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析高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關愛空巢老人的意義論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解析高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關愛空巢老人的意義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摘要:本文對關愛空巢老人健康視角下的高校學生社會體育實踐活動創新意義進行解析,對其相關的創新途徑進行探討。不僅能夠為空巢老人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同時,對于高校學生社會體育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以及自身綜合素質能力體系構建的完善,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指導價值。
關鍵詞:空巢老人;健康;高校學生;社會體育實踐活動;創新;
1、引言
空巢老人曾經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做出過突出的貢獻,但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空巢老人逐步淡出社會舞臺,同時,由于“空巢”的特殊性造成了空巢老人親情與關愛的缺失,致使其成為我國社會特殊的弱勢群體,這一特殊群體的規模伴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深化而呈現出逐步增長的態勢。目前,在全民健身運動的促進下,針對空巢老人的健康問題,通過組織與開展具有適應性的體育健身活動,來提高空巢老人的健康水平,已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但是,基礎設施匱乏與組織管理人員稀少是影響空巢老人體育健身活動組織與開展的關鍵性因素,其中,基礎設施匱乏是我國社會體育發展所面臨的共性問題,具有一定的客觀性;而組織管理人員稀少則具有相對性,如能夠對社會相關的人力資源加以有效地調動與整合,此問題必將迎刃而解。基于此,本文基于關愛空巢老人健康的視角,對高校學生參與社會體育實踐活動的創新途徑進行探討,其目的在于充分調動高校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以自愿者身份來參與空巢老人體育健身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工作,在提高空巢老人健康水平的基礎上,實現高校學生社會體育實踐在內容、形式、動機以及價值取向等方面的全面創新與發展。
2、高校學生參與社會體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培養目標已從傳統的單一技能型人才向著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型人才而轉變。這就要求高校學生在對自身體育素質能力的發展過程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進而達成素質能力體系構建的發展與完善。由于高校學生在畢業后將直接參與社會體育活動,因而,為了確保高校學生能夠盡快地適應社會體育的發展需要、有效地融入社會體育活動當中,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以及自身價值的有機體現,積極鼓勵與引導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能夠自主地參與社會體育實踐活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具體體現為:
首先,充分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自身體育素質能力的發展。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以便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實踐能力,為其未來的自我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相對于高校體育教學而言,組織與引導學生參與社會體育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有效地檢驗教學效果,同時,更能夠促進學生對自身體育素質能力構成的不斷調整、充實與完善,進而達成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
其次,有助于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融合發展,為高校體育教學發展取向的確定提供依據。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接觸最為頻繁、關聯最為密切的環節,伴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以及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實現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融合性發展亦成為必然趨勢。而組織高校學生參與社會體育的實踐活動,無疑是在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之間架構起關聯的媒介、提供融合的途徑。而高校學生通過社會體育實踐的檢驗,能夠及時地發現自身體育素質能力所存在的偏失,進而對高校體育教學提出新的發展需求,從而為高校體育教學發展取向的確定提供參照與引導。
第三,能夠加強學生對于社會體育的理解與認知,為其未來的自我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高校學生通過對社會體育實踐活動的親力親為,在感官體驗與理性認知上都得到全面的發展,使之對于社會體育的內涵、職能以及社會功效具有了本質性的理解與認知,這對于高校學生在未來能夠有機地融入社會體育活動當中,切實發揮自身的素質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具有重要的促進與維護作用。
3、高校學生社會體育實踐活動的開展現狀
縱觀高校學生社會體育實踐活動的開展現狀,可以用“不容樂觀”來加以總結。具體體現為:首先,具有適應性與實效性的組織體系尚未構建。從素質教育層面來講,學生參與社會體育實踐活動是其體育技能學習與素質體系構建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需要完善的組織體系加以保障。而這種組織體系的構建需經由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共同參與,方可得以實現。然而,現階段所謂高校學生的社會體育實踐活動,僅僅體現在高校課外體育活動這一單一的形式,將學生的活動范圍局限于校園,而缺乏與社會體育的關聯,屬“閉門造車”行為;其次,雖然各高校為了給學生參與體育實踐活動創造便利條件,組織成立了形式多樣的學校體育社團或俱樂部,不僅能夠有效地滿足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需求,同時,還具有提高學生參與興趣、形成參與凝聚力的重要效能。但是,這些社團或俱樂部的活動開展,也僅僅是局限于校園內部或校際間的交流,完全脫離于社會體育,這種形式上的局限性,使得學生體育實踐活動的實際效果與社會體育發展的需求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第三,組織高校學生參與社會體育實踐活動,既是檢驗其體育素質能力體系構建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時,還具有通過參與社會體育實踐活動來感知社會體育重要的社會價值,進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職能。但是,由于現階段高校學生所參與的體育實踐活動具有明顯的局限性,未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因而,造成了社會體育實踐活動重要職能的流逝,使得高校學生體育實踐活動的社會實用價值較為低下。
4、關愛空巢老人健康視角下的高校學生社會體育實踐活動的創新途徑
4.1加強與社區的接觸與交流,切實把握空巢老人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訴求
相對于空槽老人群體而言,社區是貫徹與落實惠民政策的基層組織,更是解決其現實問題的職能部門。現階段,組織與開展空巢老人體育健身活動,促進其健康水平的全面發展,是新的社會發展形勢賦予社區又一重要的職責,不僅拓展了我國群眾性體育運動的發展領域,同時,也為高校學生參與社會體育實踐活動提供了全新的選擇。這就要求高校要加強與社區的接觸與交流,組織學生深入社區,在社區的協助與引導下,對空巢老人的自然狀況進行全面的調研,了解空巢老人的健康現狀,切實把握這一特殊群體的體育健身訴求,進而制定出彰顯適應性的體育健身活動的組織與開展規劃,在提升空巢老人健康水平的前提下,提高高校學生參與社會體育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4.2組建高校“空巢老人體育健身活動輔導員的自愿者社團”,有組織性地開展相關體育健身的“幫扶”活動
目前,組織與開展空巢老人體育健身活動的“瓶頸”問題在于組織、管理以及輔導人員的嚴重缺失。空巢老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其體質狀況與心理狀態所表現出的弱勢性,使之對于體育健身活動提出了較為特殊的要求,既要確保健身的實效性,同時又要保證老人的人身安全。因此,對于具有一定專業素質能力的輔助人員具有較為迫切的需求。針對于此,要求高校應組建“空巢老人體育健身活動輔導員的自愿者社團”,號召廣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并對其進行自愿意識的喚醒以及相關能力的培養。通過制定具有常規化特征的組織體系,利用課余或節假日的時間,有組織性地開展高校學生對于空巢老人群體的體育健身“幫扶”活動。要求高校學生不僅要成為空巢老人體育健身活動合格的輔導人員,同時,還要求高校學生必須參與到有關組織體系的構建、相關活動內容的研創以及安全防護措施的制定,用以全面提高學生社會體育實踐活動的參與效果。
4.3號召與鼓勵學生本著“繼承與發展”的原則,實現對中華民族“大愛無疆”優秀品德的有效傳承
關愛弱勢群體、解決社會熱點問題、消除社會矛盾、推進社會環境的凈化與和諧,是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空巢老人曾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與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但是晚年之后由于親情的缺失,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成為我國社會特殊的弱勢群體。因此,通過組織開展空巢老人體育健身活動,來提高其健康水平,為其安度晚年創造有利的條件,不僅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與發展的需要,同時更是對中華民族沿承千年的“大愛無疆”的優秀品德的繼承與發展。
基于此,在組織高校學生參與社會體育實踐活動、給予空巢老人體育健身活動輔助的過程中,要號召廣大學生堅持“繼承與發展”的原則,實現對中華民族優秀品德的有效傳承。這不僅是我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更是對高校體育社會職能的有機拓展。使得高校學生在參與社會體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在全面促進其體育素質能力發展的基礎上,實現自身品德修養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周輝.對普通高校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探索[J].學校體育研究,2000(4).
[2]鄭志丹.健康老齡化視野下我國老年體育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12(27).
[3]倪欣.試析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的三大趨勢[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6).
[4]裴立新.我國老齡化現狀分析及老年體育對策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3,22(03).
[5]張文英.大學體育應以終身體育思想作為主導思想[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8).
【解析高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關愛空巢老人的意義論文】相關文章:
關愛空巢老人社會實踐活動總結12-18
關愛空巢老人活動總結11-27
關愛空巢老人的活動總結04-01
“關愛空巢老人”的活動總結03-05
關愛空巢老人社會實踐總結01-18
關愛空巢老人的志愿活動總結02-19
關愛空巢老人實踐活動總結03-05
關愛空巢老人服務活動總結03-16
關愛空巢老人社會實踐活動總結6篇04-05
關愛空巢老人活動總結15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