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文字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淺談文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淺談文字作文1
不得不說,文字是神奇的,他有著無限的發展空間。他可成句、成段、成文、成章……
最近,愛上了“矯情”一詞。
矯情在網絡上有很多種的解釋。“矯情”在北京話里有“裝假”,“裝蒜”的意思。矯情,取自北京土話,原指應該是扭捏、害羞、多用來形容女性的詞匯,用到人物性格里,應該解釋為做作,不講理,無理辯三分的意思。
而我把矯情用的隨意化了,并沒有嚴格化的.具體指某一個意思。有打擊、有暗諷、有用于緩解氣氛、有幽默化……我相信造字者對于詞義的解釋不是僅局限于他當時能想到的哪些。
“文字”他是一個動態量。他是不斷隨社會、隨人們的使用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如:“書”字的古今意義就存在的不同。
“文字”他是一個神奇的魔法師,我們不能否定文字給我們所帶來的震撼。軟性的有:唐詩宋詞、音樂、美文等。硬性的則有:法律、條例、規章等。可表達情感、可匡扶爭議、可規范秩序……
“文字”他是博大精深的,失之毫厘,謬之千里。有同意、同音、不同字的,如:帳號--賬號、制定--制訂、嫉妒--忌妒、唯一--惟一。有同字、不同音、不同意思的,如:單:單(shàn,姓);單于(chán匈奴族首領)。
只有領略自己的文字力量,才會愛上文字。
淺談文字作文2
網絡以其快捷高效的腳步漸漸走近我們的生活。而網絡文章也給予一些文學愛好者以一個平臺,他們用文字展示著自己的知識與素養,寫意著千姿百態的生活。一些好的文學作者得以展現自己的抱負與理想,對于中國的文化普及也是一個很好的階梯和有力傳媒。
在網絡間寫文章,實際對寫者與讀者間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網絡的利就在于會有更多的好文章涌現出來,也可以培養更多的寫者逐步的提高寫作水平。
文有優劣,筆有疏漏,愛文字的人都是以寫文為樂,來排遣心中的壓抑與情感。所謂真正的文章要有中心思想,要有內涵與深意,不是信筆胡說,要在寫文的同時給予人們啟示和感悟。所謂寫者用心,讀者有物。言而無物的文章怎么稱得上好文章。大多數人認為文章只要讀著有感情就行,就是好的文章。實際那是誤區,情感是文章的一方面,不是用文字的堆砌才有效果的,有時你寫了一篇幾千字的`文章,而讀者讀出的都是語義混亂,思想貧乏。而一篇好的作品在你簡練、樸實,流暢的敘述下會有不同的效果。一篇文章既要給予自己情感的詮釋,也要說明這篇文章的寫作初衷,讓讀者一目了然。所以單憑文字的修飾不足以真實的展現文章的整體美感。
可是在如今的網絡里。真正的文章寥寥無幾,魚目混珠,無病呻吟卻成了主流。寫作來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浮、漂、燥,是現在文章的主流。題目亢長,飄渺模糊,沒有真正的主題,想寫就隨筆拈來,沒有層次沒有中心思想,只看是否用文字創造出飄逸的意境否?是否要人讀過心碎!可是優秀的文章往往被掩埋在歲月的流逝中。不被真正發現,至使一些作者對寫文失去了信心。浮華的文章往往會推薦在頭條。一些寫意真實的文章,透析社會的文章沒有喜歡,冷落在角落里,浪費了寫者的情感和靈感。當然這說明你不會迎合編審的口味,應當是三六九等樣樣齊才會有市場。點擊率成了各大網站的宗旨。好評和贊賞成了那些風花雪月空洞無物文章寫者的虛榮值。從而自負到,有人指出缺點,有人說出文中優劣都會發生唇槍舌擊的文字大戰。我想這就是文人的劣根,永遠改不了清高,孤傲,自以為是的陋習吧!
現在上網普及,連小孩子都會上網,可是有些文章的內容不敢恭維,對青少年的成長實屬無利。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成長的過程尤其關鍵。好的文章可以讓他們汲取知識的營養,而那些無病呻吟的文字不僅僅玷污了我們寫文字之人的初衷,也傷害了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希望文人肩負起文人這個名字的重擔。不要用那些東拼西湊的文來污染本該純凈的文學圣地吧!
網絡文章利少于弊,是我們公認的現象。作為一個平臺,它不僅僅展示中國人的文化素養,也是要讓更多的寫者走近夢想的天堂。不要為了單單的點擊率和好評,還有那少的可憐的稿費去出賣我們的靈感和我們的靈魂。要用網絡傳遞我們的思想,也要給予后人一個好的典范。那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