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與公共衛生執業醫師的區別
臨床執業醫師學習的知識主要是臨床知識,公共衛生執業醫師學習的知識主要是預防知識,兩者考試的內容不一樣;臨床執業醫師的發展方向是大中醫院的門診醫師和病房醫師主要用來臨床看病的,共公衛生執業醫師的發展方向防疫站,疾控中心主要防治公共衛生安全的。“三基”考試是各個醫院自行組織的,醫院自行設定時間。
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科目:
基礎綜合:
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衛生法規、預防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
專業綜合:
癥狀與體征、疾病(按照人體系統排列):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含男性生殖系統)、女性生殖系統、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精神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兒科、傳染病、性傳播疾病、其他。
實踐綜合:
發熱、胸痛、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水腫、腹痛、惡心、嘔吐、腹瀉、黃疸、淋巴結腫大、發紺、頭痛、意識障礙、抽搐、嘔血、便血、紫癜、蒼白乏力、進食梗噎(疼痛)、吞咽困難、暈厥、心臟雜音、心悸、甲狀腺腫大、肝大、脾大、腹水、腹部包塊、癱瘓、精神障礙、頸肩痛、關節痛、腰腿痛、異常陰道流血、血尿。
公衛執業醫師考試科目:
基礎綜合:
生物化學、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藥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法規。
臨床綜合:
癥狀與體征、疾病(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男性生殖系統、女性生殖系統、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精神、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兒科、傳染病、性傳播疾病)
專業綜合:
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衛生毒理學、環境衛生學、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婦女保健學、兒童保健學、學校/青少年衛生學、社會醫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公共衛生類執業醫師與臨床類執業醫師(醫生)有什么區別
1.執業地點和職責不同
(1)公共衛生類執業醫師主要從事疾病防控和衛生監督工作,也就是群眾平常所看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公共衛生也是上述四個類別的執業醫師之一,主要從事流行病、傳染病、職業病、環境衛生、飲用水、食品衛生等防治和普法宣傳職責。
(2)臨床類執業醫師,主要在醫療機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臨床科室工作,也就是群眾平常說的醫生,其主要職責就是看病。
2.治病群體不同
(1)公共衛生類執業醫師:重在預防疾病、在群體治療。
(2)臨床類執業醫師:重在某個具體的病,在個體治療。
(3)公共衛生類執業醫師或臨床類執業醫師職責最主要的區別是:前者重在預防、是治療群體疾病,不是針對個體治療(如什么癥狀,用什么具體的藥品)。如感冒:如何預防,多喝開水、多休息、飲食清淡、提高免疫力、平常多運動,這是公共衛生預防范圍,也是國家今后重在預防而不是治療的總方針。如果感冒了咳嗽就用某具體的止咳藥、發熱就用退燒藥、流鼻涕就用抗過敏藥等就是臨床類執業醫師(醫生)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