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5高一政治暑期暑期檢測卷答案
暑假測試卷答案1
答案:1.B 解析:本題考查了價格與供求的關系知識,題中已提到“市場沒有相應的擴充”,這說明需求沒有變化,排除C、D兩項;A選項表明供給是在不斷的減少,不符合題干要求,從題干中可得出這樣的結論,供給增加,但收入減少,說明價格在供給增加的情況下下降了,B符合這個意思。答案:B.
2. A 解析:本題考查了財政收支的相關知識。一國政府出于刺激經濟的考慮,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增加財政赤字,是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的體現,適度的財政赤字會擴大消費或投資,從而擴大社會總需求而不是社會總供給,故A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減稅也屬于積極財政政策的具體體現,但不是財政赤字的結果,B錯誤;財政赤字表明財政支出超過了收入,這與財政預算結構是否優化沒有關系,而且能否“完善社會保障”還要看財政支出的方向,C不符合題意。答案:A。
3. A 解析:本題考點為利潤率和匯率的關系,只要知道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再用匯率的計算公式可知在交貨時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利潤率會下降,所以排除C、D兩項,再通過計算可知簽合同時的利潤為24×6.32-144=7.68,交貨時的利潤為:24×6.27-144=6.48可知交貨時的利潤比簽合同時少了1.2元每件,1.2÷144×100%=0.83%,故其利潤率下降了0.83%。故選A
4. 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影響投資與理財的因素知識。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會促使人們消費的發展,故儲蓄會減少,①不符合題意;題干中沒有提到經濟的增長,所以②不選;因為投資理財的渠道比較狹窄、品種較少,所以才選擇最便捷,風險小的儲蓄,③入選;儲蓄增加,說明用于消費的可支配收入減少,故恩格爾系數下降。答案:D.
5. D 解析:“智能手機”是針對“功能手機”而言的,是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絡來實現無線網絡接入的這樣一類手機的總稱。網絡公司造智能手機,并將內置其網絡產品的智能手機推向市場,實際上是利用了自身的優勢,延伸了產業鏈條,既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優勢,又獲得一定利潤。題干材料沒有比較智能手機與其他行業的利潤大小,也沒有體現傳統手機制造商生產智能手機能力強弱,A、C不符合題意;B項是網絡公司造手機所說明的道理,而不是原因,故不符合題意。答案:D。
6. B 解析:本題以我國農業補貼重心的轉變為背景,考查宏觀調控、農業發展的相關知識。農業補貼從流通環節向生產環節轉變,由消費者向生產者轉變,說明國家運用財政手段促進農業發展,這一方面會增加農業生產者收入,同時有利于發展農業生產,穩定市場供給,①④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生產供給,而不是需求,②不符合題意;我國農產品供需不平衡,供不應求,所以認為出現供需缺口的說法是錯誤的。答案:B。
7.A 解析:本題考點為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困境及應對辦法。我國企業并購美國企業,受到美國政府的阻擾,這是貿易保護主義的體現。A切合題意。向投資國司法部門提起訴訟是投資者維護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認為是最有效手段的說法是錯誤的,B不選;C項題肢明顯錯誤;收購與強強聯合不同,強強聯合是建立在大企業相互合作的基礎上的合并,聯合之后,共同發展。收購企業是剝奪被收購企業法人資格并把被收購企業并入本企業。答案A
8.A. 解析:促進金融、通訊等服務業發展,是在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這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科技創新,有利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型轉變。①②符合題意。③④兩項的做法正是須要解決的問題,不符合保持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個要求。答案:A。
9.D 解析:從材料看,全球的知名企業在新一代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浪潮中紛紛陷入困境,說明企業要保持競爭力,必須適應市場發展的趨勢,不斷進行技術創新。D符合題意。A、B觀點在材料中未體現,不選。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根本原因,C錯誤。答案:D。
10.C 解析 :本題考查價值規律,消費心理等知識。材料中大概意思是說冬天買夏天的東西,夏天買冬天的衣服,反季節購買,物美價廉,季節影響價格,即供求影響價格.故C項符合題意。求異心理材料沒體現B項。A 錯誤,策略不能起決定作用。反季節購買東西,利用了供求影響價格,符合價值規律,排除 D 項。答案:C
11. D 解析:禽流感出現,購買力明顯下降,政府補貼家禽業,會產生效應有價格下降,供給減少,價高傷民。故選 D。A錯誤,需求應是下降。B錯誤,需求下降,替代品價格上升。 C 錯誤,價格下降。答案:D
12. B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下降,說明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一元人民幣會兌換更多美元,因此赴美留學費用一般會降低。水是生活必需品,其價格的升降,居民生活用水量變化不太明顯,因此②錯誤。合肥到北京高鐵開通,對其替代品需求影響取決于高鐵價格,若高鐵價格低于航空價格,可能引起航班客流重減少,因此③正確;重大節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會導致居民消費水平的變化,但不能表明居民以享受型為主,④錯。故答案選B。答案:B
13. 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實行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不斷促進農業增效,這說明家庭農場這種經營方式有利于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農業發展。人們分配不公問題應依靠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來解決,②與材料沒有關系,我國所有制結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④與材料無關。答案:A。
14. C 解析:“霾單”是空氣污染嚴重造成的,購買口罩、空氣凈化器等對抗霧霾用品浪費社會資源,A、B、D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C
15. 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以及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對三大產業對GDP貢獻的認識。通過表格我們可以得出2004一 2012 年我國GDP處于增長趨勢,其中第一二業占GDP的比重出現下降趨勢,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且占GDP的比重增長較快,這充分說明我國的產業結構趨向合理和優化;盡管農業占GDP比重下降,并不能說明農業基礎地位逐漸減弱,故B表述不科學;地二產業占GDP比重變化,并不意昧著產值減少,C錯;產業結構的優化必然是 GDP 增長加快,D項顛倒二者關系,故答案為A。
16.B 解析: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政府無權規定企業保證低價藥物供應,也不能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②③說法都是錯誤的。
17.A 解析:存款利息計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分別計算出2年的利息就可以比較出來了。注意第二年的本金里面要包括第一年取得的利息。
18. D 解析:說流通中商品價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貨幣的多少決定的是錯誤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價格是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價格是一種使用價值與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比例。使用價值是商品的量,價值是商品的質。說價格是商品使用價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價值越大價格越高也是錯誤的。故答案是D。
19.A解析:恩格爾系數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代入計算即可。
20.B 解析: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貨幣供應量與②④無關。
21.C 解析:本題專查學生讀圖分析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解答本題的關鍵要理解圖表的意思。圖表表明2004——2012年間,我國的進出口數額整體上呈上升趨勢,這表明我國國內市場競爭的國際化趨勢增強,C項正確;A、B、D說法正確但材料未體現,不選。故答案選C。
22.B 解析:此題只涉及“人民幣與澳元可直接兌換結算”,木有涉及兩種貨幣間的幣值、匯率的變化問題。
23.C解析:“營改增”的積極效應!注意是“積極”, “營改增”的初衷就是減輕企業稅負,讓企業輕裝上陣,通過國家的宏觀調控手段(經濟手段中的財稅政策),有目的有指向有針對的對部分行業作結構調整。
24.D 解析: 曲線圖選擇題,a線上下波動幅度較大,投資風險較大。b線波動幅度較小,投資風險較小,屬于穩健性投資。A 錯誤,a線投資風險較大。B錯誤,具體情況具體分析。C錯誤,b線波動幅度較小,適合投資。故選 D 項。
25.C 解析:社會保障使人們的收入預期增加,致使人們的消費增加。
26. (1 )①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我國居民對家電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促進了我國家電產業的發展。(4分)
②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家電產品的消費,改善了居民的消費質量,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4分)
(2)這是一種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這種消費心理是不健康的。(4分)作為理智的消費者,要遵循下列原則: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④勤儉節約,合理消費。(每點4分)
27.【解析】本題考查城鎮化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從材料中可以獲取推動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制造企業與配套企業的入園、人口的增加,特別是農民的入城、土地的集中與統一經營、人均收入的明顯增加等等。再分析這些因素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即提供了產業調整的機會,提供了勞動力,擴大了消費等等。組織答案時,要注意不能脫離材料。
【答案】企業的聚集發揮了規模經濟優勢,帶動了產業發展,促進了產值增加;(5分)農民轉變為工人,為園區和該鎮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5分)土地的統一集約經營,提高了農業生產率,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6分)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費,帶動了服務業的發展(或有利于擴大內需)。(6分)
(其他諸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等可以酌情給分。)
答案2:
1.C 解析:這種以需定產的方式比傳統批量生產模式(含產供銷)少用半年多的時間,說明其生產周期更短,因此有利于減少企業庫存,②切題;企業根據消費者特殊需求專門生產定制彩電,這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③切題;材料不能體現企業的規模優勢和企業技術水平的高低,①④不選。 【答案】C
2. D 解析:對民族省區的財政轉移支付,是國家扶持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助于協調少數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③切題;此舉也有利于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從而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④切題;此舉與提高少數民族的政治地位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無關,①②不選【答案】D
3. B 解析: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所以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是我國當前情況下增加財政收入的合理措施,B切題;我國當前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結構性減稅),而不是大幅提高稅率,A不選;增加職工工資收入,可能會減少國家財政收入,C不選;擴大資本市場規模,不是增加財政收入的合理措施,D不選。【答案】B
4. D 解析:甲乙互為替代品,甲乙與耗材都是是互補品,不考慮其他因素,當節約的耗材成本大于多花的購置成本時,公司才會如此選擇.。正確答案D.
5.A 解析:本題考察幣值、匯率變動的影響。人民幣貶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出境旅游和對外投資,不利于走出去和優化對外投資,①正確,④錯誤;美元升值,我國美元儲備購買力
增強,②正確;國內儲蓄不是越多越好,③錯誤。正確選項A
6.B 解析:居民新增財產性收入屬于個人消費品的分配,③不選。投資都有風險,②不選,體現了居民投資的多元化。故正確答案是B。
7.D 解析:國家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是增加貨幣供應量,利率降低有利于降低利息成本,促進投資的增加,增加總需求。故選D。
8.D 解析:卷煙從價稅稅率的提高目的是發揮稅收調節經濟的功能,減少吸煙,綠色消費。稅收是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煙稅的上調有利于增加稅收。故選D。
9.C 解析: 國家相關部門對水泥、軟件、汽車等行業開展反壟斷調查,旨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保護消費者的利益。①不符合題意,④說法太絕對。故選C。
10.B 解析:一般情況下。某種商品價格較低會引起該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政府決定對該商品實施價格上限管制政策, 會導致該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故選B。
11.B 解析:我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是價值規律的表現,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也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體現,并不能規避風險。③說法絕對了。故選B.
12.B 解析: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引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去年實際需要發行紙幣l萬億元。今年全社會商品價格總額提高10%,應該發行紙幣是1萬億×(1﹢10℅)﹦1.1萬億,實際發行紙幣1.2l萬億元。其它條件不變,這會引起通貨膨脹。物價水平上漲﹦(1.21—1.1)÷1.1=10% 。
13.A.解析:作為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國,我國降低進口關稅能改善國際收支結構 ,刺激居民消費需求。②④與題干不符。故選A.
14.A 解析:防止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是提高利率,C,D屬于財政政策,故選A。
15.A 解析:要實現商品到貨幣的轉換需要商品生產者必須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商品。B、D說法錯誤。C與題干無關。故選A。
16.A 解析:無論是社會勞動生產率如何變化,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里的創造的商品價值總量不變,使用價值變化。2008年從事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100億(1+10℅)=110億。
17.C 解析:年化收益率 即當前收益率算成年收益率,一年按365天算,年化收益率為6.20%,就是365×6.20%. 故選C.
18.A 解析:導致曲線S1向S2平移的是需求量減少,汽車與汽油是互補品,汽油漲價對汽車的需求量減少,①選。大米與面粉是替代品,面粉價格下降,對大米需求量減少,②可選。③④都是商品需求量增加,不可選。故選A.。
19.B 解析:對比甲乙兩國的勞動生產率,甲國在生產肉類和糧食上與乙國相比,生產糧食與乙國效率接近,而生產肉類遠不及乙國。甲國出口糧食比出口肉類優勢大。①正確,③錯誤。乙國生產肉類是甲國的兩倍,生產糧食與甲國差不多,乙國出口肉類有優勢。②錯誤,④正確。故選B。
20.A 解析: 安徽省政府的工作發展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為本,①說法正確;安徽省政府確立的產城一體的新路徑,推進城鄉統籌發展,③說法正確;②“擴大城市規模”說法錯誤;④“堅持速度優先”說法錯誤。該題選A。
21.A 解析:實現居民收入的倍增,一要發展生產,二要調整分配格局,①②符合題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③正確。大力發展生產力是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④錯誤。答案:A
22.B 解析:稅收是調節經濟的杠桿。個人所得稅具有調節收入,促進社會公平的作用。故選B。
23.C 解析:①不符合題意,④說法錯誤。故選C。
24.B 解析:大力發展大眾餐飲和快餐業務,反映了企業經營戰略的轉變和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 。與②企業盈利水平的提升,④企業融資能力的下降無關。故選B。
25.A 解析:政府推行階梯價格制度的主要意義在于發揮價格杠桿功能,引導資源合理利用。屬于國家的宏觀調控,故選A。
26. 企業:①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生產適銷對路的文化創意產品。理由:戰略定位準確才能加快發展。(2分)②依靠科技創新,繼承和發揚傳統陶瓷工藝,培養創新型人才。理由: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力量。(2分)③通過兼并重組,擴大優勢陶瓷企業的規模。理由:價值規律的作用。(2分)
政府:①發揮陶瓷文化優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理由: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2分)②大力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推進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理由: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2分)③加強宏觀調控,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理由:市場調節的局限性;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27. 37(1)原因:優勢互補。(3分)
(2)意義:①有利于廣東充公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合理配置資源,提高廣東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3分)②有利于廣東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3分)③有利于推動廣東的開放朝著拓展深度和提高效益的方向轉變(2分)
④有利于廣東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及國際經濟危機的挑戰(2分)
【高一政治暑期暑期檢測卷答案】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暑期作業答案大全03-14
小升初數學檢測卷與答案201703-28
2017高一下冊物理期中檢測卷(帶答案)03-02
2017小升初語文檢測卷及答案「人教版」12-09
2017小升初數學質量檢測卷及答案12-09
2017小升初數學綜合檢測卷及答案03-24
2017小升初英語復習檢測卷與答案03-28
小升初英語模擬檢測卷及答案(通用版)11-21
2017年小升初語文綜合檢測卷及答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