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孩不笨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孩不笨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孩不笨作文1
“天底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昨天整個晚上,成長爸爸的這句話一直在我腦子里盤旋,我一直在反思,不,嚴格的說在反省,反省我對熙熙的教育方式。
熙熙寶貝是個非常調皮聰明的孩子,脾氣也很倔(這點爸爸說像我)。而我又不是個有耐心的媽媽,所以很氣的時候我都是用吼或者打,來解決的。每次打完后小家伙過來跟我說:“媽媽,我錯了。”看著他那眼神,被打紅的屁股,我都很后悔,每次我都告誡自己,要克制克制,可下次我又犯同樣的錯誤。今天,成長爸爸的話重重的敲了我一下,我這樣作對嗎?當我把打罵當作家常便飯習以為常的時候,當孩子把那扇門關上的.時候,我再去尋那把鑰匙?不,不要。為了不讓熙熙的教育有缺憾,媽媽頂著壓力辭職在家帶他。剛到兩歲,就把小小人兒送到幼兒園,記得剛去的時候,小人兒在學校里面哭,媽媽就躲在學校外面偷偷的哭。可現在我到底怎么了?會為他的一點任性,調皮就打罵呢?孩子現在小,不知道反抗,等到大了,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見的時候,打他的時候他過來跟我說一聲;"媽媽,我錯了”嗎?我難道要等孩子關上門的時候再追悔莫及嗎?
我經常在想,我該以什么樣的方式教育我的孩子呢?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那怎么才能把握這個度呢?打罵不行,溺愛也不行。太嚴不行,放任也不行。這個尺度在哪里?其實每個父母也都是在孩子成長中逐漸成長的,就像剛做父母的時候,連個尿不濕都不會搞,現在跟那些剛當父母同事的講起頭頭是道,經驗十足。所以說我要抱著一個宗旨: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作孩子的朋友,讓他永遠對你打開那扇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父母也在不斷的成長,為了少走些彎路,我們應該向前人多學習一些好的經驗,多看些有關教育方面的書或片子,像小孩不笨,這些好的東西或多或少總能觸動我們一些神經,在我們以后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少些坎坷!
寶貝加油!媽媽加油!
小孩不笨作文2
這個星期,我跟父母一起看了《小孩不笨2》這部教育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節使我感觸
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爛蘋果削去爛的部分,剩下好的還可以吃,全部丟掉就沒有了。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某媽媽:為什么把蘋果扔了?某娃娃:因為爛了。
某媽媽:把爛的地方切掉,就還是好蘋果。
劇中的一個小學生偷了錢,爸爸拿藤條抽他手心,還說他為什么還要買玩具卡?孩子哭了,哽咽,我只是想要買你一個小時的時間來看我演兒童劇,我把玩具卡買了,我存錢都還是攢不到買你一個小時的錢。
“爸爸太愛你,但是爸爸太不會愛你”我知道,父母做什么,他們都是在愛著我們,他們習慣了用最平凡的事情去蘊藏最偉大的愛。可是我也不得不說,“爸爸媽媽,我太愛你們了,然而我愛的`太辛苦了。”
漸漸的,我們忘記了彼此之間如何溝通,甚至有的時候我感覺彼此已經不再熟悉。我們之間的門,已經關了。
看著《小孩不笨2》,望著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尋找著這些故事里自己的影子,體會著心中無法平息的感動。它和以往的教育類電影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僅僅講述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也演繹了子女為父母付出的愛。這一切明明都是美好的,可卻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悲劇。
看罷這部電影我才明白了,父母子女之間,連接他們的并不是責任,而是他們之間的愛。同時也明白了所謂的“我是你的(父母/孩子)我了解你”什么的只是一廂情愿。沒有溝通,就注定會產生沖突;沒有溝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機會;沒有溝通,我們無法正確對待彼此的愛;沒有溝通,我們不知道對方在什么時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沒有溝通,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錯過的是什么。
我希望,我們彼此的愛會更加有價值。希望這種愛不會因為“不懂的如何去愛”而產生更多的悲劇。
小孩不笨作文3
相信大家常聽見大人如此對小孩說“你真笨啊,你沒用啊,你比不上人家的啦”小孩們聽多了潛意識里認為自己笨,真的沒用。結果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嘆了一句“哎,我真笨啊,解決不了問題的啦。在未盡全力之前就放棄了,自暴自棄,不去迎接挑戰。
一位曾在大馬教育文憑中考獲16科A的女狀元,葉瑞玲風光無限。可是有誰知道她在兩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呢!倘若當年她的家人放棄了她,而她也放棄了自己,她還會有今天的成就嗎?葉瑞玲的成功證明了一個人就算天資平庸,只要他肯勇敢的面對人生一連串的挑戰,堅持到底,就可創下輝煌的成績!
大家都認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吧!可是一個小孩小的時候,被大人否定了他的能力,而他也放棄了自己,那小孩大了肯定不佳呀!我們不要因別人的一句話或批評而懷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價值。別人說我們不能我們就真的不能了嗎?不!我們更應該突破自己,讓對方刮目相看。
讓我們來看看兩個耳熟能詳的例子吧!愛迪生小的時候被老師們認為是個低能兒。愛因斯坦超過三歲才懂得說話。可是這兩位小的時候蠢材,大了天才的科學家是經過不斷地努力磨練,最終才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永恒的天才。所以,我們不要總是看輕自己,不要認為自己樣樣不如人。愛迪生與愛因斯坦的成功竅門兒在于努力,先天條件不如人,就加倍努力。
我們不要讓一句話左右我們的將來。當我們失敗的時候,別人笑我們笨的時候,我們不要怨天尤人,心灰意冷。我們要相信自己!告訴自己“我不是你們想象中的笨!”爬起來,努力向前,然后昂首的說道:我也能,我不笨!
其實,我們不是不能,我們只是不肯。我們不笨!小孩不笨!誰笨?自我放棄的人笨!所以,給自己一個機會,不要放棄自己。
切記:天底下沒有笨的人,只有自我放棄的人才是最笨的。
小孩不笨作文4
上個星期,我跟父母一起看了《小孩不笨2》這部教育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節使我感觸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小孩不笨2》描述了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從“因為忙而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溝通的橋梁”,最后終于找回“曾經茫然、失落的心靈”!劇中的學謙、杰利為了得到父母的贊美不斷地努力奮斗,但得到的卻是父母的奚落,這種失落感我們也有過。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父母沒有鼓勵和贊賞我們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們,總覺得我們做得不夠好,總以為他們是對的;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連跟我們溝通的時間也沒有。當然,我們也了解父母是為了這個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應該抽出一點時間來陪陪我們吧,哪怕是半個小時,我們也需要你們的關心,也期待你們的賞識。如果我們因為缺乏教育而像電影中的學謙走上一條不歸路,那掙來的'錢又有什么意義呢?
“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是是爸爸臨終前才覺悟的,他不是不愛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從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和表達自己的愛,才導致今天的悲劇,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孩子成長和回頭。
如果說父母打孩子還可以理解,但學校通過全校師生的顏面鞭打孩子的暴力方法去教育學生,我覺得很殘忍,我不贊同這樣做。這樣做也許可以令孩子吸取教訓,但是你們知道嗎?這樣的做法同時也使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劇中也曾說過:爛蘋果削去爛的部分,剩下好的還可以吃,全部丟掉就沒有了。
正因為在孩子進步時,家長沒有及時表揚,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也沒有好好教育,只是一個勁地責怪孩子,才導致孩子一錯再錯。劇中曾有這樣的一句說: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我相信每一個小孩都不笨,也希望每一個小孩如天使般快樂!
小孩不笨作文5
這天觀看了新加坡電視劇《小孩不笨》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和啟迪,從中似乎悟到了答案。
劇中故事情節選取了現實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學生在家從父母那里看到的是冷戰和漠不關心,得到的是埋怨和責罵,甚至是暴打;在學校理解的嚴格校規校紀的約束,一次次考試失敗的打擊,承受的是考試失敗后老師無情的諷刺和挖苦。在社會上受到的是一些不健康現象的侵襲,品嘗的是對社會的朦朧、無知和無奈;家長懷有一顆恨鐵不成鋼的憤怒的心,體驗的是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累的苦和孩子學習不長進的真切的恨,由衷的`發出了”我說什么語言,你才能聽地懂啊!“;教師應對的是調皮搗蛋、桀驁不遜的學生,雖然是磨破嘴皮的說教,卻最終不見效,用自我的百般辛苦換來的是學生的不理解和超出常理的反抗;校長抱有一顆善良的心和完美的愿望,()雖是在勤勤懇懇的誨人不倦卻不得不用無情的制度來懲罰自我喜愛的學生。整個社會都亂了,教育者成了不近人情的魔鬼,受教育者是不可理喻的叛逆,本該和睦相親的家人卻反目成了仇敵。這些不可理解的現象是怎樣遭成的呢,怨誰呢,怎樣解決呢?
電視劇在展示了當前社會的不正常現象后,也揭示了它構成的原因,并給出了解決的方法。社會自有正道,人間總有真情。孩子需要理解和呵護,學生需要尊重和鼓勵。在任何時候社會的真、善、美總是多于假、惡、丑,真理總能驅除謊謬。人在自身善良本性的召喚下,總能撥開迷霧見太陽。在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之后,用血的代價換來了答案:充滿真情的語言,孩子才能聽地懂。人們最后認識到了人間大道。父母應敢于對孩子大聲的說出你的愛;教師應真誠的應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要用真情去呵護學生。教育的真諦在于尊重。
小孩不笨作文6
總是覺得,現在社會上的小孩沒有說話的權利,像是被膠布封住了嘴,整個頭部只準耳朵執行任務,其他器官如果有所啟動,就是“犯法”。久而久之,我們就變成啞巴了。似乎,這樣說有些夸張。
每天,在家里對面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喋喋不休。這些從家長嘴里冒出來的音符,卻很舒暢地從這只耳朵進來,從那只耳朵出來。偶爾有擱在中途的,也會在無人的時候被清理掉,充滿整個“垃圾桶”。甚至,面對家長們那么多的話,就算有一天我們被淹死了,他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部分家長除了在吃飯的時候嘮叨,其余時間都忙于工作,沒有時間管教孩子,與孩子溝通,更可笑的是,家長們竟然天真地以為,自己的嘮叨就是與孩子溝通,他們總是用自己的準則來衡量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孩子們做得對的,在家長眼里都是錯的,小孩子犯了錯,家長們就互相推卸責任,有時候還進行冷戰。戰爭,遭殃的當然是住在戰場上的人民咯。
小孩被老師選為表演的主角,卻因無家人來觀看而犯愁,父母總是無空推辭。小孩知道爸爸工作一小時有八百元,于是他儲錢,甚至走上偷的道路,只為籌八百元買爸爸一個小時觀看自己的表演。
而在學校,老師都是以分數來定格一個學生的.。罵成績差的學生是“爛蘋果”,可是,他們是否有曾想過,是誰讓他們變得那么“爛”?俗話說“教不嚴,師之惰。”他們總是發現爛或有缺陷的蘋果,就把它丟掉,甚至不消氣似的再狠狠地加上一腳。很難猜想,是不是他們不在乎浪費這么一點,他們不知道如果削掉爛或有缺陷的地方,這蘋果仍然可以吃。“爛蘋果”,丟了就真的沒了,削掉,留著,卻還可以得到些許,還會有用處。
大人們都一樣,他們從都不理解小孩,只知道對小孩感到失望,卻不知道,是自己的孩子對自己徹底地失望了,才會選擇一條叛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