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華之旅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華之旅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晨光透過窗戶向我們報道了第二天的來臨,滴嗒滴嗒的聲音敲打著窗欞,北京下雨了。我和媽媽快速洗漱完畢,簡單地用過早餐,媽媽就催著我以急行軍的速度準備到清華大學。我和媽媽共著一把小傘走在清華園大街上。舉目望去街旁的行道樹青得逼你的眼,空氣是那么清新濕潤。媽媽建議去給我買一把傘,這樣一個人打一把傘賞景參觀方便一些。正好拐角一座大樓有一個大超市,媽媽給我挑了一把咖啡色格子的中號傘,說男孩子打著洋氣。我們出來后發現雨小了,街上的水霧漸漸散去,不一會兒雨就停了,街道兩邊景物的輪廓也逐漸清晰起來。
遠遠地,我就望見清華大學門前橫放著很大一塊大理石,上面題著:“清華大學”四個大字,很多家長領著孩子在清華大學門口留影。我想:“千里迢迢,風塵仆仆,我終于站在了你清華大學的門前。”
進入清華大學校門后,先沿著寬寬的柏油馬路走,道路兩旁長著高高的撐著像傘的槐柳,樹上盛開著串串槐花,柏油路上到處飄落的是青白色的槐花瓣。那濃濃的如酒的芳醇從樹梢上從腳底直撲入人的鼻子,好像人的五臟六腑都是甜的了。沿著湖邊又種著蓬蓬松松的垂楊柳,那輕柔的柳條似舞蹈著的維吾爾少女的發辮,輕盈婀娜;又有賀知章《詠柳》里的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妙處。
我和媽媽邊走邊賞,覺得滿眼青翠,媽媽說:“江振宇,你用兩句詩形容一下眼前景,可以嗎?”我思考片刻說:“京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媽媽笑了:“你這是活化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里的前兩句。雖然很切合我們倆現在旅游的身份,就景來說遠了點。再想。”這時媽媽發現旁邊有一座古橋,還有垂柳夾橋,橋下有荷塘,景色很美,就說“江振宇,我們倆在這里留個影吧。”我也覺得很美,欣然同意。照完相,媽媽對我說:“此景可以這樣形容:煙柳垂堤,古橋流水,人在畫中游。”再放眼望去,荷塘逶迤蛇行,媽媽又有了新考題,“江振宇,切合眼前景寫荷的有哪幾句著名的古詩啊?”我隨口吟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它們都是楊萬里詠荷的詩。”媽媽補充道。
再往前走,看見荷塘上有長廊和亭子,只見它傍依東山,濱臨荷塘,古亭廊軒,清新雅致。媽媽說:“這可能是朱自清先生寫《荷塘月色》里的景,我們從上面那條小路走到對面去看一看”。到了對岸,景致更加開闊,游人也很多,有人還在給鵝喂食。媽媽說這里的風景更生動,可以這樣點評:荷葉田田,荷花紅紅,白鵝悠悠,清波粼粼,盡顯清華校園田園風光。主題是“鵝戲蓮葉間”。“你呢?江振宇,怎么描繪?”“荷花湖里白鵝游,吸引游人一片。主題是‘鵝歡人樂’”我得意地說。“不錯!”媽媽點頭道。
從荷塘走出來后,我們又順便觀賞了“近春園”。“為什么叫‘近春園’呢?你怎么解說這個名?”媽媽期待地望著我,“滿園春色關不住,清風徐來萬樹碧。所以它叫‘近春園’。”我自信滿滿地回答,“姑且這么理解吧”,媽媽笑著說。
在游玩的路上,到處都可碰見打著旗子的旅行團隊,只聽見女導游、男導游在不停喊著:“來自山東的朋友請跟上”、“來自河南的游客請到前邊來”、“來自廣東的朋友不要掉隊”……媽媽見了靈機一動,悄悄跟我說:“我們不知道路,就跟著旅行團隊參觀,也可以聽聽解說。”我們就隨著隔我們比較近的一個團隊朝前走,往前走了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清華學堂。
這是一棟樣式別致的二層樓房,青磚紅瓦,坡頂陡起。是模仿的當時的歐式建筑,比較漂亮,是由外國人獨自修建的。建校初期時的主體建筑就是清華學堂,據說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是從美國用船運來建造而成的。一個年輕的高高的男導游用激憤的聲音說每次走到這里他都不想介紹,因為這是中國的羞辱。雖然恥辱,這里還是為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清華學子,為我國的各行各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我不禁深深地向它鞠了一躬,感謝它為祖國培養人才立下了汗馬功勞!
后來我們又來到一個古像前駐足觀賞,古人似曾相識,“這不是孔子嗎?”媽媽喊道,“我跟孔子照個像。”我對媽媽說,“好,向孔子學禮,你也拱手作揖,要儒雅謙遜。”我笑瞇瞇地擺好造型,一道白光閃過,媽媽把我和孔圣人定格在了一起。
最后,我們跟著一個旅行團隊到了清華大學的校訓前。那是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上面刻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個大字,這八個字出自《易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每個字都給人以震撼,以鼓勵,以鞭策。這不僅是對清華學子學業上的要求,也是對他們品德上的期望。
從校訓碑往下走,看見一個女導游在領著很多人在摸銅像,我們很好奇也走上前看了看。原來是一個思考者,頭上刻著漢字、字母,像人思考時的大腦密碼,大概是一種象征吧,人要做一個有頭腦的思想者。像現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一個追求創新的世紀,更是要有新思維,新創造。把它放在清華校園里,可能也體現了清華大學的辦學理念吧!媽媽讓我也摸摸了銅像,并說,“你也要做一個善于思考有思想的人!”
慢慢地沿著一個矮樹林往前走,“哇!這邊也有荷花!”媽媽不禁贊嘆道。哦,忘了介紹,我們來到了“水木清華”。這里水石花木交融,真是堪稱勝景之最!水上有一座古樓閣,正中朱柱上繪有清朝咸、同、光三代禮部侍郎殷兆鏞撰書的名聯“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換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多富有魅力的水木清華呀!
清華的校園里到處可見賣東西的攤點,勤工儉學的清華大學學生在這里賣各種各樣的紀念品,有紙折扇,有的上面寫著清秀的書法,有的印著中國歷史上100個杰出的帝王的像;有做工較精致的筆筒,有木頭和竹子做的;有造型別致的書簽,有竹子的,也有塑料的……我對這些紀念品愛不釋手,媽媽也比較喜歡,我們挑了一把印著100個帝王圖的折扇,媽媽說這可以復習歷史知識;還買了一對竹子做的書簽,頗有文化底蘊,上面用行書刻著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媽媽說用它做書簽可以時時勉勵我要勤奮讀書,高尚做人,我欣然接受。
在路口還有些清華學生在那里當義務導游,為人們講解、指路,正好解決了我們之急需。“哥哥,能不能問一下二校門怎么走?”“往前走,再拐彎,再從左走。”他面帶微笑地回答我。媽媽邊走邊稱贊說:“清華大學不僅免費敞著大家參觀,還比較人文為游客提供諸多服務,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大學。”
朝前走,路太多,發現有幾個團隊舉著旗子在朝一個方向走,“可能是去參觀二校門的”媽媽說。我們就隨著人流不停地走,直走一段后再朝西北方向走,就到了二校門。遠遠就瞅見潔白的大理石,古樸的歐式拱門,門楣上鐫刻著清秀方正的“清華園”三個大字。
聽導游說,“二校門”即清華最早的校門,始建于1909年,距今已有100年的歷史了。二校門中有三個弧形的門,中間的是一個大門,旁邊有兩個小門,從這三個門都可以出入。二校門主色調為白色,莊重典雅。門的彎弧上鑲嵌著一塊大理石,石上寫著“清華園”三個擘巢大字,古樸飄逸的毛筆字讓人覺得中國歷史文化的厚重。
清華大學校園真大啊,游賞了半天不敢多停留,腳都走疼了,還只是走馬觀花。只覺空氣中彌散著醉人的槐花香,到處都可賞美麗的荷花,到處都洋溢著一種現代氣息,清華園的科研機構隨處可見,有一種研究氛圍。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好說:“再見了,清華!希望能夠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