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讀蘇軾作文(精)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吹阶魑牡纳碛鞍,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品讀蘇軾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品讀蘇軾作文1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這樣一位充滿才情的大詞賦家,卻因王安石的不喜而壯志難酬,并貶數次,東坡也好,子瞻也罷,它總是反思的人生,經營著人生,終成大器,它具有《江城子。密州出獵》的豪情,又有《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憂傷。
他就是蘇軾,蘇軾的一生是一種苦難,也是一種功。
22歲的蘇軾進京趕考,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名滿京城,卻因歐陽修的.造化弄人與第一名失之交臂。進入仕途又連遇不幸,母親,父親,妻子相繼死去?梢哉f蘇軾,十分不幸,這10年沉浸在苦難之中。
剛脫離苦海,立志成就一番事業,卻又與王安石變法相遇,一封《上神宗皇帝書》述盡了百姓在變法中的不幸,可接二連三的石沉大海,又讓蘇軾心灰意冷,于是自求外放,來到杭州。
西湖之上,“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襯出蘇軾的憂郁,卻也使這位詩人更加文采,“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可正是這樣灼灼其華的文字,又遭到奸人所害,蘇軾又外放了。在平原縱橫的密州,揮灑豪放,“酒酣胸膽尚開放,鬢微霜,又何妨?”但蘇軾豪放中的孤獨卻又寄托在“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亡妻之傷,那樣的痛,在乙卯正月二十日這一天爆發了,這一《江城子》前后之間震撼古今?梢哉f,蘇軾的文華,已超越了前人,而他的水調歌頭,也超越了未來,如一塊巨石屹立在河流之上,“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千古名揚,自此之后,有人評價道“余詞盡廢”。
可“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蘇軾又被文字獄陷害,這就是烏臺詩案,離開后貶至黃州,在103天的壓力之下,又一名篇《赤奴嬌。赤壁懷古》在他筆下而出。
英雄自古多磨難,此后又經幾折貶。在詹州回汴州的路,不幸逝去。一個蘇軾,半個北宋,“水調歌頭,余詞經廢”,正是經歷了苦難,才成就了成功。
品讀蘇軾作文2
曾回味李清照那優柔寡斷的詞,曾仰慕李白那瀟灑自如的詩,曾聯想的白居易那活潑灑脫的意……他,使人總是有一種朦朧的感覺,似薄薄的霧,似若隱若現的窗……他就是婦孺皆知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死于公元1101年。謚號文忠。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性格豪放直爽。它的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他的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方面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
讀蘇軾,不能不讀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罚骸笆晟纼擅C。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那一年,王弗已故十年,蘇軾一直沉浸在悲傷中。那天蘇軾所流下的淚,為他們的愛情有了見證。風掃著妻曾住過的房間,讀到這里,我們仿佛親眼目睹了蘇軾從夢中驚醒,那一雙水冷的雙手,拭去眼角的淚水。也許,只有愛妻王弗在世的十年,才是蘇軾人生中的'最亮麗的時刻……
再一次品味蘇軾,又看到了他那不凡的氣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便是被稱為“千古絕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它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的人物形象。由此我們又仿佛身臨詩之境:那蘇軾寬闊的胸襟,因為當時的他正貶在黃州做刺史,但他卻坎坷中還是始終不忘振興國家,發揚國家光大,詩中,蘇軾把他自己與“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的周瑜肝膽相照,暗示自己仕途不暢,壯懷難酬。
這兩首格調不同的詞,雖然讓我們看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蘇軾:一個婉轉多情,一個大氣磅礴,但我們仍然看到一個被逆境逼得“早生白發”的蘇軾。一代才子,湮沒于歷史的紅塵卻留下千古辭章,讓后人讀之綿盡,仰之無窮。
品讀蘇軾作文3
在如水的月光下,靜讀你的清詞麗句,品味不同的你,悲壯、痛苦,孤獨抑或是憂愁歡暢。蘇軾,你是一本書,不同的篇章里,總有不同的你。
《臨江仙》
酒醉的夜晚,你夜深時回到家里。敲門許久不見家童來開門。才知,夜已三更,家童早已酣睡不醒。你并沒有說什么,只是拄著拐杖面臨江水,聽著濤聲,沐浴明月清風。心中卻思緒百轉;厥走^去,身在官場,沉浮不定,漂泊幾度,身不由己。只因為放不下,被世俗所牽絆。江上的風吹著你,也吹醒了你的心。平靜的湖面倒映著你的容顏,讓你看到真實的自己。這時的你,不需任何的掩飾,不必憑借過去,只要認清自己。此時,你的內心像被洗透一般,不由感嘆:“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志卻營營!
也許我要像你一樣,認清自己的內心,擁有一顆純潔而平靜的心。我需要審視自己,尋找自我。
心即是江海,心即是江湖,只有歸隱于心,才能換取真正的清涼。
《望江南》
江南的暮春,細雨。你獨自登上超然臺,望一江春水,滿城桃花;看細雨中的萬戶人家。你的心穿越煙云霧海,在世間萬物中,體味一種物我兩志的明凈。面對大自然的'清新與潔凈,又何須再去懷念。只需用火煮一碗新茶,趁著年華依在,再酒肉、歌詠一番。
青春苦短,何須再等。我們要珍惜,正如你所言:“詩酒趁年華!蔽覀儸F在擁有最美好的青春,何不珍惜,不要任他從時間的指縫里悄然溜走。
但,令我受用的卻是你的另一個啟示。你在寫此詩之前,在偏遠的黃州咀嚼幾碗素菜,品味著“人生有味是清閑”;在惠州的陋室里,聆聽雨聲,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閑”。在風雨中你依舊如此從容淡定;蛟S在以后,當我遇見困難時也能像你一樣,如此從容淡定。
蘇軾,你是一本深邃的教科書,每一篇總有不同的你。
品讀蘇軾作文4
穿越唐詩的錦繡華美,一唱三嘆;透過五代的濃艷靡麗,嬌柔婉麗;到了北宋,突然閃現出一番別樣的風景。是只寒鴉嗎?揀盡寒枝卻終不肯棲;是位老翁嗎?竹杖芒鞋且吟嘯徐行;。是個英雄嗎?張弓射虎要試比孫郎;是個醉人嗎?舉杯問月欲乘風歸···
原來,這風景的主角就是蘇軾。在文學長河中大放異彩、獨樹一幟的蘇大學士,在北宋政壇上一波三折、起伏不定的蘇東坡。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他出身在一個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父親蘇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長于策論,文風縱橫恣肆 ,對蘇軾有明顯的影響。蘇軾的散文、詩詞、繪畫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奮,另外蘇洵對他是深有影響的。
茫茫歷史的長河中,蘇軾絕對是一個奇才,詩歌、散文、繪畫樣樣精通,尤其在詞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詣。蘇軾是因散文成就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寫的詩歌被尊為“宋詩的典范”;他的詞,則被稱為“為詞立法”,是公認的豪放派的代表和開創之人;他在繪畫方面與米沛、李龍眠,并稱宋代四大家,擅長畫墨竹,其實他的書法也有獨特的造詣。
蘇軾啊蘇軾,就是歷經這千年的塵埃,我也不得不佩服你,不止是佩服,而是一種仰慕!好像從小學時,我們就開始學習你的詩詞,那時具體學的哪首我也記不清了,但當時只是把你同一般的`詩人來對待。直到初中時,語文老師為我們印制了你的《赤壁賦》讓同學們背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這些優美而富有哲理的句子吸引了我;“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話而登仙”,我被這里面的境界而折服和震撼。從此,我明白了:蘇軾,這個才子學士不一般!
這就是我們的大文豪蘇東坡,高唱著“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我發現他是那樣的高大;有時也會落淚“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原來他也是多情男兒;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身處逆境也那樣地樂觀豁達······
筆一支,詩兩行,我也想為你寫下贊歌,可惜拙筆難以表意啊!
話一句,蘇學士,你的詩詞文采不一般,今生常把你詠嘆!
品讀蘇軾作文5
蘇軾,在我沒有走近他時,他只是一個文學家、書畫家;但當真正走入他的世界,才發為他找到一個合適的標簽是如此困難。還在冥思苦想時,筆已經在紙上輕輕勾勒出了我眼中的那個蘇軾——哲學家。
蘇軾后半生一直在探索人生奧秘,而這種思考,已經將他鑄造成了哲學家,清冷秋季,霧氣籠著茫茫大江,水天一色,不由使人感嘆世界的宏大與自己的渺小,蘇軾卻坐在船頭飲酒,緩緩吟出:”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這卻與柏拉圖的學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蘇軾,在這一刻已不是單純的樂觀,而是徹底蛻變為了理性的哲學家:常人看到的,是片面上的萬物流動,生生滅滅,那只不過是感官世界罷了;蘇軾深邃的目光,卻望透了那重重迷霧,用不朽的靈魂,追隨到了永恒不變的理型世界。于是,他淡然了,成熟了,厚重了,心也如冰般透徹且不易被外界事物打擾了,如同他詩中的梨花,將人生看得幾清明。”
蘇軾深刻的思考,使他成為哲學家。常人看到的只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他,卻調轉筆鋒“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廬山美景中,他能寫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蔽覉孕,這一切決不是蘇軾有意而為,而是在電光石火間很自然的將這一切聯系起來,即使時再普通的的事物,他都能輸灌以深刻的思想,反倒讓人們看到的是他的樂觀與豁達,忽視了他的理性與深刻。而他這種深刻,不是有生俱來的,而是經過了坎坷的磨練后沉淀下來的,如厚繭老皮。
蘇軾還擁有一個哲學家應有的智慧。他信仰儒佛道三教,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將其巧妙地融為一體。當他胸懷天下卻屢屢碰壁時,能在道教的“我命在我,不屬天地”中找到精神慰藉;他一生像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一般四處行善,卻不失曠達與灑脫。他用自己的智慧將這三教中的`精華集于一身,這無疑加速形成了他獨特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成為哲學家。
就這樣,在柏拉圖一千四百多年后,中國有一位叫蘇軾的文人追隨他腳步,像一個真正的哲學家那樣,沖破了肉體的枷鎖,釋放了靈魂,踏上了回歸理型世界的旅程。而我們代代相傳的那些詩詞,不過是這位中國歷史上偉大哲學家靈魂的腳印,在那里呢喃著不知名的歌。
品讀蘇軾作文6
一個人,端坐在紛亂的北宋王朝,泛著一方的赤壁,守候著最后一片潔白的孤獨?
捧讀著時隔千年的詩篇,感受著從千年前的黃州來的寒風。
我意外,甚而驚悚。
濤濤江水,將想象截成了一波又一波。泠泠的江水吟誦著生命的.歷程。泠泠江水,煙霧朦朧,這里唯有超然的孤獨,唯有生命的絕響,唯有精神的自由。
誰能承載著一山一水的孤寂?誰能用一觴一詠抓住絕望?誰能以這種方式把自己交付給黃州這片山水?
我意外,甚而惋惜。
你不能圓滑媚俗一點嗎?你不能稍微低一下你高揚的頭顱嗎?你稍微施一點兒伎倆,也就不會把自己逼進那“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的困境中了。
把酒放下。端坐,起身,撣撣素衣上的灰塵。你悠然行至江邊,就這樣,一曲趙宋王朝被你譜寫成了絕唱。
我頓悟了,我明白了。
你,一介書生,心憂天下。為貧困百姓有心,對官場勾心斗角之人義憤填膺。你的灑脫不羈,你的英雄氣概,注定這你要被有心之人推向黃州。這樣,你便貼近了滾滾東去的赤壁,你便吟誦“殷勤昨夜三更雨,有得浮生一日涼。”你的隨遇而安使你所有的悲哀全然在這兒消解,所有的哀怨,憤懣全然在這里沉淀,所有的英雄氣概全然在這兒升騰。
三尺黃絹,就將瘦弱的你意外推向了黃州。我想你臨去的那一天,一定很瀟灑,一定很坦然。黃州,赤壁似乎已等你許多年。可你恰恰在這里留下了生命最美的注腳,一切那么順利成章,又那么必然。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你的詞表達了你被貶黃州的孤寂;蛟S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愿與世隨波逐流。
隨時一場狂風暴雨,冰冷了流失的時間,但我不再意外。因為我明白,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一個人,端坐在紛亂的北宋王朝,泛著一方的赤壁,守候著最后一片潔白的孤獨——守候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