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玉海樓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玉海樓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玉海樓作文1
今天,我來到浙江四大藏書樓之一的玉海樓。
大門口,門框上的對聯十分醒目,“頤園松菊,玉海圖書。”橫批:百晉精廬。這副對聯的底色遠看雖然是白的,走近后卻能看到淡淡的紅色。歲月滄桑,洗去了原來鮮亮的色彩,這淡淡的痕跡像是一把鑰匙,留給后人去開啟這座藏書樓的歷史。
走進正門,清末大儒孫詒讓先生的畫像赫然映入眼簾。先生戴著瓜皮帽子,鼻上架著一副小圓眼鏡,目光炯炯,留著短胡,儼然就是《論語》中“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描述的模樣,讓人肅然起敬。瞻仰了先生的畫像,看過他的生平簡介,往右拐,從幾棵茂密的樹木下穿過,就來到了藏書樓的門前。門兩邊又是一幅對聯:“玉成桃李,海涌波瀾”,這是大文豪郭沫若的手筆。藏書樓是一座兩層樓房,樓上是用來藏書的,樓下是印書的.地方。聽說孫詒讓先生與他的父親共藏書八、九萬卷,現有一、二萬卷保存在瑞安市博物館里。若要評書香家庭,他們家必定是狀元。
在藏書樓和百晉陶齋之間有一個小荷池。池塘里,荷葉緊緊地挨著,像摩肩接踵的人群,異常擁擠。在古色古香的院子里,有這么一片碧荷,頓覺生機盎然。
百晉陶齋再往里走,就是孫詒讓先生的故居了。臥室里擺放著床、柜子等家具,床上刻著不同的圖案,涂金飾銀,年代雖遠,依然可見當日的豪華。來到廚房,里邊的廚具被木欄桿圍著,白白的灶臺,黑黑的鍋,還有柴堆,都是原來的樣子。這廚房,已經有好多年沒開火做飯了。
在玉海樓旁邊有一個放生池,池里有許多小魚在那兒悠閑地來回游蕩。這時,我仿佛看到了孫詒讓先生忙碌后來到這里賞魚的情景。
玉海樓作文2
建筑之所以留存下來,因為它是藝術,因為它超越實用。
北京有長城,西安有大雁塔,曲阜有孔廟,瑞安有玉海樓。
玉海樓帶有濃濃的書卷氣,生來就該待在清雅的江南。她的古樸、她的深幽、她的神秘,無不吸引著每一位文人墨客。
青石板、灰瓦磚,似乎就是為一個朦朧的雨天而存在,清脆細碎的雨聲,落在玉海樓里,一下一下,叩著這座古老藏書樓的大門。它們守衛著悠久的文化,樸素而又優雅,如此不起眼的墻和磚,正是因為這濃濃書香,才得以長存。
江南是水做的,玉海樓也是。她三面環水,仿佛是依偎在水的懷里。水是那么安靜,沉靜得聽不到一絲水聲,而又不顯得多么死氣沉沉。它是緩慢地、輕盈地在流淌,悄無聲息,也許是怕驚擾了沉眠于此的珍籍善本。水是沒有表情的,可來往的人總能看見他們倒映在水的臉,或愁苦或愉悅。也許就便是此地無聲勝有聲吧,這一彎流水如同玉海樓成長的見證者,用那水流,串起玉海樓的`歷史。
玉海樓還有蓮。它在這里有多久了?一年一年,盛開不衰。純潔、高雅,蓮是那樣無暇的存在。就如同這樓、這人。蓮也生在水里,也跟流水一樣澄澈,它就像那優雅的精靈仙女,點綴于樓間,使她不僅有書卷的古板,更添生命的活力。
無論風雨,無論晝夜。
玉海樓一直都在發光,她的心臟一直都在跳動。光芒仿佛都有意匯集到她身上,照亮深藏其中的美好。再龐大的時間也改變不了她,此刻,她即是永恒。
她絕不只是一座藏書樓而已,她已經有了靈魂。
那不只是她的擁有者所賦予的,而是更多人,更多像這樣熱愛她的人給予的。正因為如此,她才那么靈動。她有風雨后的滄桑,有磨難后的耀眼,有痛苦后的深沉。
她就是那樣的存在啊。
她的意義絕不只是停留在物質上的,她給我們帶來的一切,都是無價的財寶。
玉海樓作文3
穿過那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街道,我來到了一座小院前。門口的油漆已經脫落了一大半,但它還是紅中透白,黃中藏綠,飽含著一種樸素的美。在一座座金剛大廈的包圍中,它——玉海樓,雖不起眼卻古色古香,雖古老卻已煥然一新。
走進庭院,翠綠、草綠、嫩綠……如一群仙子在我們身邊圍繞。花兒的香,四處飄蕩,宛如一絲虛無縹緲的紅紗,在我們周圍嬉戲。綠似乎也感染了霧的快樂,在我身邊縈繞。這真是一塊若玉之純潔的人間仙境啊!
步入玉海樓,就像步入了時空穿梭機,似乎來到了古代世界。透過一幅幅字畫,我仿佛看到了孫詒讓爺爺揮著狼豪毛筆在一張張紙上寫字,那么飄逸,那么自如,那么瀟灑,眉宇間閃爍著智慧的光茫。看到那一本本書,有的已經破舊不堪了,有的還是煥然一新。我想:這些珍貴如寶的書是孫詒讓爺爺收藏的`吧。怪不得說玉海樓如海之浩瀚呢!
漫步池塘邊,只見水中的魚兒們自由自在地玩耍,有時藏在水草邊捉迷藏,有時你追我趕比誰游得快。看著看著,我多么希望自己也化作一條魚,和它們一起盡情地嬉戲啊!
多少年來,經過凜冽的寒冬,經過炎熱的酷暑,玉海樓頂著風風雨雨,為人們留下歲月滄桑的見證。
走出玉海樓,樹的清新,花的芬芳似乎叫你留步。望著立即印入眼簾的鱗次櫛比的建筑物,我似乎聽見了一聲嘆息。
玉海樓作文4
在瑞安這個歷史悠久的小城里,佇立著一座富有文化底蘊的藏書閣,名曰玉海樓,它亦曾是瑞安名人孫詒讓的文化故居。
與海樓這個具有浙南特色的建筑,由玉海藏書樓、孫詒讓故居和百晉陶齋組成,分別坐落在南北方向的三條縱軸線上,總占地面積約為8000平方米。
玉海樓三面環河,走過一座石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嵌在莊重的臺門上的清朝禮部侍郎李文田書寫的“玉海樓書藏”石額。左右石聯“玉成桃李,海涌波瀾”為郭沫若所題。孫詒讓故居的'臺門取名的“百晉精廬”,兩旁的對聯,“頤園松菊,玉海圖書”,是孫詒讓先生的手跡。
穿過臺門,向南進入天井,迎面矗立的就是玉海樓。玉海樓為清代江南居民式的兩層建筑,上間大廳前,兩根粗大的立柱托著寬敞的前廊。精巧古樸的門窗均是木質方格式,近年來雖然經過修繕,但仍保持著清代風韻。如一層和頂層的出檐深遠,檐口均飾有漂亮的瓦當,飛檐斗拱,獨具一格。
出玉海樓,向東便是后院。后院的主樓與西院的玉海樓主人孫詒讓故居相連,兩院之間夾有一小院,名曰“百晉陶齋”,那里是孫詒讓收藏金石碑帖的地方。百晉陶齋前面有個花園,叫“頤園”。園內種植四季花木,古樹蔥翠,是少有的清幽之處。園中鑿荷花池種植白蓮,至今常年盛開不衰。
孫詒讓故居的正樓是仿四合院結構建造的,前后是樓房,左右是廂房,樓頂龍鳳獸,獨具浙南大戶人家的建筑風格。
在這樹木蒼翠,花香鳥獸的玉海樓中如同經歷了一次人生的洗禮。心靈得到凈化,思想愈加豐富。孫詒讓留給后人的豈止僅僅是一座玉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