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座右銘
古代座右銘
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
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
4、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5、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僖公十年》
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7、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韓非子·喻老》
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小已。——曹操《龜雖壽》
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10、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1、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12、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范曄《后漢書》
13、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14、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
15、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
1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17、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1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
19、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呂氏春秋·盡數》
20、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古代座右銘
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3、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5、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謀攻》
6、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國策·楚策》
7、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
8、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范曄
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10、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1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2、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記》
1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14、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5、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16、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1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湛奧》
18、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記》
19、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雜詩》
20、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古代座右銘
1、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雜記下》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4、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
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6、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與之俱黑。——《茍子·勸學》
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10、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誰北則為枳。——《晏子春秋》
11、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范曄
12、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4、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曄《后漢書·班超傳》
1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記》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17、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1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9、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
2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茍子·勸學》
【中國古代的座右銘】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哲理的座右銘05-18
中國古代經典情書07-19
中國古代格言06-01
中國古代經典名言解釋12-18
中國古代法治名言08-03
中國古代精選名言警句02-24
中國古代教育名言03-16
中國古代教育格言02-12
中國古代經典勵志名言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