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西華大學學校簡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西華大學的簡介
西華大學(Xihua University),簡稱西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支持高校,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西華大學的簡介,歡迎閱覽。
西華大學是2003年4月16日經教育部批準,由原四川工業學院和原成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2008年9月25日經四川省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四川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并入西華大學。四川工業學院的前身四川農業機械學院建于1960年,是國家為實現農業機械化在全國7個大區分別布點所建立的綜合性農業機械學院之一,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為省屬重點工科大學,1983年更名為四川工業學院。
學校現有校本部、彭州校區、成都市人南校區三個辦學點。校園面積近3000畝。校本部座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毗鄰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西區,西依望叢帝鄉、揚雄故里,岷江水自都江堰而下從校園蜿蜒流過。校園環境大氣優雅,植被蔥郁,景色宜人,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環境,是成都市園林式單位和四川省綠化先進單位,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學校以“求是、明德、卓越”為校訓,秉承“知難而進,自強不息”的辦學優良傳統,堅持“教學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思路,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堅持內涵發展,提倡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并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育具有西華特色的校園文化和大學精神。
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學校現有18個學院,59個本科專業,以工為主,工、理、文、管、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學校面向全國25個省(市)招生,并招收空軍國防生和健美操、乒乓球、跆拳道高水平運動隊學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0000余人,研究生1200余人。擁有35個碩士學位點和專業學位領域,15個省級重點學科和實驗室, 12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0個國家和省級特色專業,35個研究所、檢測中心。建有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具有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權資格,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與國內幾所重點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各類建設人才15萬余名,已經成為四川省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
校園網主干1000兆、出口2×100兆。教務管理、黨政辦公、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等均實現網絡化。圖書館藏書及電子文獻總量360萬冊。
學校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并有一批享受國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和教授,4名院士受聘出任學校省級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14名院士、43位全國知名教授受聘擔任學校的兼職教授。學校現有教授和副教授700余名。
學校堅持科研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承擔了多項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國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攻關項目和部省級重點科研課題,以及大量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的橫向課題。在現代制造技術、流體機械、信息技術、新材料研究、汽車清潔能源、區域經濟等領域獲得多項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和科技進步獎。
學校遵循“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素質”的原則,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一、二課堂互動,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斷增強。近幾年來,我校學生在全國“挑戰杯”、“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比賽”、“機器人足球大賽”等國內外重大競賽中,獲得國際獎6項、國家級獎67項,省級獎133項。學校是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近幾年來,我校大學生參加全國及省市的文化藝術比賽共獲獎125項;在國際體育活動賽事中獲1項第八名,在國家級、省市級各類體育競賽中取得團體冠軍24個,獲得165人次個人第一名。學校連續十年被評為大學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和全國先進單位。學生的實干和創新精神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同14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并與美國6所州立大學合作,建立了“1-2-1”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知難而進,自強不息”,努力培養具有社會主義覺悟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級專門人才,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大膽創新,努力在自身層次上辦出特色,建設一批國內省內的一流學科,把學校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為西部大開發和四川省的跨越式發展做出貢獻。
西華大學專業設置設有歷史學、物流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等專業。
西華大學的錄取規則
1、招生計劃以各省(市、自治區)招生主管部門公布為準。學校嚴格執行各省(市、自治區)制定的各項加分政策,經加分后達到錄取分數線的考生與其他考生視若同等條件錄取。
2、調檔比例:學校根據各省招生主管部門劃定的錄取最低控制線及當地生源情況確定調檔比例,調檔比例控制在100%-120%之間。
3、身體健康要求:學校嚴格執行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有關補充規定執行。對因身體健康狀況致使生活無法自理或無法正常完成學業的考生學校將不予錄取。
4、男女比例:由于鐵路行業工作性質和條件的特殊要求,鐵道機車車輛、供用電技術、鐵道通信信號、鐵道工程技術專業主要招收男生,建議女生慎重填報。除上述專業外,學校其它招生專業不限制男女生比例。
5、會計學、財務管理、車輛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學、工程造價等本科專業在本科第一批次錄取,執行本科第一批次的招生錄取政策。
6、英語、日語專業只招收英語語種考生,其它專業不限制外語應試語種,但新生進校后本科主要以英語作為外語語種安排教學,專科統一以英語作為外語語種安排教學;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專業考生須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新生入學后需加試素描,不合格者轉入同批次相關專業學習;表演、舞蹈學、舞蹈表演、舞蹈表演(體育表演)、體育教育等專業要求女生身高4000px(含)以上、男生身高4250px(含)以上。
7、合作培養專業
(1)鳳凰學院設置的漢語言文學、表演、影視動畫為西華大學與鳳凰衛視集團合作培養的公辦專業,就讀地點在校本部;
(2)鐵道機車車輛、鐵道通信信號、供用電技術、鐵道工程技術、鐵道交通運營管理、通信技術為西華大學與內江鐵路機械學校合作培養的公辦專業,就讀地點在安德校區;
(3)“高端技術技能型本科”專業學生第一學年在西華大學校本部就讀,后三學年在聯合培養學院就讀。機械電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為西華大學與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培養的公辦專業;工程造價、土木工程專業為西華大學與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培養的公辦專業;汽車服務工程(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為西華大學與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港宏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培養的公辦專業。
8、普通類錄取規則
(1)學校對進檔考生進行德、智、體全面考核,專業錄取實行專業志愿分數級差,專業志愿間分數級差依次為2分、1分、1分、0分。即第一專業志愿與第二專業志愿之間的分數級差為2分,第二專業志愿與第三專業志愿之間的分數級差為1分,第三專業志愿與第四專業志愿之間的分數級差為1分,第四專業志愿及其以后各專業志愿之間的分數級差為0分。
(2)當考生填報的專業志愿均未滿足時,對服從專業調劑者,從高分到低分調劑到未錄滿的專業,對不服從調劑者,作退檔處理。
9、藝術類、體育類錄取規則
(1)成績認定:凡我校組織了“校考”專業測試的省份,其專業成績認可我校“校考”合格成績;“校考”以外的生源省份專業成績認可其相應層次專業合格成績。考生文化成績認可其藝術類或體育類高考合格成績。美術類專業按考生綜合成績(文化合格成績+專業合格成績)錄取,音樂學、舞蹈學、表演、舞蹈表演、舞蹈表演(體育表演)、體育教育專業按專業合格成績錄取。
(2)錄取規則:學校對進檔考生進行德、智、體全面考核,專業錄取實行專業志愿分數級差,專業志愿間分數級差依次為5分、3分、1分、0分。即第一專業志愿與第二專業志愿之間的分數級差為5分,第二專業志愿與第三專業志愿之間的分數級差為3分,第三專業志愿與第四專業志愿之間的分數級差為1分,第四專業志愿和第五專業志愿之間的分數級差為0分。
10、高水平運動員錄取嚴格按照教育部《關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收高水平運動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西華大學2014年高水平運動員招生簡章》執行。
11、新生應在學校規定的報到時間內持錄取通知書等材料到校辦理入學手續。因故不能按期入學者,應當以書面形式向學校請假;未請假或者請假逾期者(因不可抗拒因素除外),視為自動放棄入學資格。
12、新生入學后,學校將在3個月內對新生身體健康狀況、考試成績、身份等進行復查。經復查被確認為不合格者,學校將區別情況,按相關規定予以處理,直至取消其入學資格。
西華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并有一批享受國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和教授,4名院士受聘出任學校省級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14名院士、43位全國知名教授受聘擔任學校的兼職教授。學校現有教授和副教授700余名。
西華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近年來,我校畢業生就業率均高于85%,且畢業生就業去向合理。
通過近50年的辦學積淀,我校已和社會不同層面的用人單位形成了較為穩定的供求關系,如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東方鍋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葛州壩集團、重慶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奇瑞汽車、中國嘉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電建設總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莫仕連接器、東莞新科磁電制品廠、蘇州綠點科技、蘇州圣暉集團、安特(上海)公司、西門子歐斯朗照明公司、成都邁普、寧波波導、上海凱泉集團等建立就業合作關系。
從我校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來看,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黨政機關、民營私營企業、外資合資企業都有我校畢業生建功立業的身影,由于我校畢業生專業基礎扎實且踏實肯干,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西華大學的收費標準
學費標準:嚴格按照四川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核定標準執行。
西華大學在校生情況
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0000余人,研究生1200余人。
科研機構
截至2019年6月,學校擁有四川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四川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以及教育部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省哲社重點研究基地、省區域與國別重點研究基地、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哲社重點研究基地以及其他廳局級平臺;學校通過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對接四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和天府新區建設,共建“四川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
2021年12月,掛牌成立了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城市災害研究中心、四川省應急管理學院。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流體及動力機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空地融合載具及管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汽車關鍵零部件協同創新中心、能源動力重大裝備及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四川省食品質量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汽車測控與安全實驗室、流體機械及工程實驗室
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流體機械實驗室、汽車工程實驗室、特種材料及制備技術實驗室、信號與信息處理實驗室、制造與自動化實驗室、食品生物技術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實驗室、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實驗室、智能技術與網絡信息處理實驗室、汽車高性能材料及成形技術實驗室、數字空間安全保障實驗室、糧油工程與食品安全實驗室、電力電子節能技術與裝備實驗室
四川省哲社重點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學術成果分析與應用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科技金融與創業金融研究中心、工業設計產業研究中心、四川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結構健康檢測與加固工程研究中心、耐磨減摩表面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包裝行業企業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傳統發酵食品標準化與質量控制工程研究中心、道路交通安全與車輛事故再現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區域與國別重點研究基地:澳大利亞研究中心
其它廳局級研究平臺:四川省旅游景區管理研究基地、四川省知識產權教育培訓西華大學基地、四川省質檢局汽車產品實驗中心、中藥生物技術國家二級實驗室
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城市災害研究中心
四川省應急管理學院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西華大學圖書館由本部圖書館及彭州校區圖書館組成。截至2019年6月,圖書館擁有藏書250余萬冊,生均81.17冊,電子文獻6500GB、210余萬種;是四川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SCALIS)研究項目負責單位,四川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特色數據庫)建設項目中心,四川省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成都及川西片區協作組負責單位。學校是全國收藏《中華再造善本》的100所高校之一。
學術期刊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創刊,雙月刊。是由四川省教育廳主管、西華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系“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臺灣華藝CEPS等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第四屆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
《西部經濟管理論壇》
《西部經濟管理論壇》是2010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原《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更名而來,由四川省教育廳主管、西華大學主辦的、面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經濟與管理類學術刊物。主要開設西部經濟、三農問題研究、理論經濟學、經濟史、應用經濟、貿易經濟與對外貿易研究、產業經濟、共享經濟、旅游經濟、健康經濟、房地產經濟、經濟與法、企業管理、金融與保險、財務與會計、投資與證券、人力資源管理、財政與稅務、國民經濟管理、物流管理、市場營銷、信息資源管理等欄目。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是由西華大學編印的內部資料性出版物,1984年創辦。《高等教育研究》開設有學術論壇、教學研究、研究生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人才培養、大學生園地、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史、國外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等欄目。2006年獲首屆“全國百強學術內刊”榮譽稱號;2006年被國家圖書館收藏。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6月,學校通過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對接四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和天府新區建設,共建“四川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建設宜賓校區,推進開放辦學。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典、捷克、波蘭、匈牙利、黑山、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印尼、泰國等國的70余所高校廣泛開展師生交流、學術及科研合作。
形象標識
校旗
校旗為墨綠色底白字的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毛體的“西華大學”字樣及校名英譯全稱,左上角配以學校白色鏤空校標,校旗色彩與校標相協調,象征學校蓬勃的生機和辦學活力。
校徽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學校徽志為圓形徽標,英文校名以弧形圍繞“西華”二字;“西華”二字采用白色篆字,從右到左,居圖案中心;校訓“求是、明德、卓越”居圖案下方;“1960”代表學校建校的年代。
學校徽章為教職員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教職工佩帶紅底白字校徽,研究生佩帶藍底白字校徽,本、專科生佩帶白底紅字校徽。
【西華大學的簡介】相關文章:
成都西華大學學校簡介01-20
西華大學專業排名情況01-20
孟買大學簡介06-30
邕江大學簡介01-20
諾丁漢大學簡介02-18
中州大學簡介01-20
關于西華師范大學排名02-17
西華師范大學專業排名情況01-20
美國西雅圖大學的簡介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