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聽說課的英美影視配音教學模式構建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英語聽說課的英美影視配音教學模式構建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引言
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規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信息交流”[1]。英語聽說能力培養越來越成為大學英語課的重要目標。雖然如今高等學校的英語聽說課的教學模式表面看起來形式多樣,但都與20世紀的教學方式如出一轍,大都是教師組織教學--復習上節課知識點--教授課本--布置課后作業的模式,不能完全激發學生興趣,而一些學生以考過四六級為目標,忽視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為改善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筆者提出運用英美影視作品自身的特點輔助大學英語聽說課的教學,構建大學英語聽說課的英美影視配音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增強英語聽與說的技能,提升英語綜合實踐能力。
1.產出導向法
“產出導向法”[2](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作為當今中國大學外語教學的理論體系,由文秋芳教授經過多次論證提出。它以Swain的“輸出假說”為理論基礎,其主要針對的是我國的成人外語學習者。倡導學以致用、以用促學,旨在強化大學外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其教學理念主要指三個學說: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教學假設包括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和選擇性學習三個假設。
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流程有三個核心環節:一是“驅動”環節(motivating),教師描述相關交際場景,在學生嘗試進行產出活動后,教師表明教學目標和產出任務;二是“促成”環節(enabling),教師詳細解釋產出任務,將復雜的產出任務分成若干子任務并為學生提供促成產出的輸入材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檢查下通過聽、讀進行選擇性學習輸入材料,再根據上述學習結果練習產出;三是“評價”環節(assessing),即學生完成基本的產出任務或類似的新任務,教師做出即時評價和補救性教學[3]。筆者將根據這三個核心環節構建教學模式。
2.大學英語聽說課的英美影視配音教學模式構建
2.1可行性:英美影視配音在大學英語聽說課中的獨特優勢
第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音像結合的教學手段能更加全面真實地展示語言信息。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等感官積極捕捉并理解語言信息,從而極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4]。
第二,有助于學生掌握地道的英語表達方法。其作品的語言大多取材于生活,語速更加貼近日常生活,通過配音活動,學生模仿英美人士的語音、語調,分辨交際中詞句的連讀、失去爆破、弱讀等多種語音規則,同時掌握地道的口語化表達方式和發音要領,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有利于提高英語聽力水平和培養良好的語感,促進學生掌握與熟悉流行的地道英語表達方式、重要的詞匯、發音現象、俚語表達方式等。
第三,有助于培育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英美影視作品大部分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重現西方社會生活中各個直觀而真實的文化場景,讓學生深切體會不同文化中的價值觀、社會習俗、地理風貌等方面的差異,從而促使學生對文化差異采取包容意識,以合理方式面對不同文化。
2.2教學模式構建
2.2.1教學主題
筆者選取“The Importance of the First Impression and How to Leave Good First Impression on Others(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如何給他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為主題,選取模擬未來場景作為驅動,以電影《傲慢與偏見》為輔助材料,通過賞析電影并對電影片段進行模仿,學會在現實場景中如何表現自己能給他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達到產出的目的。
2.2.2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過程遵循“產出導向法”的三個基本流程:驅動、促成和評價。
2.2.2.1驅動
教師呈現交際場景進行熱身,學生初步嘗試完成交際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語言、應對真實發生情況的能力有待提高,由此了解自己的不足,產生學習欲望,繼而由教師說明教學目標和產出任務是“驅動”的基本步驟。
首先,教師呈現交際場景。第一印象很重要,但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如何給他人留下較好的第一印象呢?場景一:新產品發布會上,作為銷售經理,你會如何介紹新產品,從而使顧客感興趣?場景二:如果你作為一個公司剛入職的新人,你打算在第一次與大家見面的時候如何包裝推銷自己而讓其他人對你的第一印象更加深刻?其次,學生嘗試產出。教師要求學生任選其中一個場景以英文進行5分鐘-10分鐘的role play。這一部分可在課前以錄制視頻的方式完成,學生在此過程中會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著裝方式、語言交流、行為表現等方面有提高之處,從而產生學習欲望。最后,教師說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產出任務。教學目標包括語言目標和交際目標:借助電影《傲慢與偏見》進行影視配音模仿活動,掌握地道的`英語口語表達方式;深入體會第一印象在生活中的作用,學會在現實場景中如何表現自己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2.2.2促成
首先,教師描述產出任務,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具體要求。通過模仿配音電影《傲慢與偏見》中老師選定的情節(在第一次見面的舞會中賓格萊和達西與伊麗莎白相互評論片段;達西雨中表白伊麗莎白片段),了解口語發音特色,積累部分日常用語,提高聽力辨別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通過電影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表現自己能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具體產出任務為:在一次商務聚會上,許多商務人士都在積極交際,如果你是其中一個商務人士,會前你會如何準備外在裝扮、會上以什么方式結交新朋友或怎樣表現自己以給他人留下較深的印象,從而增加別人與你進行商業合作的機會?
其次,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教師進行指導和檢查。通過模仿配音活動,深入體會電影《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和達西是如何給對方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壞印象是如何消除的。完成步驟:
。1)欣賞:師生共同觀賞電影,注意觀察人物語言特色。
(2)分析:從文化背景、故事情節、人物心理、語言特色等方面進行簡單分析,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模仿配音的興趣。
。3)講解:教師選取需要學生進行配音的片段,對單詞的特殊發音規則進行講解與演示,對句間涉及的弱讀、重讀、連讀、失爆、同化、變音等現象進行詳細分析并強調,控制播放音頻,讓學生跟著音視頻進行初次的模仿,力求學生做到發音準確。
。4)練習:學生分組練習表演。分好角色,每組學生應控制在5人以下,進行小組練習。教師應在學生間走動傾聽,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相應的指導。
。5)配音:教師控制播放僅含背景音的視頻,每組成員在看著多媒體屏幕進行現場配音。配音過程可用攝像機記錄下來。
最后,學生練習產出,教師進行指導和檢查。在這個環節,學生將從電影配音實踐中學到的內容運用到產出實踐中。學生選擇在本課開始時給定的商業聚會場景中,分飾不同角色,進行實戰演練。視頻記錄。
2.2.2.3評價
評價環節幫助老師了解學生這節課的收獲,進行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產出質量。
。1)評分:每組產出表演結束后,觀看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評分。教師在所有組表演結束后進行分組點評及總體點評。
。2)反思:表演結束后,各小組觀看自己拍攝的配音和情景表演視頻,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每組提交一份心得體會報告。
(3)激勵:教師依據各小組的表演得分和報告的質量給出總分,作為一次平時成績,在學生的平時總評成績中占有重要地位。
3.結語
構建英美影視配音教學模式并付諸課堂實踐,對學生而言,一方面,可在有趣的聽力學習過程中掌握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還可以解決聽說能力低下問題。另一方面,通過電影,了解歐美人的語言表達習慣及西方的社會生活、人文歷史等,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他國文化,培養跨文化意識,更好地理解不同語言下的文化差異。對英語教學而言,這種教學方法打破了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再一味地在課堂上聽寫單詞、死記語法的沉悶學習方法,此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更接近教學目標。因此,在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中我們要盡早完善及實施此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為學生聽說練習搭建一個可靠平臺,促使學生提高英語聽說的能力及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莉,商愛華.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程質量的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1(9):90.
[2]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547-548.
[3]肖展.“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概述[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4):391.
【大學英語聽說課的英美影視配音教學模式構建論文】相關文章:
英美影視地道英語口語08-17
影視英語大學英語論文07-20
英語影視與大學英語教學研究的論文07-31
英文影視在大學英語教學的應用論文08-25
影視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探析論文08-09
構建英語詞匯學習新模式論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