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孝的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談孝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談孝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談孝的作文1
孝這個字在中國古代漢語里的意思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講究孝道的民族。古有百善孝為先的格言和二十四孝的故事。今有樊猛、謝延信等孝敬長輩的事跡。由自此可見,我們并不缺乏孝。但是現在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再來談一下孝。
那么什么是孝呢?我認為就孝道是要讓父母快快樂樂的'安享他們的晚年。我曾經看過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則公益廣告,被深深的觸動了。這個廣告的內容是:女兒每次給家里打電話詢問父母親的生活中狀況,父親每次都是向女兒這樣說:“我現在過得很好,你別心。”過得真的好嗎?不好。是爸爸為了讓能女兒安心工作而這樣而這樣說的。我很想對廣告中的女兒說:“不知您算沒算過這樣一筆賬。假定您的父母現在七十歲,假定他們還能在再活二十年。以大部分人的實際情況來說,您每年只有幾天是和父母在一起的,真正在一起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這樣算下來一年也就十幾個小時,二十年也就只有一百多個小時,十幾天的時間,二十年真得很短。別愛得太遲,常回家看看。”
相信對于瘋狂孝子樊猛的事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是在這里我還是有必要再提一下對于那些忙于工作、忙于應酬的人。樊猛是北京一家電子公司的員工,為了圓母親想要出去走走的愿望。他用輪椅載著母親一直推到云南,總路程3359、8公里,歷時100天。他的孝順、他的堅持是值得你們學習的。每次節假日,不知你們是否記得,在那遙遠的鄉村里你們的父母在那等待著你的出現,渴望你們能回家和他們一起過節。不要以任何理由來掩飾你們不能回家這個事實。20xx年全國人大通過一項決議“把常回家看看入法”。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政府在行動,你們還等什么。不要等到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之后再唉聲嘆息的說:“
為什么自己當初沒好好孝順父母?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找點時間,找點空閑,帶上妻子,帶上子女常回家看。這就是孝一個大寫的孝、真正的孝。
談孝的作文2
一個“孝”字,上為老,下為子,是上一代與下一代,這就注定了父母只能陪子女一段路,一段不太長的路,上為老下為子,子在老的下面,因此做事因以父母為主,百善孝為先,多為父母想想
孝是本能,良心,美德!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人們都是以孝為主,李密是其一,晉武帝多次征招,他因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奉養于是上書陳情,辭不赴命,在劉氏久病床榻之時,毅然謝絕了晉武帝的征招而侍奉床前,未曾廢離。
在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為了自己的名利而拋棄父母,又有多少人為了自己的名利而拋棄父母,又有多少老人獨自生活無人奉養,敬老院的興起這又意味這什么?與古人李密相比,我們的`孝不值一提!
孝是什么?怎樣才算孝,下面他將用自己經歷來告訴我們,包拯的父母早亡,由兄嫂撫養長大,考取功名,在一次判案中他發現他的侄子犯了死罪,他不見客直到侄子被砍后,侄子死后他立刻到嫂嫂家中,跪在門前請求嫂嫂諒解,直到嫂嫂原諒才起身,后來他叫嫂嫂為嫂娘以示尊敬,為她奉養終老。
這才是孝,我們不能以孝的名義做違法的事情,自古以來忠孝難全,有許多人棄孝為忠,而從沒有想過忠孝兩全,在功名利祿與孝之間,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的放棄孝,人們認為行孝的時間很長,我先成就功名再來行孝也不遲!
子欲養而親不在,這是最大的遺憾,時光如白駒過隙,時間不等人,我們要及時行孝,孔子說:“父母在,不遠游”就如一個人寧愿乞討為生,奉養父母也不愿意外出打工,他深刻的明白自己照顧父母的日子不多了,自己及時行孝為時不多,我們要及時行孝,不要讓自己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孝是每個人都會說的,孝不能用金錢來完成,行孝要用心,用一顆感恩,真誠的心如孝順父母,讓我們早日盡孝,真的做到孝!
談孝的作文3
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對于青年來說,孝可能不能那么完美的表現出來,但是我們要盡我們最大努力去詮釋它,讓他變得更具意義,而不是徒有虛名。
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成績進步,孝。是父母從犯=我們嘴里得到那一句讓人感動得話;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于他們來說也已是對他們的孝。
父母,不奢求我們能夠給他們買多少東西,不奢求我們有多有錢,而是我們能夠在傷心的時候給他們打一個電話,是我們在外上學對他們報的那一句平安,使我們期中,末考試成績單上的前幾名,即使沒考好,父母還是會鼓勵我們,讓我們努力,讓我們有出息。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
想想父母在家拼命地掙錢,為的是什么?為的是能夠讓我們過上好日子,能夠有個好的學習壞境,能夠讓我們有出息,能夠讓我們健康的成長。
為了父母,為了我們這個家。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應該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孝順我們的父母。不要求我們給他們買多少東西,就只請我們,在學習上努力地進步,努力地向前;大休你回到家后,給父母洗上一次腳,給他們捶捶背,說說這段時間的進步,聊聊這星期發生的事。這些對于他們來說就已經是孝了。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上一杯熱茶,對父母噓寒問暖,洗洗腳,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學習上的進步。
雖然我們不能夠把孝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是我們一定要努力地去詮釋它,不要讓它從我們這里不再是佳話。
孝,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傳統美德,是感化心靈的名詞。
談孝的作文4
古人有云;百山孝為先。羊跪乳,牛反哺,知恩知善,孝方為人。的確,作為中國歷史悠久,蘊意深厚的美德之一;‘孝’早已成為中國的代言詞。
孝道,古亦有道,今亦有孝。古有古人對孝的感知;今有今對孝的回報。孝道,千百年間,流轉回蕩在各色人物之間。停駐在每個的心里,印刻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孝看似無法觸及其邊,其實似千千萬萬條小溪江匯聚而成的蓬勃不息的海洋。由身邊不起眼的小事拼湊而成的。亦如年幼時期的吳猛,為父不在受蚊蟲叮咬之苦,使身為餌,喂飽蚊子,自身卻受到數不清的蚊包傳來的疼痛。但他仍在笑,是在關為心父親做的這種行為成功而感到喜悅的吧!
孝,百善孝為先,功名利祿也無其重要。古代孝兒朱壽昌大人曾為尋找多年以前的母親而毅然放棄奮斗多年的職位,放棄誘人的高官厚祿,一人獨自踏上尋親路。也許,在他的心里任何東西都比不母親的地位吧。
‘孝’亦為‘笑’當父母不開心時,為父母分憂,使父母快樂是我們身為兒女的.本份。‘老菜子’就是我們的榜樣,看到父母在大堂上郁郁寡歡的樣子,他便開始想辦法讓父母親快樂,于是便有了著名的孝事-戲彩娛親。老菜子真正做到了孝與笑混在一起的‘孝’,他不愧為孝子。
孝,古今皆有,但又各有千秋。古之孝,亦有愚孝。而今更多的是理孝。
孝,在今天更加倍受關注,也更受人們的推崇。如‘最美孝心少年’的舉辦以及其他一些活動等,活動中那些孝敬父母和長輩的少年們,他們是我們的小榜樣,他們值得我們學習。
孝親敬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傳遞正能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
孝要把握當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不能等到親不待時才欲養。
談孝,讓孝住進我們心靈深處;讓孝伴在我們的生活左右;深深吸一口那藏匿在我們身邊小事中的孝,仔細品味,你會發現其中的甘甜與美味以及那暖暖的笑帶來的滋養。
談孝,讓我們盡孝。以小事匯集為浩蕩的大海,讓生活處在孝親的暖陽里。
談孝的作文5
中國的漢字文化課文博大精深,一個普通的漢字就有獨特的含義。例如,孝字;它是由一個老字和一個子字組成的,老字在上,子字在下,這就代表著孝就是孩子把老人放在心上,關心愛護。那么,擁有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是怎樣看待孝的呢?
當今我國要建設文明和諧的現代社會。可是現代社會是什么?古文有所介紹。鰥寡孤獨皆有所養;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但是,現在中國有幾十萬的留守老人和空穴老人無人噓寒問暖。我國政府為了改變這種現狀采取了許多行動,可是都收效甚微。那到底應該怎么辦呢?我認為應該分三步。
第一步是先對我國國民進行關于孝的思想教育,并且把教育重點放在中小學生身上。這是因為思想是一切行動的基礎,沒有思想的.奠基,一切行動計劃都是浮云。中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而且較成人來說容易教育,再加上中小學生的行為會對他們的家長造成一些影響,這樣一來就相當于又間接教育一部分成人,所以就事半功倍。我認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國家通過教育部在小學和初中開設道德教育課。其他方法也不少,比如:制作關于道德的動畫片,在網上建立相關網站或發布相關公益廣告……
第二步是斷絕過命的后顧之憂或者說是借口之源。很多人都以工作忙沒時間等理由掩飾,不想回家看望父母。可是,你們又沒有想過父母為我們犧牲了他們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甘心為我們做牛做馬,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他們有沒有吝嗇一點時間起我們于不顧?為了杜絕這種人找借口,國家應設立孝日,來給國民孝敬父母的時間。
第三步是孝敬父母的事例進行表揚。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展關于孝的評選活動。例如現在的中國十大孝心少年。可是,這遠遠不夠,我們應加大評選范圍:每鄉每鎮都評選孝心國民,并進行獎勵,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不過如果國家這樣做可能會讓外國人恥笑:中國國民孝敬老人還需要國家鼓勵獎勵?太可悲了!因此,大家還是自覺些吧。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但是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是大海汪洋,我們何以為報?也只有常回家看看、常陪在父母身邊才能讓我們的心不在愧疚吧。
談孝的作文6
中國是一個重視孝道的民族,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就是告訴我們孝順是一切美德善行的基礎,一個人如果不孝順,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也會被其他的人看不起,所以,孝順是做人的基礎。
中國古代有許多孝順的故事,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二十四孝”的故事,像是“臥冰求鯉”、“搧枕溫蓆”等故事流傳到現在,都是因為這些人能孝順父母,所以 能萬古流芳;“羔羊跪乳”、“烏鴉反哺”,連動物也知道孝順,何況是萬物之靈的人類呢?我們如果不孝順的話,就會連禽獸都不如。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孝順的重要,那要怎樣做才算孝順呢?我認為孝順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愛惜自己的身體:孝經上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可見孝順父母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愛護自己的身體,避免父母親擔心,我們如果 不愛護自己,生病或受傷了,爸爸、媽媽都會很擔心,吃不好、睡不好,一直到我們的病好了為止,所以我們要愛護自己,才算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二、體貼父母的心意:父母如果要我們幫他做事,就要趕快答應,并且立刻去做,不要拖拖拉拉的,甚至故意裝作沒聽到,這樣就不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三、努力求學、修養品德:爸爸、媽媽辛辛苦苦的工作,供給我們讀書求學,就是希望我們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長大之后能夠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所以我們要認真讀書,聽從師長的教導,讓父母高興,就算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四、愛國家:孝順的最高表現就是愛國,一個人如果能孝順父母,長大以后想必也會愛自己的國家,古人說:“忠臣出于孝子之門。”就是這個意思,中國古代有很多的忠臣,他們也都是孝子,像宋朝的岳飛就是一個例子,他是一個孝子,也為國家打了許多的勝仗,雖然他最后被害死了,但是他真的是一個孝順的典范。
雖然我們現在只是一個初中學生,但是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相信你一定是一個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談孝的作文7
時代日新月異,漫漫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經過時間的錘煉,沉淀出文化的精髓,不可否認的給我們的發展和生存帶來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積攢的底蘊是不可估量的,而這些中的精華更是無價之寶。這其中備受人們推崇的,自認是“孝”了,最著名的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二十四孝:孝感動天的舜,親嘗湯藥的`漢文帝劉恒,嚙指痛心的曾參和百里負米的仲由等等,他們做的一切極其平凡卻又如此發人深省。
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經時代的流轉輾轉于各路人,經久不衰的傳承,但卻不乏有些不識道的人,每每談論起便笑的花枝亂顫。
其中有如此一則:戲彩娛親,年過七十高齡的老萊子,時常身著一襲五彩繽紛的服飾,拿著孩童時代玩耍的撥浪鼓,每天像年幼的孩子般逗父母笑。一天,他端水去給父母喝,卻在門檻處絆倒了,摔在地上,地上也出現了水漬,為了不讓父母傷心,索性在地上學起了小孩的哭鬧,二老見此就無擔心,開心的笑了。這樣的孝道,試問你們,我們可以做到嗎?或許有許多理由,可以去做,但是并不需要啊。對于這種現象,就更覺可悲了,我們都沒有發現父母內心的需求。
當你為此不屑一顧的時候,當你因此哈哈大笑的時候,當你認為老萊子幼稚愚笨的時候,又可曾想過你小時候父母是哪般逗你開心的?
時間是最具有智慧的,他把糟粕丟棄在歷史長河中,把最好的金子,代代相傳,二十四孝,亦是如此,它所存在必有道理,或許有些并不切合實際,不夠真實,但它所要傳揚的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
大多數人在聽到臥冰求鯉的時候,所想的第一個想法,不是他的孝,而是在感嘆,他竟然沒有落入湖中;聽到恣蚊飽血的時候,想到的是吳猛的愚和笨,卻看不到那閃閃發光的品質。
大家都在笑著談論,嗤之以鼻雨庚黔婁為了知曉父親的病情去嘗父親的糞便以求結果的做法,不知道是為了什么情況而開懷大笑,為他們的愚笨亦或其他,我卻不知道有什么資格去展開笑顏。他們所做的種種無一不是愛至深處的孝的表現,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樹立榜樣。在歷史中山鎖著攝人心魂的光芒,指引我們前行的道路。
孝,乃是傳統美德,它所要發揚的遠非故事那么簡單,那是一種精神,不是一笑置之就可以體會的。
談孝的作文8
古時候有一個小孩受人邀請到家里做客,房主請小孩吃水果,小男孩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當快要走的時候隨手拿了兩個放到了袖子里,在向房主告別的時候突然從袖子里滾了出來,房主看到后很驚訝,就問小男孩原因,小男孩尷尬地說:“我母親從來沒有吃過這個,我想讓她嘗嘗。”聽到這些話房主很感動,就讓小男孩帶走了。
這是我很久以前看的故事,細節已經看不清了,只依稀記得大概內容,但是從我平淡的敘述中你是否感受到了一份濃濃的愛呢?盡管小男孩的做不妥當,可是他的初衷我們不可否認,仍然是我們的榜樣。
對親生母親孝順那是理所應當,可對繼母孝那可就難得一見了。
有一個男人,他的妻子死了,留下了一個兒子,不久后,他又娶了一個妻子,由于這個小男孩不是她親生的,小男孩受盡了委屈,有一天,他繼母生病了很想吃魚,可這大冷天的哪有賣魚的,小男孩知道后就來到了小河邊,面對著這厚厚的冰打了一陣哆嗦,然而他二話沒說就脫起了衣服,他想用自己的體溫去融化這冰,終于冰化了,小男孩捉到了魚,可這時候的他已經沒了體溫,全身都是紫的,繼母知道后,感動不已,在以后的日子里對小男孩關心至極。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試想這個男孩連繼母都肯獻出生命,那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對自己的父母不孝呢?百善孝為先,這我們都知道可又有那個付諸行動了那?我們不給父母找麻煩,跟他們吵架,對他們來說就謝天謝地了,孝順也許只有在夢中才會發生在他們身邊,現實中從未想過吧?
如果你從我的文章中受到了一點啟發,有一點想改變的`念頭,也不枉在我文章中浪費了那么長時間,趕快和你的父母們聊聊吧,讓他們知道你的想法,了解你的內心,讓他們知道你正在改變,這樣你和你父母之間會更加和睦,我想著也是孝順父母的體現。
讓我們做一次孫悟空,來一次七十二變吧,期望看到不一樣的你,嘗試雖然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嘗試機會為零。
談孝的作文9
“百善孝為先”,孝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毫不夸張地說,“孝”在我們的文化中可以排在第一位。儒家提孝,道家提孝,但孝卻不是儒家的或是道家的,他是屬于中華民族的。這源于最早的社會,最早的制度,氏族社會和宗法制使得中華民族最看重血緣,最看重家庭。而從血緣而來的,就是父母關系,就是孝了。與自己最親進的人便是父母,對父母的尊敬就變成了千百年來傳承在中華民族精神中的孝道文化了。
不論何時,從古至今,孝的`地位從未被撼動過。只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時間的洗滌,更加升華,完善。現代人的孝早已不同與古代人,二十四孝中的東西并不適合我們。我們的生活,理念與古人不同。
古人講孝,是要對父母絕對的尊敬,聽從,不可反對。但如今的孝是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建立的,我們尊敬父母,他們將我們撫養長大,我們孝敬父母是為了報答養育之恩。但像郭巨埋兒,老萊娛親的事情是絕對不能發生的,為了父母犧牲自己的孩子,是對人性的摧殘,對生命的不尊重。年近七十的老人,裝作嬰兒一樣啼哭,則更令人惡心。我們孝敬父母一定要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看待,不對父母絕對服從,不是父母說人么就是什么,更要在父母不對時積極反抗。
父母對現代人的感覺更像是老師,他們知道的比我們多,他們在這個世上活了三十年,許多東西是我們所不懂的,我們從懂事起就跟著他們學習,并且一直這樣,父母像個長輩一樣,將畢生所學的教給我們,又養育了我們,所以我們會對父母尊敬,報答。父母對我們有著巨大的影響,但我想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
我認為,盡孝是必須的,愚孝是不能的。
盡一份孝心,也許是在父母生病時端上的一杯熱水,也許是用小手輕捶那日漸蒼老的脊背,也許是作業本上的優加紅星,也許是父母生日時的一句祝福。或許這些小小的孝心之舉,就可以讓父母感到一絲慰籍。我們能不能認真做好每件事,扎扎實實走好每一步,讓父母少一些牽掛、少一些操勞,這都是表達孝心最好的方法,也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聲。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用自己的方法一起把它傳承。
談孝的作文10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是中華民族孝敬、關愛老人的傳統佳節。
今年的重陽節,秋高氣爽,天氣特別好。我和媽媽來到江南春堂給外公、外婆和奶奶買鐵皮石斛。我們精心挑選了許多汁水豐富的新鮮石斛,裝進袋子里,歡天喜地地向外公家跑去。送完禮,我們又邀請老人們去飯店吃一頓豐盛的晚餐。爸爸考慮到外公血脂高,給他點了炒青菜、炒絲瓜。聽說南瓜可以降血糖,又專門為糖尿病的奶奶和外婆點了金瓜煲。我先為長輩們一一盛好了飯。香噴噴的金瓜煲上桌了,我馬上把菜轉向外婆、奶奶,讓她們先吃。
晚風習習,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好像天上的.月亮,亮堂堂的。“媽媽,今年的重陽節過得可真有意義呀!我們做了那么多孝敬老人的事,可以算一個孝子了吧?”我喜滋滋地問道。媽媽微微一笑,說:“要說孝子啊,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呢!”我一臉疑惑。媽媽接著說:“有一次,子夏問他的老師孔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順?孔子告訴他,主動幫父母做事、給父母送上好酒好飯,僅僅這樣難道就可以稱是孝了嗎?還不夠!‘色難。’就是說,不論什么時候,在父母面前都要始終和顏悅色、不發脾氣,才是真正的孝順呢。你想想,我們平時有沒有做得不夠的地方呢?”聽著媽媽的話,我的腦海里依稀浮現出幾張畫面:外婆嘮叨時我皺起了眉頭;媽媽督促時我嘟起的嘴巴;爸爸批評時我小聲的嘀咕??
晚風拂過我隱隱發燙的臉龐,我豁然開朗:原來對父母的孝順不僅僅是要為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還要在他們給我們指出缺點時和顏悅色地接受。
孝順是一杯泉水,讓父母在口渴時感到涼快;孝順是一卷被子,使父母在寒冷中得到溫暖;孝順是一片樹陰,使父母在炎炎夏日也能感受到秋天般的涼爽;孝順更是一顆感恩的心靈,時時刻刻記得長輩們的哺育之情!
談孝的作文11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世界自有人類活動以來,“孝”一直是
維系人類存在、傳承與發展的根本紐帶;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是動物演化成為人類最為光輝的人性。因而,就有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典故流傳至今。動物尚存“天孝”,何況人類呢?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中國孝文化源遠流長。什么是孝?中國最早的解釋是:善事父母為孝。孔子也說過:孝敬父母乃仁德之根本。概而言之,孝就是子女對父母、后輩對長輩的一種尊敬和責任,是一種善行和美德。
朋友,你看過古代的《二十四孝圖》嗎?你聽過“董永賣身葬父、子路借米孝敬父母、花木蘭代父從軍、許世友四跪慈母、孔繁森忠孝兩全”這些故事嗎?古往今來,從來不缺孝感動天的事例。
陳斌強是浙江省金華市冷水鎮中心學校的語文老師。為照顧好患嚴重老年癡呆癥的母親,五年來,他每周都會用一條布條“綁著”母親在自己的身后,騎電瓶車30公里,往返于縣城與鄉下的道路上,風雨不改。面對入圍“感動中國”人選,陳斌強說:“照顧父母是份內的事,比起其他人做的`偉大事情我顯得很平凡”。
十二歲的青島少年王鑫為了挽回身患白血病母親的生命,勇敢地為母親移植了造血干細胞。王鑫捐髓救母的行動感動了青島許多群眾。人們自發為王鑫一家捐款,以表達對“孝子”的由衷敬佩。
然而令人心酸的是,在我們的身邊,也時常發生一些虐待老人、不孝敬父母的行為。或許,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我認為,無論如何,這都不能成為人們不孝的理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為人父、為人母,也將老去,又何以以身教子,傳送親情?
其實,每一個父母都是偉大的。辛苦奔波幾十年,兒女長大成人后,在天南地北有了自己的家。而年邁的父母,總是在他們熟悉的老家,默默地為兒女祈禱。他們不貪圖大魚大肉、大富大貴,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兒女的一聲溫暖的問候、一個祝福的電話都會令他們心滿意足。而這些你又做到了嗎?
孝敬父母,天經地義;關愛老人,從現在做起。無論你有多忙,無論你在外打拼的日子有多苦,都不要忘了在遠方牽掛你的父母。若有空,請常回家看看!
談孝的作文12
古人語:“百善,孝為先”,《孝經》云:“夫孝,德之本也。”孝是人倫道德的基礎要求,甚至可以作為衡量評價一個人的標準,一個人若要成材,必要先成人。任時光荏苒,時代變遷,孝道永遠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行孝道,要悟何為正孝。我領悟的正孝,就是發自于內心的真誠之孝。
正孝,善始善終,應如日出星現,自始至終不曾改變。盡孝貴在持久恒常,決不能初始階段如海,中間階段似湖,到了后期像個小池子,甚至池中存水漸無。孝不是盲從,也不是作秀,更不應該如陰晴圓缺般無常。孝心的`內涵是真誠敬雙親,有了這種真誠,才可以做到久病床前有孝子。
正孝,不以感情分親疏,《弟子規》云:“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誠然,處于青春成長期的我們也許會跟家人鬧點小別扭,也未必會感受他們對自己的大愛,因一些話形成誤解或矛盾,甚至做出傷感情的事來。極端者因為家庭矛盾而離家出走或對雙親拳腳相向,令人震驚扼腕。須曉得父母生養我們的這份恩親是我們無論如何也難以報答的,不管父母怎樣對待我們,不論父母對不對,但問自己孝不孝。
正孝,念念不忘父母。心靈有所歸屬的地方才是故鄉,因為父母在那里,所以才會永生不忘。親人的訊息縈繞心頭,才會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牽腸掛肚,才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濃烈鄉愁。正所謂,親人在哪里,家就在那里。
正孝,并非僅僅拿錢財贍養父母,因為孝心非金錢所能衡量。錢能買來宴席,卻買不來家人;錢能買來珠寶,卻買不來親情。正如美玉重質地而非表色,感情重乎心靈的細致呵護而非簡簡單單將鈔票一甩。有些人忙得一年到頭不著父母面,給家人的錢倒是不缺,殊不知兒女承歡膝下,經常來幾句真摯的問候,更能夠溫暖父母的心。
今者,苦口談孝,希望莫讓“苦口”變“口苦”,莫令談孝成笑談。
【談孝的作文】相關文章:
談“孝”作文08-18
關于談孝的作文09-10
何為孝?孝為何?作文08-08
孝作文04-05
什么是孝作文10-09
孝為先作文10-07
關于孝的作文07-22
孝,天經地義作文09-05
孝永存作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