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活動教案錦集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團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社團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景象。
2.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有節奏的朗讀古詩。
教學準備:
李白,白帝城,猿,小舟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回憶古詩,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古詩,還記得靜夜思和古朗月行嗎?讓我一起來念一下吧!
這兩首詩的作者都是誰啊?(李白)
李白是唐朝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詩人,你們想不想見見李白啊?(出示李白的照片)。李白的一生創作了許許多多的古詩,有些是我們學過的,有些是我們沒有學過的。
二、感受古詩,理解古詩大意。
1.導入古詩,初次欣賞古詩。
師:“今天,徐老師又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李白的詩,題目叫《早發白帝城》。”(教師完整朗誦古詩)請你們聽仔細了哦!
2.揭題釋題。
師:“剛剛老師把古詩念了遍,看看誰的耳朵最靈,聽清了古詩的題目,請你來說說看。(引導幼兒說出題目早發白帝城)
師:“那你們知道早(早上)發(出發)白帝城是什么意思嗎?”(早晨從白帝城出發)
師:“今天老師把從白帝城拍來的照片也給帶來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白帝城是什么樣的把!”(出示圖片)。這個就是白帝城。
3.再次欣賞古詩,理解整首古詩大意
師:“一大早,詩人李白乘著小船從白帝城出發,到千里之外(很遠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見了許許多多的東西,也聽見了許許多多的東西?你們知道李白看到了,聽到了什么嗎?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古詩,然后請你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么。(完整朗誦,注意節奏)
師:“你們從古詩中聽到了什么?”(教師重復幼兒說的古詩)
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引導幼兒學說古詩)
小結:剛剛我們小朋友都聽的很仔細。那你們想知道古詩中“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是什么意思么?(早晨離開了仿佛在彩云中間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句詩的意思是:耳邊仍然響著沿岸猿的叫聲,輕輕的船兒早已越過千山萬嶺。出示猿,小舟的圖片。(詩人站在船頭,耳邊想起了猿猴的啼叫,這一處的叫聲還沒有停下來,由于小船飛速而下,詩人又聽到了另一處猿猴的叫聲,兩岸猿聲連成一片,可見船行的速度真快。)
我們可以用輕松愉快的語氣來讀,先聽老師來念一遍。(邊打節奏,邊念)
三、教師指導幼兒念古詩
1.教師指導幼兒朗讀。(注意節奏)
2.幼兒集體朗讀。(教師聲音放輕)
3.請個別幼兒表演。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結束:老師發現小朋友都表現的可棒了。現在,我們一起在來念一遍,好不好?(用好聽的聲音,注意節奏,語氣。)
社團活動教案 篇2
地點:多媒體教室
內容:文具用品的表達
一、學習日常文具用品的表達。
pen pencil ruler ballpen eraser book bag book pencil-box note ①學習讀音②操練③ 做游戲
二、學習表達This is …,That is…句型來指物。
三、 學習表達I like…來表達自己的喜好。
四、 設置情境,編短劇來進行交際。
社團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的:
1.通過各項活動,拓展學生的朗誦水平,激發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培養朗誦新秀。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在文學實踐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2.把朗誦、文學欣賞、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審美修養,定期開展活動,提高學生的朗誦理論水平和對作品的欣賞能力。
3.健全組織,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好各項活動。
4、深化素質教育,通過朗誦詩社開展的表演、交流研討等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讓學生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內容
1、任課老師宣布詩歌朗誦會的意義、活動設想及注意事項;
2、每位同學認真收集自己喜歡的詩歌,并要談談自己喜歡這首詩歌的原因。
3、組織學生將收集到的詩歌相互交流,并互相朗誦,作好準備;
4、選出對詩歌有一定欣賞能力、有一定文學基礎的同學擔任評委,并宣布優秀詩歌評選的標準;(也可請相關老師擔任評委)
5、在班級中舉行詩歌朗誦會,組織學生評委選出優秀詩歌朗誦者名單;
6、請老師或學生給獲獎的同學頒獎;
7、將學生選出的部分優秀詩歌貼于班級布告供其他學生欣賞;
8、請獲獎同學以座談會的形式暢談自己的對作品欣賞的感受。
三、活動要求及措施
1、按時參加,遵守紀律,不遲到、不早退,有事請假。
2、每次活動要求學生能掌握本節課內容。
3、學生掌握朗誦的技巧后,定期開展朗誦比賽,讓社員互相學習,提高自己的朗誦能力。
四、活動時間:
每周五下午課外活動
五、具體安排:
第一次:組建詩歌朗誦社團。閱讀引導教你怎么去讀書。
第二次:朗誦技巧及訓練。
第三次:結合學校參經典閱活動契機,引領社員廣泛閱讀經典書籍。
第四次:講座:什么是朗誦?朗誦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怎樣選擇朗誦材料?
第五次:怎樣把握作品內容。
第六次: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停頓)
第七次:朗誦的語速。
第八次:朗誦的句調。
第九次:作品的引導。
第十次:根據朗誦內容選配樂。
第十一次:總結收獲,評選表彰優秀社員。
社團活動教案 篇4
一、學生參與體育社團活動的動機分析
中學生對體育的熱情是很高的,中學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滿足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要求,促進了學生體育專長的發展,課余鍛煉時間得到了增加,更有利于學生在課余時間發展自己的喜好和專長。但是沒有組織的課余活動存在著較多的弊端,如:安全隱患、活動的效果、器材的管理、場地的分配等等。
我校20xx年下半年開始嘗試實施體育社團組織活動,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人以問卷的形式調查了學生參與體育社團活動的動機,主要有:體驗體育樂趣、提高運動水平、擴大交際范圍、防止發胖、緩解緊張學習、健美體魄、增強體質等。
調查發現諸多動機中以緩解緊張學習、提高運動水平、增強體質為多,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性是很強的,大部分學生是帶著較好的目的參與體育活動的。
但是以往的以班級為主的課外活動形式,不能滿足學生個體對體育的多元需求,導致參與性不高或者秩序混亂的局面,學生在運動興趣的滿足和運動技術的提高等方面得不到較好的體現。
所以,中學學校體育活動課以社團的形式開展,延續了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自身體育素質發展的需要,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
二、學校社團的類型分析
學校實施體育社團活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本人調查了
學校各體育社團的參與人數情況,以球類為主,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而參與健身操、武術、田徑的人數相對較少。學校本來設想開設體操社團,但是因為學生報名參與的人數少而沒有實施。分析原因主要有幾方面的限制和影響:一是學校現有體育場館設施條件,比如學校的籃球場地、足球場地基本符合學生人數的需求,而體操房、健身房基本沒有或者設施不齊全;二是體育運動項目的普及性和娛樂性。球類運動項目在學生中的普及程度和娛樂成分較高,所以參與的人數也最多,例如:田徑場各校都有,但以田徑運動項目形成的社團人數很少,就是因為田徑的普及性和娛樂性不強;三是與社區體育活動的設施條件有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許多新建社區都有一些體育配套設施,如乒乓球臺、羽毛球場、籃球場等,學生在假期或休息日,都可以在社區的體育場地活動,而有的項目卻沒有辦法進行,如體操等;四是與學生對體育的價值認識程度有關。很多中學生只認識到體育活動的娛樂價值,而對其健身價值不是很重視,學生普遍認為田徑運動、體操運動是專業的訓練,而且單調枯燥,缺乏實際的鍛煉價值。
三、中學體育社團活動的效應分析
1.運動效應
中學體育社團活動的實施,把具有共同興趣、愛好和需要的學生組織到一起,不受體育教學計劃和課外體育活動安排的束縛,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采,為培養個性全面發展的人才
提供了可能,它反映了中學生的運動價值取向已向娛樂、交往、競爭等綜合方位轉化。預防了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為學生健康地參與體育運動提供了條件。同時,提高了學生個人的運動技術水平,為學生搭建了展示體育才能的平臺。
2.社會效應
中學體育社團的成立與發展,積極推動了群眾性體育活動的深入開展,豐富了中學生的文化生活,促進了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緩解了緊張的學習生活。體育社團中涌現出許多的專門性人才,為學校業余訓練提供了人才基礎。同時,促進了學生在校外的體育活動,帶動了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減少了學生因為無愛好的體育項目而迷失于網吧等場所,推進了社區文明的建設。
3.課程效應
中學體育社團活動的實施,主要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創造自我選擇運動項目的機會,為學生發展一兩項體育特長提供了平臺,這恰恰符合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的理念。為更好地實施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選修課教學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和可能,推進了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實施與發展。
4.教學效應
這種模式打破了原有的班級制,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采用多種體育社團教學就是體現了人性化課堂教學,
做到了體育課的完美補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選擇學習內容、時間和教師,還可以做好自我評價。教學內容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地弱化競技成份,突出娛樂性、健康性,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和自身發展,把學生真正吸引到陽光課堂中來,遵循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養成了自覺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中學體育社團活動建設的幾點建議
第一,學校主管部門應給予高度重視,以正確的引導和管理使之健康發展。制訂社團活動制度和規則,使社團制度化、活動規范化。第二,創造必要條件,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場館進行活動,進一步促進學校群體活動的蓬勃發展。
第三,充分利用培訓班、體育課堂等形式給予引導和提高水平,使之向提高整體運動水平和文化素養方向轉化。
第四,加強課堂教學與體育活動課社團活動的結合。
第五,加強社區體育活動的調研,促進體育活動課社團活動的延續。
第六,加強社團活動的指導,既要發揮學生的組織能力,還應該發揮教師的技術技能的指導作用。
第七,定期組織學校的班級體育比賽,使社團學習的學生能夠為班級爭光,體現社團學習的價值,激發其他的學生參與到社團活動中來,及明確社團活動的價值。
社團活動教案 篇5
誦讀目標
1.通過講故事、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理解《論語》二則的含義。
2.通過配樂朗讀《論語》,熟讀成誦,體會《論語》的`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3.學生在學習《論語》內容的同時,理解《論語》中積極的道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使學生體會到孝敬長輩的重要。
誦讀重點:
讓學生明白《論語》中的道理,熟讀成誦
誦讀難點:
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使學生體會到孝敬長輩的重要。
誦讀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孩子們,這節課由老師和你們一同上一節國學課。孝順是中華的傳統美德。在《論語》中也充分體現了“孝”的思想。課前老師給你們布置任務了找一找有關《論語》的簡介。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真是找資料的小能手,會學習的孩子)
1.出示課件:以滾動文字的形式介紹《論語》。
《論語》是我國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這部書大約最后編定于戰國初期。因其成于眾手,具體作者已難考定,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補充:儒家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儒家思想是一種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為宗師,所以又有稱為孔子學說,對中國以及遠東文明發生過重大影響并持續至今的意識形態。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師:儒家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儒家思想是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下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孔子。一起來看一個動畫短片。
2.播放視頻--動畫短片
師:從動畫短片中你們都知道了什么?
3.出示孔子圖片,介紹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建者、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的最簡單表述就是“愛人”,即對人尊重和有同情心。(孔子把以“仁”為核心的倫理道德思想貫徹到政治領域,提出“仁政”的學說。提出富民、惠民的主張。反對一味使用嚴刑峻法,而要先用嚴格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以身作則,通過道德感化搞好政治。)
(通過對《論語》的介紹,讓學生整體的了解這本書和孔子,大體了解本書的內容。)
師:他希望以“仁愛”為核心思想來治理國家,不要施以嚴刑,而要用嚴格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研讀《論語》其中的二則。
二、整體感知,讀中感悟:
(一)學習文言文。
1.出示課件,自讀、指讀、齊讀、閉眼齊背。
師:《論語》共二十篇,這兩則分別出自《論語》中的學而篇和里仁篇。
內容: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
(《論語》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它深深地吸引人,這不只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教師在領讀的過程中,注意糾正學生的讀音,如:“弟:即‘悌’(tì),謹(jǐn),懼(jù)”學生容易讀錯,應加以強調,以免學生自讀過程中定型,就不便于糾正了。)
2.教師糾正字音,如“弟:即‘悌’(tì), 謹(jǐn),懼(jù)”
3.學生齊讀、閉眼背誦:(《論語》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節奏。)
(以小組討論形式展開教學,先讓學生齊讀要講的話,然后根據老師出示的注釋,各小組討論每句話的意思,并根據句義談談本組的感悟。)
4.出示課件--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
(1)學生齊讀:
(2)課件出示重點字、詞的注釋:
入:入門在家。 孝:子女孝順父母。 弟:即“悌”敬重兄長。
出:與“入”相對,指出門在外。 謹:小心謹慎。 仁:有仁德的人。
泛:廣泛的意思。
(3)小組討論本句話所表達的意思--組員交流,派代表發言,總結小組意見。
(由于學生剛從二年級剛升入三年級,表達能力上雖有一定提高,但在表述上海存在一些問題。對于學生的要求不宜過高,只要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輕松地表達句子的意思即可,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譯,反而給學生的理解上增加負擔,壓制了學生的興趣。)
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遵從兄長,言行要謹慎、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之后,如果還有剩余精力,就再去讀書學習。
5.與《弟子規》對比。
師:孩子們你們覺得這句話熟悉嗎?是不是在哪見過、聽過?(《弟子規》)
6.指名背《弟子規》總敘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譯文:
《弟子規》這篇文章,是根據古代圣賢對子弟的一些教誨寫出來的。(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順父母,與兄弟姊妹和睦相處;其次,還應該做到行為語言謹慎謙和,說話做事講究信用。要平等博愛地和大家相處,并且親近有仁義道德的人,向他好好學習。做好這些事情后,如果還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多多學習文化知識。
師:《弟子規》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開篇的。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你們知道這里的圣人指的是誰嗎?(孔子)
6.課件出示--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
(1)學生齊讀:
(2)小組討論本句話所表達的意思--組員交流,派代表發言,總結小組意見。
年:年齡,年紀。
譯文:
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擔憂。”
(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感受到《論語》深刻的教育意義。同時學生感受到孝敬長輩的重要性,把養成教育與國學課堂緊密的結合起來。)
7.指名讀二則論語。
(二)聽“孝”的故事
1.出示課件,組員代表講故事
師:(古人說,“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烏鴉長大以后,會尋找食物反哺自己的母親;羊羔跪著吮吸乳汁,是懷著感恩的心情。動物尚且知道孝敬父母,更何況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呢!)“孝”就是我們做人的根本之一。它不僅是最基本的道德標準,而且,幾千年來,一幕幕與“孝”有關的故事,共同演繹了中國文化特有的風景。
百里負米
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對父母十分孝順。他小時候,家里很窮。一次,他聽說百里之外的米很便宜,就跑去買了背回來,做給父母吃,自己卻還是用野菜充饑。父母死后,子路做了大官。每當吃著豐盛的飯菜,他總是感嘆說:“現在父母去世了,我想再吃野菜,再為父母去背米,已經是不可能了!”是啊,人生最遺憾的事,莫過于“子欲養而親不待”呀!
父母唯其疾之憂
唐朝有位叫李皋的人,常常說:“除了生病以外,無論發生什么,都不讓父母為我擔心。”有一次,李皋被人誣告,受到審訊。為了避免父母擔驚受怕,他每天受審時,都身穿素服;可仍然像平常一樣,穿著官服回家。在父母前面,說話做事也像平常一樣從容,好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不久,李皋被貶官到潮州。赴任前,他安慰父母說:“我得到了升遷。”直到真相大白,官復原職,他才把事情的經過告訴父母。
扇枕溫席
黃香是漢朝江夏人,從小就懂得孝敬父母。九歲那年,母親去世了。他非常悲傷,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夏天,天氣炎熱,晚上屋里還有蚊子,使人難以入睡。為了讓父母睡得安穩,小黃香每天晚上總是先用扇子為父親睡得安穩,趕走蚊子,才讓父母躺下。冬天,屋外寒風刺骨,屋內被褥冰冷。黃香怕父親受涼,每天晚上睡前,就先用自己的體溫為父親把被窩捂熱,再讓父親上床睡覺。黃香的孝行很快傳遍了左鄰右舍,人們都被他的事跡感動了,紛紛稱贊說:“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2.組員說感悟
師:聽完了這些故事,想想你為父母做過什么?你有什么感悟?
師:我們常聽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就像故事中說的人生最遺憾的事,莫過于“子欲養而親不待”呀!父母愛子,無微不至,等到子女想回報父母的恩情時,老天卻降下了難測的災禍!是啊,與其等到失去了方知可貴,何如擁有時倍加珍惜?
三、拓展活動:
1.提問:以前學過哪些寫父母愛子,報答父母恩情的詩?(唐代詩人孟郊《游子吟》)
2.出示詩歌,配樂師譯:古代交通不發達,離鄉在外的人,常常一年半載回不了家。守候在家的父母,總是擔心遠游在外的兒女。再給游子的信中,自然離不了詢問歸期,盼望游子早日還鄉。
3.自讀古詩,指名讀。
師:看著父母漸漸老去的容顏,我們心靈深處順從父母、尊敬父母、奉養父母的情感,被不斷地激發出來--這就是孝。讓我們帶著此時此刻的心情再讀讀《論語》二則。
社團活動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1、學習吹豎笛。
2、欣賞《飛來的花掰》、《校園的早晨》。
教學目標:
1、能夠用豎笛獨奏一首樂曲,并學會與他人合奏。
2、認真聆聽兩首欣賞歌曲,比較兩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緒、意境等方面的異同。教學過程:
1、教師手持豎笛向學生展示,簡介豎笛知識。
2、教師親自為學生演奏一段輕松、活潑、優美、抒情的小樂曲,也可以播放豎笛演奏的錄像,激發學生對學習豎笛的興趣。
3、學習吹豎笛,從5、6、7、1四個音學起,先練習吹長音:5―――、6―――、7――-1―――反復練習。
4、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對著書上的曲譜,練習吹奏。
5、分組練習,教師指導,互相學習,切磋技藝。
6、請學生為大家吹奏小樂曲《回憶》,其他同學可以隨著旋律作指法練習,鞏固學習成果。
7、師生合作演奏《頌祖國》教師鋼琴伴奏,學生吹奏豎笛,培養學生的聽辯能力和合作意識。
8、欣賞《飛來的花瓣》
(1)教師引導:同學們,你們知道教師節是哪一天嗎?為什么要為教師規定一個節日?教師節這一天你們準備做點什么?你能為大家講一個你身邊的老師最令你感動的故事嗎?你最喜歡什么樣的老師?
(2)學生活動:與同學一起討論,互相啟發、提示,發表見解。
(3)播放錄音:《飛來的花瓣》(合唱),認真聆聽,感受作品的意境。
(4)教師引導:“你從這首歌里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感受?
(5)學生活動:結合個人的生活經歷,談一談欣賞后的體會。
(6)師生互動:老師要結合自己的成長過程,向學生講一個自己當老師的故事、或自己老師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共鳴,深刻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
(7)生活動:再次聽錄音,認真聆聽,進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緒、情感的對比變化。學生可輕聲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詞美、演唱形式美、風格美。
(8)學生活動:展示才藝,為老師唱一首心中的歌,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熱愛與祝福。
(9)師生互動:老師為學生彈唱《校園的早晨》,請同學認真欣賞,然后將聽到的歌詞記寫在書上相應的樂譜下面。
課后記:
本節課開始學習吹奏豎笛,各班都有部分學生接受較慢,教師還要多關心他們,幫助這些學生樹立信心,因此,可以增加一課時。
【社團活動教案錦集6篇】相關文章:
社團活動教案錦集三篇01-20
社團活動教案錦集九篇12-23
社團活動教案錦集四篇12-20
社團活動教案錦集六篇11-25
社團活動教案錦集8篇09-28
社團活動教案錦集7篇09-26
社團活動教案錦集4篇08-07
社團活動教案錦集七篇11-04
社團活動計劃錦集六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