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社會實踐日記錦集五篇
一天即將過去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么能落下。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社會實踐日記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社會實踐日記 篇1
人生第一次最值得回憶、最難忘的體驗……
昨天第一天來到劉寨小學,初來乍到眼前的一切讓我感受頗多:校園、教學樓、硬件設施、老師和可愛童真的孩子們。一夜的等待終于迎來了今早的第一節語文課,面對三尺方臺下五六十雙渴望和欣喜的眼睛,我真切的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肩負的義務與責任!
第一節語文課是一年級的學生,看到有的孩子四五個人擠在兩個人的桌上,有的兩個人坐在一張方凳上,有的甚至沒有桌子只是趴在凳子上就學習……眼前的一切撼動了我的心,回想起自己小學時的學習環境,不說有天壤之別也相差甚遠!一聲:“上課!”拉開了我人生第一堂課的序幕,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老師好!”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能夠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是一件多么自豪又幸福的事!面對孩子們,我居然也不由自主地緊張,自我介紹時也會發生口誤的情況,但看到同學們對我善意的微笑,我便放松了心情,整堂課雖然多次管理紀律,可我認為,讓他們有話題討論是因為他們對我的`課感興趣,所以也是很開心的。孩子們上交的作業每一本我都很認真很真誠的批改、評語,希望他們也能在作業中發現老師對他們的愛。
下午的舞蹈課從選人到排舞結束汗就從未停流,同學們亦是如此。很多孩子自幼就從未接觸過舞蹈,但正因為他們滿懷一顆對舞蹈熱愛的心,所以都堅持下來了,而且表現得相當出色。
明天的課程仍將繼續,我滿懷信心與期待!
社會實踐日記 篇2
四點多,我就起來了,因為我要幫女生守夜,我覺得我們男生的保護措施做的挺好的,農村的清晨好涼快,也有點冷,我手拿著電筒像個衛兵守著,覺得挺有使命感。
六點多,我就做好早餐,叫大家吃了,七點多就到了謝叔叔家幫忙收割水稻,我帶著媛媛和小娜走在悠長的鄉村小道上,看到許多農民已經在田里干農活了。謝叔叔把我們帶到他的稻田上。就把稻田交給我們,自己去另一塊稻田,我們覺得他也太信任我們了吧!為了不辜負他的信任,我們得把它做好。我先教她們怎么割水稻,怎么擺放水稻,該注意些什么,很快她們就學會了,并且挺上手的。我們就開始比賽看看誰做的比較快,用這種方法增加我們的積極性,不知不覺我們就收割了一半了,頭朝黃土,背朝天的感覺真是不好受。我們已經開始覺得手累了,腰疼了。后知后覺,我們有的跪在土地割,有的坐在土地上割,有的半蹲著割,就差躺著割了,太累了,但我們不想放棄,我們想把它都收割完,就這樣支撐到11點多,還有5米沒有割,我看大家真的累了,水也沒有了,時間也不早了,就叫了大家走吧!雖然很不甘心,但是健康要緊,就只能這樣離去了。發覺農民們看我們的感覺不一樣了,因為我們也是好樣的',也是能吃苦的。
下午,突然下雨了,我們拼命的搶收水稻,大家在雨中飛快的把水稻弄成一堆,然后再用帆布遮住,我們幾個都被雨水淋的濕透了,但我們也很開心,因為我們挽救了一些水稻,我們男生就燒水給女生洗澡,怕她們感冒。在團隊里,我們都挺關心女生的。
今天真的好累,但累并痛快著,明天繼續得努力。
社會實踐日記 篇3
日期: 20xx年7月8日 地點: 武漢 天氣: 晴
幾天的外出調研結束了,我們準備回到學校完成調研后的工作。
這幾天的外出調研感覺很充實,不斷自己長了見識,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有收獲的。一開始出去時可以說是很興奮的,畢竟是去“電子商務之都”和國際化大都市,準備工作感覺做的還是挺充分的,但畢竟很多方面都考慮到了,盡可能的做到了最好,但出去后真正做起來才發現還是有些方面做的.不夠的。首先就是個性化訪談提綱,我們在前期做這個時反復修改,感覺很好了,但真正和別人面對面訪談時才發現很多都不能用,當然這也在另一方面鍛煉了隨機應變能力,但仍暴露了我們經驗不足以及準備工作還是做得不充分的問題。
另外在訪談時也出現過一些小問題,雖然不是很大很明顯,但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和別人約的時間沖突,以及訪談時的一些細節問題,這些都是以后要注意的。
這幾天的訪談也收獲了很多。首先是一個與人溝通的問題,怎樣和別人有效的溝通,怎樣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用別人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些方面都有些許提高;在自身方面也有了一些思考,別人做的事情很成功,我們不可能復制,但也要好好思考下自己的大學究竟應該怎樣度過了,就像那些學長、學姐和老師說的一樣,不管我們是選擇創業還是就業,首先要有目標有理想,然后要有計劃的實施,這些看似容易,但實施上做起來并不容易。另外對專業的也有了一些理解。
社會實踐日記 篇4
今天,我們好不容易挨到了下午的綜合實踐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堂課的內容。胡老師說:“我們的第二課堂活動又開始了,今天的`活動內容是去杭州市建設博物館——紅樓參觀!”胡老師的話音剛落,我們就又驚訝又高興地歡呼起來。
烈日炎炎的太陽下,我們的隊伍正浩浩蕩蕩地朝紅樓走去。領頭的班級就是我們三(5)班。
到了紅樓,我們從一展廳至三展廳陸續參觀。我很在意紅樓的古代模樣和用處。紅樓以前是審判點,然后成了法庭,最后才變成了杭州市建設博物館。國為它的墻是紅色的,才被稱為紅樓。以前這兒有710平方米,現在只有496玉米了,原來這地方以前被拆了一塊。
回來后,胡老師給我們說了韓國小朋友的身份。她二年級,是女孩子,而且就坐在我前面,她擠得我只有一點空間坐。
今天很特別,我把它寫在日記里,這樣就不會忘記它了。
社會實踐日記 篇5
今天是社會實踐活動的第4天。盡管類似的感慨已經繁如牛毛,但我還是發自內心的覺得:“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過得實在是太快了!”轉眼間“下農村”活動已經接近了尾聲。
回首過去的日子,仿佛就是發生在上一秒。還記得嗎,我們在7月11號乘著大巴來到了平江,那是我們探索新農村邁出的第一步;還記得嗎,我們曾經頭頂烈日,汗流浹背的發放一份份問卷,進行一次次基層訪談;那是我們為了自己的目標而進行的一次次努力;還記得嗎,我們在機房中敲下一個個字符,手指在鍵盤上飛舞,那是我們對于一天的活動進行的反思……太多的太多,一切的一切,匯聚成了兩個字:成長。我們在實踐中鍛煉了自身,我們在實踐中收獲了友誼,我們在實踐中得到了成長,我們在實踐中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體會到了一種別樣的生活,盡管新的生活環境有一定的陌生,但是因為有了老師的幫助,同學們的鼓勵。所以我很快的從最初的不適應中調整了過來,積極投身到了實踐活動中,及時的完成了一項項的'任務。也算是對自身能力的挑戰。
其實,這次下農村除了體驗生活以外,還有另一層意義。畢竟這是高一同學參加的最后一次統一活動,以后就要分班了,迎接我們的是更緊張的學習生活,以后想再要有類似的體驗,機會絕不會多。這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團隊協作能力的機會。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所以要倍加珍惜。
而且,通過這次活動,我們還了解到了從教科書上得不到的知識。那就是農村、鄉鎮居民的真實想法。他們中的一些人想法很樸實,就是要發展當地的經濟,切實的提高生活水平。這樣的觀念雖不見得有多高尚,但卻很真實。畢竟,衣食住行是關乎到每個人生存的問題。沒有物質上的保障,何談思想上的追求?
類似的想法還有很多很多,憑我的一支拙筆自然無法寫盡。只是想淺談幾點,與大家共勉。
【社會實踐日記】相關文章:
社會實踐日記06-21
社會實踐的日記11-29
社會實踐日記08-03
推薦社會實踐日記06-21
暑假社會實踐日記06-21
超市社會實踐日記12-23
寒假社會實踐日記11-25
寒假社會實踐日記08-03
社會實踐日記15篇03-01
社會實踐活動日記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