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名言警句 百文網手機站

諸子百家名言警句

時間:2022-01-19 19:20:09 名言警句 我要投稿

諸子百家名言警句大全

  諸子百家,在各派思想的'碰撞中,會擦出什么火花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諸子百家名言警句大全,希望對你有幫助。

諸子百家名言警句大全

  諸子百家名言警句1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巧言令色,鮮矣仁!

  (3)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4)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0)朝聞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1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0)寢不尸,居不容。

  (21)過猶不及。

  (22)克己復禮,為仁。

  (23)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27)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9)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0)剛、毅、木訥,近仁。

  (31)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4)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35)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6)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3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39)見得思義。

  (40)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41)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42)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43)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44)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45)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46)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47)德不孤,必有鄰。

  (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9)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諸子百家名言警句2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進銳者,其退速。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7)而死于安樂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12)仁者無敵。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18)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9)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8)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0)民事不可緩也。

  (31)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3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33)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4)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38)人皆可以為堯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44)養心莫善于寡欲。

  (45)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46)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48)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9)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0)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1)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5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3)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5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55)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6)盡信書,不如無書。

  諸子百家名言警句3

  (1) 鍥而不舍(《荀子·勸學》):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荀子·勸學》):比喻學生勝過老師,后人勝過前人。

  (1)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3)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4)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8)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諸子百家名言警句4

  1、愛臣太親,必危主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2、欲為其國,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將聚眾。

  3:而敦愨純信,用心怯言,則謂之窶。守法固,聽令審,則謂之愚。敬上畏罪,則謂之怯。言時節,行中適,則謂之不肖。無二心私學,聽吏從教者,則謂之陋。

  4:釋儀的妄發者,雖中亦不為巧矣

  5:去好去惡,群臣見素。

  6: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

  7: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

  8:佚則荒,荒則不治,不治則亂,而賞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諸子百家名言警句5

  1:兼相愛,交相利

  2: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

  3: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5: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偽詐)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載)行者也。

  6: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7: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

  8: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

  9:節儉則昌,淫佚則亡。

  10: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11:力,形之所以奮也。圓,一中同長也。

  12: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熹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即語之兼愛、非攻

  13: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 ,“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14:“順天意者”,“必得賞”;“反天意者”,“必得罰”。

  諸子百家名言警句6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7.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20.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1.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2.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28.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30.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3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6.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39.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41.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42.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44.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49.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51.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53.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55.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56.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61.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6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4.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6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66.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嗇。

  69.治大國,若烹小鮮。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7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72.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7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5.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76.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7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80.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81.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86.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87.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88.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90.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92.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9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95.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6.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97.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諸子百家名言警句7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

  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也。

  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諸子百家名言警句8

  1、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

  2、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

  3、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

  4、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5、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于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惟亟去無留;若交軍于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眾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處平陸之軍也。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

  6、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

  7、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8、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采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

  9、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10、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11、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12、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

  13、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

  14、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逝世地。

  15、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

  16、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17、凡為客之道:深刻則專,主人不克。

  18、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19、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20、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

  21、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2、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23、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24、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

  25、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

  26、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

  27、九地之變,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28、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29、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弊。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

  30、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31、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32、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33、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

  34、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35、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萁、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36、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

  37、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38、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39、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斗,過則從。

  40、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

  41、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

  42、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

【諸子百家名言警句大全】相關文章:

名言警句大全05-20

時間名言警句大全01-27

環保名言警句大全01-04

名言警句愛情大全03-09

信念名言警句大全04-10

名言警句大全集05-20

名言警句摘抄大全05-20

關于時間名言警句大全01-28

成功的名言警句大全01-25

有關名言警句大全06-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明县| 上栗县| 永城市| 公主岭市| 临城县| 屯门区| 夏河县| 永寿县| 万源市| 岱山县| 中方县| 大新县| 大方县| 天津市| 石景山区| 隆德县| 高台县| 永善县| 游戏| 吴忠市| 洪江市| 新乡市| 舞阳县| 什邡市| 建德市| 顺平县| 满洲里市| 鄱阳县| 泸溪县| 开化县| 措勤县| 澄江县| 会同县| 北川| 广元市| 滨海县| 舒兰市| 贵南县| 安阳市| 大丰市| 玉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