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村教師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村教師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村教師讀后感1
近段時間讀了《鄉村教師突圍》后,我從全書的整體來看,“突圍”是這本著作靈魂之所在。在我所理解的鄉村教師的“突圍”,無非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從鄉村教育的'“圍城”中走出,調到縣城中去,改變自己的教育空間;
還有一種努力專研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突破鄉村教師的局限,讓自己的從自身“突圍”,成為鄉村教師的佼佼者,改變自己的教育思想。對于后者我是格外起敬的。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這也就意味著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人口數量以農業人口為主,而這部分龐大群體的教育在很大方面依賴于我們的鄉村教師,甚至可以說,我們的農村發展需要鄉村教師。每年我們學校都有老師通過考試調到縣城工作,同事們在談到的時候都是用羨慕的語氣,而同樣每年有一些偏遠鄉鎮的老師調入到我們學校,對于一個鄉村教師來說,做最好的自己,努力改變自己對別人的影響就是一種“突圍”。
鄉村教師讀后感2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鄉村教師面臨的壓力、困境和挑戰日益增加,他們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教學任務,還有更多的責任和使命。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有許多心聲和感悟。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教書育人。在鄉村教育中,我發現很多孩子對學習沒有熱情,可能與家庭環境、經濟條件等因素有關。這就需要我們用心去關注每一個學生,創造出適合他們的學習環境和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潛力。
其次,鄉村教育存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比如教學資源匱乏、師資缺乏、學生學習成本高等等。因此,我們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同事們之間也要互相支持,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中成長。
同時,作為鄉村教師,我們要發揮更大的社會作用。我經常參與學校的家長會、村民組織等活動,與學生的`家長和村民一起討論如何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同時,我也嘗試了解村里的情況和需要,積極參與村里的公益活動和招商引資,為村莊的發展做出一份力量。
最后,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們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勇氣。我們需要能夠面對困難和壓力,保持心態平穩,不屈不撓,以身作則,引領孩子們勇往直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鄉村教育者,為鄉村教育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總之,鄉村教師的工作雖然充滿挑戰和困難,但也是充滿成就感和樂趣的。我們需要持續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素養和教學水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和給孩子們一個更好的未來。
鄉村教師讀后感3
主人公肖梅是一個支教教師,她來到重慶附近一所鄉村小學。這是一個特殊的環境。以前,我只在新聞中聽說過所謂城鄉結合部是社會治安最為混亂的地方。猜想,是因為那里是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夾縫吧。上夠不著 ,下又不容易。竟是些土不土洋不洋的`東西,沒法統一治理。現在,我算見了。肖梅新到的這個地方,地處農村,可工作的同事幾乎都是“城里”來的。弄的她不知道自己該扮演哪路角色才能和他們“混搭”上。身處夾縫,左右不是,有點迷糊!不過肖梅知道,適應是最主要的,但決不能被任何一方同化!
這個年齡在我的工作崗位上也算是位于夾縫里。說老沒資格,論年輕還真是硬撐。賣命干總覺得“前途無亮”,不使勁兒干等著被淘汰也不是自己個性。上靠不上,下挨不著,懸在半空,有點沒底!不過,我知道,堅持就是勝利,但沒理由向任何一方激進!
有時候自己的某個角色也的確是因夾縫量身定做的。算不上有多大能耐,有時候破車還得攬點“瓷器活兒”。和普通工種一樣的待遇,偏扣了頂特殊的帽子。槍打出頭鳥,不見能落得什么好。進也不是,退也不能。有點無奈。不過,我知道,學著“左右逢緣”最好,雖然不擅長,努力學唄。
太難了!我怎么迷迷糊糊走進了這樣的夾縫!尷尬的年齡扮演著尷尬的角色走進了尷尬的環境,我要競選尷尬之星——咦!“尷”“尬”“階”“檻”,有點意思!上一階,過一檻,大路朝南開,哪里還有尷和尬?沒辦法,我已經開始扮演夾縫里的“阿Q”了。哈!
鄉村教師讀后感4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時常感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壓力和挑戰。但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教育的艱辛與可貴。在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作為一名鄉村教師的心聲和感悟。
孩子們的真誠和純潔,是我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最大的動力源泉。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追求,讓我更加堅信自己的工作是有價值的。每天我都在思考如何讓我的課程更加生動、有趣,如何讓孩子們對學習更加積極主動。我認為,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人格的培養。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夠在我的班級里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能夠從中獲得自信、勇氣和堅強的意志力。
然而,與此同時,我們的工作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鄉村教育資源相對有限,學生們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的影響比城市的孩子更加深刻。在我所在的學校里,每一類問題都有,比如一些孩子在家沒有得到良好的照顧,表現出明顯的不良行為,有的孩子需要特別的關注,有時候我甚至要花費很長時間去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情況。這個時候,我的工作不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為了每一個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我需要更多的關心和耐心。
但是,每當我看到我的學生取得了學習上的進步,健康和快樂成長,我的所有付出都得到了回報。我感到深深的自豪和滿足。教育工作需要我們付出很多,但只有當我們真正感受和了解其中的價值,才會更加堅定自己信念和目標。
在這篇文章里,我想強調的是,鄉村教師的工作是非常有價值的,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付出遠遠超越我們的職責和任務范圍,但是也更加讓我們體驗到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意識到教育需要持續不斷的探索和創新,需要我們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不斷開拓新思路和方式,為學生們提供更好的教育。
最后,我想向所有在鄉村教育崗位上貢獻自己的教師們致以由衷的敬意。在疫情和自然災害的沖擊下,我們的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和艱難,但是我們沒有放棄,我們依然在堅守。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備高度的職業素養和責任感,我們的辛勤付出正是在為將來的社會拓展更多的可能性和機遇。
鄉村教師讀后感5
從昨天拿到書到今天,兩個半天完成了閱讀!
有些快,這種感覺也許就像自己弄飯:花了一個小時,可吃的人只用了5分鐘!于是頗有些抱怨,怎能不好好享受?得到的回答是,好吃才會食欲大增呀!仔細想想,我讀書也是這樣:好看的書,就會一直撇開日,嵤拢粋勁兒鉆進去!三天內解決四五百頁的書不在話下!如果不幸遇到有些個,那么,有可能一兩年它都會始終在那里,不論我在哪里,而它就在那里!
這樣想著,喔,我的弄飯煩惱一并交由這本書的閱讀感受解決了!
購買這本書,時間段剛剛好!此時,我處于無書可讀的狀態,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做什么事情都失去了興致!在當當閑逛的時候,突然看到了書名中的"突圍",而且是鄉村教師,于是火速購入!
曾經,我因了這兩個詞,"想入非非"!鄉村教師的境地,怎樣突圍?
一、"明師"!
太喜歡這樣的注解!"也許,我們大多數人無法成為‘名師’,但一定可成為‘明師’:明白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明晰學生的需要與困惑,明確教育的旨歸與起點……"
我無數次的為自己的將來幻想過,可是眼下的境況是的確不可能成為自己想象的那樣的老師:舌燦蓮花、思想深刻、板書精致、學識淵博……就這樣等待著,等待著自我的消逝!如果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工作的.價值的話,真是太令人絕望而停滯了!
吳老師的"明師"的標準,甚是讓我歡欣,這樣慢慢地走,一路向著陽光,一路收獲花香,多好!
二、"理念"?
"診斷—假設—論證",一直在尋覓著教學的真諦!
在教了四年小學一二年級后,我調入了中學工作。工作中要面對的窘境實在太多,回想起來,那第一本中學教材上被我寫滿的備課筆記密密麻麻就可見我內心的苦悶,當然更多的就像是無頭蒼蠅似的亂撞!
怎么辦?
遇到了新課改,培訓,遇到了網絡各家論壇的興起!最初接觸到的人教社語文論壇和k12,讓我走進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于是,"亮了"!
其間做過太多"傻事",有幸的是,那時學校的教研的氛圍也同時濃濃地燃燒著我!
吳老師的總結真是精辟至極!
套用書中他引用的余映潮老師送給他的話:"磨練的深度決定你的高度!"正因為沒有經受多少磨練,所以不要在工作之余埋怨自己的膚淺!這應該是對我的鞭策!
三、"貼地而行"!
"貼地而行者,是首先有著對這個世界獨特的理解,有著改造這個世界的決心,還有著把內在的思想與外在的世界進行有機結合的策略,也即是說,他們能夠讓思想接地氣,感地溫。"
如果老是覺得自己的工作條件糟糕,幻想著教育的"桃花源",而不對現實工作中的細小問題一一研究,可想而知,所有的未來不過是空想而已!
有了這樣的前提,所有的目標不再開始要求"高大上",而轉而的低姿態說不定會讓自己一點一點累積,至少可以讓自己找到現實中的成就感和生活的幸福感,成為真正的自己!
一本好書,讓人有了新的憧憬,它曾帶給我的愉悅體驗也必將激勵自己繼續前進:也許執著,會讓荊棘中花香滿徑!
成為自己!
鄉村教師讀后感6
鄉村教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在我國西北部的一個偏遠山區,有著一個明知自身身患食道癌卻不治得以轉移肝部的鄉村老師,只為了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而在幾萬光年之外,卻發生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星際戰爭!這就是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寫的鄉村教師一書。
這位鄉村教師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月,帶好了最后一屆小學畢業班,講述了牛頓的三大定理。這區區三個定義卻拯救了全人類。
老師的這種奉獻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將自身的東西奉獻出去,有誰會在無報酬的情況下,無私奉獻自身?答案只有一個:老師。在為了阻止銀河系外圍硅基生命帝國的入侵,銀河系碳基生命聯邦組織,出于無賴才將銀河系第一條旋臂直徑500光年,的一條隔離在與所有恒星摧毀,防止硅基生命帝國進行恒星蛙跳。如果存在3C以上文明,他們所在的主恒星,就不會毀滅。這位鄉村教師說的三個力學定理,成功的讓地球達到了3C級文明,并且鑒定了地球的實際文明為5B級。這讓我知道:科學非常重要,在未來的科學斗爭中,只有強者存,弱者亡的道理。因此,現在我們要好好學習,未來才能強大國家、強大全人類!
暢游在科幻的世界里,想象著神奇的東西。讀書,是對我們心靈的一種滋養,沉浸在閱讀的快樂中,我愛讀書!
鄉村教師讀后感7
沒錯我也差點沒弄懂作者的腦回路,一下子講鄉村教師,一下子又是講什么宇宙什么星球,愣是啥都沒看懂。不過越到結尾感覺越是恍然大悟。文中的有一句話我覺得很可悲。他們說教師是一個早已消失的太古文明詞匯,很生僻,在一般的古詞匯數據庫中都查不到。在地球上在那個星球上唯獨只有那位鄉村教師還在堅持著。真是感謝他在多少的艱難困苦下,在病痛的'折磨下卻還在堅持住。他有著地球人很可貴的品質,他在堅持他認為對的事“文明”,在他身體里,最后的那點燭光消失時,他還是希望孩子們可以好好讀書。
讀完整本書才發現除了書中那兩個孩子外,好像其他人都是沒有姓名的。
然后呢我覺得孩子們可能會永遠記住牛頓的那三條定律吧。
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不變。
一個物體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
當一個物體對第二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第二個物體也會對第一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鄉村教師讀后感8
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鄉村教師竟然在死后曲線挽救了地球,這是個神奇的故事。感動
以往看過謳歌教師的文字,可能大多數時候我都會一笑而過,哪里有什么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只是一份職業而已,用得著那么夸張嗎?然而這部短篇小說,卻實在讓我無法質疑教師的`作用。大劉描寫的這位教師,不僅是在農村,更是在愚昧的農村,不是日常的教書育人,而是在臨死前教給孩子的最后一課。
在生命最后的時刻,老師教給孩子們狂人日記,是想讓他們做一個清醒的人,做一個勇于打破自身牢籠的人。教給孩子們牛頓三大定律,是希望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因為這是走向未來超越夢想的機會。
跟大劉其他的作品比起來,這部小短篇情節太簡單,科幻與現實之間的關系似乎有些不夠圓滿,然而這些在沉重的主題和深刻的立意面前都微不足道。
這就是劉慈欣的作品,希望中夾雜著希望,希望一直都在。希望好老師再多一點,希望教育資源的差距再小一點。希望熱愛物理的人再多一點。
鄉村教師讀后感9
喜歡劉慈欣的作品,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了,那重金屬下的人文情懷,是一種美妙的情愫,對少年者,更對成年人。
和大劉一貫的風格一樣,《鄉村教師》依然有著宏大的場景,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的宇宙大戰,也依然讓人熱血澎湃。但這篇文章真正打動我的,卻是那一名叫李老師的鄉村教師的堅守,在生命彌留之際,堅持讓那幾個孩子背下牛頓力學三定律,想要點亮他們心中一種叫做希望的光。當然,故事的結局有些戲劇化,最終由于對F=MA的.掌握,讓外星人認為這是有文明的星球,從而避免了地球的滅頂之災。
在現實的世界中,我們也許沒有那么多拯救蒼生的機會,但我腦海里卻浮現出幾張面孔,好像是要告訴我堅守的意義。
第一個人來自我孩提時代看的第一部電影,名字叫做《焦裕祿》,說的是一個縣委書記堅守在沙丘上種樹來對抗自然災害的故事。詳細的劇情大家早已耳熟能詳,但從童年到成年,他就像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不知不覺的生根、發芽、枝繁葉茂,每當我被這浮華的世間慫恿的焦躁不安,那一片樹蔭總能帶來寧靜,那是另一種生命價值的意義。說到種樹,我又想到了蔣介石,相傳他因為宋美齡喜歡梧桐樹,便把整個南京城種滿了梧桐樹,好多文人墨客都在贊美這“愛一個人傾一座城”的愛情誓言,我卻聞到了些許自私的味道,我更喜歡歸有光在庭院里種的那棵枇杷樹,他在《項脊軒志》中寫道“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不過如此吧。
第二個人是《神雕俠侶》中鎮守襄陽城的郭靖,最終秉承寸土不讓的信念戰死沙場。每個少年都曾有大俠的夢想,相比那些快意恩仇,我更喜歡金庸筆下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故事固然是虛構的,而歷史上固守孤城的例子數卻不勝數,那是我們傳承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民族氣節。但有個人的守城故事有些另類,他叫諸葛孔明,面對司馬懿的十萬大軍,一人一琴一童一旗,羽扇綸巾,焚香撫曲,彈指間仿若百萬雄兵。他是智慧的代表,也是我們民族文化里“以巧破力”的精髓。最近有位鶴發老人可謂“勇氣與智慧”兼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奇襲武漢,而他就立在武漢的城頭,身材提拔,目光炯炯,像是一座山,而且是鐘南山。
最后一個人便沒那么有名了,他是我初中的語文老師,姓吳,單名一個云字。她有一項特殊的作業,就是每天都要求學生寫一篇原創的日記?此瓶量蹋珜τ谙裎疫@樣內向的孩子,她每次比我寫的日記還要長的評語,安撫和指引了我的那段焦躁不安的青春。她或許沒有想到過就是這一份堅持卻足以溫暖一個孩子的一生,而我,應該也只是其中一個。她沒有小說中鄉村教師那樣感人的故事,也更不曾有拯救世界的壯舉,她就是一名普通教師,堅守著她自己的“為師之道”,就像她對我的寄語一樣,“師者,所有傳道授業解惑也。”
如今,我也成為了萬千教師的一員,也在學著前輩們的樣子,堅守著我自己的崗位。我想,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是超級英雄,那每個學生內心的小小世界,不值得我們用所有去守護嗎?
用情,無畏,堅守,這便是我的“道”。
鄉村教師讀后感10
“不管怎樣,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們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對我是最大的安慰!边@是云南一所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所說的話,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無私的情懷一覽無遺。她到底做了什么?讓中央電視臺進行了專題報道?看著這位樸素的校長,慈愛的老師,我一下子聯想到了劉慈欣筆下的鄉村教師——“他”。
在《鄉村教師》一書中,主人公是在他所支教的學校里度過童年的,老師為了救他被狼咬死,他記住了老師目光里的那份牽掛,于是在初中畢業后放棄一切,回到這個山村支教。然而,村民漠不關心,也不理解他。有些愚昧的、無知的村民要把校舍的椽子木取下,說是要修村頭的老君廟,他阻攔他們,卻被打斷了兩根肋骨……
被打斷肋骨送進醫院時,主人公被檢查出了食道癌。雖然是早期,可他沒有錢去治病,他把錢都花在了學生們身上。在臨死之前,還給孩子們上了一節物理課,講的是牛頓三定律。可就是這最后一節課卻拯救了地球。
在另外一邊,在銀河系中,碳基聯邦中認為時間不多了的職員們開始用波束檢查文明的存在和等級。而這所山村小學,正好位于檢測波束圓形覆蓋區的圓心上。于是孩子們的數字復制體來到了測試的地點。一開始的幾個問題,孩子們并沒有答出。后來指揮官問到了牛頓三定律的.問題,孩子們答了出來。地球被挽救了……
用于摧毀無文明星球的奇點炸彈,像一顆子彈一樣擦過太陽的邊緣,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孩子們并不知道他們拯救了世界,山村里無知的村民更不會知道,他們不理解的教師挽救了全人類的命運……看完這個小說后,讓我感動的是小說中的師生情,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部分是孩子們哭著聽完最后一課,哭著埋葬老師。
張桂梅校長和“他”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嘔心瀝血,一心只為學生。張校長沒有自己的家庭,沒有孩子,她所有的精力都獻給這所女子高中。20xx年,她主持建立了這所女子高中學校,學生基本上都是來自貧困山區。她的工資、財產幾乎全捐給學校和教育事業,就是為了大山里的女孩子能夠憑著知識走出來,闖天下。創校十年,這所學校經受多少風言風語,多少不認可,張校長就成承受著多少壓力。十年如一日的以校為家,十年如一日的苦心教育,一千六百名女生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大學。
我們的身邊像張校長、鄉村老師有很多。永遠記得小學第一次國旗下演講前班主任對我的鼓勵,小學畢業前老師們對我殷切期盼。進入初中后,老師們在學習生活中對我的照顧。他們情感內斂,每當我們出現問題時,老師們生氣,焦急,憤怒,憂心。成長之路,總有一群人,在默默地為我們護航。謝謝,老師們!
鄉村教師讀后感11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鄉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鄉村,每一位孩子都值得我們去關注、去呵護,讓他們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茁壯成長。
首先,鄉村教育的不足和挑戰是顯而易見的。與城市相比,鄉村教育的師資力量、教育資源、辦學條件都存在巨大的差距。鄉村學校中往往只有一兩個老師,他們需要同時兼顧多個年級、學科,講授的知識面廣而雜,難以做到精細化,同時別忘了還需要負責學生的`生活起居等方面的工作。因此,鄉村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師資不足。
其次,作為鄉村教師,有時候我們面對的學生是來自貧困家庭、殘疾兒童等特殊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愛和支持。他們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能夠接觸到的知識和資源都受到了限制,面臨的挑戰更為巨大。而對于我們鄉村教師而言,如何幫助這些孩子克服心理和實際上的困境,快速地適應學習生活,是一項難而重的任務。
然而,盡管鄉村教育面臨諸多的挑戰,但我更關注于鄉村教育中發生的變化和進步。
首先,鄉村教育的改變在于師資力量的增強。有關部門重視鄉村教育,逐漸加大對鄉村師資隊伍的支持力度,讓更多優秀的教師來到鄉村。這不僅使得師資力量得到了增強,也提升了鄉村教育的整體水平和形象。同時,課程改革和教學方法的更新也不斷推進,鄉村學校中開始普及“創新教學法”,讓孩子們不僅可以學到知識,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鄉村教育注重多元化的發展。在傳統的鄉村教育中,讀書寫字算數是當之無愧的核心內容,但如今,鄉村學校推出了各種各樣的選修課程,如早稻田大學的“安全教育課程”、多種多樣的藝術體育等精品課程等,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和興趣。
最后,作為聯防聯控的重要一環,鄉村教師們承擔起了“早教、早發現、早干預”的使命。當學生出現問題或疑問時,鄉村教師首先是第一線接觸者,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及時引導、輔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
總的來說,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中的重要一環,需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和使命。只有我們鄉村教師心里明確、肩上沉重,才能帶動鄉村的師生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鄉村教師讀后感12
劉慈欣的很短的一篇小說,講述的是鄉村老教師在得知自己身患絕癥的情況下,毅然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為生長在鄉村信息不發達的孩子們上最后一堂課,而恰恰是這一行為,無意中拯救了人類,避免了高級文明對地球的打擊,大劉通過描述老師在生命彌留之際還不忘對孩子們的.教育和外星人對地球知識傳承的稱頌,謳歌了老師這一個傳承了上千年的職業。
正是他們的默默付出,不斷的把知識通過口述等方式,使我們人類這一物種,在生命演化的過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不斷進步,最終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我們不斷的突破環境的限制,我們可以登上高山,潛入深海甚至探索宇宙,這都與我們的知識積累關系密切。
教師就是知識傳承的媒介,正是他們把前人的歷史經驗,知識和科技,加上自己的理解,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使我們在前人發展的基礎上,不斷的推陳出新,越來越好,謝謝你們。
鄉村教師讀后感13
本學期,收到學校發來的必讀書湖北黃梅吳再柱老師的大作——《鄉村教師突圍》。或許是好奇于這個不同尋常的題目,忙里偷閑時,我開始拜讀。此書分為四輯:一為心靈突圍,二是理念突圍,三則課堂突圍,最后為學校突圍。每一輯都是有著系統的聯系與關聯,層層深入而又和而不同。雖未曾讀完,但早已被大師的筆法佩服的五體投地,正如被一鍋心靈雞湯所慰藉。
我也是一名鄉村教師,鄉村學校被農村包圍,農村有它獨特的樸實和寧靜,但卻面臨著一些窘狀,一則鄉村教師與外界接觸不甚廣,信息相對閉塞,一不小心就將自己固封起來,時間一長,就會對現狀麻木,現狀只要有一點點變動就會覺得異?謶,這樣便很容易成為教育改革阻礙者;二則無論是教學的硬件措施還是師資軟件,都難以達到正常的標準。出現了師資流失、學生離散,幾乎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的確,鄉村教師要不斷突圍,只有突圍才能讓人感覺自己是活著的,才能為自己的發展找到“一線生機”。所以吳校長提出“不突圍,毋教學”的口號。
吳再柱老師,在行走鄉村的教育過程中,不斷提醒自己,要時時刻刻突圍。在突圍中提升自己。在教師突圍中反復地提到兩個概念“課內比教學,比的是理念”與“讓教學充滿愛的味道”。當前不少鄉村中小學,在尋求教育教學改革。有些學;瞬簧儇斄腿肆ν獬鰧W習,模仿他人的.辦學經驗,套用人家的教學模式。學來學去,最后畫虎不成反類犬。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一是太急功近利,謀求短期出成果,出成績。二是沒有學到實處,很多時候是學樣子,沒有學到內涵。殊不知,教育教學改革,首先要改革課堂;要改革課堂,就必須先改變教師。鄉村教師不改變,就不會有鄉村教育教學改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是一個長遠而又復雜的工程,切忌急功近利。我們要有不厭其煩的耐心、持之以恒的恒心、敢為天下先的雄心。將學生、教師、學校打造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以校榮,教師以校為家,學校以師生為傲。相信,一點小小的火種,終有一天會在中華大地上呈現出燎原之勢。
鄉村教師讀后感14
在《鄉村教師》中,罹患絕癥的老師在臨終之際仍在要求懵懂的孩子們背下他們不能理解的牛頓力學三定律,在這現實主義色彩高度飽和的一幕之后,故事突然躍向了星際戰爭:神一般的外星人在清掃戰場時鑒定著沿途行星的文明等級,被隨機抽作地球樣本的孩子們面對一系列測試題時無動于衷,直到正確答出了牛頓定律,才證明了地球值得保存。以這種近乎諷刺的方式,人類躲過了一劫,卻無人知曉所有的功勞屬于一個在這個星球上最貧瘠的角落里默默死去的中國教師。
在《鄉村教師》中,李寶庫沒有桃李滿天下的豐功偉績,也不是什么精英學者,他就是個普通的教師,他的學生只有4個鄉村孩子,“蠟炬成灰淚始干”,他就像一根蠟燭,在臨終前,燃燒了自身,照亮了孩子們前進的道路,他堅持給孩子教授知識,不但改變了孩子們的人生,還“巧合”的改變了地球的命運,也許除了孩子們沒有人會記得這位教師,但所有人都應該對這位教師致以敬意。
一位小人物的對于教育的堅持拯救了太陽系,一個生命的終結換回億萬生命乃至文明的延續,這也許是偶然,但也是必然,我相信,即使碳基聯邦選擇的不是這四個孩子,別的孩子也會回答上他們的問題,因為在李寶庫身后,是無數個和他一樣的教師,他們大都也堅持著教師的意義,用心為孩子教授知識。在整篇小說里,李寶庫的教學經歷非常艱辛,村子里也有很多人對于讀書表示不理解,“識文斷字又不能當飯吃”,在村民的眼里,讀書不如物質的東西有用。但正是這些大家認為的“無用之物”,最后卻成為了拯救所有人的關鍵。劉慈欣以科幻的視角,提升了鄉村教師的使命感與價值感,表達了對鄉村教師的最大敬意,正如他在《三體》中所說的.:“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痹谶@篇小說的背景下,我們可以理解為:“在有限的人生中,讓自身的生命更有厚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人生的長度。”教師這一職業,就是為了讓孩子的生命更寬闊,可以讓孩子走出去,不但僅局限于鄉村這個囹圄。
人類文明的延續,人類文明本身,便是對李寶庫以及他從事的教育工作的最好的慰藉。雖然眾多教師們不會為大眾所知,但他們對學生、對社會乃至對整個世界、整個宇宙帶來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為社會的發展和存續做出貢獻,這便是教師的價值。
鄉村教師讀后感15
看到一本書,是吳再柱老師著作《鄉村教師突圍》。剛一看書籍名的時候,感覺很有意思,“突圍”?鄉村教師需要“突圍”,為什么“突圍”?怎樣“突圍”?也正是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研讀了這本書。
在我所理解的鄉村教師的“突圍”,無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從鄉村教育的“圍城”中走出,調到市區學校去,改變自己的教育空間;還有一種努力專研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突破鄉村教師的局限,讓自己的從自身“突圍”,成為鄉村教師的'佼佼者,改變自己的教育思想。
研讀《鄉村教師突圍》后,你可以很淺顯的讀懂書中所表達的意思:每天有所思,踐行自己做鄉村教師理想,天天有所得,樂在其中。套用書中他引用的余映潮老師送給他的話:“磨練的深度決定你的高度!”正因為沒有經受多少磨練,所以不要在工作之余埋怨自己的膚淺!這應該是對每一個教師的鞭策!百N地而行者,是首先有著對這個世界獨特的理解,有著改造這個世界的決心,還有著把內在的思想與外在的世界進行有機結合的策略,也即是說,他們能夠讓思想接地氣,感地溫。如果老是覺得自己的工作條件糟糕,幻想著教育的“桃花源”,而不對現實工作中的細小問題一一研究,可想而知,所有的未來不過是空想而已!所有的目標不再好高騖遠,而轉而的低姿態說不定會讓自己一點一點累積,至少可以讓自己找到現實中的成就感和生活的幸福感,成為真正的自己!
最后,謝謝吳再柱老師的書,向所有默默堅守的鄉村教師致敬!
【鄉村教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鄉村教師的工作心得01-30
鄉村教師培訓心得10-12
鄉村教師評優材料01-02
教師鄉村實習報告11-24
美麗的鄉村教師作文04-12
鄉村教師培訓總結03-06
最美鄉村教師心得10-11
最美鄉村教師心得10-18
最美鄉村教師心得09-27
教師鄉村工作心得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