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瑜伽冥想需要哪些調整方式
瑜伽冥想的目的在于獲得內心的和平與安寧,同時瑜伽冥想也是我們練習瑜伽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瑜伽冥想需要哪些調整方式。
瑜伽冥想需要哪些調整方式
一、調飲食:
人身與飲食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活動,飲食若調整不好,容易影響身安心靜;當我們進食時,通過食物咀嚼,進入胃中調和消化,并轉入為對身體的滋養,各類營養精華化于血液,以供全身使用,因此說飲食與生命之體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二、調睡眠:
人生活與工作,行做身心體力,離不開休息時間,睡眠的目的是為了恢復人體的體力與精神,因此休息好亦至關重要。平常睡眠我們都知道,以八小時為適度,古人說:"久臥傷神,少臥神傷",睡的過多則精神困昧,不利于靜坐;睡過少則體力不能恢復,精神恍惚,也不宜靜坐。因此睡眠要保持節制有度,當我們神志清明,精神氣爽時,安身靜坐,效果豐厚。
三、調身:
靜坐前,在我們的行住坐臥四儀規中,要常保持寧靜安詳的心態,時刻牢記瑜伽八支分法的第一條:道德尊范,不可有粗暴與不安的舉動,粗暴與不安的舉動對自己不利外,與環境也不相應,境相氣粗,心意輕浮,必難人定。
四、調息:
鼻中氣體出入名為呼吸,一呼一吸完成名為調息。靜坐人手最重要工夫在調息。呼吸有四種:喉輪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體呼吸。
五,調心:
心有真心與妄心,真心是心的本體,妄心是心的虛妄作用。我們自有生以來,迷昧真心,都在妄心用事,念念不停,眼,耳,鼻,舌,身,意,組成妄心身用,猶如意馬心猿,難調難伏。
我們靜坐,可有兩種心象:一是心中散亂,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昧,容易瞌睡。治散亂病,要把心中一切放下,看透身體也是外物,置之不睬,專心一念嗡字音輪于小腹間,自可人定。治昏沉病,要把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或起而徑行再坐;或修數息觀,從一到十,數到不亂,心息相依,綿綿密密,昏散兩除。
通常來說心經歷的由染而凈要經五個層次:第一、散亂心,隨著外境心念紛飛。第二、昏沈心,癡鈍朦朧,陷于昏睡。第三、不定心,散亂多于安定。第四、一心,心能凝住于一境。第五、定心,心狀澄靜。后二者便是修行瑜伽所得的現象。
瑜伽冥想小技巧:
1、給自己定制靜坐的計劃安排
如果可以,請每天抽空靜坐2分鐘,不要小看這2分鐘,習慣的養成需要28天,如果你能堅持每天冥想2分鐘,已經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每天的冥想過程中,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適當延長冥想時間。比如:5分鐘、10分鐘,不要強迫自己要冥想多久,堅持下去的結果會令人稱嘆!
2、不要給自己設置太多障礙
很多伽人都對冥想靜坐會設置很多條條框框,在哪里靜坐、如何靜坐?其實只要周圍環境安靜、干凈,無論你坐在椅子上、沙發上,或床上都可以開始冥想。若你對坐在地上感到舒適自如,也可以盤腿靜坐。等你能堅持靜坐以后再優化靜坐體驗吧!
3、允許偶爾走神、關注自己的呼吸
其實任何人在練習冥想時都會出現走神的問題,當你意識到自己思維走神時,請將注意力回歸到你的呼吸上。這個方法非常管用,請在心里默數你的呼吸次數!每個人的專注力有限,無法長期保持一種專注的狀態,這就練習冥想的魅力之一吧!
4、和自己的想法、感受在一起
在冥想過程中,我們的大腦會出現各種想法和感受,你可以嘗試和它們共存!現實中,我們會回避自己沮喪、憤怒、焦慮等情緒,但如果你能與這些情緒共存,也是種令人驚嘆的冥想練習。請只管和它們呆在一起,同時保持好奇態度。
5、做一次身體掃描
一旦你善于調整自己呼吸和與自己情緒共存后,你可以嘗試將你的注意力一次只專注于一個身體部位。比如:從你大腦皮層、眉心、眼球、鼻尖,由上而下去感受你的身體,用你的內心去感受有什么不同?堅持一段時間,告訴我你的感受!
6、完成冥想后請記得給自己一個微笑
當你結束每一次的冥想練習,請給自己一個微笑結束。感恩自己每天能留出一些時間去整理自己的思緒,你花時間了解自我,并做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