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又聞粽香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又聞粽香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又聞粽香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吟唱這首民謠的時候,就到了喜氣洋洋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我家也不例外。據說,這個習俗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投江而死,百姓很同情他,怕江里的魚餓了會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米團喂魚,逐漸就發展成粽子。
每年端午的前幾天,奶奶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她打好狹長、光滑、薄厚適中的粽葉,將它們洗凈放入一個大木盆中,再在另一個小盆里放上泡好的糯米、紅豆和蜜棗,開始包起粽子。只見奶奶拿起兩片碧綠的粽葉卷成錐形,放入餡料和糯米,包裹好,用繩子捆扎。奶奶的動作行如流水,包好的粽子一個個玲瓏可愛。我也手癢癢跟著學,可那米好像故意和我作對似的,總是從四周“溜”出來,我用了好幾片粽葉才包好。
媽媽將粽子五個五個的系在一起,放入鍋中煮,不一會兒,粽香飄滿整個屋子,饞得我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想一飽口福。終于煮好了!一掀鍋蓋,撲鼻而來的是粽葉的清香和糯米的香甜,爸爸拿起一個最大的粽子,給奶奶吃。奶奶笑瞇瞇地接過來剪開線,剝開層層粽葉,一個大大的、粘粘的夾著紅豆的“白胖子”出現在眼前,奶奶用一根筷子一插,遞給了我這個小饞貓。我可忍不住了,蘸上白糖,咬一口,軟軟的,糯糯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端午節還要插艾蒿,我們這里家家戶戶都會在房前或屋后插上幾株艾蒿。奶奶說:“插艾蒿可以避邪,驅蚊。”
臨近中午,端午節的`另一個重要節目也要登場了,就是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我家附近就有一條河,吃過粽子,爸爸媽媽就會帶著我去看。只見河面上一條條氣勢磅礴的龍舟已經蓄勢待發,一聲令下,全速進發。龍頭處有一人擊鼓,鼓聲高亢激昂,令人心潮澎湃,其余的隊員都整齊劃一地揮動船槳,岸上的人都在吶喊助威,現場鼓聲、水聲、吶喊聲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
我喜歡端午節,喜歡吃粽子,喜歡賽龍舟,但是我最喜歡一家人團圓過端午,這樣的端午才格外幸福。
又聞粽香作文2
端午節快到了,我又聞到了故鄉粽子的清香。
在我的記憶中,故鄉不遠處的江邊有一片茂密的蘆葦。四五月間,一望無際的葦葉猶如綠色的綢帶,向著遠處緩緩鋪開。牛乳般的晨嵐暮靄氤氳在蘆葦叢中,仙境一般。端午前的兩三天,村里的人便扎著頭巾,提籃背簍的鉆進蘆葦叢采葦葉,他們活象抗戰時青紗帳中的武工隊員。但個個都洋溢著喜悅的笑臉。約摸一兩個小時,一籃一簍的葦葉就采回來了。
葦葉采回來,還要用沸水燙一會兒,洗凈上面的`灰塵,這樣,葦葉才變成了粽葉。
接下去就是包粽子了。在我的眼里,母親是個包粽子的高手:只見她信手拿來一張粽葉,左手捏緊粽葉的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在這空心的圓錐形里插上一根筷子,舀些糯米放在里面,均勻的搖動筷子,使粽葉把糯米裹得緊緊的,再兩手捏緊粽葉,用麻繩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上兩圈,結上麻繩,這樣一個玲瓏的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的粽子,五個一串,五個一串的編在一起,放入大鍋里蒸煮。等粽子煮熟的過程是個享受的過程,也是個垂涎欲滴的過程。記得小時候一聞到粽子的清香,我就饞得在灶前灶后直打轉。粽子煮熟了,我便迫不及待的撥開粽葉,用兩根筷子戳入熟透的粽子上,蘸著白糖有滋有味的慢慢吃個夠。
這時候,滿村人都吃粽子。他仍不僅自己吃還請左鄰右舍品嘗,還把包得最好的粽子送親戚,送長輩。
一天,聽說村頭王老先生還把幾個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說是給一個沉睡在江中的名叫屈原的人吃。我當時糊涂了:人死在江中還能吃粽子,這是什么人呀?我回家問了母親,一字不識的母親不能給我準確的答案,只是說:“屈原是個為老百姓做好事的神仙。”但這樸素這話語啟迪了我——一心為老百姓、為國家人,老百姓永遠記住他。
長大后,我東奔西走,聽過許多關于粽子的故事,可總覺得那些故事沒有兒時聽的故事感人;吃過許多種粽子,什么艾香粽子,薄荷香粽子,豆沙粽子,蓮子粽子,松仁粽子,火腿粽子……總覺得沒有媽媽包的粽子好吃!
端午節——端午節就要到了,我更加思念故鄉,懷念母親。依稀間,那粽子的清香又在我的心頭彌漫……
又聞粽香作文3
有人喜歡熱鬧非凡的春節,有人喜歡張燈結彩得元宵節,還有人喜歡象征團圓得中秋節。而我獨愛粽香四溢的端午節。
端午節到了,奶奶帶我和妹妹一起包粽子。
奶奶先準備好了粽葉、糯米、白糖、紅棗和繩子。奶奶邊將干粽葉放入水中邊對我們語重心長地說:“選粽葉要選均勻得長橢圓型的干粽葉,這樣包出來得粽子才均勻漂亮。”緊接著,奶奶邊將糯米放入水中浸泡又邊對我們說:“選糯米得時候要選圓潤的,這樣包出來得粽子口感更軟糯可口。”
我們在等待泡糯米的時候奶奶給我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奶奶說:“這個節日是為了愛國詩人屈原。”妹妹眨巴著疑惑的大眼睛盯著奶奶問:“屈原是誰?”奶奶和藹地摸摸妹妹的頭,溫柔地說:“屈原是楚國的愛國詩人,很多年前,秦軍攻破楚國都城,他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在五月初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而死,據說當時楚國人民非常傷心,漁夫紛紛去打撈他的真身;為防止屈原餓,用楠樹葉包飯纏上彩線,放入江中;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下午,終于等到激動人心的包粽子時刻了。奶奶說:“首先拿出粽葉,把粽葉做成圓錐型,再在底部放一顆棗,然后放上糯米,最后壓緊。”說著她的一個粽子就快完成了。她看了看我和妹妹接著說:“再把繩子綁上,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我們照著奶奶的步驟開始慢慢嘗試包粽子,第一次我放了過多的糯米,結果一綁線粽葉裂開了,糯米撒了一桌。我看著手里得粽葉和桌上的糯米,沮喪的說:”太難了,我不包了。“奶奶走過來溫柔地說:”不要放棄,別心急,再試一次。”說著又示范起來,我緊跟著奶奶的步驟.奶奶還說:“包粽子要有耐心,把葉子上下疊好,注意別拿反了,粽子尖要先用紅棗堵住。”終于包好了第一個粽子。我開心的手舞足蹈,馬上跟奶奶說:”可以先煮兩個給我們嘗嘗嗎?”奶奶答應了。打開煮好的粽子,一股粽香撲面而來,我滿足的嘗了一口,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我愛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今年我體會到了堅持就能勝利的喜悅。期待又聞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