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出作文教學的誤區
一、脫離實際 盲目拔高
教師脫離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學生要求過高。首先是主題先行。要求作文有明確的中心固然不錯,但主題應是蘊藏在學生的寫作素材中的。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面在作文指導中不是積極引導學生根據材料去提煉挖掘,而是主題先行,習慣從觀念出發讓學生作文。另一方面則過于強調主題的所謂積極意義,甚至要求有“高大全”式的思想境界或是規范的行為準則或是模式化的價值標準等。其實,主題是對思想認識的要求,提高認識說到底并不是作文教學特有的任務,我們又何必在“主題”上脫離學生的認知水平上去苛求學生呢?
其次是選材過嚴。跟主題要求過高相關,在指導選材上又常常要求寫新穎的甚至典型的材料。倘若能這樣當然好,但學生生活大多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感受體驗生活的水平又有限,哪有那么多新鮮別致的材料可寫?這也難怪學生們胡編亂造了。
二、命題主觀 缺乏指導
作文教學是一件投入多、費時長而收效卻不一定十分顯著的事。因此,很多語文教師感到作文難教,初上講臺的教師更不知從何下手。有些教師不了解學情,脫離學生實際命題,自認為學生有物可寫,其實學生不很熟悉或很不熟悉,遠離了其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某語文教師要求七年級學生剛進校就寫“走進新課程”這樣的作文就屬此類。其結果就是泯滅學生個性,禁錮學生創造力,寫出來的作文只是一篇篇言之無物,離情離感的文字罷了。還有一些教師,由于缺少課程意識,對作文教學缺乏整體規劃,計劃性差,作文教學隨意性強,有時為完成寫作教學任務(每學期七次),干脆隨手從什么參考書上找一個題目在黑板上一寫了事,根本不進行指導,還美其名曰:“作文要靠學生自己去悟。不進行指導,是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廣闊空間。讓他們有利條件去寫放膽文、開放文,使他們能充分展示自己內心深處的思想、情感、志趣、憧憬,從而體現出其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是有差異的主體,完全不進行指導,是有悖于面向全體學生這一教育宗旨的。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沒有好處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從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角度來說,也是毫無裨益的。
三、大講技巧,忽視內容
如今的作文教學幾乎全力投入了“怎么寫”的“技術指導”,主要表現在教師熱衷于技法的傳授,不注意文章內容、觀點、中心的提示指導。一些報刊也大肆兜售所謂的“作文技巧”、“作文秘笈”,諸如怎樣擬題,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安排結構,怎樣打造“亮點”,怎樣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等等。于是乎,一些學生拋開對作文“本真”的追求,拋開對生活的體悟,拋開對名著時文的閱讀,而去潛心研究作文的種種“招式”,挖空心思在作文形式上“翻新”,以致把作文搞成了“文字游戲”。由于原材料貧乏,沒有豐厚的積淀,寫出的文章也只能是一個“花架子”。
四、抑多揚少,評改陳舊
作文評改是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的重要途徑,可我們的教師對此重視不夠。不少教師在作文評改中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作文,對學生的作文批評指責多,表揚鼓勵少,仿佛評改就是尋找差錯,糾正差錯,難得有贊揚,難得給高分,也難得有形式多樣、切中肯綮、給學生熱情鼓勵和寫作啟迪的評語,使作文評改失去了指導的功能。如今不少作文講評課,前半節是少數學生優秀作文的“賞析會”,后半節是對大多數人的“批判會”。“批”的是“文”,也兼“批”了“人”。這種否定性作文批改,否定了學生的艱辛努力,熄滅了學生初步燃起的興趣火花,帶給學生的是沮喪、灰心。
五、偏愛文采,冷落樸實
好的作文都應該是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統一。語言作為表達文章內容的形式,必須為內容服務,必須遵循用語自然的原則。可我們的教師不是指導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而是過分推崇“文采”、“詞藻”。通俗樸實的文章常遭冷落,詞句華麗的文章備受贊賞,這就給學生一種錯誤的暗示:好作文只在形式的美。如此引導使學生熱衷于課文、文選的尋章摘句,下筆學生腔十足。句式考究、矯情而內容空泛、粗線條的文章層出不窮,比比皆是。所寫文章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六、鼓勵套仿,默許抄搬
部分教師指導時不得法,只好一言以蔽之曰:“天下文章一大抄”,說什么“多抄多仿,不怕不強”。隨著社會上刮起的“作文選”風,學生人手數冊優秀作文選,抄襲蔚然成風。或原本照搬笑話百出,或尋章截段東拼西湊,或改頭換面移花接木。以致每次作文中雷同的現象相當嚴重。許多中學生把“平時背范文,考試套范文”,視為提高作文分數的捷徑。更有甚者,有的學生在開學初背一篇范文,不管老師布置的是什么體裁的文章,一個學期的作文都能套上,這種“靈活運用”的本領真是太強了。久而久之,學生發現離開作文選就不能作文了,如缺鈣的幼兒不能獨立行走,教師望文興嘆,欲剎此風甚難。
七、只管作文,不管集思
與前面的主題先行,選材過嚴相反,許多教師只管兩周一次的大作文的出題、批改、評講,不關心平時的周記、日記、小作文、口頭作文等,更不去過問他們的校內外生活、語文活動、課外閱讀,殊不知“集思是寫作的倉庫”。沒有“厚積”,則沒有“薄發”。學生缺乏生動活潑的生活,沒有豐富多彩的活動;教師把看課外讀物當成不務正業,把寫日記看作有無皆可,這樣使學生素材貪乏,語言枯竭,認識鑒賞能力低下,怎能寫出生動豐富的作品呢?
【走出作文教學的誤區】相關文章:
婚禮主持應該走出的誤區03-11
走出迷茫作文08-24
走出圍城作文08-13
走出困境作文08-19
走出困擾作文08-13
走出幼稚作文07-24
走出迷惘作文08-26
走出低谷作文09-05
走出陰霾作文08-31
走出黑暗作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