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個人心得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實踐個人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社會實踐個人心得1
一、團結合作是我們的主旋律
一個大集體的維護需要每個人都有集體觀念,這一路走來,我們都經常唱起《團結就是力量》,我們也履行了這一點。本次社會實踐從準備到動員到真正開始實踐,整整跨越了兩個月的時間。在這兩個月的時間里面,各小組在認真配合完成自己組內工作的基礎上,又積極配合文娛組和團長的安排,認真排演節(jié)目和做好相應的預實踐準備工作,從而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我們本次赴惠來的社會實踐能夠順利開展以及最后有一個滿意的結局。本次實踐我團下設團長處、調研組、義教組、文娛組、義修組、后勤組、宣傳組和通訊攝影組,每個組都肩負著沉重的準備工作。我們每一個組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每天我們輪流煮早餐、煮午餐和煮晚餐,有什么活動需要早早地出去,煮早餐的人就提早起來煮好早餐,優(yōu)先照顧;實踐中,有兩位男生生病了,我們都照顧他們,優(yōu)待他們,洗熱水澡而不洗井水,盡量讓他們早日康復;各組需要人員幫忙,我們也相互調配,團結合作,讓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在這里,我們不分誰付出得多,誰付出得少,我們肩并著肩,大步向前邁,讓我們的實踐是一次團結合作的實踐。
二、提高效率是我們的工作保證
一個家庭、一家企業(yè)乃至一個國家的管理,都需要有規(guī)章制度或者法律法規(guī)來約束。我們這個社會實踐的大團隊也需要有這樣類似的工作制度來保證我們的工作順利進行。首先,團長在出發(fā)之前已經規(guī)定好了一些基本的規(guī)條,讓我們去履行,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實踐。其次,各組組長也按照組內需要,制定了一些規(guī)定,讓各組的工作順利地展開。比如,我們義教組之前沒有分誰負責哪個科目,所以誰教哪科分工不明確,降低了備課效率,后來我們九個人分了三組,每天由一組負責當天的課程安排,這樣就比較容易執(zhí)行,有條理,有規(guī)劃,不會出亂子了。再次,社會實踐過程中,每天晚上,團長們都會召開一次會議,讓各組總結當天的實踐情況,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這樣,集中起大家的智慧,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我們的問題也很快地有效解決了。有條有理的規(guī)劃,所以有條有理地生活,有條有理地工作,有條有理地實踐,我們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友誼讓我們感到溫暖與溫馨
這次社會實踐,我想讓我們永遠銘記于心的主要是我們之間的友誼。還記得我第一天給學生上了關于友誼的主題班會,里面的一句話:友誼如微風,送走悲傷帶來歡樂。這句話寫得多好啊!在這里,無論是廣東工業(yè)大學的成員還是華農、廣藥的`成員,都打成了一片;在這里,無論是同一個學院的還是不同學院的都不分彼此;在這里,男士與女生之間都充滿著歡聲笑語。我們每天碰面都友好地問聲好,我們去買菜時不忘給需要的同學買些東西,我們調研回來一路放歌,男生井邊集體洗澡,出現了“艷照門”事件,我們相約三點半,我們放“灰機”,我們爭相露一手好廚藝……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們珍藏在心中。友誼是一把小傘,給我們遮擋風雨;友誼是一盞明燈,讓我們從憂郁中走向光明;友誼是一泓清泉,讓我們嘗到快樂的甘甜。我們的實踐,我們的快樂;我們的友誼,我們的溫馨。
四、小朋友給我們帶來快樂與純真
成人的世界幾乎都被認為夾雜著復雜的因素,猜忌、嫉妒、虛偽……當然也有善良、真誠,但是在小孩的世界里的純真在成人的世界里很難找到了。引用華農一位同學說的話,就是在小朋友面前,毫無壓力,不用擔心應該說什么話,不應該說什么話,什么要忌諱的,什么能做的,什么不能做的。在幾天的實踐里,我們都被小朋友感染了,我們在這里可以瘋可以鬧,我們可以裝一個小孩子,我們可以大聲地笑大聲地說話。說真的,在這個充滿純真的校園里,我們塵封的童心也被漸漸地喚醒了。開會時的嚴肅的面孔,講話時的嚴厲,通通消失得無蹤無影。我也看到了大家的可愛的一面,無論是師兄師姐還是隊友們,這樣的氛圍把我們的距離拉近了,把我們的心扉敞開了,融匯在一起,心連心。我作為一名義教隊員,與小朋友接觸比較多,他們整天親切地叫我“歡歡姐”,讓我感到非常地溫暖;他們送給我的小紙條讓我頗感彌足珍貴,即使是一張平時我們覺得不起眼的用作業(yè)本寫的小紙條;當他們一再追問下一節(jié)課還是不是我教他們時,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原來他們都很喜歡我。還有送別會時他們的眼淚,我的淚花,我的歌聲,都是我和小朋友之間的深刻感情的見證,小朋友賦予我的真的很多很多。
這次社會實踐,是我平生第一次和這樣一幫有情有義、團結友善、童心未泯的隊員一起奮斗一起努力一起實踐的一次難忘經歷。我愛我們的隊友,我愛我的學生,我愛這樣的生活,我愛這次實踐。我生活在惠來,愛惠來的人民,愛惠來的學生與校長,愛惠來的民風民情,愛惠來的小吃……我實踐在惠來,享受在惠來。
沒有那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那些感動真純的日子,就沒有現在這個依然懷念的我。
社會實踐個人心得2
通過實踐,我們深知護理工作人員的不易。天使之責,圣潔真心,樂道濟世,救死扶傷是她們在普通不過的日常寫照。她們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奮斗在第一工作崗位,她們傳承著南丁格爾精神,救治著每一個患者,她們不言辛苦,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她們的種種舉動,再一次的讓我們體會到了護士的高尚與偉大,默默奉獻是護士永恒的驕傲,同樣也是我們永恒的驕傲。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今后我們要銘記在心~
寒假期間,那些堅守崗位的工作者,是我們學習的的榜樣。愛崗敬業(yè),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踐行的價值觀念,在實踐中讓我們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也縱觀了社會各界的百態(tài)。在學校封閉的環(huán)境中,我們無法接觸形形色色的人,可如今我們有機會了。在他們的身上,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閃光點……社會真的`是一本百科全書,讓我們了解實時新聞,增長經驗,奉獻自己,服務大眾。在實踐中不斷成長,在成長中不斷領悟。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算是真正的大學生,真正的四有青年!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遠處的余香飄近,我們的青春在燃燒~用熱血揮灑舞出了活力青春,用汗水淋漓譜寫了奉獻贊歌。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通過社會實踐,我們找到了新的舞臺,我們得到了新的收獲,我們學到了新的知識。作為共青團員,我們要有先鋒模范之帶頭作用,在廣大青年學生中作出表率與榜樣,并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為祖國美好的明天奮斗!
社會實踐個人心得3
不久前,我們初二年級組織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去太倉時思鎮(zhèn)的勞動基地軍訓。這次活動新鮮而生動,同時也快樂并疲憊,最大的收獲是我從中學到了合作。
合作是美好的,它能使我們增強團隊榮譽感,能使我們完成許多一個人不能完成的任務,能使我們更了解,更珍惜彼此……我感慨團結的美好,是從一個小小活動開始。
隊列訓練一段時間后,教官便讓人抬來兩面三刀塊木板,讓8個人站在上面,拉著繩子牽動木板以向前走,看似簡單的游戲做起來可難了。開始完全就是一團亂麻,班長喊一聲“左”,我使動向上提繩子,可是木板紋絲不動。班長很是無奈地重申:“先踏左腳”。后面不少人馬上反應過來,連呼搞錯方向了,可是大家也依然像在神游,力氣都往一塊使,隨著班長的一聲令下,那木板終于緩緩地,艱難地向上抬起,可還沒來得及向前踏一步,木板又重重地落下。教官在旁邊都看得著急了,不斷地給我們指導,可收效甚微,不由喝道:“這個游戲真的那么難嗎?都是你們心不齊啊!”一語點醒夢中人啊,齊心協(xié)力才是合作的第一步,我們怎么把這么重要的給忘了呢?心不齊,合作又怎么能成功呢?于是,我們改變了策略,由之前班長一個人喊口號變成了眾人一起喊口號,果然之前懶散的隊伍在教官的'再次領導之下變得精神起來,口號聲一聲聲深入人心,木板一起一落應和著,不一會兒子們便十分流暢地走完了全程,邁向了成功。
合作是醉人的,正因為有了合作,使許多貌似不可能的事成為了現實,合作,是我從社會實踐中學會的重要的一課。
社會實踐個人心得4
在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中聊城大學農學院鄉(xiāng)村夏令營服務隊在其去年建立的社會實踐基地開展了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城市小孩的教育基本實現了老師與家長密切結合。比如,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要有家長的簽名,然后第二天才能交給老師批閱。其實家長簽字時就已經對孩子的書寫、正確度等進行了嚴格的檢查。常見孩子的作業(yè)不和標準,家長氣勢洶洶的把孩子的筆跡擦掉,令其重做的情景。而在農村,家長都忙著賺錢,他們勞累一天哪有心情,陪在自己孩子身邊檢查檢查他的作業(yè)情況呢?當把宣傳單遞給大街上的農村婦女時,她們有純樸的笑容,但同時,她又把我們的宣傳單還給我們,說:“不識字”。當然不能埋怨我們的家長,你說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怎樣教育孩子呢?同時,我們也看到農村的自然資源豐富而多彩,對于培養(yǎng)小孩的興趣十分重要。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過:“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開始就得到順利發(fā)展的話,大多數孩子將會成為英才或天才。”在實踐中,充分利用農村的特點,在培養(yǎng)孩子對科學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積極挖掘幼兒的潛能,從而達到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的目的。
農村為豐富的觀察活動提供空間。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主張:“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活教師,我們應該向它請教,向它探討。”農村的自然環(huán)境是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天然課堂。觀察是孩子認識周圍事物的最佳途徑。我不僅組織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觀察,還積極引導幼兒在觀察中思考,在觀察中學習。通過讓孩子們親自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使他們對周圍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不僅陶冶了孩子的情感,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農村為有趣的游戲活動提供材料。農村的自然資源豐富,到處都是游戲材料。采來的野花,捉來的蟋蟀以及遍地的泥巴、石子都可作為游戲材料。幼兒在與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可以更好的了解材料的特征、作用。豐富的科學區(qū)活動蘊藏著許多智慧和活力,在活動中孩子猶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不斷地飛翔。
農村為愉快的種植活動提供空間。孩子們可以親眼看看種子是怎么發(fā)芽的,絲瓜是怎么長蔓的,學到了許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開闊了視野,使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頑強的生命力,培養(yǎng)了孩子的好奇心和研究植物的熱情,關愛與呵護植物的情感和能力。
孩子們的科學探索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應該給他們提供空間、材料、時間和機會,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引導農村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發(fā)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激發(fā)孩子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有益于孩子們真正的理解科學、熱愛科學,孩子們會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有責任為農村的教育發(fā)展出一份力
【社會實踐個人心得】相關文章:
個人社會實踐心得03-19
個人的社會實踐心得04-16
個人寒假社會實踐心得09-05
寒假個人社會實踐心得08-22
個人寒假社會實踐心得01-28
暑期個人社會實踐心得06-07
社會實踐個人簡短的心得09-10
社會實踐個人心得02-24
暑假個人社會實踐心得03-01
暑假個人社會實踐心得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