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國愛耳日宣傳資料
全國愛耳日時間為每年的3月3日,主要有宣傳和預防耳部疾病的作用。大陸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工作薄弱;為了降低耳聾發生率,控制新生聾兒數量的增長,預防工作尤為重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全國愛耳日宣傳資料,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1、什么是聽力障礙?
聽力障礙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雙耳聽覺困難,聽不到或聽不清環境聲及言語聲。其程度包括以下幾種: 輕度(聽閾26~40 dB HL):聽談話聲有困難 中度(聽閾41~60 dB HL):聽大聲說話有困難 重度(聽閾61~80 dB HL):對著耳朵大聲喊只能聽到幾個詞 極重度(聽閾80 dB HL以上):對著耳朵大聲喊也聽不到任何詞
聽力障礙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對于兒童,則可影響其語言能力的發
2、兒童聽力障礙的發病率是多少?有哪些危害?
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為1%~2%,隨著年齡增長,永久性聽力障礙可持續增加,5歲前聽力障礙發病率上升到2.7%,青春期則高達3.5%。
兒童期是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如果聽力障礙沒有被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干預措施,輕者可導致言語發育落后及行為問題;重者會導致聾啞,甚至影響兒童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發展,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因此,兒童聽力障礙的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至關重要。
3、孕前或孕中如何預防寶寶出現聽力損失?
影響出生寶寶聽力的因素有很多,遺傳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加強孕前檢查,特別是有耳聾或耳聾家族史的夫婦、曾生育過耳聾 患兒的夫婦,應盡可能在孕前進行耳聾基因篩查,減少耳聾患兒的 出生。 孕中很多因素也會影響胎兒的聽力,主要有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包 括風疹、巨細胞病毒等)、孕期使用耳毒性藥物(慶大霉素、卡那 霉素等)、高危孕婦(糖尿病、甲低等)。因此,孕期應避免病毒 感染和使用耳毒性藥物,加強高危孕婦監測。
4、如何預防新生兒出現非遺傳性聽力損失?
感染是新生兒期聽力損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巨細胞病毒感染(多發生在宮內或生產時)可造成內耳和(或)聽神經損傷;神經系統感染與缺氧、嚴重高膽紅素血癥也可影響聽神經,導致聽力損失。早產兒由于發育不成熟,聽力損失比例明顯高于足月兒。某些藥物的不當使用也可能影響新生兒聽力。
因此,積極治療原發病,合理用藥是預防新生兒聽力損失的重要措施。另外,降低環境噪音、防止中耳炎發生也同樣重要。
5、如何預防兒童期的聽力損失?
諸多原因可導致兒童聽力損失,建議做好如下預防措施: 有耳聾家族史者,建議進行耳聾基因檢測及遺傳咨詢;新生兒期有 窒息、黃疸及病毒感染等病史者,3歲以前每年至少復查聽力1~2次。 加強鍛煉,提高體質,減少感染性疾病(腦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所致的聽力損失。 要預防頭部外傷及娛樂噪聲等造成聽力損失。 如發現孩子拍打或抓耳部;有耳癢、耳脹等癥狀;對聲音反應遲鈍 或聽不清反問多等,需排除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6、如何進行兒童聽力篩查?
我國《兒童耳及聽力保健技術規范》規定,兒童聽力篩查的年齡為0~6歲,即新生兒期聽力篩查后,進入0~6歲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在健康檢查的同時進行耳及聽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齡為聽力篩查的重點年齡。
0~3歲嬰幼兒,采用篩查型耳聲發射儀、聽覺行為觀察法或便攜式聽覺評估儀進行聽力篩查;3歲以上兒童除上述篩查外,推薦結合鼓室圖檢查,分別在4、5、6歲各進行一次篩查。 任何一項篩查結果呈陽性者,應當及時轉診。
7、如果兒童被確診為聽力障礙該怎么辦?
如果兒童被確診為聽力障礙就必須實施早期干預,這是患兒康復成功的關鍵。根據患兒不同的聽力情況,選擇不同的干預措施。
對于分泌性中耳炎患兒,應進行定期隨訪和復查,根據聽力情況給予觀察或藥物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對于輕度及中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兒,除了定期復查聽力外,應配戴助聽器;對于重度及極重度聽力障礙患兒,如配戴助聽器無效,可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對于單側聽力障礙患兒,也要及時進行聽覺干預,同時保護好健耳,避免頭部外傷以及藥物的不當使用,以防健耳聽力下降。
8、助聽器選配有哪些注意事項?
助聽器是一種精密的電聲放大器,可以幫助聽障患者聽到原本聽不到的聲音,通過處理、放大聲信號,使聽障患者聽到、聽清聲音。選配助聽器是目前聽障患者常用的康復手段之一。 兒童選配助聽器需注意以下方面: 選配前進行全面的聽力學檢查,確定適應證,根據兒童的聽力損失 性質及程度選配適合的助聽器。 在正規的聽力康復機構或助聽器驗配機構選配助聽器,不可自行購 買,隨意配戴,以免加重聽力損失。 由專業人員定期調試助聽器并進行助聽器效果評估。
9、人工耳蝸植入有哪些注意事項?
人工耳蝸是一種高科技電子裝置,它將聲音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直接刺激聽神經,從而讓人產生聽覺。它是目前重度、極重度聽障患者較為有效的康復手段之一。
聽障兒童植入和配戴人工耳蝸需注意以下方面: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前需進行一系列評估,確保聽障兒童適合植入。 需建立正確的期望值。人工耳蝸術后的康復效果受植入者年齡、聽 障病因、病程及術前聽覺語言水平等因素影響,不同個體的效果可 能差異較大。 人工耳蝸開機后需定期調試,并強化聽覺語言康復訓練。
10、聽障兒童可選擇哪些康復形式?
目前,我國聽障兒童主要有3種康復形式: 機構康復:聽障兒童在康復機構接受全日制康復教育,專業人員直接對 聽障兒童進行康復,同時對家長給予一定指導。這種形式一般適用于 3~6歲聽障兒童。 家庭康復:聽障兒童在家庭進行康復訓練,家庭可通過家長培訓、 親子同訓、預約個別化訓練等形式接受康復機構的指導。這種形式 一般適用于3歲以下的聽障兒童。 隨班就讀(融合教育):聽障兒童進入普通幼兒園、普通學校隨班 就讀,家長在家進行康復強化,同時,可定期接受康復機構指導。 這種形式一般適用于3歲以上、具備一定聽覺語言能力基礎的聽障 兒童。
無論采取何種康復形式,都要堅持全面康復的理念,即不僅要關注聽障兒童聽覺、語言的發展,還要關注其認知、情緒、行為、社會性等各方面的健康發展。
11、聽障兒童隨班就讀應注意什么?
當聽障兒童具備一定聽力語言水平后,進入普通幼兒園、普通學校接受隨班就讀,將為其融入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對于隨班就讀聽障兒童,家長需要關注以下問題: 時刻關注助聽設備工作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定期調試助聽設備,進行助聽效果評估; 堅持每天進行聽覺語言強化訓練; 培養聽障兒童的適應能力、交往能力和學習能力; 關注聽障兒童心理變化,幫助其建立自信心,融入健聽群體。
12、聽障兒童救助渠道有哪些?
我國政府與社會各界十分重視與關注聽障兒童的康復,各種救助項目紛紛出臺。目前國家相關救助項目主要有以下幾類: “七彩夢行動計劃”聾兒人工耳蝸康復救助項目 “七彩夢行動計劃”貧困聾兒助聽器康復救助項目 “聽力重建 啟聰行動”人工耳蝸捐贈項目 國產人工耳蝸資助項目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0~14歲兒童總數超過2.2億。做好兒童聽力保健及聽力障礙早發現、早干預和早康復具有重大的搶救性意義。
黨和政府歷來重視兒童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工作。通過組織實施5個全國聽力語言康復五年規劃,40余萬名聽障兒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聽力語言康復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亟待提高,我國兒童聽力障礙預防和康復工作還面臨諸多問題和困難。
為與國際社會同步,進一步加強我國兒童聽力障礙預防和康復工作,增強我國對全球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的影響力,研究決定將2016年全國“愛耳日”活動主題確定為:“關注兒童聽力健康”。
【拓展】
一、怎樣保護耳朵
1、預防耳內進水,防止外耳道發炎
我們的外耳道深達2.5~3厘米,而且還不直,外耳道皮膚還有許多纖細的絨毛。游泳或洗澡、洗頭時耳內進水,水不容易出來,會誘發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導致聽力下降。
特別對那些已經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人,還非常容易導致中耳炎。中耳一旦發炎就會出現耳朵長期流膿的癥狀,最重會導致漸進性的聽力損害,治療起來也非常繁瑣、費事、費力。
那么,一旦外耳道內進水了怎么辦呢?你可以通過單腳墊腳蹦跳的運動讓水流出來,或用棉簽把水吸出,再不行可以用電吹風把耳內的水蒸發出來。
2、謹慎用藥,防止藥物性耳聾
我們聽覺的產生和耳內有一個叫耳蝸的結構密切相關,耳蝸結構中有一種毛細胞,他們起到將聲波轉化為電信號的作用,這些毛細胞非常嬌弱,許多藥物對它們都會造成傷害,像氨基糖甙類消炎藥(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會損傷毛細胞,這種藥物引起的耳聾被稱為藥物性耳聾。
有的人對這些藥物極為敏感,即便用上一點點這些藥物,也會引起藥物性耳聾。因此,在使用藥物特別是上述藥物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3、感冒后或坐飛機后耳朵疼痛要及時治療。
我們的耳朵和鼻咽部通過一個叫做咽鼓管的結構相通。這個管子的作用是調整耳朵內外的壓力。
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順著這個管子逆行感染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飛機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壓力變化過大,咽鼓管不能及時調整耳內壓力,也會引起急性中耳炎。
中耳內炎癥如果不能及時消除就會引起聽力障礙,嚴重時還會引起中耳化膿性病變,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因此在感冒后或者坐飛機后耳朵出現問題要及時請耳鼻喉科醫師診治,切莫耽誤了病情。
4、突然出現聽力下降要第一時間診治
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的生活壓力、精神壓力明顯增加,醫學發現,與之相伴的一種疾病——突發性耳聾也明顯增加了。
突發性耳聾表現為突然發生的聽力下降,還伴有耳鳴或者眩暈、耳內悶塞感。突發性耳聾是一種急癥,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腦梗塞”,因此治療越早越好,所以說“時間就是聽力”一點都不過分。如果病史超過15天,聽力恢復就較難了。
為預防突發性耳聾,生活中要做到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現聽力下降或耳鳴應盡快向耳鼻喉科醫生求助。
5、預防噪聲聾很重要
噪聲對人類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對聽覺器官的損害最為明顯。噪聲引起的耳聾被稱為噪聲性耳聾,噪聲聾治療起來難度很大,一旦出現還會有持續下降的過程,有人喜歡帶著耳機大聲聽音樂,這是現代社會引起噪聲性聾最常見的原因。
噪聲性聾主要是預防。如不要長時間大聲聽耳機傳出音樂;過節放鞭炮要離鞭炮遠一點,盡可能捂上耳朵;長期生活在噪聲環境中的人應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及工間休息。
6、不正確的掏耳朵會損害耳朵
有人喜歡用手指甲、發卡、挖耳匙甚至鐵簽掏耳朵,這其實非常危險,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膚,導致外耳道發炎、甚至會導致鼓膜穿孔,最重會影響聽力。
自己掏耳朵時最好用棉棍沾上一些酒精,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盡量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的東西掏耳朵,另外不要形成頻繁挖耳的習慣。一般來說,一周左右一次足矣。
如長期不掏耳朵,則可能形成耵聹栓塞,這時自己很難掏出來了,應該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
二、搓耳朵有什么好處
第一個好處:活血驅寒
這是最明顯的好處,我們天冷的時候不就是喜歡搓搓耳朵嗎,一頓搓摸之后,感覺全身都暖和了。
第二個好處:疏通經絡
人體某一臟腑或者某一部位發生病變時,都會通過經絡反應到耳朵的相應點上,所以經常折磨耳朵的話能疏通經絡,使人體氣血得到運行,臟腑得到調理,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第三個好處: 美化容顏
每天折磨折磨耳朵,可以起到一定的調節內分泌的作用,從而使人神志清爽、容光煥發,達到美容的效果。
第四個好處:治療高血壓、低血壓
耳朵中含有人體比較重要的末梢神經,經常折磨耳朵的話能調整人體的血壓,比如高血壓患者,可以用拇指搓耳輪后溝,向下搓用力稍重,向上搓用力稍輕;低血壓者,向下搓用力稍輕,向上搓用力稍重。
第五個好處:加強抵抗力
折磨耳朵十分鐘左右,人體中的白細胞數量就會出現增高的情況,同時吞噬細胞和抗體也會大大增加,這就說明,折磨耳朵不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而且可以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
第六個好處:預防耳鳴
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耳朵為腎經經過之處,經常折磨耳朵還可以調節聽力,有效地預防耳鳴和耳聾等方面的疾病,每天折磨耳朵至少三3次,先從上到下搓耳廓前部九下,再從上到下搓耳廓后部九下,搓完以后后,再用食指堵住耳朵孔三兩秒鐘,然后松開。
三、保護耳朵八大方法
1、聽MP3掌握“60—60”原則。這是國際公認的保護聽力的方法,用耳機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此外,耳機最好選頭戴式的,它比耳塞式耳機對聽力的損傷要小,盡量不要在嘈雜環境下用耳機聽音樂。
2、噪音環境下用防護耳塞。有的人不得不在噪音環境下工作和生活,比如機場、建筑工地,可以戴一個防護耳塞,能有效阻隔一部分噪音。如果臨時找不到耳塞,可用棉花球、紙球塞進耳朵,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3、合理飲食、鍛煉身體。維生素B1、B2、B6和維生素C能保護聽覺細胞,可適當補充維生素補充劑,也可多吃粗糧、瘦肉、蛋類、新鮮蔬菜、水果等食物。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應該適當體育鍛煉,保持心情愉快。
4、開快車別開窗。國外廣播公司報道稱,汽車車窗開得太大,開快車時的風噪聲和開慢車時的交通噪音是損害聽力的主要原因。
5、別頻繁掏耳朵。掏耳朵時最好用棉棒,輕輕在外耳道口轉動,然后耳朵朝下,讓耳屎自行排出。要避免使用指甲、卡子等尖銳物挖耳;不要頻繁挖耳,一般一周一次。
6、住在馬路旁,別裝推拉窗。國家室內環境質檢中心主任宋廣生指出,其隔音效果遠遠次于密封較好的平開窗,可以在窗邊多擺綠植。
7、電視機、耳機的音量不宜過大。以柔和、不刺耳為宜;騎車、走路時等噪聲環境中不要聽耳機。
8、對于經常用耳機的人,如果出現頭暈、耳痛等癥狀,應該暫時不用耳機。如果出現耳鳴以及聽力下降,應該及時就醫。
四、提高耳朵聽力的食物
1、富含P-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的食物
如胡蘿卜、南瓜、番茄、雞蛋、萵苣、西葫蘆、鮮桔等。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能給內耳的感覺細胞和中耳上皮細胞提供營養,增強耳細胞活力。
2、富含鋅元素的食物
如魚、瘦肉、牛羊肉、奶制品、啤酒、酵母、芝麻、核桃、花生、大豆、糙米、全麥面等。鋅能促進脂肪代謝,保護耳動脈血管。
3、富含鎂元素的食物
如紅棗、核桃、芝麻、香蕉、菠蘿、芥菜、黃花菜、菠菜、海帶、紫菜和雜糧等。耳動脈中如果鎂元素缺乏會影響耳動脈功能,導致聽力損害。
4、富含維生素D和鈣的食物
如骨頭湯、脫脂奶、鈣片等。維生素D和鈣,既可保持鼓室內的小骨骼,增強耳骨,避免骨質疏松一樣的耳硬化癥,又可凈化耳動脈,提高耳功能。
【全國愛耳日宣傳資料】相關文章:
全國愛耳日教案12-30
全國普通話考試資料12-06
夏季防火安全宣傳資料03-29
食品安全知識宣傳資料09-28
消防安全知識宣傳資料大全10-16
學校食品安全知識宣傳資料06-08
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活動03-25
愛耳日教案最新03-29
5.20母乳喂養知識宣傳資料大全11-29
報關員資格全國統一考試復習資料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