踐這重于泰山的五個字——百善孝為先。畢竟,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在我們短暫的生命里,孝能夠銘記在心,是一件繁重的事,而百善孝為先,是一件艱難的事。
古代帝王漢武帝劉恒,他做到了。劉恒被呂后視為與她兒子爭奪皇位的眼中釘,劉恒的母親不想每天過著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于是在呂后的面前自毀容顏,帶著劉恒來到代國。直到后來,劉恒當上了皇帝,可是劉恒的母親卻患上眼疾。本來母親可以由宮女伺候,但是劉恒每天堅持侍奉母親,一堅持便是三年,試問誰能夠想劉恒一樣三年來堅持同一件事呢?一個人的孝心足以體現一個人的品德,因而,漢文帝造就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李密曾經在《陳情表》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最近大家都在熱論的新聞彭斯割肝救母的故事。彭斯在美國得知母親患重型肝炎急需換肝后,她二話不說放下學業(yè),毅然決然回國救母,毫不猶豫地把自己60%的肝捐給母親。在現代,這只烏鳥就是彭斯,她從千里之外飛回來,踐行作為子女對父母的一片孝心,踐行“百善孝為先”的行為,廣大的.人民都被彭斯的孝心、孝舉所感動。
無論什么時候,“百善孝為先”這五個字,都烙印在人們的腦海里。孝,這一傳統(tǒng)美德,通過歷史的沖刷,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時時刻刻不忘古今中外的孝子、孝女。正如我們捧讀《弟子規(guī)》時第一節(jié)就為“首孝悌”,可見,孝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一個人連孝這個字都沒有踐行,還談什么成功?談什么未來呢?
光陰似箭,歲月無情。你有多久沒有仔細觀察過父母的細微變化了?你有多久沒有輕撫鐫刻在他們額頭上的皺紋了?你有多久沒有與他們談過心了?所以,你不要只用“忙”來作為借口,應牢記:“百善孝為先”這一真理。因此,我們應該從現在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孝放在第一位,用行動實踐自己的孝心。孝在于行,為時未晚!行動起來吧!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1
淚,打濕了我的衣襟,畫面里那句撕心裂肺的“媽媽”,那個令人潸然淚下的“母子相擁”場景,輕輕地撩動了我的心弦。腦海中隨之奔出了孔夫子的一句話“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的確,“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古至今已被歌頌千百萬遍。孔子曾曰:“君子務本,本立而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古者曰:“百善孝為先!”馬克思也曾說過:“父母是最仁慈的法官,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至今對“孝”的定義,我也相信每個孩子都曾在心底許下過“孝”的宏愿。也許他們希望有一天能夠腰纏萬貫,衣錦還鄉(xiāng);也許他們想以自己的實力讓父母過上衣食無憂的逍遙日子;也許他們想帶領父母在其有生之年周游世界……可是這樣的'孩子常常在自己生存的苦累中忘記了歲月的不饒人,忘記了生命本體的不堪一擊,忘記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最終留下的是滿腹的遺憾與懺悔。其實,仔細思索不難發(fā)現,父母要的并不是物質上的東西,更多的是想得到精神上的富足,也許是一家人簡單地吃個飯;也許是茶余飯后與子女會心地聊聊天,并不奢望日子過得多富裕,有時候看著子女在外奔波勞累,父母心中更多的是心疼與不舍,而作為子女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讀懂他們的真實內心……
父母是不易的,他們將我們牽到了這個世界,從此我們便成為了他們一輩子操勞的對象,成為了他們永遠愛護與疼惜的孩子,成為了那個直至離去也放心不下的寶貝。然而許多子女將這視為天經地義。生活中不難發(fā)現,很多人會對他人甚至陌生人的小小幫組而感激不已,而對自己疼愛有加的父母卻不提片字的感謝。也許是習慣了,也許是忘卻了,亦或許是感受不到了,但是父母的愛一直縈繞在我們周圍,不曾離去……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我的父母,我從來無法解釋青春歲月里父母帶給我那些深刻而溫暖的感動。我不知道為什么在哭泣的時候,觸到媽媽溫暖的手便會破涕而笑,就像一場破空而來的大雨過后,頓時陽光明媚。我不知道為什么在我傷心的時候,聽到爸爸一句簡單的話會頓時灼熱我的內心,也許這就是愛吧!
“百善孝為先”我想我懂了,耳邊不覺響起了電影中一段話:“母親已經一天天老去,而我是母親最終的依靠。”我想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給媽媽還有爸爸幸福,我會把我最珍貴的留給我最愛的父母,那么你呢?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2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都說:“百善孝為先。”從小到大,父母老師都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孝敬長輩。做為孩子,我們都只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父母長輩對我們的愛,卻從未想過要去回報他們。
爺爺奶奶都在鄉(xiāng)下忙,很少來城里,所以我對他們的感情很生疏。自從家里欠了點債,他們就更忙了,每天起早貪黑地干活。
記得10歲那年暑假,由于母親要照顧弟弟和在城里上班的父親,只有我一個人回了老家。一天中午,太陽正火辣辣地照在頭頂上,午飯雖然煮好了,可爺爺奶奶還不回來,我也沒吃飯,在一旁看電視消磨著時間。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焦急的心房。11點10分、15分、20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如坐針氈,站起來給奶奶打了個電話,“奶奶,你們要回來嗎?”我問奶奶。奶奶說:“你先吃吧,我們還有些活兒要干,我們喝點水,吃些果子,中午就不回來吃飯了。”說罷,電話就掛了。
我盛好自己的飯,迅速地扒了幾口在嘴里,想他們不吃飯怎么行?餓著肚子又怎么干活?要不然我給他們送飯吧!可我又不知道他們在哪,萬一迷路了怎么辦?可一想到他們還餓著肚子在干活,我的心里很糾結。老師、父母不都常說:“百善孝為先,應該孝順父母,孝敬長輩。”于是我下定了決心要以實際行動表示自己的`一片孝心。
我盛好飯菜,用保鮮膜蓋好,裝在袋子里,帶著一份孝心上路了。路上,我提著飯菜,向其它在山上干活的人打聽,走走停停、尋尋覓覓。終于看到了他們疲憊不堪的身影以及被汗水濕透了的衣服。我急忙跑上前,對他們說:“爺爺奶奶,你們先休息,吃了飯再干。”說著把飯菜放在一塊大石頭上,他們用驚異的目光看著我,爺爺笑著說:“我們孫女有出息了,會給我們送飯了!”他們接受了我的一份孝心,一份遲到了的孝心。頭頂的烈日照得我大汗淋漓,可我不覺得熱,心里樂開了花,腳下仿佛踩著一朵幸福的云。
孝,其實很簡單。我為爺爺奶奶送的飯菜中就包含著我的一份孝心。因為盡孝,才知道爺爺奶奶的辛苦,已經滿頭銀絲,卻還義無反顧、盡心盡力地干活,盡自己的能力來幫助子女,難道我們不該盡自己的力量來回報他們,以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爺爺奶奶的一片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