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普通話考試說話技巧
1、多用口語詞,少用書面語
在說話時,應該盡可能多用口語詞,少用“之乎者也”之類的古語詞或“基本上”、“一般說來”之類的書面語、公文用語。漢語書面語中保留了許多古漢語中的詞語。這些詞語很文雅,很精煉,使用這些古語詞可以使語言有莊重的色彩,但同時也就會使語句減少了幾分生動和親切,因此不適合在說話時使用。例如“諸如”常用在公文里,口頭上說,不妨改為“比方說……”更好。“無須乎”也不如“不必”來得生動自然。“午后二時許”就是“下午兩點多鐘”的意思,但用在小型聯歡會上,就不如“下午兩點多鐘”更為活潑。運用口語詞可以使話語顯得生動。
2、避免同音詞
在口語中沒有文字材料做依托,如果遇到同音現象,就容易造成誤解。“向前看”容易被誤聽為“向錢看”;“期中”也容易被誤聽為“期終”。因此人們在說話時,應盡可能避免使用有同音詞的語詞。據說有人出差到安徽,想品嘗一下當地的小吃。服務員指著一種寬面條問“面皮要不要?”當她聽到“不要”的答復時,隨口說了一句:“你們上海人來這兒,怎么都是不要面皮的?”想不到這句話引起了旁邊站著的一對年輕的上海夫婦極大的憤慨,認為這位服務員侮辱了上海人。其實不是這么一回事。這是方言詞語加上同音現象所造成的一場誤會。服務員使用了一個方言詞“面皮”,而這個詞正好與上海話中表示臉面的“面皮”相同。這樣一來,原來服務員所講的意思“不吃寬面條”就被誤解為“不要臉”了。由此可見,在口語中避免使用同音詞也是非常重要的。
3、不用時髦語
社會上常常流行一種“時髦語”。前些年從北方傳來“沒治了”、“震了”、“蓋了帽兒了”、“斃了”(都是“好極了”的時髦說法)。這些年又從港臺傳來“做騷”(表演)、“掛咪”(告別舞臺)、“發燒友”(歌迷)。上海地區又土生土長了“不要太(=太)”、“淘漿糊”、“巴子”等時髦說法。這些時髦語雖然可以風靡一時,但它們是不規范的,因而也是沒有生命力的。滿口時髦語不單會削弱語言的表現力,而且只能暴露出說話人素質的低下。
【普通話考試說話技巧】相關文章:
普通話考試說話技巧03-02
普通話考試說話例文及技巧12-03
關于普通話考試的說話技巧12-04
普通話考試說話技巧與方法09-20
普通話考試說話技巧推薦11-25
普通話考試說話范文考試技巧201707-16
最新普通話考試說話范文考試技巧12-04
最新普通話考試說話題技巧03-30
普通話考試的技巧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