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高一化學暑假生活作業(yè)及答案
為了方便同學們復習,提高同學們的復習效率,對這一年的學習有一個更好的鞏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年高一化學暑假生活作業(yè)及答案,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更多精彩內容請及時關注我們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
一.選擇題(本題共18小題,每小題3分,共5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下列有關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
A. 用藥匙取用粉末狀或顆粒狀固體 B. 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 C. 傾倒液體時試劑瓶標簽面向手心 D. 給盛有體積液體的試管加熱
2.(3分)(2004?上海)氫氧化鐵膠體穩(wěn)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 膠粒直徑小于1nm B. 膠粒作布朗運動 C. 膠粒帶正電荷 D. 膠粒不能通過半透膜
3.(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下列有關電解質敘述正確的是( )
A. 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物質是電解質 B. BaSO4雖然難溶,但是強電解質 C. NH3的水溶液能導電,所以NH3是電解質 D. 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比強電解質溶液弱
4.(3分)(2014秋?忻府區(qū)校級期中)對于某些離子的檢驗及結論一定正確的是( )
A. 加入稀鹽酸產生氣體,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變渾濁,可能有CO32﹣ B. 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鹽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 加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一定有Cl﹣ D. 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鹽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5.(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任何狀態(tài)下,1molCO2和18克水所含的分子數和原子數都相等 B. 22.4L的任何氣體的物質的量為1mol C. 非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必定不是22.4L D. 標準狀況下,1molSO3的體積是22.4L
6.(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1molNH3中含有6.02×1024個電子 B. 1mol水中含有2mol氫和1mol氧 C. 1molOH﹣中含有8mol中子 D. 2.3g鈉由原子變成離子時,失去的電子數為0.1NA
7.(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下列兩種氣體的分子數一定相等的是( )
A. 等溫等體積的O2和N2 B. 等壓等體積的N2和CO2 C. 質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D. 體積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
8.(3分)(2012?陜西校級學業(yè)考試)容量瓶是用來配制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定量儀器,其上標有:①溫度 ②濃度 ③容量 ④壓強⑤刻度線 ⑥酸式或堿式這六項中的( )
A. ②④⑥ B. ③⑤⑥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9.(3分)(2012?南陽校級二模)如果a g某氣體中含有該氣體的分子數為b,則c g該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各選項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 )
A. B. C. D.
10.(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反應3NO2+H2O=2HNO3+NO中,當有4mol電子發(fā)生轉移時,被氧化的物質與被還原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
A. 1:1 B. 1:2 C. 2:1 D. 3:1
11.(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同溫同體積同質量的CO2、CO、H2、O2的壓強,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 H2>O2>CO>CO2 B. H2>CO>O2>CO2 C. CO2>O2>CO>H2 D. CO2>H2>O2>CO
12.(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在含有硝酸銅、硝酸鎂、硝酸銀的溶液中加入適量鋅粉,首先置換出的是( )
A. Mg B. Cu C. Ag D. H2
13.(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與鹽酸混合Ca(OH)2+2H+=Ca2++2H2O B. 氫氧化鐵與鹽酸反應H++OH﹣=H2O C. 氯化鋇溶液與稀硫酸混合Ba2++SO42﹣=BaSO4↓ D. 鋁與硝酸汞溶液反應Al+Hg2+=Al3++Hg
14.(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下列各組離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加入適量NaOH溶液或少量稀硫酸時,都能產生白色沉淀的是( )
A. Cu2+、Ba2+、NO3﹣、Cl﹣ B. Mg2+、Na+、CO32﹣、SO42﹣ C. Ba2+、Mg2+、NO3﹣、Cl﹣ D. Fe3+、Ba2+、NO3﹣、SO42﹣
15.(3分)(2013秋?個舊市校級期末)質量分數為a的某物質的溶液m g與質量分數為b的該物質的溶液n g混合后,蒸發(fā)掉p 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質量為q g,物質的量濃度為c.則溶質的分子量(相對分子質量)為( )
A. B. C. D.
16.(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在100g濃度為18mol/L、密度為ρ(g/cm3)的濃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釋成9mol/L的硫酸,如果水的密度為1g/cm3則加入水的體積( )
A. 小于100mL B. 等于100mL C. 大于100mL D. 不能確定
17.(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在標準狀況下,由CO和CO2組成的混合氣體13.44L,質量為20g.此混合氣體中C和O兩種原子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 4:3 B. 3:4 C. 2:1 D. 1:2
18.(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300ml 0.01mol/L的FeCl3溶液與200mL 0.06mol/L的KCl溶液中,所含Cl﹣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 )
A. 1:1 B. 1:2 C. 1:3 D. 3:2
二、填空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35分)
19.(5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1)6.02×1024個分子的物質的量是 .
(2)3molH2O中含 molH和 molO,含有 個H2O分子.
(3) molCO2中含有氧原子數與1.806×1024個H2O分子含有的氧原子數相同.
20.(10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步驟如下:
(1)用燒杯取少量蒸餾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騰;
(2)向燒杯中逐滴加入飽和FeCl3溶液;
(3)繼續(xù)煮沸至液體是透明的紅褐色,即得Fe(OH)3膠體.
問題:①寫出制備Fe(OH)3膠體的化學方程式
②如何確定你制備的膠體是否成功?
③若向Fe(OH)3膠體中滴加(NH4)2SO4溶液可能會出現的現象: ,原因:
④某同學在活動過程中,邊滴加溶液邊用玻璃棒攪拌,結果沒有制備出膠體,請你幫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
21.(4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寫出下列離子方程式:
(1)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過量的NaHCO3溶液.
(2)向NaHCO3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 .
22.(16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現用98%的濃硫酸(ρ=1.84g/cm3)配制濃度為0.5mol/L的稀硫酸500ml.
(1)選用的主要儀器有:
① ② ③ ④ ⑤
(2)請將下列操作按正確的順序把序號填在橫線上
A.用量筒量取濃硫酸 B.反復顛倒搖勻
C.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 D.洗滌所用儀器
E.稀釋濃硫酸 F.將溶液轉入容量瓶
其操作的正確順序為 .
(3)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①所需濃H2SO4的體積為 mL.
②如果實驗室有15mL,20mL,25mL的量筒,選用 mL的量筒最好.量取時發(fā)現量筒不干凈,用水洗滌后直接量取將使實驗最終結果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③將濃H2SO4沿燒杯內壁慢慢注入盛水的燒杯中,不斷攪拌的目的是 .若攪拌過程中有液體飛濺,會使最終結果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④在轉入容量瓶前燒杯中液體應 ,否則會使?jié)舛取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下同);洗滌燒杯2﹣3次,洗液也要轉入容量瓶,否則會使?jié)舛取 ?定容時俯視會使結果 ,仰視會使結果 .
三、計算題(選做:共11分)
23.(11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根據反應 8NH3+3Cl2=6NH4Cl+N2 回答下列問題:
(1)氧化劑是 ,還原劑 .
(2)氧化劑與氧化產物的質量比 .
(3)當有68g NH3參加反應時,計算被氧化的物質的質量.
24.(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已知:Fe2O3+3CO═2Fe+3CO2.
(1)標出該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2)指出該反應中,氧化劑是 ,還原劑是 .
(3)若有2mol電子發(fā)生轉移,在標準狀況下,計算生成CO2的體積.
2014-2015學年安徽省合肥市肥東一中高一(上)期中化學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共18小題,每小題3分,共5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下列有關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
A. 用藥匙取用粉末狀或顆粒狀固體 B. 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 C. 傾倒液體時試劑瓶標簽面向手心 D. 給盛有體積液體的試管加熱
考點: 藥品的取用;直接加熱的儀器及使用方法.版權所有 分析: A.一般使用藥匙從廣口瓶中取用固體藥品;
B.滴加少量液體使用膠頭滴管;
C.傾倒液體時應防止標簽被污染;
D.給試管加熱時,試管中的液體不能超過容積的. 解答: 解:A.取用固體粉末狀藥品使用藥匙,故A正確;
B.滴加少量液體選用膠頭滴管,故B正確;
C.傾倒液體時為防止標簽被污染,試劑瓶標簽向手心,故C正確;
D.試管中液體藥品的體積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以防在加熱過程中或液體沸騰時有液體藥品從試管中逸出,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明確操作的規(guī)范和操作要點是解答的關鍵,并注意實驗安全來分析,難度不大.
2.(3分)(2004?上海)氫氧化鐵膠體穩(wěn)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 膠粒直徑小于1nm B. 膠粒作布朗運動 C. 膠粒帶正電荷 D. 膠粒不能通過半透膜
考點: 膠體的重要性質.版權所有 專題: 溶液和膠體專題. 分析: 本題根據膠體中分散質的微粒大小為1﹣100nm,膠粒不能透過半透膜,膠粒時刻在不停的無規(guī)則運動,氫氧化鐵膠粒帶正電,因為都帶同種電荷,膠粒之間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顆粒,使氫氧化鐵膠體可以穩(wěn)定存在等知識點來解題. 解答: 解:A.膠體中分散質的微粒大小為1﹣100nm,故A錯誤;
B.膠體中的粒子無時無刻不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但不是膠體穩(wěn)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故B錯誤;
C.膠體不帶電,氫氧化鐵膠粒帶正電,因為都帶同種電荷,膠粒之間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顆粒,達不到100nm以上就沉不下來,故C正確;
D.膠粒不能透過半透膜,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膠體的一些性質,如布朗運動,分散質的微粒大小為1﹣100nm,膠粒不能透過半透膜,膠體穩(wěn)定存在原因帶同種電荷,膠粒之間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顆粒,不形成沉淀等知識點.
3.(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下列有關電解質敘述正確的是( )
A. 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物質是電解質 B. BaSO4雖然難溶,但是強電解質 C. NH3的水溶液能導電,所以NH3是電解質 D. 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比強電解質溶液弱
考點: 電解質與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版權所有 分析: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是電解質,電解質必須首先是化合物,完全電離的屬于強電解質,部分電離的屬于弱電解質. 解答: 解:A、金屬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但金屬是單鍵,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故A錯誤;
B、硫酸鋇是鹽,屬于強電解質,電解質強弱與溶解度無關,故B正確;
C、氨氣屬于非電解質,其導電的原因是一水合氨導電,故C錯誤;
D、溶液的導電性與溶液中離子濃度有關,與電解質強弱無關,故D錯誤,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概念、溶液導電性強弱的原因,難度不大.
4.(3分)(2014秋?忻府區(qū)校級期中)對于某些離子的檢驗及結論一定正確的是( )
A. 加入稀鹽酸產生氣體,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變渾濁,可能有CO32﹣ B. 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鹽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 加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一定有Cl﹣ D. 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鹽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考點: 常見陰離子的檢驗.版權所有 專題: 物質檢驗鑒別題. 分析: A、鹽酸能與含碳酸根或碳酸氫根離子的物質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B、氯化鋇能與硫酸根離子或銀離子結合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
C、銀離子能與氯離子、硫酸根、碳酸根等產生白色沉淀;
D、碳酸鈉能與含可溶性鈣離子或鋇離子的物質結合生成沉淀. 解答: 解:A、鹽酸能與含碳酸根或碳酸氫根離子的物質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加入稀鹽酸產生無色氣體,可能有CO32﹣,故A正確;
B、氯化鋇能與硫酸根離子或銀離子結合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鹽酸,沉淀不消失,不一定有SO42﹣,故B錯誤;
C、銀離子能與硫酸根、碳酸根、氯離子等生成白色沉淀,不一定有Cl﹣,故C錯誤;
D、碳酸鈉能與含可溶性鈣離子或鋇離子的物質結合生成沉淀,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鹽酸白色沉淀消失,不一定有Ba2+,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常見離子的檢驗,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解答.
5.(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任何狀態(tài)下,1molCO2和18克水所含的分子數和原子數都相等 B. 22.4L的任何氣體的物質的量為1mol C. 非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必定不是22.4L D. 標準狀況下,1molSO3的體積是22.4L
考點: 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版權所有 分析: A、1molCO2中含3mol原子,根據水的質量求出水的物質的量,然后根據1mol水中含3mol原子來分析;
B、氣體所處的狀態(tài)不明確;
C、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為22.4L/mol,當氣體摩爾體積為22.4L/mol時,不一定是標況;
D、標況下,三氧化硫為固態(tài). 解答: 解:A、任何狀態(tài)下,1molCO2中均含NA個分子,且1mol二氧化碳中含含3mol原子,即3NA個原子;18g水的物質的量為1mol,故為NA個分子,而1mol水中含3mol原子,即3NA個,故A正確;
B、氣體所處的狀態(tài)不明確,不一定是標況,故氣體摩爾體積不一定是22.4L/mol,則22.4L氣體的物質的量不一定是1mol,故B錯誤;
C、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為22.4L/mol,當氣體摩爾體積為22.4L/mol時,不一定是標況,故在非標況下,氣體摩爾體積也可能是22.4L/mol,即1mol氣體的體積可能是22.4L,故C錯誤;
D、標況下,三氧化硫為固態(tài),不能根據氣體摩爾體積來計算其物質的量,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氣體摩爾體積的數值和有關計算,應注意的是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為22.4L/mol,當氣體摩爾體積為22.4L/mol時,不一定是標況.
6.(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1molNH3中含有6.02×1024個電子 B. 1mol水中含有2mol氫和1mol氧 C. 1molOH﹣中含有8mol中子 D. 2.3g鈉由原子變成離子時,失去的電子數為0.1NA
考點: 阿伏加德羅常數.版權所有 分析: A、氨氣為10電子微粒;
B、指代不明;
C、氫原子中無中子;
D、求出鈉的物質的量,然后根據1mol鈉變?yōu)殁c離子時失去1mol電子來分析. 解答: 解:A、氨氣為10電子微粒,故1mol氨氣含10mol電子,即6.02×1024個電子,故A正確;
B、指代不明,正確的說法為1mol水中含2mol氫原子和1mol氧原子,故B錯誤;
C、氫原子中無中子,只有氧原子中有8個中子,故1molOH﹣中含8mol中子,故C正確;
D、2.3g鈉的物質的量為0.1mol,而1mol鈉變?yōu)殁c離子時失去1mol電子,故0.1mol鈉失去0.1mol電子,即0.1NA個,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有關計算,熟練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質的結構是解題關鍵,難度不大.
7.(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下列兩種氣體的分子數一定相等的是( )
A. 等溫等體積的O2和N2 B. 等壓等體積的N2和CO2 C. 質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D. 體積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
考點: 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版權所有 分析: 兩種氣體的分子數一定相等,根據N=nNA可知,二者物質的量相等,
A.根據PV=nRT,可知溫等體積下壓強影響氣體物質的量;
B.根據PV=nRT,可知等壓等體積下溫度影響氣體物質的量;
C.N2和C2H4的摩爾質量都是28g/mol,根據物質的量n=進行判斷;
D.根據m=ρV、n=進行計算. 解答: 解:兩種氣體的分子數一定相等,根據N=nNA可知,二者物質的量相等,
A.根據PV=nRT可知,等溫等體積下影響氣體物質的量的因素為壓強,二者壓強不一定相等,故含有分子數目不一定相等,故A錯誤;
B.根據PV=nRT可知,等壓等體積下影響氣體物質的量的因素為溫度,二者溫度不一定相等,故含有分子數目不一定相等,故B錯誤;
C.N2和C2H4的摩爾質量都是28g/mol,二者質量相等,根據n=可知二者物質的量相等,故C正確;
D.等體積、不同密度的CO和C2H4,根據m=ρV可知二者質量不相等,但二者摩爾質量相等,再根據n=可知物質的量不等,含有分子數目不相等,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阿伏伽德羅定律及推論,為高頻考點,題目難度中等,把握pV=nRT理解阿伏伽德羅定律及推論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氣體體積與溫度、壓強有關.
8.(3分)(2012?陜西校級學業(yè)考試)容量瓶是用來配制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定量儀器,其上標有:①溫度 ②濃度 ③容量 ④壓強⑤刻度線 ⑥酸式或堿式這六項中的( )
A. ②④⑥ B. ③⑤⑥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考點: 過濾、分離與注入溶液的儀器.版權所有 專題: 化學實驗常用儀器. 分析: 根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分析,容量瓶是用來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定量容器,只能在常溫下使用,不能用來盛裝過冷或過熱的液體,不能用來稀釋溶液或作為反應容器. 解答: 解:容量瓶是用來配制一定體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定量容器,容量瓶上標有容量,則③⑤正確;容量瓶只能在常溫下使用,不能用來盛裝過冷或過熱的液體,不能用來稀釋溶液或作為反應容器,則①正確,與濃度、壓強、酸式或堿式無關,所以正確的是①③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實驗儀器的使用,題目難度不大,本題注意常見化學儀器的使用方法的積累.
9.(3分)(2012?南陽校級二模)如果a g某氣體中含有該氣體的分子數為b,則c g該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各選項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 )
A. B. C. D.
考點: 氣體摩爾體積.版權所有 專題: 阿伏加德羅常數和阿伏加德羅定律. 分析: 根據n=、N=n×NA、V=n×Vm來計算. 解答: 解:由n=可知,同種的氣體的質量與分子數成正比,ag某氣體中含有的分子數為b,則cg該氣體的分子數為,
由N=n×NA可知,氣體的物質的量為,則在標準狀況下占有的體積應為L,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有關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計算,明確質量、體積、物質的量、微粒數目之間的關系即可解答題目較簡單.
10.(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反應3NO2+H2O=2HNO3+NO中,當有4mol電子發(fā)生轉移時,被氧化的物質與被還原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
A. 1:1 B. 1:2 C. 2:1 D. 3:1
考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版權所有 分析: NO2與水反應方程式3NO2+H2O═2HNO3+NO,反應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由+4價升高為+5價,由+4價降低為+2價,所以NO2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氧化劑被還原,還原劑被氧化,由產物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可知被氧化與被還原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以此解答. 解答: 解:NO2與水反應產生3NO2+H2O═2HNO3+NO,反應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由+4價升高為+5價,由+4價降低為+2價,
所以NO2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氧化劑被還原,還原劑被氧化,
由產物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可知起氧化劑與還原劑的NO2物質的量之比為1:2,
所以被氧化的NO2與被還原的N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計算、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難度中等,理解基本概念,關鍵根據產物中化合價判斷起氧化劑與還原劑的NO2物質的量之比.
11.(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同溫同體積同質量的CO2、CO、H2、O2的壓強,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 H2>O2>CO>CO2 B. H2>CO>O2>CO2 C. CO2>O2>CO>H2 D. CO2>H2>O2>CO
考點: 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版權所有 分析: 相同條件下,氣體物質的量與氣體的壓強成正比,同溫同體積同質量的CO2、CO、H2、O2這幾種氣體,氣體的物質的量越大,其壓強越大,相同質量時氣體的物質的量與摩爾質量成反比,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相同條件下,氣體物質的量與氣體的壓強成正比,同溫同體積同質量的CO2、CO、H2、O2這幾種氣體,氣體的物質的量越大,其壓強越大,相同質量時氣體的物質的量與摩爾質量成反比,所以這幾種氣體的壓強與摩爾質量成反比,
CO2、CO、H2、O2的摩爾質量分別為:44g/mol、28g/mol、2g/mol、32g/mol,
所以這幾種氣體的壓強從大到小順序為:H2>CO>O2>CO2,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阿伏伽德羅定律及其推論,題目難度中等,明確物質的量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關系是解本題關鍵,正確判斷壓強與摩爾質量的關系即可解答,注意熟練掌握阿伏伽德羅定律及其推論的內容.
12.(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在含有硝酸銅、硝酸鎂、硝酸銀的溶液中加入適量鋅粉,首先置換出的是( )
A. Mg B. Cu C. Ag D. H2
考點: 氧化還原反應.版權所有 分析: 已知活潑性順序Mg>Zn>Cu>Ag,金屬越活潑,對應的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加入鋅粉,應首先置換出氧化性最強的離子. 解答: 解:金屬活潑性順序Mg>Zn>Cu>Ag,則氧化性:Ag+>Cu2+>Zn2+>Mg2+,金屬越活潑,對應的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則首先置換出Ag,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金屬的活動性,題目難度不大,注意把握金屬活動性順序以及常見離子的氧化性強弱即可解答該題.
13.(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與鹽酸混合Ca(OH)2+2H+=Ca2++2H2O B. 氫氧化鐵與鹽酸反應H++OH﹣=H2O C. 氯化鋇溶液與稀硫酸混合Ba2++SO42﹣=BaSO4↓ D. 鋁與硝酸汞溶液反應Al+Hg2+=Al3++Hg
考點: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版權所有 專題: 離子反應專題. 分析: A.氫氧化鈣應拆成離子形式;
B.氫氧化鐵應保留化學式;
C.氯化鋇溶液與稀硫酸混合,反應生成鹽酸與硫酸鋇沉淀;
D.電荷不守恒. 解答: 解:A.澄清石灰水與鹽酸混合,反應離子方程式:H++OH﹣=H2O,故A錯誤;
B.氫氧化鐵與鹽酸反應,反應離子方程式:Fe(OH)3+3H+=Fe3++3H2O,故B錯誤;
C.氯化鋇溶液與稀硫酸混合,離子方程式:Ba2++SO42﹣=BaSO4↓,故C正確;
D.鋁與硝酸汞溶液反應,離子方程式:2Al+3Hg2+=2Al3++3Hg,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明確物質拆分原則、電荷守恒規(guī)律、原子個數守恒規(guī)律即可解答,題目難度不大.
14.(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下列各組離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加入適量NaOH溶液或少量稀硫酸時,都能產生白色沉淀的是( )
A. Cu2+、Ba2+、NO3﹣、Cl﹣ B. Mg2+、Na+、CO32﹣、SO42﹣ C. Ba2+、Mg2+、NO3﹣、Cl﹣ D. Fe3+、Ba2+、NO3﹣、SO42﹣
考點: 離子共存問題.版權所有 專題: 離子反應專題. 分析: 根據離子之間不能結合生成沉淀、氣體、水,不能相互促進水解,則離子能大量共存,并結合加入過量NaOH溶液或少許稀硫酸時,都能產生白色沉淀來解答. 解答: 解:A.加入氫氧化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不是白色,故A錯誤;
B.Mg2+、CO32﹣反應生成沉淀,且加入硫酸不生成沉淀,故B錯誤;
C.離子之間不發(fā)生任何反應,可大量共存,且Mg2++2OH﹣═Mg(OH)2↓,Ba2++SO42﹣═BaSO4↓,Mg(OH)2和BaSO4都是白色沉淀,故C正確;
D.因發(fā)生Ba2++SO42﹣═BaSO4↓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離子的共存,為高頻考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確復分解反應及習題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注意常見不溶于水的物質的顏色,題目難度不大.
15.(3分)(2013秋?個舊市校級期末)質量分數為a的某物質的溶液m g與質量分數為b的該物質的溶液n g混合后,蒸發(fā)掉p 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質量為q g,物質的量濃度為c.則溶質的分子量(相對分子質量)為( )
A. B. C. D.
考點: 物質的量濃度的相關計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版權所有 專題: 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解度專題. 分析: 首先求蒸發(fā)掉Pg水后溶質質量分數為:,再根據c=的公式變形計算溶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解答: 解:蒸發(fā)掉Pg水后溶質質量分數為:,
根據c=可知,溶質的摩爾質量M==g/mol=g/mol.
所以溶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g/mol.
故選:C. 點評: 考查物質的量濃度與質量分數的關系、計算等,難度中等,注意公式的靈活運用.
16.(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在100g濃度為18mol/L、密度為ρ(g/cm3)的濃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釋成9mol/L的硫酸,如果水的密度為1g/cm3則加入水的體積( )
A. 小于100mL B. 等于100mL C. 大于100mL D. 不能確定
考點: 物質的量濃度的相關計算.版權所有 專題: 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解度專題. 分析: 溶液在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硫酸的濃度越大,密度越大,質量分數w越大,據此列式計算即可,注意水的密度與硫酸的密度小. 解答: 解: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設加水的質量為x,稀釋前的質量分數為w1,稀釋后的質量分數為w2,
則:100g×w1=(100g+x)×w2,
18mol?L﹣1的濃硫酸加到一定量的水中稀釋成9mol?L﹣1的硫酸,
由c=可得:c1==18mol/L=2c2=×2,
硫酸的濃度越大,密度越大,則ρ1>ρ2,=2×<2,
所以=<2,
解得:x<100g,
又水的密度約為1g/mL,
則加水的體積小于100mL,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題目難度較大,注意掌握物質的量濃度根據及表達式,學生容易忽略密度與濃度、質量分數的關系及水的密度與硫酸的密度大小.
17.(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在標準狀況下,由CO和CO2組成的混合氣體13.44L,質量為20g.此混合氣體中C和O兩種原子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 4:3 B. 3:4 C. 2:1 D. 1:2
考點: 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版權所有 分析: 根據n=計算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令CO和CO2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mol、ymol,節(jié)主題及關系和質量關系求得x、y,再根據二者物質的量計算出混合氣體中C和O兩種原子的物質的量之比. 解答: 解:在標準狀況下,13.44LCO和CO2組成的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6mol,
令CO和CO2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mol、ymol,則:x+y=0.6,28x+44y=20,
解得:x=0.4,y=0.2.
所以混合氣體中C和O兩種原子的物質的量之比為(0.4+0.2):(0.4+2×0.2)=3:4;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計算,難度不大,可以利用題干中的量的關系進行計算.
18.(3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300ml 0.01mol/L的FeCl3溶液與200mL 0.06mol/L的KCl溶液中,所含Cl﹣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 )
A. 1:1 B. 1:2 C. 1:3 D. 3:2
考點: 物質的量濃度.版權所有 專題: 計算題. 分析: 物質的量濃度與溶液的體積無關,先根據溶液中氯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鹽的濃度×化學式中氯離子個數,求出各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然后求比值. 解答: 解:300mL 0.01mol?L﹣1的FeCl3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1mol?L﹣1×3=0.03mol?L﹣1,200mL 0.06mol?L﹣1的KCl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6mol?L﹣1,Cl﹣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0.03:0.06=1:2,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溶液中氯離子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溶液中氯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為鹽的濃度與化學式中離子個數的積,與溶液的體積無關.
二、填空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35分)
19.(5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1)6.02×1024個分子的物質的量是 10mol .
(2)3molH2O中含 6 molH和 3 molO,含有 1.806×1024 個H2O分子.
(3) 0.15 molCO2中含有氧原子數與1.806×1024個H2O分子含有的氧原子數相同.
考點: 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版權所有 專題: 計算題. 分析: (1)根據n=計算分子物質的量;
(2)1個H2O分子含有2個H原子、1個O原子,含有H原子物質的量為水分子的2倍,氧原子物質的量等于水分子物質的量,根據N=nNA計算水分子數目;
(3)根據根據n=計算水分子物質的量,再根據O原子數目相等計算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 解答: 解:(1)6.02×1024個分子的物質的量是=10mol,故答案為:10mol;
(2)3molH2O中含H原子為3mol×2=6mol、含有O原子為3mol×1=3mol,含有H2O分子數目為3mol×6.02×1023mol﹣1=1.806×1024,故答案為:6;3;1.806×1024;
(3)1.806×1024個H2O分子的物質的量為=3mol,與之含有相等O原子數目的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為=0.15mol,故答案為:0.15.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的量有關計算,比較基礎,注意掌握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有關計算,有利于基礎知識的鞏固.
20.(10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步驟如下:
(1)用燒杯取少量蒸餾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騰;
(2)向燒杯中逐滴加入飽和FeCl3溶液;
(3)繼續(xù)煮沸至液體是透明的紅褐色,即得Fe(OH)3膠體.
問題:①寫出制備Fe(OH)3膠體的化學方程式 FeCl3+3H2OFe(OH)3(膠體)+3HCl
②如何確定你制備的膠體是否成功? 丁達爾效應
③若向Fe(OH)3膠體中滴加(NH4)2SO4溶液可能會出現的現象: 生成紅褐色沉淀 ,原因: 膠體遇電解質溶液發(fā)生聚沉
④某同學在活動過程中,邊滴加溶液邊用玻璃棒攪拌,結果沒有制備出膠體,請你幫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減弱膠粒對電荷的吸附能力,使膠粒容易碰撞結合成更大的顆粒而聚沉 .
考點: 分散系、膠體與溶液的概念及關系;膠體的重要性質.版權所有 分析: ①制備Fe(OH)3膠體是利用了Fe3+在溶液中的水解;
②根據膠體的獨有的性質﹣﹣丁達爾效應來分析;
③膠體遇到電解質溶液會發(fā)生聚沉;
④攪拌能使膠體聚沉. 解答: 解:①制備Fe(OH)3膠體是利用了Fe3+在溶液中結合了水中的OH﹣,生成了Fe(OH)3(膠體)和HCl,化學方程式為:FeCl3+3H2OFe(OH)3(膠體)+3HCl,故答案為:FeCl3+3H2OFe(OH)3(膠體)+3HCl;
②膠體區(qū)別于其他分散系的特有的性質為丁達爾效應,故要判斷膠體是否制備成功,可以用丁達爾效應來判斷,故答案為:丁達爾效應;
③(NH4)2SO4溶液為電解質溶液,而膠體遇到電解質溶液后,膠粒所帶的電荷會被中和掉,則導致Fe(OH)3膠體發(fā)生聚沉為紅褐色沉淀,故答案為:生成紅褐色沉淀,膠體遇電解質溶液發(fā)生聚沉;
④攪拌能使膠體聚沉,原因是攪拌能減弱膠粒對電荷的吸附能力,使膠粒容易碰撞結合成更大的顆粒而聚沉,故邊滴加溶液邊用玻璃棒攪拌,會導致制備膠體失敗,故答案為:攪拌能減弱膠粒對電荷的吸附能力,使膠粒容易碰撞結合成更大的顆粒而聚沉. 點評: 本題考查了膠體的性質,應注意的是膠體區(qū)別于其他分散系的特有的性質為丁達爾效應,難度不大.
21.(4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寫出下列離子方程式:
(1)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過量的NaHCO3溶液.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2)向NaHCO3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 Ca2++HCO3﹣+OH﹣=CaCO3↓+H2O .
考點: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版權所有 專題: 離子反應專題. 分析: (1)碳酸氫鈉過量,氫氧化鈣完全反應,碳酸根離子有剩余;
(2)氫氧化鈣過量,碳酸氫根離子完全轉化成碳酸鈣沉淀,鈣離子有剩余. 解答: 解:(1)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過量的NaHCO3溶液,反應才碳酸鈣沉淀、碳酸鈉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故答案為: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2)向NaHCO3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水和碳酸鈣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2++HCO3﹣+OH﹣=CaCO3↓+H2O,
故答案為:Ca2++HCO3﹣+OH﹣=CaCO3↓+H2O; 點評: 本題考查了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題目難度中等,明確反應物過量情況對生成物的影響為解答關鍵,注意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原則,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靈活應用基礎知識的能力.
22.(16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現用98%的濃硫酸(ρ=1.84g/cm3)配制濃度為0.5mol/L的稀硫酸500ml.
(1)選用的主要儀器有:
① 量筒 ② 燒杯 ③ 玻璃棒 ④ 500mL容量瓶 ⑤ 膠頭滴管
(2)請將下列操作按正確的順序把序號填在橫線上
A.用量筒量取濃硫酸 B.反復顛倒搖勻
C.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 D.洗滌所用儀器
E.稀釋濃硫酸 F.將溶液轉入容量瓶
其操作的正確順序為 AEFDCB .
(3)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①所需濃H2SO4的體積為 13.6 mL.
②如果實驗室有15mL,20mL,25mL的量筒,選用 15 mL的量筒最好.量取時發(fā)現量筒不干凈,用水洗滌后直接量取將使實驗最終結果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③將濃H2SO4沿燒杯內壁慢慢注入盛水的燒杯中,不斷攪拌的目的是 使稀釋濃硫酸放出的熱量迅速散去 .若攪拌過程中有液體飛濺,會使最終結果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④在轉入容量瓶前燒杯中液體應 冷卻至室溫 ,否則會使?jié)舛取∑摺?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下同);洗滌燒杯2﹣3次,洗液也要轉入容量瓶,否則會使?jié)舛取∑汀?定容時俯視會使結果 偏高 ,仰視會使結果 偏低 .
考點: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版權所有 專題: 實驗題. 分析: (1)根據配制0.5mol/L稀硫酸500mL的步驟選擇使用的儀器;
(2)根據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步驟對各操作進行排序;
(3)①根據溶液稀釋過程中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計算出需要濃硫酸的體積;
②根據所需的濃硫酸的體積為13.6mL,根據大而近的原則來選擇量筒;量筒洗滌后直接量取濃硫酸,會導致濃硫酸被稀釋;
③濃硫酸稀釋過程中放出大量熱,通過玻璃棒攪拌可以加速散熱過程;有液體濺出,導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偏小,配制溶液濃度偏低;
④根據c=并結合溶質的物質的量n和溶液的體積V的變化來進行誤差分析. 解答: 解:(1)根據配制500mL 0.5mol/L稀硫酸的步驟可知,配制過程中使用的儀器有:量筒、燒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
故答案為:量筒、燒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
(2)配制500mL 0.5mol/L稀硫酸的步驟為:計算、量取、稀釋、冷卻、轉移、洗滌、定容、搖勻等,所以正確的操作順序為:AEFDCB,
故答案為:AEFDCB;
(3)①500mL 0.5mol/L的稀硫酸中含有溶質硫酸的物質的量為:0.5mol/L×0.5L=0.25mol,
設需要98%濃硫酸(密度1.84g/cm3)的濃硫酸的體積為VL:則=0.25,解得V≈0.0136L=13.6mL,
故答案為:13.6;
②由于所需的濃硫酸的體積為13.6mL,根據大而近的原則來選擇量筒,則所選的量筒的規(guī)格應為15mL;量筒洗滌后直接量取濃硫酸,會導致濃硫酸被稀釋,則導致所取的濃硫酸中溶質的量偏小,所配制出的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偏低,故答案為:15,偏低;
③將濃硫酸沿著燒杯內壁慢慢注入盛水的燒杯中,濃硫酸稀釋過程放出大量的熱量,需要通過玻璃棒的攪拌使稀釋濃硫酸放出的熱量迅速散去;若溶液部分濺出,會導致溶質硫酸的物質的量偏低,配制的溶液濃度偏低,
故答案為:使稀釋濃硫酸放出的熱量迅速散去;偏低.
④濃硫酸稀釋放熱,故在轉入容量瓶前燒杯中液體應冷卻至室溫,否則定容后溶液體積會偏小,則會使?jié)舛绕?洗滌燒杯2﹣3次,洗液也要轉入容量瓶,否則會導致溶質的損失,則導致溶液的濃度濃度偏低;定容時俯視會導致溶液體積偏小,則濃度偏高,仰視會使溶液體積偏大,則濃度偏小.
故答案為:冷卻至室溫;偏高;偏低;偏高;偏低 點評: 本題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方法,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掌握配制一定濃度的溶液步驟及誤差分析方法,能夠根據配制步驟正確選用儀器.
三、計算題(選做:共11分)
23.(11分)(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根據反應 8NH3+3Cl2=6NH4Cl+N2 回答下列問題:
(1)氧化劑是 Cl2 ,還原劑 NH3 .
(2)氧化劑與氧化產物的質量比 213:28 .
(3)當有68g NH3參加反應時,計算被氧化的物質的質量.
考點: 氧化還原反應.版權所有 專題: 氧化還原反應專題. 分析: 反應3Cl2+8NH3=6NH4Cl+N2中,Cl元素化合價由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Cl2為氧化劑,N元素化合價由﹣3價升高到0價,被氧化,NH3為還原劑,結合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和反應的方程式解答該題. 解答: 解:(1)反應3Cl2+8NH3=6NH4Cl+N2中,Cl元素化合價由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Cl2為氧化劑,N元素化合價由﹣3價升高到0價,被氧化,NH3為還原劑,
故答案為:Cl2;NH3;
(2)由方程式可知,當有3molCl2參加反應時,有2molNH3被氧化,氧化產物為1molN2,則氧化劑和氧化產物的質量比為3×71:28=213:28,
故答案為:213:28;
(3)當有68g NH3參加反應時,n(NH3)==4mol,其中有的氨氣被氧化,
被氧化的氨氣為4mol××17g/mol=17g;
故:被氧化的物質的質量為17g. 點評: 本題以氯氣與氨氣反應的性質為載體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的考查,意把握反應的特點,從元素化合價的角度認識,難度不大.
24.(2014秋?合肥校級期中)已知:Fe2O3+3CO═2Fe+3CO2.
(1)標出該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2)指出該反應中,氧化劑是 Fe2O3 ,還原劑是 CO .
(3)若有2mol電子發(fā)生轉移,在標準狀況下,計算生成CO2的體積.
考點: 氧化還原反應.版權所有 分析: Fe2O3+3CO2Fe+3CO2中,Fe元素的化合價由+3價降低為0,C元素的化合價由+2價升高為+4價,以此來解答. 解答: 解:(1)Fe元素的化合價由+3價降低為0,C元素的化合價由+2價升高為+4價,則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為, 故答案為:;
(2)Fe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則Fe元素被還原,Fe2O3為氧化劑,C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則CO為還原劑,故答案為:Fe2O3;CO;
(3)由反應可知,生成3molCO2轉移6mol電子,則有2mol電子發(fā)生轉移生成1molCO2,其標況下體積為1mol×22.4L/mol=22.4L,
答:生成CO2的體積為22.4L. 點評: 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把握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基本概念和轉移電子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
【高一化學暑假生活作業(yè)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6最新高一化學暑假生活答案10-18
高一化學寒假作業(yè)答案09-19
初一暑假生活作業(yè)本答案201510-22
暑假作業(yè)答案04-30
年級暑假作業(yè)及答案07-15
英語暑假作業(yè)答案07-28
語文暑假作業(yè)及答案08-26
四年級暑假生活作業(yè)答案大全05-24
初一暑假作業(yè)及答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