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會計實務試題2015精選及答案
案例分析題四(本題15分)
甲公司和乙公司為兩家高科技企業,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均為15%。甲公司總部在北京,主要經營業務在華北地區;乙公司總部和主要經營業務均在上海。乙公司與甲公司經營同類業務,已先期占領了所在城市的大部分市場,但資金周轉存在一定困難,可能影響未來持續發展。
2013年1月,甲公司為拓展市場,形成以上海為中心,輻射華東的新的市場領域,著手籌備并購乙公司。并購雙方經過多次溝通,于2013年3月最終達成一致意向。
甲公司準備收購乙公司100%的股權,為此聘請資產評估機構對乙公司進行價值評估,評估基準日為2012年12月31日。資產評估機構采用收益法和市場法兩種方法對乙公司價值進行評估。并購雙方經協商,最終確定按市場法的評估結果作為交易的基礎,并得到有關方面的認可。與乙公司價值評估相關的資料如下:
(1)2012年12月31日,乙公司資產負債率為50%,稅前債務資本成本為8%。假定無風險報酬率為6%,市場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為12%,可比上市公司無負債經營β值為0.8。
(2)乙公司2012年稅后利潤為2億元,其中包含2012年12月20日乙公司處置一項無形資產的稅后凈收益0.1億元。
(3)2012年12月31日,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為15倍。
假定并購乙公司前,甲公司價值為200億元;并購乙公司后,經過內部整合,甲公司價值將達到235億元。
甲公司應支付的并購對價為30億元。甲公司預計除并購對價款外,還將發生相關交易費用0.5億元。
假定不考試其他因素。
要求:
1.分別從行業相關性角度和被并購企業意愿角度,判斷甲公司并購乙公司屬于何種并購類型,并簡要說明理由。
2.計算用收益法評估乙公司價值時所使用的折現率。
3.用可比企業分析法計算乙公司的價值。
4.計算甲公司并購收益和并購凈收益,并從財務管理角度判斷該并購是否可行。
【分析與解釋】
1.(1)從行業相關性角度,甲公司并購乙公司屬于橫向并購。(1分)
理由:甲公司與乙公司屬于經營同類業務的企業。(1分)
(2)從被并購企業意愿角度,甲公司并購乙公司屬于善意并購。(1分)
理由:并購雙方經過充分溝通達成一致。(1分)
2.乙公司負債經營β系數=0.8×[1+(1-15%)×(50%/50%)]=1.48(1分)
re=6%+1.48×(12%-6%)=14.88%(1分)
rd=8%×(1-15%)=6.8%(1分)
rwacc=14.88%×50%+6.8%×50%=10.84%(1分)
或:re=6%+0.8×[1+(1-15%)×(50%/50%)]×(12%-6%)=14.88%(2分)
rwacc=14.88%×50%+8%×(1-15%)×50%=10.84%(2分)
3.調整后的乙公司2012年稅后利潤為:2-0.1=1.9(億元)(1分)
乙公司價值=1.9×15=28.5(億元)(1分)
或:乙公司價值=(2-0.1)×15=28.5(億元)(2分)
4.(1)計算并購收益和并購凈收益
并購收益=235-(200+28.5)=6.5億元(1分)
并購溢價=30-28.5=1.5(億元)(1分)
并購凈收益=6.5-1.5-0.5=4.5(億元)(1分)
或:并購收益=235-(200+28.5)=6.5(億元)(1分)
并購凈收益=6.5-(30-28.5)-0.5=4.5(億元)(2分)
(2)判斷并購是否可行
甲公司并購乙公司后能夠產生4.5億元的并購凈收益,從財務管理角度分析,此項并購交易可行。(2分)
案例分析題五(本題10分)
甲單位為中央級環保事業單位,于2013年1月1日起執行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并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2013年7月2日,該單位總會計師組織有關人員就下列事項進行研究:
(1)關于甲單位準備編制的2014年度“一上”預算草案,財務處李某建議將實施“營改增”后應繳納的增值稅,按照政府支出功能分類科目列入“節能環保”類,按照政府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列入“商品和服務支出”類的“稅金及附加費用”款。
(2)甲單位為進行環境治理,采用公開招標方式采購一套大型設備(未納入集中采購目錄范圍,但達到政府采購限額標準)。甲單位自2013年6月20日發出招標文件后,供應商投標非常踴躍,截至7月2日已經收到10家供應商的投標文件。物資采購處張某建議,鑒于投標供應商已經較多,為滿足環境治理工作迫切需要,會后第二天(7月3日)立即開始評標。
(3)甲單位的一臺大型儀器設備于2013年6月提前報廢。該儀器設備的賬面原值為1 000萬元,累計折舊為900萬元,賬面價值為100萬元。資產管理處孫某建議,該儀器設備的賬面價值不足800萬元,未達到財政部門審批標準,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即可。
(4)甲單位按規定程序報經批準于2013年6月對外轉讓一項股權投資,投資賬面價值為300萬元;該投資原由甲單位投出自行研發的專利權形成。轉讓該投資取得收入380萬元,另支付相關稅費2萬元。財務處李某建議將該投資賬面價值扣除相關稅費后的凈額298萬元上繳國庫。
(5)甲單位所屬的重點實驗室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為了更好地發揮該重點實驗室的作用,經上級有關部門批準,定于2013年12月31日將該重點實驗室分立為獨立的中央級事業單位。本次會議對分立相關的資產評估等事宜進行研究。資產管理處孫某建議,該重點實驗室的分立屬于無償劃轉,不需要進行資產評估。
要求:
根據國家部門預算管理、國有資產管理、政府采購、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相關規定,逐項判斷事項(1)至(5)的建議是否正確。如不正確,分別說明理由。
【分析與解釋】
1.事項(1)的建議不正確。(0.5分)
理由:增值稅屬于價外稅,不列入支出預算。(1分)
2.事項(2)的建議不正確。(0.5分)
理由:實行公開招標方式采購的,自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起至投標人提交投標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二十日。(2分)
3.事項(3)的建議不正確。(0.5分)
理由:資產處置的審批權限按照資產的原值確定,該儀器設備的原值超過800萬元,應報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核后,報財政部審批。(2分)
4.事項(4)的建議正確。(1分)
5.事項(5)的建議不正確。(0.5分)
理由:該重點實驗室的分立不屬于無償劃轉;(1分)
該分立應進行資產評估。(1分)
案例分析題六(本題10分)
甲公司為一家境內國有控股大型油脂生產企業,原材料豆粕主要依賴進口,產品主要在國內市場銷售。為防范購入豆粕成本的匯率風險,甲公司董事會決定嘗試開展套期保值業務。
(1)2012年11月15日,甲公司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專題研究,主要觀點如下:
①開展套期保值業務,有利于公司防范風險、參與市場資源配置、提升競爭力。公司作為大型企業,應建立套期保值業務相關風險管理制度及應急預案,確保套期保值業務零風險。
②公司應專門成立套期保值業務工作小組。該工作小組內分設交易員、檔案管理員、會計核算員、資金調撥員和風險管理員等崗位,各崗位由專人負責。
③前臺交易員應緊盯世界主要外匯市場的匯率波動情況。鑒于外匯市場瞬息萬變,為避免貽誤商機,前臺交易員可即時操作,但事后須及時補辦報批手續。
④公司從事匯率套期保值業務,以防范匯率風險為主要目的,以正常生產經營需要為基礎,以具體經營業務為依托;在有利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且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時,可以利用銀行信貸資金從事套期保值。
(2)根據公司決議,甲公司開展了如下套期保值業務:
2012年12月1日,甲公司與境外A公司簽訂合同,約定于2013年2月28日以每噸500美元的價值購入10000噸豆粕。當日,甲公司與B金融機構簽訂了一項買入3個月到期的遠期外匯合同,合同金額5 000 000美元,約定匯率為1美元=6.28元人民幣;該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6.25元人民幣。2013年2月28日,甲公司以凈額方式結算該遠期外匯合同,并購入豆粕。此外,2012年12月31日,1個月美元對人民幣遠期匯率為1美元=6.29元人民幣,2個月美元對人民幣遠期匯率為1美元=6.30元人民幣,人民幣的市場利率為5.4%;2013年2月28日,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率為1美元=6.35元人民幣。
假定該套期保值業務符合套期保值會計準則所規定的運用套期會計的條件。甲公司在討論對該套期保值業務具體如何運用套期會計處理時,有如下三種觀點:
①將該套期保值業務劃分為公允價值套期,遠期外匯合同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
②將該套期保值業務劃分為現金流量套期,遠期外匯合同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
③將該套期保值業務劃分為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遠期外匯合同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據資料(1),逐項判斷甲公司①至④項觀點是否存在不當之處;對存在不當之處的,分別指出不當之處,并逐項說明理由。
2.根據資料(2),分別判斷甲公司對該套期保值業務會計處理的三種觀點是否正確;對不正確的,分別說明理由。
3. 根據資料(2),分別計算該套期保值業務中遠期外匯合同在2012年12月1日、2012年12月31日的公允價值。
【分析與解釋】
1.觀點①存在不當之處。(0.5分)
不當之處:確保套期保值業務零風險。(0.5分)
理由:套期保值的主要作用在于有效防范風險,無法確保零風險。(0.5分)
觀點②無不當之處。(0.5分)
觀點③存在不當之處。(0.5分)
不當之處:前臺交易員可及時操作、事后補辦報批手續。(0.5分)
理由:套期保值業務在具體操作前應當履行必要的報批手續。(0.5分)
觀點④存在不當之處。(0.5分)
不當之處:公司利用銀行信貸資金從事套期保值。(0.5分)
理由:公司開展套期保值須具有與外匯套期保值保證金相匹配的自有資金。(0.5分)
或:公司不得利用銀行信貸資金從事套期保值。 (0.5分)
2.觀點①的處理不正確。(0.5分)
理由:該套期保值業務如劃分為公允價值套期,應將遠期外匯合同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1分)
觀點②的處理正確。(0.5分)
觀點③的處理不正確。(0.5分)
理由:對外匯確定承諾的套期不能劃分為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1分)
3.2012年12月1日遠期外匯合同的公允價值=0(元人民幣)(0.5分)
2012年12月31日遠期外匯合同的公允價值=(6.3-6.28)×5 000000/(1+5.4%×2/12)=99 108.03(元人民幣)
【高級會計實務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高級會計實務》試題與答案解析06-17
高級會計實務試題及答案解析12-20
高級會計師《高級會計實務》試題及答案07-11
2016高級會計實務試題演練及答案07-12
2017高級會計實務試題演練及答案01-18
《高級會計實務》考試試題及答案02-19
2016《高級會計實務》試題練習及答案08-16
高級會計師《會計實務》精選試題及答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