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連的功效及作用
黃連,又名川連、雞爪連、王連、支連,主產(chǎn)于長江流域,以四川產(chǎn)者品質(zhì)最佳。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很多,可清瀉心、肝火,適于調(diào)理心火亢盛導致的心煩、失眠、口渴、口舌糜爛等病癥。黃連入膳的做法有很多,可用于泡茶、做粥、煲湯等。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具體有哪些呢,本文將對此詳細介紹!
黃連有什么功效作用
黃連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jié),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F(xiàn)代研究提示黃連有以下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包括抗菌作用( 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炭疽桿菌等);抗病毒作用(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以及抗原蟲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黃連含有小檗堿能夠抗心律失常,競爭性阻斷α—受體,降低外周阻力,減慢心率,降壓,有正性肌力作用。
3、解毒作用:對抗細菌毒素,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價,降低大腸桿菌的毒力。
4、抗炎作用:抑制多種實驗性炎癥,有效成分為小檗堿,抗炎機理與刺激促皮質(zhì)激素釋放有關。
5、解熱作用:與抑制中樞PO/AH區(qū)神經(jīng)元cAMP的生成有關。
6、抑制血小板聚集
7、抗?jié)、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粘膜作用。
黃連有什么食用方法
黃連可內(nèi)服,一般根據(jù)自身情況與其他藥物配伍煎湯服用,也可入丸、散劑,下面為幾種黃連食用的方法和劑量。
1、治心煩懊憹反復,心亂,怔忡,上熱,胸中氣亂,心下痞悶,食入反出:朱砂四錢,黃連五錢,生甘草二錢半。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時時津唾咽下。(《仁齋直指方》黃連安神丸)
2、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傷寒論》黃連阿膠湯)
3、治心腎不交,怔忡無寐:生川連五錢,肉桂心五分。研細,白蜜丸?招牡}湯下。(《四科簡效方》交泰丸)
4、治心經(jīng)實熱:黃連七錢,水一盞半,煎一盞,食遠溫服。小兒減之。(《局方》瀉心湯)
5、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二兩,黃連一兩。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大黃黃連瀉心湯)
6、治小結(jié)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栝樓實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樓,取三升,去滓,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傷寒論》小陷胸湯)
黃連的介紹
1、黃連的別名。黃連、川連、姜連、川黃連、姜黃連、姜川連、姜制黃連、萸連、萸黃連、炒黃連、吳萸黃連、酒連、酒黃連、酒飲連、豬膽汁炒黃連、鹽炒黃連、黃連炭、 姜汁炒川連、尾連等。
2、黃連的成分。主要是生物堿,包括小檗堿(黃連素)為主、黃連堿、掌葉防己堿(巴馬亭)、藥根堿、表小檗堿、甲基黃連堿、非洲防已堿、木蘭花堿等。
多年生草本,根莖有分枝,形如雞爪。葉基生,有長柄;葉片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邊緣有鋸齒;ㄝ1~2條,頂生,聚傘花序有3~8花;云連:葉中央裂片卵狀棱形或長棱形。羽狀深裂3~6對。
3、黃連的價格。黃連在近40年內(nèi)經(jīng)歷了從緊俏—爛市—暴漲—平凡四個歷史過程。在1980以前計劃經(jīng)濟年代黃連緊俏時,其黃連葉、黃連須都曾作為黃連的替代品用于臨床配方使用;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黃連積壓爛市的近10年時間內(nèi),又有多少黃連的種植企業(yè)、經(jīng)營企業(yè)及個人深陷其中甚至破產(chǎn);在21世紀初期黃連價格暴漲時,它又造就了成千上萬個百萬富翁,甚至成就了部分藥材經(jīng)營企業(yè)的千萬財富;當2005—2006年黃連重歸平凡藥材之列時,其價格最低時曾降到每公斤30元左右,今年又回升到目前的每公斤54元的相對較高價位,很多人認為該品又進入了下一輪價格回升期欲入手囤集
黃連的形態(tài)特征
根狀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shù)須根。葉有長柄;葉片稍帶革質(zhì),卵狀三角形,寬達10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卵狀菱形,長3—8厘米,寬2—4厘米,頂端急尖,具長0.8—1.8厘米的細柄,3或5對羽狀深裂,在下面分裂最深,深裂片彼此相距2—6毫米,邊緣生具細刺尖的銳鋸齒,側(cè)全裂片具長1.5—5毫米的柄,斜卵形,比中央全裂片短,不等二深裂,兩面的葉脈隆起,除表面沿脈被短柔毛外,其余無毛;葉柄長5—12厘米,無毛。
花葶1—2條,高12—25厘米;二歧或多歧聚傘花序有3—8朵花;苞片披針形,三或五羽狀深裂;萼片黃綠色,長橢圓狀卵形,長9—12.5毫米,寬2—3毫米;花瓣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6.5毫米,頂端漸尖,中央有蜜槽;雄蕊約20,花藥長約1毫米,花絲長2—5毫米;心皮8—12,花柱微外彎。
蓇葖長6—8毫米,柄約與之等長;種子7—8粒,長橢圓形,長約2毫米,寬約0.8毫米,褐色。2—3月開花,4—6月結(jié)果。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黃連的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jié),濕熱中陰,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黃連的作用:
1、抗?jié)?/p>
對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強度與西米替丁相當。
2、抑制胃酸分泌
可明顯減少胃液分泌量,P《0.01; 作用強度與西米替丁相當。
3、保護胃粘膜
明顯抗鹽酸乙醇氫化鈉、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為粘膜損傷。
4、抗炎鎮(zhèn)痛
用熱板法、扭體法試驗,均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有明顯的抗炎作用。
5、抑菌
對金葡、霍亂弧菌、乙型鏈球菌作用較強,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作用較弱。
黃連的應用:
1、濕熱痞滿,嘔吐吞酸 尤長于清中焦之熱,治療由于濕熱阻滯中焦,氣機不暢所致的脘腹痞滿、 惡心嘔吐常配蘇葉用,如蘇葉黃連湯;蚺潼S芩 干姜 半夏 如半夏瀉心湯。配石膏,可治胃熱嘔吐,如石連散。
2、濕熱瀉痢 本品為治療瀉痢的要藥,單用有效。
3、高熱神昏,心煩不寐,血熱吐衄 尤善清瀉心經(jīng)實火,可用于治療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煩躁之證。
4、癰腫癤瘡,目赤牙痛
5、消渴 善清胃火可用于治療胃火熾盛,消谷善饑之消渴證常配麥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制為軟膏外敷可治皮膚濕疹,濕瘡。取之浸汁涂患處,可治耳道流膿。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紅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