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美國大學排名
作為全球范圍內最受矚目的科學榮譽,諾貝爾獎不僅見證全球自然科學領域“科研之星”的誕生,更是世界一流大學榜單參考的重要指標之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美國大學排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至今該校出產150余名諾獎得主,在獲獎總人數上全球最高,其中包括74名校友;還有18名菲爾茲獎、13名圖靈獎得主。
2、哥倫比亞大學
哥大名下有104名諾獎得主,其中39名為本校校友。除此之外,普利策新聞獎也由芝大評選頒發,獲獎人數也在100以上,僅次于哈佛。
3、芝加哥大學
至今芝大名下有89名諾獎得主,其中31名是本校校友;另有9位獲菲爾茲獎。
4、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伯克利共走出了72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六),21世紀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位居世界第三
5、麻省理工學院
至今,該校名下有52名諾獎得主,其中33名是本校校友;另有52名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6名菲爾茲獎,19名圖靈獎。
6、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的教授和校友獲得了52個諾貝爾獎(排名世界第9)和5個菲爾茲獎(排名世界第12)。
7、加州理工學院
加州理工名下已有34名諾獎得主,包括20名本校校友,14名非校友教授,其中Linus Pauling是史上唯一的兩次獨立獲得該獎的學者;還有1名獲菲爾茲獎,6名獲圖靈獎。
8、普林斯頓大學
共有4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或學習過,位列世界第14名;普林斯頓在21世紀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位列世界第四。
部分學校簡介
1、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屬于常春藤盟校、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成員,坐落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
哈佛大學建立于1636年,最早由馬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創建,初名“新市民學院”。為了紀念在成立初期給予學院慷慨支持的約翰·哈佛牧師,學校于1639年3月更名為“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而1780年哈佛學院正式改稱“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學由十所學院以及一個高等研究所構成。該校還負責管理運行哈佛-史密松森天體物理中心、麻省總醫院、波士頓兒童醫院等機構。
截至2018年,哈佛共有18位菲爾茲獎得主,14位圖靈獎得主。
2、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正式名稱為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坐落于美國紐約曼哈頓上城區晨邊高地,簡稱哥大,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美國大學協會十四所創始院校之一,常春藤盟校之一。
哥倫比亞大學位于紐約州,最初名為“國王學院”,于1754年根據英國國王喬治二世頒布的王室特許狀成立。
哥倫比亞大學共設有20所學院,包括4所本科學院以及15所研究生學院。
3、芝加哥大學
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簡稱:UChicago、"芝大")由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于1890年創辦,坐落于美國金融中心芝加哥,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常年穩居多家世界大學排行榜前十位。
該校誕生了芝加哥經濟學派等眾多知名的芝加哥學派,創立了法律經濟學,是經濟學、法學等社會科學學科的世界級學術重鎮; 而從曼哈頓計劃起大批科學家匯集于此,在"原子能之父"恩利克·費米等人的領導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臺核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開啟了人類原子能時代,并創辦了美國第一所國家實驗室阿貢國家實驗室和著名的費米實驗室,奠定了芝大在自然科學界的重要地位。
芝加哥大學于1890年由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創辦,素以盛產諾貝爾獎得主而聞名,約40%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芝大相關。 截止至2020年10月,芝加哥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100位諾獎得主、位列世界第四,另有10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六)、4位圖靈獎得主及25位普利策獎得主曾在芝大工作或學習。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崔琦均在芝加哥大學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美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曾長期在芝大法學院教授憲法(1992-2004年)。
2021-22年度,芝加哥大學位列U.S. News美國最佳大學排名第6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10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0 、QS世界大學排名第10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15 。
4、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簡稱伯克利,坐落美國舊金山灣區伯克利市,是公立研究型大學,被譽為"公立常春藤",是美國大學協會成員,在學術界享有盛譽。
作為加州大學的創始校區,伯克利以自由、包容的校風著稱,其學生于1965年發起的"言論自由運動"對美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改變了幾代人對政治和道德的看法。 作為世界重要的研究及教學中心之一,其在物理、化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經濟學、法學等諸多領域位列世界前十,與舊金山南灣的斯坦福大學構成美國西部的學術中心。
截止2021年10月4日,伯克利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114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三) 、14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四)和25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三)。 數學家陳省身在此建立了美國國家數學科學研究所;"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等人在此領導曼哈頓計劃,制造出人類第一枚原子彈、氫彈 ;歐內斯特·勞倫斯在此發明回旋加速器,并創立了美國著名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西博格等人在此發現了十六種化學元素,其中第97號元素"锫(Berkelium)"即是以"伯克利"命名 。
伯克利為硅谷培養大量人才,包括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蘋果公司創始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特斯拉創始人馬克·塔彭寧等。 知名華人作家張愛玲、國學家趙元任、政治家孫科均曾在此求學或工作。
【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美國大學排名】相關文章:
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名言12-28
關于美國匹茲堡大學排名01-27
美國留學影響獲得大學生獎學金的因素10-28
福布斯美國最佳大學排名201601-20
關于美國雪城大學排名大全02-17
美國肯塔基州立大學排名參考02-17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大學排名介紹01-27
贊最多句子02-03
美國留學機械工程專業大學排名解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