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學心理學沖刺試題及答案
引導語: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于設計課程、改良 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學心理學沖刺試題及答案,歡迎參考!
教育學心理學沖刺試題及答案 1
一、單選題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試圖把教育學建立在心理學和哲學的基礎之上(B )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C.杜威 D.洛克
2.贊科夫在《教學與發展》一書中提出五條新的教學原則,不在此列的一條是(D )
A.高難度原則 B.高速度原則C.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的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
A.教育將隨國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現出自身的歷史繼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滯后于社會政治經濟發展D.教育現象最早出現于奴隸社會
4.體育的根本任務是( B)
A.通過體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強學生體質
C.向學生傳授體育和衛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D.向國家輸送優秀運動員
5.我國實行的第一個現代學制是( B)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6."教學相長"這一提法(C )
A.最早出現于《論語》B.指明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
C.是我國新型的師生關系的特點之一D.說明教學過程包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要素
7.澳大利亞的教師在向學生講"雪花"這一事物時,采用觀看錄像帶并向空中拋灑大量碎紙片以引導學生體會下雪場景的方式,這種直觀的手段是(B ) A.實物直觀 B.模象直觀C.語言直觀 D.虛擬直觀
8.學校實現德育內容、達到德育目標的基本手段是(C )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活動
C.各科教學活動D.校會、班會、周會、晨會、時事政策學習
9.班主任的工作重點和最為經常的工作是(A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響,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D.教育學生努力學習
10.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A ) A.上課 B.備課C.課堂練習 D.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11.班級授課制的實施在我國始于(B ) A.唐代 B.清末C.民國初期 D.新中國成立
12.哪個社會的教育具有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的特點(B ) A.原始社會 B.古代社會C.資本主義 D.社會主義
13.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基本方法是(A ) A.觀察法 B.問卷法C.談話法 D.調查法
二、填空題
14.洛克在《教育漫話》一書中提出了"紳士教育"的思想,充分體現了他在教育目的論上持個人本位論主張。
15.教育的兩大基本規律是教育與社會發展相互制約的規律和教育與人的發展相互制約的規律。
16.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基本內容,促進人的身心發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過程。學校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體育課。
17.廣義的教育制度指國民教育制度;狹義的教育制度即學制,它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
18.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這句名言可以用來說明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師生關系的民主平等特點。
三、簡答題
19.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社會屬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它是一個永恒的范疇。
②教育具有歷史性。這種歷史性在階級社會中表現為階級性。
③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具體表現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系;教育要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不能將其獨立性絕對化。
20.簡述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主要內容。
①舊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②機器大工業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可能;③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惟一途徑。
21.教學過程中貫徹直觀性教學原則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恰當地選擇直觀手段。
(2)直視手段的運用必須與教師的講解密切配合。
(3)重視運用語言直觀。教師要善于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四、論述題
22.試論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1)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是教師領導下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體作用。
(2)我們既不能片面地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也不能主張兒童中心主義,而要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調動學生的自覺積極性正確地結合起來。
(3)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文化知識要內化為學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過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實踐活動,因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學習主動性。
(4)教師是教育者,他要將國家社會規定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聞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學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師要對教學過程起主導作用。
教育學心理學沖刺試題及答案 2
1、“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2、制度化教育階段開始于:近代。
3、各國的學校教育系統基本形成于:19世紀末。
4、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義務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發教學法的最早倡導者是:孔子。
6、建國初期,對我國教育理論體系影響較大的蘇聯教育家是:凱洛夫。
7、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
8、古代中國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六藝,它包括:禮、樂、射、御、書、數。
9、在古代印度,能夠享受最好教育的是當時的最高種姓:婆羅門。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規教育形成的主要標志是形成近代的:學校教育系統。
11、中國的科舉制度開始于:隋唐時期。
12、戰國后期,我國出現的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文獻是:《學記》。
13、在古希臘,最早提出發現法的大教育家是:蘇格拉底。
14、古希臘著名思想家柏拉圖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國》。
15、在人類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學說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
16、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萌芽于:夸美紐斯的《大教育學論》。
17、強調教育學的心理學和倫理學基礎,奠定了科學教育學基礎的教育家是:赫爾巴特。
18、資產階級傳統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
19、20世紀初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義與教育》。
20、主張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以兒童中心主義著稱的美國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層次結構和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學為目標,以(基礎科學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校教育。
23、職業教育是以生產勞動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以生產勞動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以(就業)為主要目標的學校教育。
24、英國教育家洛克將那種既有貴族氣派,又有資產階級創業精神和才干,還有強健的體魄的人稱之為(紳士)。
25、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和現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26、規定著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系統,包括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企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制度中(學校教育制度)。
27、西歐中世紀早期的教會學校主要學習神學和七藝,七藝包括(修詞、音樂、算術、幾何、文法、天文、辨證法)
28、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是清朝末年的(“廢科舉,興學校”)。
29、中國近代完備的學制系統產生于1902年的“壬寅學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學制”)。
30、宋代以后,作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依據的是(四書五經)。
31、歐洲中世紀用于對普通貧民子弟傳授宗教及讀寫知識的教會學校中(教區學校)。
32、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記載〈論語〉中。
33、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
34、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維多里諾)、法國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張讓兒童順其自然,甚至擺脫社會影響而發展的教育家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
36、蘇格拉底的問答法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第二步叫定義,第三步是助產術。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曾為師”,“以吏為師”。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篤德》。
39、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愛彌兒》一書中。
40、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成為一門規范的學科。
41、杜威是20世紀初(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義與教育》。
42、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教育發展的最終決定因素是:社會生產力。
43、一定社會條件下,決定教育領導權的社會因素是:政治經濟制度。
44、美國人力資本理論的代表者舒爾茨認為,教育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是:33%。
45、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具有雙重文化屬性,即傳遞和深化文化與:構成文化本體。
46、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稱為:學校文化。
47、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精神或觀念文化。
48、一定社會條件下,制約教育的性質和發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會因素是:政治經濟制度。
49、教育的發展受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制約,但教育又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具有(相對獨立性)特征。
50、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最主要的途徑是(學校教育)。
51、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首先表現為對教育發展的(動力作用),而且還能為教育的發展指明方向、預示結果。
52、學校教育進行的科學知識的再生產,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高效率)的再生產。
53、學校物質文化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環境文化),二是(設施文化)。
54、學校精神文化可分為如下四種基本成分:(一是認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價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學校的組織和制度文化有三種主要的表達方式:(一是保證學校正常運行的組織形態,二是規章制度,三是角色規范。)
56、美國生物社會學家威爾遜認為決定人的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是:基因復制。
57、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認為,人的發展完全是由環境決定的。這是一種:外鑠論觀點。
58、內者一般強調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內在需要。
教育學心理學沖刺試題及答案 3
一、單項選擇題
1.杜威所主張的教育思想被稱作是 ( C )
A.存在主義教育思想; B.要素主義教育思想;C.實用主義教育思想;D.永恒主義教育思想
2.在17世紀,對班級授課制給予了系統的理論描述和概括,從而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B
A.北歐的尼德蘭;B.捷克的夸美紐斯;C.法國的斯圖謨;D.德國的福祿培爾
3.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C)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 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4.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協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 D )
A.觀察法;B.讀書法;C.文獻法;D.行動研究法
A.勞動起源論;B.生物起源論;C.心理起源論;D.生物進化論
6.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黨的( B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濟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構組織管理等相對穩定的運行模式和規定,這是指( C )
A.教育制度;B.學校教育制度;C.教育體制;D.學校領導制度
10.馬克思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途徑和方法是( A)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B.加強現代科學教育;C.開展網絡教育;D.高等學校擴招
A.認識活動;B.教師教的活動;C.學生學的活動;D.課堂活動
12.師范學校的出現,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從時間上來說,(C )
A.是同時的;B.師范學校出現得早;C.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的時間早;D.說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C)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14.小學階段是發展學生個性( B)
A.并不重要的時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時期;C.沒有效果的時期;D.最不會受外界影響的時期
15.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 B)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A.赫爾巴特;B.瓦·根舍因p;C.懷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系問題上,應堅持的是( C )
18.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B)
A.主體;B.客體;C.教的主體;D.學的主體
19.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里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干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這是( B)
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B.環境決定論的觀點;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D.兒童決定論的觀點
A.杜威;B.懷特海;C.布魯納;D.克伯屈
二、多項選擇題
1.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完整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應當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
A.認知領域;B.日常生活領域;C.情感領域;D.動作技能;E.安全領域
2.文化發展對學校課程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AC )
A. 內容的豐富;B.增強國家對課程改革控制權;
C.課程結構的更新;D.為課程改革提供物質基礎;E.課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國學校教育層次包括(ABCD )
A.幼兒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學歷教育
4.古希臘把三藝作為教育內容,這三藝是指(BCD )
A.四書;B.文法;C.修辭;D.辯證法;E.論語
5.教育活動中要注意三結合,發揮教育合力,這三結合所指的三種教育是(ADE )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級教育;D.學校教育;E.社區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說法的是(BCDE )
A. 方法科學;B.家長對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文化學習;
D.不能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個分支
7.結合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的特殊性,組織教師進修時,一般是(ABD)
A.以業余為主;B.以自學為主;C.以長期為主;D.以短期為主;E.以國外學習為主
8.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的少年兒童社會權利是(ACDE )
A.無歧視原則;B.提早自立原則;
C.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D.尊重兒童尊嚴原則;E.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9.以下說法中,反映當代世界各國課程改革中所存在著的一些共同的發展趨勢的是(BCDE )
A. 重視課程的標準化建設;B.重視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綜合化;
C.重視基礎學科和知識的結構化;D.重視能力的培養;E.重視個別差異
10.下列課程屬于綜合課程的有(ABE )
A.核心課程;B.融合課程;C.潛在課程;D.活動課程;E.廣域課程
三、名詞解釋
1.教育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同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含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解釋之二: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改變人的身心素質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這是廣義的教育;但廣義的定義外延過大,在現代社會,學校教育構成現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學校教育是由專職機構的專職人員承擔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系統性社會活動
2.教育方針教育方針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方向和總指針,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是確定教育事業發展方向,指導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略原則和行動綱領
3.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社會的思想觀點政治準則和道德規范轉化為個體思想品質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三個方面
4.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中小學為實現學校教育目的,與課堂教學相配合,在課堂教學以外對學生身心實施多種影響的正規教育活動
5.教育科學教育科學是以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為共同研究對象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是若干個教育類學科構成的學科總體
四、簡答題
(1)科技進步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根本原因;
(2)現代科技知識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主要內容;
(3)科學技術改變了教育技術
(1)以教學為主是由學校教育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
(2)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3)教學為主是由教學自身特點決定的;
(4)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學校工作必須要以教學為主,如我國建國以來教育實踐能說明這一點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個國家對其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而培養目標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級或某一類學校或某一個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是國家總體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階段或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專業的具體化;
其次,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礎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須通過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而實現
4.簡述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是什么?
(1)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2)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為學校產生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
(3)文字的產生和知識的記載與整理達到了一定程度,使人類的間接經驗得以傳遞
(4)國家機器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來培養官吏和知識分子
五、論述題
答: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它的意義是:
(1)師德對教師自身的發展與提高起保證和推動作用,使教師保持良好的從業心態;
(2)教師的道德行為對學生是直接的示范,對于養成良好品德處于關鍵時期的小學生來說,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師德修養直接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內容是
2.如何理解教育的經濟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現實的生產力,是勞動力再生產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夠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
(4)教育還可以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新的生產力
【教育學心理學沖刺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最新教育學心理學試題及答案05-31
教育學心理學試題庫及答案(精選10套)04-11
2024教師教育學心理學試題及答案09-29
臨床執業助理醫師沖刺試題及答案03-23
護士資格兒科護理沖刺試題及答案03-17
司法考試《三卷》沖刺試題及答案09-20
2016年高考數學沖刺試題及答案03-19
初級中藥士考試沖刺模擬試題及答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