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常見傳染病預防小知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夏季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
夏季屬傳染病高發期,要通過接種疫苗、個人衛生和防護、鍛煉身體加強免疫、生活規律化、宣傳教育等措施進行有效預防,切實做到預防關口前移,切實加強“防大于治”意識,徹底把傳染隱患消除在萌芽,全力為廣大師生營造一個健康、衛生、溫馨的教學、生活、學習環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夏季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夏季常見傳染病
(一)流行性腮腺炎
俗稱“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臨床癥狀是發熱、耳下腮部、頜下腫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等。傳染源是
腮腺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病毒經過飛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見于兒及青少年,預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二)手足口
手足口病系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常見傳染病。該病隱性感染率高,顯性感染癥狀一般輕微,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亦可通過空氣飛沫和呼吸道傳播。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咽痛,口腔內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現丘疹、皰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僅需對癥治療,預后良好。少數病例可有腦炎、心肌炎等并發癥,個別危重病人可因多種原因導致死亡。
(三)流行性乙型腦炎
起病急,全身不適,頭痛,惡心,嘔吐為噴射狀,兒童多見。潛伏期10~15天,大多數患者癥狀較輕或呈無癥狀的隱性感染,僅少數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為高熱、意識障礙、驚厥等。
(四)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菌痢常年散發,夏秋多見,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兒童和青壯年是高發人群。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黏液膿血便,同時伴有全身毒血癥癥狀,嚴重者可引發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腦病。潛伏期一般為1~3天(數小時至7天),流行期為6~11月,發病高峰期在8月。
(五)傷寒
潛伏期1—2周,其長短與感染菌量有關,食物型暴發流行可短至48小時,而水源性暴發流行時間可長達30天。起病緩,體溫上升,持續性高熱,相對緩脈,表情淡漠,無力,皮疹,肝脾種大。
(六)霍亂
霍亂是因攝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亂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種急性腹瀉性的傳染病。病發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數小時內造成腹瀉脫水甚至死亡。無痛性劇烈腹瀉水樣便伴嘔吐,日10多次以上,迅速嚴重脫水。
(七)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致的烈性腸道傳染病。主要臨床表現是:劇烈的腹瀉、嘔吐、脫水、肌肉痙攣、周圍循環衰竭、電解質平衡紊亂等,嚴重時出現腎功能衰竭及代謝性酸中毒。典型病人病情來勢兇猛,發展迅速,若治療不及時會很快因脫水、嚴重衰竭而死亡。
(八)菌痢(細菌性痢疾)
菌痢是夏秋季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之一。菌痢是由志賀氏菌屬細菌引起的,典型臨床表現是: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膿血便,并伴有全身中毒癥狀。菌痢比較可怕的一種類型為急性中毒性菌痢。它起病急、發展快,主要表現為發熱,體溫可達40℃以上,嚴重者可出現休克、驚厥,甚至昏迷和呼吸衰竭。
(九)傷寒和副傷寒
傷寒和副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和甲、乙、丙副傷寒桿菌引起的。一般1個月左右可恢復健康。
(十)感染性腹瀉
從廣義上講,感染性腹瀉系指各種病原體導致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這種疾病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原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感染性腹瀉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兩大類:炎癥性腹瀉及分泌性腹瀉,炎癥性腹瀉常伴有發熱,糞便多為黏液便或黏液血便:分泌性腹瀉多不伴有發熱,糞便性狀為稀便或水樣便。
防病專家提醒:上述四種腸道傳染病的傳染源均是病人和無癥狀的帶菌者,它們的傳播途徑相同,主要是經水、食物、生活接觸及蒼蠅傳播的。因此,預防這些疾病要注意飲食衛生,喝開水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凈,飯前便后要洗手,食品要加熱煮熟后再吃,生熟分開(尤其是海產品和肉類食品),防止蒼蠅叮咬食物。要搞好三管一滅(管水、管糞、管食品。消滅蒼蠅),把好病從口入關。
(十一)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病人及隱性感染者為傳染源,在潛伏期后期至發病后2-3周內傳染性強。甲肝病毒通常由糞便排出體外,通過污染的手、水、食物和食具、蒼蠅等經口感染。日常生活接觸為主要傳播方式:如果水源和蛤蜊、牡蠣、毛蚶等生食的水產品被嚴重污染,則可致暴發流行。本病秋冬發病較多。也可見春秋兩季發病高峰。臨床表現:潛伏期一般為2~6周。臨床上分急性黃疸型與無黃疸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通常起病急,可見畏寒、發熱,體溫常為39℃左右,有顯著乏力、厭食,尤厭油膩,常伴惡心、嘔吐、上腹不適、腹脹、便秘癥狀,黃疸可在1~2周內達頂點,病程為2~3個月:急性無黃疸型肝炎臨床表現與黃疸型肝炎相似,但一般癥狀較輕,不出現黃疸,病程較短。本病不轉為慢性,預后良好,病后可獲持久免疫。
防病專家提醒:應與患者隔離,注意飲食衛生。少年兒童(尤其是集體生活的孩子)、旅行者、經常外出就餐者應當注射甲肝減毒活疫苗,
(十二)軍團菌病
軍團菌病是由軍團桿菌引起的以肺部感染為主,可合并肺外多個系統受損的一種細菌性疾病,受感染的人和動物排出的軍團菌污染環境、土壤和水源成為傳染源,其中以各種水源為主要傳染源,空調系統帶菌也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感染的主要途徑是經呼吸道感染,各年齡段的人群普遍易感,特別是患有慢性病的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以及長期吸煙者都是易感人群。軍團菌病全年均可發生,而以6~10月份發病最多。這與其他的肺炎有較明顯的季節性區別。軍團桿菌可以侵犯身體內許多器官,因此其臨床表現常是多種多樣,輕者就像得了一次感冒,重者則發生高燒和肺炎。
防病專家提醒,對家庭使用的空調機,應經常清洗空氣濾網:家庭用的熱水管道、淋浴器、加熱器等有可能存留水體的地方,要注意進行定期清洗:室內空氣一定要注意定期通風,絕不能窗戶密閉:鍛煉身體,提高機體抵抗能力。
(十三)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經蚊子傳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傳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動物(豬是最主要傳染源),通過蚊子叮咬而傳播。有嚴格的季節性,流行于6-10月,集中于7、8、9三個月。人群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且10歲以下兒童最易感染。乙腦的潛伏期為4-21天,一般為14天。感染乙腦后,癥狀輕重不一。輕者僅出現一般呼吸道或呈一過性發熱:重者表現高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驚厥、意識障礙甚至呼吸衰竭等。
防病專家提醒,預防乙腦的關鍵是滅蚊防蚊、注射疫苗、對豬等動物妥善飼養管理。一旦得了病,就要及早住院治療。
(十四)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是近30年來世界暴發流行的一種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患者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主要傳染源,通過患眼污染病毒的手、物、水健眼途徑接觸傳播。該病傳染性極強,人群普遍易感,發病率高,傳播很快,發病集中。本病在夏秋季流行,多見于成人。
防病專家提醒:要養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衛生習慣:對病人采取隔離,防止家庭成員間、群體間接觸傳播。隔離期至少7~10日:“紅眼病”患者應避免進入公共場所或參與社交活動:不宜采用集體滴眼藥預防眼病。
(十五)布病(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菌屬細菌(簡稱布氏菌)侵入機體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布病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多數病例發病緩慢,少數起病急驟,一般類似感冒。最常見的癥狀是發燒、多汗;在急性期關節肌肉呈游走性痛,主要是在大關節。野生動物是布魯氏菌的宿主,與人類有關的傳染源主要是羊、牛及豬,其次是犬。
傳播途徑:
①經皮膚黏膜接觸傳染;
②經消化道傳染;
③經呼吸道傳染;
④其他如蒼蠅攜帶,蜱叮咬也可傳播本病。
患病與職業有密切關系,獸醫、畜牧工作者、屠宰工、皮毛工等明顯高于一般人群。
防病專家提醒,對病畜要及時隔離治療,必要時將病禽全部宰殺。病畜的流產物及死畜必須深埋。對其污染的環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禁食病畜肉及乳品。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必要時進行菌苗免疫
二、預防措施
(一)接種疫苗。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主要環節,預防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生的最佳積極手段,也是投資小,收效大的預防舉措。
(二)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要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衛生,不要堆放垃圾。飯前便后、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洗手,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不隨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內空氣流通。
(三)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在鍛煉的時候,必須注意氣候變化,要避開晨霧風沙,要合理安排運動量,進行自我監護身體狀況等,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四)生活有規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規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
(五)衣、食細節要注意。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合理安排好飲食,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六)切莫諱疾忌醫。在發現身體不適,或有類似反應時要盡快就醫,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同時對患者的房間及時消毒。
流行性的傳染病預防要從生活習慣做起,請各學校務必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搞好學校衛生并及時做好預防疾病的宣傳工作。
三、預防夏季傳染病的辦法
當然夏季常見流行病還有很多,不同的傳染病治療不同,但是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似的,生活中我們可以這樣來預防,減少患傳染病的幾率:
1、把住“病從口入”關,健康飲食飲水,滅蚊蠅。
2、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常洗手,不用手揉眼,不隨地吐痰,勤換衣、曬衣被,嬰幼兒奶瓶定期消毒;
4、夜間做好防蚊工作,勤洗澡,保持皮膚清潔可一定程度防止皮膚感染、減少蚊蟲叮咬;
5、科學喂養、增強免疫力,注意合理蔬果、粗糧搭配,避免進食過多高熱量食物以做到營養均衡;
6、隨時根據天氣變化穿衣,降低感冒的發生;
7、適當鍛煉,增強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免疫力。
注意平時的預防工作,就能減少夏季傳染病傳播的幾率,防范于未然永遠是最好的防病方式。
【夏季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相關文章:
夏季常見傳染病預防小知識07-05
中小學夏季常見傳染病及預防知識10-26
夏季傳染病預防知識10-07
夏季常見病預防知識07-06
學生夏季傳染病預防知識06-28
夏季傳染病預防知識201707-12
春季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02-23
夏季常見傳染病預防2017「腸道傳染病」09-08
夏季常見傳染病防治知識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