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孔尚任是一個怎樣的戲曲家
孔尚任繼承了儒家的思想傳統與學術,自幼即留意禮、樂、兵、農等學問,還考證過樂律,為戲曲創作打下了音樂知識基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孔尚任是一個怎樣的戲曲家,歡迎閱讀。
孔尚任是哪個朝代的
1644年,李自成掀起農民起義,攻克北京,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見朝政局勢無力回天,逃亡煤山,自盡殉國。從此,明朝真正地滅亡了。
而皇太極在1616年入關,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從此,清朝的歷史拉開序幕。在1936年至1644年之間出生的孔尚任究竟是哪個朝代的呢?我國歷史上更愿意將孔尚任稱作是清初的詩人和戲曲作家。這有多種可能的原因。
孔尚任一生為清代的戲曲文化事業做出了貢獻,在清朝為官數年,在清潮皇帝康熙南巡祭孔時,他所展現出來的才華,深得圣上的歡心,被授予國子監博士。孔尚任一直對康熙都有著深切的知遇之恩。
戲曲在清朝發展極為繁盛,孔尚任歷經數十年,嘔心瀝血所著的《桃花扇》引起了京城的巨大轟動,推動了清朝戲曲的發展,清宮內廷戲曲班子競相演出。《桃花扇》所講述的故事背景是南明時期的愛情故事,反映了南明時期的興亡。南明是指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權,從1644年到1683年間的時期。此時的明朝宗室逃亡于緬甸,南明實則是流亡政權,我國北方疆土早已被清軍所占。
因此,從整體大局來看,孔尚任是我國清朝初期的歷史人物。
孔尚任創作特點
作品大都是作家創作風格的體現。孔尚任作為清朝的著名詞曲家,一生留下了不少的作品。他的作品內容廣泛,但是他卻有著明顯的創作特點。
孔尚任人生經歷大起大落,在此之中,卻始終保持著一顆沉著、寧靜的心。他從容不迫的心境造就了他典麗沉著、真樸高老的創作特點。例如在《拱極臺樓上憶顏修來》中,孔尚任見湖煙、岸草、孤琴,情感真實直接,他用樸實的詩句表達了對亡友的深切悼念。
孔尚任創作特點的第二個方面是“意到筆隨,立意新奇”。孔尚任的詩詞創作都是隨性而起,并不是無病呻吟。一詞一句都表達了他的真情實感。而他的注意力也會停留到生活瑣事上,食棗、試眼鏡、剃頭等都能成為他的立意角度。
琢句精工,穩貼整秀也是他的另一個創作特點。他的長篇歌行《舞燈行留贈流香閣》一韻到底,對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可見,孔尚任的文學功底之深,文筆之妙。在孔尚任的筆下,往往給我們營造了優美的意境,繪出了一幅幅清麗的畫卷。
孔尚任最引人注目的創作特點就是他的作品通常有著很長的題目,交代了作詩的時間、地點、背景等因素。這體現了他將詩詞創作也當成生活記錄的方式。
綜上所述,孔尚任的創作特點鮮明,有著他自己獨特的印記,也有著多變的表達方式。他留給后人詩詞有著莫大的藝術研究價值。
孔尚任作品
孔尚任是我國清朝詩人和戲曲作家,他和孔子又有著莫大的關系,他是孔子的后人。孔尚任流傳至今的作品主要有《鱔堂集》、《胡海集》、《岸堂集》、《長留集》中的作品,籠統計算,共有一千七百多首。
孔尚任的眾多作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嘔心瀝血而成的《桃花扇》,記載了南明興亡的傳奇作品,表達了孔尚任對南明亡國的惋惜之情。
孔尚任的作品關注現實,同情民生疾苦,在黃河渡頭,看到“八月荒蒲飛白鳥,孤城落日照黃沙”的景象,觸發了他“踟躕何計救桑麻”的思索。
在孔尚任作品《像生菊花歌》中一句“安得同獻百花筵,花中看出民勞苦”,孔尚任雖然人微言輕,但是在細微之處關心勞苦大眾。
除此之外,孔尚任的作品還直面自我,抒發性情。在他的作品《元夕述懷》當中的“獨坐更殘江月暗,宦情全似比鄰僧”,表達了孔尚任在京為官,看似光鮮,實則對淡薄的宦情苦惱萬分。
孔尚任作品《留贈丁楚賓》、《答崔兔床》、《示王古修》等都表達了孔尚任對友人的深切情誼。
孔尚任人物生平
孔尚任生于曲阜湖上村(屬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青年時隱居石門山讀書,后納捐為國子監生。曾先后任職清朝國子監博士、淮陽治河使臣、寶泉局監鑄、戶部廣東司員外郎等職。歷經10余年慘淡經營,三易其稿始成《桃花扇》,次年即遭罷官。關于孔尚任的罷官原因,后世學者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因《桃花扇》的思想內容為清廷所忌而惹禍;有人認為被誣卷入了貪污案件而去職。
主要成就
孔尚任以文學成就為著。成為秀才后,為衍圣公府編志修譜,受到稱賞。創作了不朽劇作《桃花扇》傳奇。該劇很快就蜚聲劇壇,朝野盛演不衰。《桃花扇》是描寫南明王朝興亡的歷史劇,內容宏富,蘊涵深刻,既是哀悼有明之亡的一曲挽歌,又是包含強烈民族情緒、抒發愛國思想的一曲頌歌,也是他假借優孟衣冠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探索人生理想的沉痛反思。
藝術上,作者塑造了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積累了塑造歷史人物形象的實踐經驗。在情節結構、語言運用等諸多方面取得了杰出的藝術成就,成為清代歷史劇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戲曲的瑰寶。其哲學倫理思想在特定歷史背景中亦非恪守不變,他對士大夫文人空談誤國的批判,在客觀上對清代提倡實學的進步思潮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政治成就方面,當清朝皇帝康熙在曲阜祭孔祀圣時,被保舉為康熙講說經義,導游“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在清政府任職期間,恪盡職守,清廉正直,同情民生疾苦,關心江山社稷、國家興亡,在治河、監鑄等方面頗有政聲。
人物評價
孔尚任,可貴的是他明清交替、改朝換代時期,曾經“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桃花扇》和洪昇的《長生殿》被稱為“南洪北孔”,是康熙時期照耀文壇的雙星,代表了中國古代歷史劇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奇葩。
其主要作品《桃花扇》,結構謹嚴、針線細密緊密,在語言運用方面側重典雅而不失其真,雅而不失其俗,塑造了前所未有的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積累了塑造歷史人物形象的實踐經驗。其謹嚴的現實主義寫作態度、創作方法影響了后世戲劇作者的創作方法。例如,清人董榕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所寫的《芝龕記》傳奇,其寫作態度、創作方法卻是有意仿效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桃花扇》寫成之后,王公縉紳便傳抄不已,“時有紙貴之譽”。甚至宮廷內使也要索取劇本,“午夜進之直邸,遂入內府”(孔尚任:《桃花扇本末》)。“相傳圣祖最喜此曲,內廷宴集,非此曲不奏……每至《設朝》、《選優》諸折,輒皺眉頓足曰:‘弘光弘光,雖欲不亡,豈可得乎!’往往為之罷酒也。”(吳梅:《顧曲麈談》)顯然是以之作為歷史鑒戒,告誡臣屬毋蹈南明覆轍的。被改編為小說、電影、話劇等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促進了原著的流傳。不少地方戲中,據孔尚任《桃花扇》改編的同名劇作一直盛演不衰。
同時,孔尚任又是著述等身的文學家,其詩文,同情民生疾苦,抒發興亡之感,表現仕途坎坷的抑郁憤懣,刻畫名勝古跡、山川風光,在文學史上也有一定地位。
清人劉廷璣說:“海內之重東塘者,不僅詩也。即以詩言,而《湖海》、《岸堂》、《石門》諸集,盈尺等身,亦洋洋乎當代之大家矣。”(《長留集序》)
對于孔尚任的政績方面的評價。由于自任職清吏司主事兼寶泉局監鑄以來,兢兢業業,未曾稍懈。因此,任監鑄兩年之后,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七月十九日,康熙便敕令嘉獎他“經劃多才,恪勤奉職,出納裕公私之積,權衡佐軍國之需,勞積有成,新綸宜沛”,并授予“承德郎”之階,其夫人秦氏也因此而封為“安人”。
【孔尚任是一個怎樣的戲曲家】相關文章:
折桂令·問秦淮_孔尚任的曲原文賞析及翻譯12-20
戲曲的作文09-08
一個家作文10-22
孩子家裝生病怎樣應對07-12
怎樣做一個好男人03-12
戲曲的作文(精品)10-08
關于戲曲作文08-19
與戲曲結緣作文07-26
有關戲曲的作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