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安全生產管理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2015
1.安全生產管理包括安全生產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監督檢查、工藝技術管理、設備設施管理、作業環境和條件管理等。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對象是(人員)。
2.在安全生產工作中,通常所說的“三違”現象是指(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
3.根據《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判定重大危險源的依據是單元中危險物質的實際存在量、危險物質的臨界量和(危險物質的貯存方式)。
4.在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生產承包責任制)。
5.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的總體要求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是指(從主要負責人副崗位工人都有相應的安全生產責任)。
6.根據有關規定,離開特種作業崗位(B)以上的特種作業人員,應當重新進行實際操作考核,經確認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A.3個月B.6個月 C.一年 D.二年
7.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三同時”工作應在(A)進行。
A.建設項目正式投產前B.建設項目正式投產后
C.建設項目施工開始前 D.建設項目施工開始后
8.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危險預警與監測、事故預防、風險控制及( C)。
A.環境改善 B.事故調查C.應急管理 D.持續改進
9.惡劣氣象條件、噪聲、振動、電磁輻射等物理陛職業危害因素容易引起各種職業病下列可以造成職業性白內障的物理因素是(A )。
A.紅外線 B.紫外線 C.激光 D.X射線
1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指為建立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聯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ILO——OSH2001基本要素“計劃與實施”的內容包括( A)。
A.初始評審、目標、管理方案、運行控制、應急預案與響應
B,目標、管理方案、運行控制、應急預案與響應、改進措施
C.初始評審、目標、管理方案、運行控制、改進措施
D.初始評審、管理方案、運行控制、改進措施
11.在高速運轉的機械飛輪外部安裝肪護罩,屬于( B)安全技術措施。
A.限制能量B.隔離 C.故障設計 D.設置薄弱環節
12.作業環境有害因素包括物理陛有害因素、化學性有害因素和生物性有害因素等,下列屬于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是(ABDE )。
A.噪聲 B.振動C.一氧化碳 D.異常氣象條件 E.電磁輻射
13.我國安全生產方針中的“預防為主”,是指按照事故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千方百計地防止事故的發生。下列措施中,最能體現“預防為主”的是( D)。
A.追究事故責任,加大事故處罰力度 B.籌備應急資源,提高救援能力
C.提高事故的經濟賠償金額 D.建設項目“三同時”
6.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應做到預防為主。下列對安全生產預防原理應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安全生產的預防應以事故財產損失為衡量標準,對那些損失小的事故可投入較少資源
B.雖然存在誘發事故的因素,但并不一定會誘發事故,可不預防
C.可以通過工程技術對策、教育對策和法制對策,有效地預防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
D.本質安全化主要應用于小型設備、設施上,對于大型項目,由于系統復雜,不可能得到應用
14.勞動防護用品可按其防護性能、防護部位、用途進行分類。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按防護性能將勞動防護用品分為( A )大類。
A.二 B.三 C.四 D.五
15.根據毒害作用機理不同,職業性有害氣體可分為窒息性氣體和刺激性氣體。下列氣體中,屬于刺激性氣體的是( D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硫化氫 D.氮氧化物
16.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可分為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危害因素,不屬于作業場所物理性職業病危害因索的是( B )。
A.由氣體排放產生的噪音 B.生產過程釋放的有毒物質
C.爐前工接觸的紅外線 D.電焊時產生的電弧光
17.PET廠包裝車間員工甲,1年半前調整到二廠利樂包裝車間從事包裝工作,現又調回PET廠包裝車間做包裝工。員工甲應重新接受( B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
A.廠級、車間級 B.車間級、班組級 C.廠級、班組級 D.廠級、車間級、班組級
18.生產經營單位對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一般采取廠、車間和班組三級安全教育形式。下
列屬于班組安全生產教育主要內容的是(C )。
A.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 B.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C.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D.從業人員安全生產義務
19.作為最常用的勞動防護用品,安全帽主要是用于防止墜落物對人體頭部造成傷害。安全帽正確的使用方法是( AD)。
A.使用之前應檢查外觀是否有裂紋、碰傷痕跡、凹凸不平、磨損
B.使用對為確保佩戴舒適,應添加附件或去除不必要的附件
C.新購置的安全帽不需驗收就可以直接使用
D.使用時為防止安全帽脫落,要系緊下頦帶,調節好后箍
E.使用時為浸安全帽戴正、戴牢譴將帽襯和帽殼緊貼
20.企業安全生產培訓管理一般包括:識別培訓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實施培訓過程、評估培訓效果和歸檔保存培訓記錄等環節。下列關于安全生產培訓管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A.識別培訓需求就是分析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要求 B.制定培訓計劃就是制定培訓大綱
C.培訓效果的評估方法之一是跟蹤員工現場應用能力 D.培訓記錄應上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歸檔保存
分析:答案C。A、B說法片面,D不對。
21.接觸職業危害因素不一定就會患職業病,職業病發生與否主要取決于( )。
A.接觸職業性危害因素大員的年齡、性別和營養狀況
B.接觸職業性危害因素的性質
C.接觸職業性危害因素的性質、接觸劑量和接觸人員的易感性
D.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員的健康狀態
分析:答案C。考核導致職業病發生的因素。
22.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的下列安全生產問題,應該責令限期改正的是( )。
A.違章指揮
B.違章作業
C.違反勞動紀律
D.安全生產責任制不完善
分析:答案D。A、B、C應責令立即改正。
23.下列對生產場所的液氨儲罐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正確的包括( )。
A.液氨儲罐是危險源
B.液氨儲罐接地裝置斷開是事故隱患
C.液氨儲罐存在生物性危險有害因素
D.液氨儲罐存在化學性危險有害因素
E.液氨儲罐發生的事故類型只有火災事故
分析:答案ABD。考核危險源、事故隱患的相關知識,液氨儲罐不存在生物性危險有害因素,可能發生火災、爆炸、中毒事故。
24.按照《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l號),下列勞動防護用品中,具有預防職業病功能的有()。
A.防塵口罩
B.耳塞
C.安全帶
D.絕緣手套
E.安全帽
分析:答案 AB。A能預防塵肺病,B能預防噪聲聾。
24、安全定義中指出嚴守各項規定,消除(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狀態)
25、不安全行為是指(造成事故的人為錯誤)。(造成事故的人為錯誤)
26、不安全狀態是指(導致事故發生的本質條件)。(導致事故發生的物質條件)
27、6S推行要領是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
28、為(雷電)安全標志。(當心觸電)
29、為(當心中毒)安全標志。(當心中毒)
30、為(停車場)標志。(停車場)
31、為(疏散通道方向)標志。(疏散通道方向)
32、為(禁止駛車)標志。(禁止駛車)
【安全生產管理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安全生產知識競賽試題與答案04-16
安全生產知識競賽試題(含答案)01-21
水利安全生產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05-29
安全生產應急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01-14
新安全生產法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03-02
2017新安全生產法競賽試題及答案06-04
安全生產消防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201705-30
2017安全生產知識競賽試題帶答案07-27
質量管理知識競賽試題(附答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