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礦業工程考點:施工防治水方法及應用
引導語:礦業工程學科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極為重要,并將不斷推動和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協調發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礦業工程考點:施工防治水方法及應用,歡迎參考!
一、注漿堵水
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為了打干井而在井筒掘進前向圍巖含水層注漿堵水,叫預注漿;另一是為了封住井壁滲水而在井筒掘砌完后向含水層段的井壁注漿,叫壁后注漿。
(一)預注漿
1.地面預注漿
地面預注漿的鉆注漿孔和注漿工作都是建井準備期在地面進行的。鉆孔布置在大于井筒掘進直徑1~3m的圓周上,有時也可以布置在井筒掘進直徑范圍以內。
若含水層較薄,可一次注漿完成。若含水層比較厚,則應分段注漿。
厚含水巖層分段注漿的順序有兩種:一種是自上而下分段鉆孔,分段注漿。這種注漿方式效果好,但注漿孔復鉆工程量大;另一種是注漿孔一次鉆到含水層以下3~4m,而后自下向上借助止漿塞分段注漿。效果不如前者,特別是在垂直裂隙發育的含水巖層內,自下向上分段注漿更不宜采用。
2.工作面預注漿
井筒掘進到距含水巖層一定距離時便停止掘進,構筑混凝土止水墊,隨后鉆孔注漿。當含水層上方巖層比較堅固致密時,可以留巖帽代替混凝土止水墊,然后在巖帽上鉆孔注漿。注漿孔間距一般為1.0~2.0m。
一般在預測井筒涌水量超過10m3/h時就要采取工作面注漿措施。
(二)壁后注漿
壁后注漿一般是自上而下分段進行。注漿段高,視含水層賦存條件和具體出水點位置而定,一般段高為15~25m。
井筒圍巖裂隙較大、出水較多的地段,應在砌壁時預埋注漿管。在沒有預埋注漿管時,可用鑿巖機打眼埋設注漿管。注漿孔的深度應透過井壁進入含水巖層100~200mm。
在表土層內,為了避免透水涌砂,鉆孔不能穿透井壁,只能進行壁內注漿堵塞井壁裂隙,達到加固井壁和封水的目的。采用雙層井壁支護結構時一般是進行壁間注漿,進行壁間注漿時注漿孔的深度應進入外層井壁100~200mm,一般不允許穿透外層井壁。
二、井筒排水
可分為吊桶排水和吊泵或臥泵排水。
(一)吊桶排水
涌水量不超過8m3/h采用。
(二)吊泵排水
利用吊泵排水以涌水量不超過40m3/h為宜。
(三)臥泵排水
在吊盤上設水箱和臥泵,工作面用風動潛水泵排水入水箱,經過除沙后,由臥泵排到地面。
三、截水和泄水
截住井幫淋水的方法可在含水層下面設置截水槽,將淋水截住導入水箱內再由臥泵排到地面。
若井筒開挖前,已有巷道預先通往井筒底部,而且井底水平已構成排水系統,這時可采用鉆孔泄水,可為井筒的順利施工創造條件。
【礦業工程考點:施工防治水方法及應用】相關文章:
礦業考點:基坑的其他支護形式及其應用04-04
二級建造師《礦業工程》考點:施工環境保護09-17
二建《礦業工程》考點:施工質量管理的內容及其保障體系04-15
一級建造師《礦業工程》重點考點10-24
基坑施工的防排水方法09-04
2016咨詢工程師《方法與實務》考點練習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