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通用24篇)
一個熱烈的活動已經結束,我們的個人能力得到了很大進步,可以把這些感想記錄在活動總結。那么好的活動總結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通用2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1
我們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科技新農”暑期社會實踐隊于6月中旬正式組織成立,擁有12名對編輯、視頻制作、財務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有突出特點的隊員,大家都對農業物聯網這一新興行業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隊長董彥科的組織下聚集到了一起,認真完成實踐活動的各項任務。
在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既體會到了農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又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農村的現狀,也從很多人口中學到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和方法。
在靈寶市信達果業責任有限公司,我們了解到了農業物聯網系統在用戶手中的應用現狀,各項基礎設施也相對完善。對于繼續發展物聯網農業有著積極的作用。而在趙總與我們的交談中,我們也找出了自己準備的不足。他還說,像我們當代大學生這樣的年輕人,做事的時候考慮的事情總沒有閱歷豐富的成年人,做事有時隨著自己的`性子,考慮問題不全面。他說,不管在什么地方舉行實習實踐活動,都要提前與負責人做好溝通,必須要確保住宿、飲食等主要問題得到解決。也要明確對方是否愿意接受采訪、參觀等。
隨后我們參觀了新農村益聯和河南振宇公司,進一步了解了與農業物聯網息息相關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認識到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農業物聯網技術推廣的重要意義。只有在發達的電子商務產業的帶動下,農業物聯網技術下的農產品才能更好地和外界進行網絡對接,省去了很多麻煩。
在三門峽市農業科技信息中心,我們對三門峽市內乃至到全國范圍內的農業物聯網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方向。由于涉及和土地政策相關的一些問題,農業物聯網的應用一直得不到普及,推廣十分緩慢。但是現行的土地流轉政策卻在很大程度上對農業生產規模劃起到了促進作用,于是我們在焦作市武陟縣謝旗營鎮的政府部門和蒯村進行了調查采訪和民間走訪,發現了土地確權后土地流轉對農業物聯網的巨大推動作用。
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們也感受到了弘農書院和函谷關內傳統文化與新農業科技的有效結合后形成的統一體,這對農村文化的發展也有極大的影響。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2
前段時間,我參加了啟創家綜機構組織的“XX區耆英之聲的歌唱總決賽”的志愿者活動。這次志愿者活動帶給我的感受很深,觸動也很大,因為這是第一次直接與社工一起開展活動,親眼看到他們的工作方式、感受他們的工作態度。作為一名社工專業的學生,這次經歷提供了另外一個角度讓我觀察社工、了解社工、深入社工。
那天八點半,我們六個志愿者——各區不同學校的學生、社會人士就在中大校區門口集中,隨后到中大的社會工作系搬運物資,為下午的比賽作準備。隨后的兩個小時,我們幾個志愿者在中大研究生活動室——演播廳負責看守物資,彼此聊天了起來,相互熟悉,大家分享了以往做志愿者的經歷和感受。直到午飯后,我們的工作才真正開始,志愿者都被分成了幾組,每一組由一個社工當任組長,分工協調。但是,光是把幾張大的宣傳海報掛起花了一個多小時,位置、方式每個組長的意見都不同,掛好了又拆下來,換位置再掛,掛完了之后才記得按照怎樣的形式放好。到接近開始的時候,工作從手忙腳亂、“政出多門”才慢慢變得分工明確、有序。開場后,除了必要的維持秩序,大家都顯得清閑些,有時候就幫老人家們拍拍照,直到活動的結束。社工和志愿者們送別參賽者后,又開始忙起清潔、收拾東西,大約到了六點半才真正的完滿結束。
實踐出真知。這次志愿者活動感受了新的校園,見識了不同的學生、社會人士,接近了社工,增長了不同的見聞……我先談談自己最深刻的感受。
1、中大的社會工作系環境十分優美,營造了一個悠閑、輕松的氣氛。
中大的個案工作室、小組工作室的布置以磚紅色為主調,白色為襯托,外面放著幾張咖
啡桌椅,整體的感覺就是進入了休息、休閑場所,蠻有小資情調的。我們幾個學生都很驚訝,表示非常愿意到環境也像這樣的機構工作。這是我第一個比較大的感受,可能有的人認為當志愿者、當社工不是去度假,覺得我這是在觀光。但我不是這么認為,我們所學的知識也提及過環境因素對心理、行為的影響。服務對象來到機構的第一感受就是環境所營造出來的氛圍,一個好的環境和設施能夠消除案主的緊張、焦慮感,同時也在為社工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是一舉兩得的。一種色調的運用、一張桌椅的擺設、一杯熱茶都能夠給服務對象帶來不同的感受,環境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2、鏈接、整合資源——社工的一個重要能力。
在社區工作的課程中,老師一直強調一個好的社工不是萬能的超人,而是能夠鏈接資源、整合資源、利用資源的人。一個人、一個機構所掌握的資源是有限,但是社區、社會的資源是豐富的,當社工就應該有全局的觀點和視野,不能局限于眼前。啟創家綜所辦的這個歌唱比賽,是整一個海珠區老人的'活動節目,需要有足夠大的場地、音響、物資、人力才能夠組織、開展。社工能夠借用中大的研究生活動中心演播廳,足夠容納幾十只隊伍,一百多人,解決了場地的問題。同時,現場還有一個老年人產品的贊助商,支持一些費用的支出和贈送紀念品,贊助商可以趁機宣傳產品,擴大自己的知名度,社工機構還可以得到更充足的活動經費。這就是社會交換理論,各自擁有不同的資源,各取所需,特別是針對商家來說,了解他們的目標,說服他們進行資源的交換,這是一項重要的技巧。理論知識的了解只是淺層的認識,但是在實踐中又如何去操作,又是一門重大的學問。
3、社會工作的發展模式——社工+義工
為什么志愿者和義工要特意提出來說?其實,志愿者也屬于資源的部分,是人力資源,但是現在我們社會工作發展的最大一個特點——社工和義工共同協助。我參加過不少的志愿者活動,發現大多數的活動都是由機構組織、管理,招募志愿者協助,志愿者成為了許多家綜、NGO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有的特意成立了“志愿者管理部”。我國社工才剛起步,從事的人數少但項目多,如果僅僅依賴社工個人,完成項目具有一定的困難,或者只能流于形式?script>s("content_relate");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活動總結06-14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6-08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3-22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6-28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6-26
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6-16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個人總結02-16
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12-05
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的活動總結12-06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