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8篇【精選】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
2.理解重點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2)“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
(3)“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2.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了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窮人夫婦的心靈之美。
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感情朗讀,激發學生情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討論交流,感情朗讀課文。展開想象,以升華情感。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點。
2.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是難點。
(二)疑點
體現桑娜內心矛盾的重點語句。
(三)解決辦法
采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啟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啟發,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教師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讀課文。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讀自悟,勾畫重點詞句,質疑問難。
2.小組討論重點問題。
3.感情朗讀課文,表現主人公心靈美好。
4.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教具準備:
自制Flash課件、Internet網絡、提供學生上網帳號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紹課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學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話說一說。
[預設]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桑娜和她的丈夫雖然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仍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這樣一件事。
二、深入課文,讀中悟情。
(一)師:請自由朗讀課文的1-7自然段,看看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都會有哪些感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寫感受、找問題;
2.師巡視,并于個別學生交流。
[預設]
感受:A、貧窮B、勤勞C、辛苦(危險)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朗讀有關環境描寫的句子和桑娜為丈夫擔驚受怕的句子。
[練習]
(出示課件)學生進行練習。
師小結。
三、讀悟結合,感受美德。
雖然他們的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還是毅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難道他們沒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嗎?
1.師:你從哪里體會到的,快速默讀課文,用曲線畫下來。
2.生討論、交流。
3.指名讀課文,師相機作朗讀點撥。
4.誰來說說你認為桑娜和漁夫是一個怎樣的人?
5.學生交流
四、總結升華。
1.小結全文。
2.總結升華。
板書設計:
窮人
[個人簡歷]
田科,男,本科學歷,1994年參加工作。小學高級語文老師。中央電教館“遠程項目學習”骨干教師。甲骨文教育基金會世界教育專家組成員。多次在各級各類的教學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并有多篇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并獲獎。現著力進行“協作式小組在現代信息環境下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研究,課題項目獲全國合作學習一等獎。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質量的初步概念,會利用質量的單位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知道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3、通過實際操作,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能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過程與方法
體驗一些物體的質量,知道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而改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練習天平的使用,養成學生使用物理儀器測量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質量概念的理解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難點:質量單位的換算關系和用天平測量實際物體的質量。
【教學準備】天平及砝碼、橡皮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點出實物】課桌和凳子,大頭針和鐵錘
【設問】這些種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你如何去分類?
【總結】像大頭針、鐵錘、課桌和凳子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我們稱之為物體;而鐵和木材我們稱之為物質。
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如何去理解物體和物質呢?
(設計意圖:結合實例讓學生了解物體和物質的區別,更加直觀,更容易接受理解。)
二、進行新課
1、質量的概念和單位
【引入】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由物質構成,物體有大有小,我們如何去衡量構成一個物體的物質的多少呢?請同學們根據提示進行自學。
【自學指導】
(1)什么是物體的質量?用什么符號表示?
(2)質量的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怎樣?
(3)質量的單位與平時生活中所使用單位有何不同?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4)閱讀課本小資料,了解一些物體的質量。
2、質量的測量
【過渡】同學們,你知道你自己的質量是多少嗎?如何去測量?現場出示體重秤,并找學生實際測量質量。
生活中還有哪些測量質量的工具?
【過渡】實驗室使用的測量質量的儀器叫做天平
(1)認識天平的構造
托盤天平的構造(教材110頁圖6.1-2)
【設問】
1、能否用天平測量我們自身的質量?
2、能否用手直接拿砝碼?
3、能否用天平直接測量液體和化學物品的質量?為什么?
【總結】
(2)使用注意事項
①每個天平都有自己所能稱的最大質量,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稱量(量程);
②加減砝碼時,要用鑷子,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濕、弄臟;
③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盤中,應使用燒杯或者白紙間接稱量。
設計合作探究一:如何正確使用天平測量固體質量
展示:如何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量你桌面上橡皮的質量呢?
(對獨學內容的考察)
(3)正確使用天平
①把橡皮放在左盤
②用鑷子夾砝碼放在右盤(估計物體質量,用鑷子夾砝碼從大到小添加)
③當右盤中加入最小質量的砝碼時,若指針向右偏,此時應該去掉小砝碼,用鑷子向撥動游碼(相當于向右盤加小砝碼),直到指針指分度盤中線橫梁再次平衡。
橡皮質量=砝碼質量+游碼刻度值
游碼示數讀法:先認清分度值,再讀游碼的左邊所對刻度值。
【過渡語】我們已經學會了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物體的質量有什么特性呢?
3、質量是物體本身屬性
以下幾種情況物體質量有沒有變化,即所含物質多少有無增減?
(1)將橡皮泥換一個形狀(2)冰熔化成水(3)將鉛筆由赤道帶到南極。
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拓展與延伸】
1、用天平如何測出一張郵票的質量?
2、用天平如何測液體的質量?
三、課堂小結
教師來回巡視并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歸納總結這節課的知識要點
四、課堂檢測
要求:合上課本,獨立完成,字跡工整
教師巡視、出示答案、給予指導幫助
五、布置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
設計方案 篇3
第一節 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
第二課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烷烴同系物在組成、結構式、化學性質上的共同點以及物理性質隨著分子里碳原子數目的遞增而變化的規律性。
2、 使學生掌握飽和鏈烴、烴基的概念和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寫法及其命名法。
3、 通過同系物、同分異構現象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有機物的性質和結構間的關系。
4、通過烷烴分子通式的總結推導過程,學會用“通式思想”認識同系物的有機物的組成特征。
過程與方法:
1、基本學會烷烴同分異構體的解析方法,能夠書寫5個碳原子以下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
2、從甲烷性質推導到烷烴的性質的過程中,學會從一種代表物質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機物性質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質的方法——結構解析、推測可能的性質、設計實驗、觀察現象、解析現象、得出結論,再辯證地解析結論的適用范圍。
教學重點:烷烴的性質,同分異構體概念的學習及同分異構體的寫法
教學難點:同分異構體概念的學習及同分異構體的寫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結構模型
教學過程:
【投影】:幾種常見有機物分子的結構式
師:在有機物中,有許多物質具有與甲烷相似的結構,如投影中A組物質。也有許多物質結構與甲烷不相似,如投影中B組、C組、D組物質。請同學通過對比找出A組物質在結構上有別于其他幾組的特點。
請同學閱讀課本54-55頁烷烴概念。
一:烷烴:
烴的分子里碳原子間都以單鍵互相相連接成鏈狀,碳原子的其余的價鍵全部跟氫原子結合,達到飽和狀態。所以這類型的烴又叫飽和烴。由于C-C連成鏈狀,所以又叫飽和鏈烴,或叫烷烴。
生:由甲烷CH4,乙烷的C2H6和丙烷的C3H8,可以推出對n個碳原子,烷烴的通式:CnH2n+2 (n≥1)
小結:烷烴的習慣命名法
①根據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數目
碳原子數1-10: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表示。
碳原子數在11以上,用數字來表示,如:十二烷:CH3(CH2)10CH3
②相同碳原子結構不同時如:CH3CH2CH2CH3(正丁烷)CH3 CH(CH3) CH3
同系物的定義是指: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互相稱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烴的同系物。
強調“結構相似”和“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
關于烷烴的知識,可以概括如下:
① 烷烴的分子中原子全部以單鍵相結合,它們的組成可以用通式CnH2n+2表示。
② 這一類物質成為一個系統,同系物之間彼此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
③ 同系物之間具有相似的分子結構,因此化學性質相似,物理性質則隨分子量的增大而逐漸變化。
師:烴分子失去一個或幾個氫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烴基,用“R-”表示;烷烴失去氫原子后的原子團叫烷基,如-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一價烷基通式為 CnH2n+1- )
二: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
師:請寫出C4H10的結構簡式? CH3
生: 練習寫出 CH3-CH2-CH2-CH3 CH3- CH-CH3 (討論寫出)
正丁烷 異丁烷
正丁烷和異丁烷雖然組成和分子量相同,而結構不同造成的。造成其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可見,由于碳原子既可形成直鏈,又可形成支鏈,所以分子式相同的烷烴,可形成多種不同物質。這種現象稱為同分異構現象,這些化合物之間互稱為同分異構體。(讓學生自己總結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的概念,然后閱讀教材并比較異同。)
1.同分異構現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象。
2.同分異構體: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體。
3.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以C5H12為例)
(1)先寫出最長的碳鏈:C-C-C-C-C (氫原子及其個數省略了)
(2)寫少一個C的直鏈,把剩下的C作支鏈加在主鏈上,依次變動位置。
C-C-C-C C-C-C-C
C C
這兩種結構相同,為同一種物質。
(3)寫少兩個C原子的直鏈,剩下的2個C作一個支鏈加在主鏈上。
C-C-C 但與(2)中C-C-C-C 為同一種結構
C C
C
剩下的2個C原子分成2個支鏈加在主鏈上。
C
C-C-C
C
(4)分別加上氫原子,得三種同分異構體結構式,用系統命名法命名。
【知識拓展】
師:很顯然,碳原子多一些,使用正、異、新的命名方法已不能滿足需要。隨著碳原子數增多,同分異構體的數目也增多。怎么辦?這節課我們將學習一種通用的命名法則,從而可以叫出各種烷烴的名稱。
【板書】
烷烴的命名
師:1892年,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化學會議上,擬定了有機物系統命名原則,叫做“日內瓦命名法”。它解決了命名的困難,使有機物的命名得到統一。我國一方面采納“日內瓦命名”原則,同時考慮我國的文字特點,制訂有機物的命名法。
三:烷烴的命名―――系統命名法
命名步驟:
①選定分子中最長的碳鏈為主鏈,并按主鏈上碳原子的數目稱為“某烷”。
②把主鏈中離支鏈最近的一端為起點,用阿拉伯數字給主鏈上的各個碳原子依次編號定位,以確定支鏈的位置。
③把支鏈作為取代基,把取代基名稱寫在烷烴名稱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數字注明它在烷烴直鏈上所處的位置,并在數字與取代基名稱之間用一短線隔開。
【例題剖析】
【例1】
CH3-CH-CH2-CH2-CH3 2-甲基戊烷
CH3
④相同的取代基,將取代基合并起來,用二、三等數字表示,在用于表示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數字之間用“,”隔開;如果主鏈上有幾個不同的取代基,就把簡單的寫在前面,把復雜的寫在后面。
例2 . CH3
CH3-CH2-C-CH3 2,2一二甲基丁烷
CH3
例3. CH3-CH2-CH2-CH-CH-CH2-CH3 4-甲基-3-乙基庚烷
CH3 CH2
CH3
【投影】1.給下列有機物命名。
四、烷烴的通性:
【多多媒體】常見烷烴的物理性質比較表
名稱 結構簡式 常溫時的狀態 熔點/℃ 沸點/℃ 相對密度
甲烷 CH4 氣 -182 -164 0.466*
乙烷 CH3CH3 氣 -183.3 -88.6 0.572**
丙烷 CH3CH2CH3 氣 -189.7 -42.1 0.5853***
丁烷 CH3(CH2)2CH3 氣 -138.4 -0.5 0.5788
戊烷 CH3(CH2)3CH3 液 -130 36.1 0.6262
癸烷 CH3(CH2)8CH3 液 -29.7 174.1 0.7300
十六烷 CH3(CH2)14CH3 液 18.2 287 0.7733
十七烷 CH3(CH2)15CH3 固 22 301.8 0.7780
【板書】1.烷烴的物理性質:
(1)熔、沸點有規律遞變:
a.隨碳原子數目增多,熔沸點升高。
b.C原子數目相同時,支鏈越多,熔沸點越低。
(2)烷烴的密度隨C原子數目增多而增大,但密度均小于1,比水輕。
(3)烷烴均不溶于水,液態烷烴和水混合會分層,且均在上層。
(4)分子里碳原子數等于或小于4的烷烴在常溫常壓下都是氣體,其他烷烴在常溫常壓下都是液體或固體;
【板書】 2.烷烴的化學性質:
(1)烷烴化學性質較穩定,常溫不和強酸、強堿、強氧化劑等反應,不能使酸性KMnO4和溴水褪色。
(2)烷烴的可燃性
CnH2n+2+ O2 → nCO2+(n+1)H2O
(3)光照下和鹵素單質發生取代反應
下面閱表比較“四同”問題
定 義 分 子 式 組 成 結 構 性 質
同位素
同素異形體
同系物
同分異構體
同種物質
【例題剖析】
【例1】下列物質屬同分異構的是____,屬同一種物質的是____,屬同系物的是____。請同學們說出理由。
【例2.】乙烷(C2H6)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假設生成了分別有1、2、3、4、5、6個Cl原子的6種取代產物,且物質的量都相等。同溫同壓下,參加反應的CH3CH3與Cl2的體積比是幾比幾?
答案:CH3CH3與Cl2的體積比是2∶7
例3.在101.3kPa、473K條件下,十一烷以及分子中碳原子數比它小的烷烴均為氣態。以下變化中,最初與最終均維持這種條件。A、B、C三種烷烴(氣)分子中碳原子依次增加相同的個數,取等體積的三種氣體,分別跟30mLO2(過量)混合引燃,充分反應后發現:A與O2反應前后氣體總體積不變;B與O2反應后氣體總體積增加了4mL;C與O2反應后氣體總體積為反應前的1.25倍。試求:
(1)A的分子式及相對分子質量。
(2)原任意一種烷烴的體積及B、C的分子式。
【課堂小結】在學習了甲烷的主要性質和結構之后,再來討論烷烴的性質和結構就類似于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中,通過由典型到一般的學習和討論方法,這在有機物的學習中也是一種常見且很重要的方法。在本節教學中,為了加深同學們對烷烴分子結構的認識,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以競賽的形式親自制作各種分子的模型,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發展,也有利于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對于本節的重點“烷烴的性質”在教學中注重運用了比較、解析、自學討論等方法,以利于同學們理解和掌握。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用橡皮泥、小木棒等自己動手制作常見烷烴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互相交流,評比。
2.查閱資料,了解有關烷烴的系統命名等問題。
3. 現在給每個學習小組發一些小球,(黑色稍大球代表碳原子,紅色稍小球代表氫原子)和小棍,要求按照烷烴分子的結構特點,來制作含有五個碳原子的烷烴分子的可能結構的球棍模型,并根據自己所制作的模型寫出對應的結構式和分子式,看看哪個小組又準又快。
設計方案 篇4
一、 活動方案
由小學生拿出自己的衣服,或玩具或零用錢買的一個小物件,舉辦一場義賣方式的'禮物互換,既可以培養孩子的分享精神,又能在活動中培養小學生進行交流議價的能力,還能更好的體會圣誕節的含義。
二、發動階段
12月19日中午12:00召開正副班主任和相關人員會議,傳達活動方案,布置相關任務。
三、準備階段
12月19日~24日,班主任和學生一起布置彩帶、圣誕樹、圣誕帽、噴雪、零食、裝飾品、小禮品、圣誕義賣物品等活動所需物品。
12月21日前班主任策劃好班級愛心義賣聯誼活動方案,12月25日午前副班主任組織學生布置好教室,營造濃濃的圣誕節氛圍。并開展講解關于圣誕節的來歷、起源、及習俗慣例等
四、實施階段:
1. 圣誕義賣活動
2. 活動時間:20xx年12月25日 中午11:50~中午1:10
3. 活動地點:學校操場
4. 活動對象:全校師生
5. 義賣年級:一~六年級
6. 友情提醒:義賣活動時師生都戴上圣誕帽。
7. 活動要求:
①.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聯歡活動,活動以游藝類節目為主,穿插圣誕節、圣誕樹、圣誕老人的傳說、圣誕老人分發禮物等
②.老師和學生統一戴上圣誕帽(老師的圣誕帽由學校統一提供,學生的圣誕帽由學生自備);
③.圣誕有禮活動 :由學校生活指導中心安排給每位學生準備一份小禮物。
④.學生們開始自由選擇要換的禮物,或要送禮物的人等自由活動
五、活動策劃 xxx xxx
六、活動負責 xxx xxxx xxxx
七、后勤保障 xxx xxxx
八、圣誕老人扮演者 xxxx xxx
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并理解13個新詞語。
2、學習運用關聯詞“不但……而且……”,了解與之用法相似的關聯詞“不但……還……”“不僅……而且……”等。
3、能正確理解每個自然段主要意思,能找出重點詞句。
4、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可以選擇一段背誦,有各自的感受。
5、了解趙州橋是世界聞名的石拱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它的設計和建造是建橋史上一個創舉。
*6、結合紹興的“橋文化”,激發對具有濃厚江南風情的石橋的探究興趣,培養孩子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趙州橋簡圖一人一張
教學設計流程:
一、師生對話,激發興趣
我國有許多世界聞名的古代建筑,同學們知道哪些?老師知道哪些?比比誰說得多。
(長城、故宮、布達拉宮……)
趙州橋也是我國著名古代建筑(寫課題),它是怎樣一座橋呢?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根據注音讀通課文
2、自學生字,要求能讀會字
3、把課文中不理解的詞畫出來
4、想想如果請你說一句話介紹趙州橋,你打算說哪一句?
三、組織交流,字詞點拔
1、聽寫生字→發現錯誤→將自己出錯的字正確書寫在黑板上→教師指導→讀記→酬情抄寫
2、交流不理解的詞,教師巧作點拔,讓學生相互幫助解決問題。
3、你準備了哪一句話介紹趙州橋?為什么?
——由“重點句”導入“重點詞”
4、學習單元提示,初步了解“重點詞”的概念。
四、再讀課文,找重點詞
1、逐段讀,逐段找;充分讀,細心找,說出理由,意見不強求一致,同學們聽后想一想,選你認為最恰當的一個畫出來。
2、統計畫下的詞,支持率最高的詞由教師書寫到黑板上。
世界聞名
創舉
美觀
寶貴
五、精選練習,鞏固字詞
1、練寫生字,自己選擇詞語抄寫數遍。
2、選擇一個自然段熟讀成誦。
3、收集趙州橋的相關資料,預備交流。
六、研讀課文,自由感悟
1、分發簡圖,說明要求
各自學習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寫。
建造年代:
設計師:
建筑特色:
設計亮點:
歷史意義:
你的評價:
2、用視頻投影儀展示研讀成果。一邊展示,一邊請學生自己上臺講解,交流。
3、有關趙州橋的多媒體資源展示,學生收集的資料交流。
六、綜合實踐
播放紹興橋文化相關資源,選紹興的一座橋,制作圖文并茂的卡片以備展示。
七、聽寫詞語,選擇造句
八、再讀課文,背誦片斷
九、交流卡片,展示評優
十、作業指導,完成習題
重點:關聯詞:不但……而且……
十一、質疑:
初讀課文時不理解的詞,現在仍不懂的,請提出來。
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對種植活動感興趣,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2、遷移種草莓的經驗,繼續學習栽種過程。
3、關注植物的生長,愿意連續觀察與記錄植物生長變化。
教學準備:
1、瓜秧若干種(菜瓜秧、甜瓜秧、香瓜秧等)。
2、整理好地塊
3、小鏟、水壺等。
4、設計記錄表,甜瓜、香瓜等圖片。
教學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并認識常見瓜教師出示瓜的圖片,“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們是什么瓜?你吃過嗎?”
幼兒自由討論自己吃瓜的感受,相互交流瓜的味道。(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等)2、幼兒共同回憶栽種草莓的經驗,觀察并初步嘗試種瓜活動。
“你們栽過草莓嗎?是怎樣栽的?”
“瓜秧怎樣栽呢?”教師示范重點:
(1)強調瓜秧非常嬌嫩,要輕拿輕放。
(2)栽瓜過程:先用鏟將土挖一個坑,然后將瓜秧輕輕地放進去,再在四周圍圍上細碎的土。
“瓜秧栽到土里還要做什么?”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澆水活動。
教學延伸:
引導幼兒進行日常觀察、照料與記錄活動。
教師利用早晨入園、中午散步等時間引導幼兒進行連續的觀察與照料、記錄瓜秧的生長變化過程。
設計方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課由四部分內容組成。第一部分是ao、ou、iu三個復韻母,每個韻母配有一幅圖。第一幅圖是棉襖,借“襖”的音學習ao的讀音。第二幅圖是藕,借“藕”的音學習ou的讀音。但“襖和藕”都是第三聲,要變為第一聲才是“ao和ou”的讀音。
第二部分是ao、ou、iu的四聲。
第三部分是聲母與ao、ou、iu的拼音練習。
第四部分是帶調拼音與三拼音練習。
二、教學要求
1.學會ao、ou、iu三個復韻母。能認清形,讀準音,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
2.學會ao、ou、iu的四個聲調,能正確讀出帶調韻母。
3.練習與聲母拼音。
三、教具
聲母尺、四聲盤、四線格絨板、活動字母/a、o、i、u和調號。
四、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學會ao、ou、iu三個復韻母的音、形、四聲和標調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本課有關的舊知識。
1.用聲母尺復習與ao、ou、iu拼音的聲母。
2.用四聲盤復習單韻母及四聲,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口形變化。
(二)新課。
1.明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復韻母。第11課。(板書:11)
2.看圖提出ao、ou、iu三個復韻母。
【第一幅圖】
提問:第一幅畫的什么?“襖”的音讀成第三聲是什么音?(老師用手勢引導)
出示拼音卡片:ao,齊讀ao。
提問:為什么說ao也是復韻母?
觀察老師讀ao時的口形變化。(先讀a的音,逐漸過渡到o的口形)
提問:老師讀ao時,口形有什么變化?
講解:復韻母是兩個單韻母組成的,讀音時,口形變化要快。
看卡片練習讀音。(開小火車,分組讀,老師檢查口形)
【第二幅圖】
提問:誰知道第二幅圖畫的是什么?“藕”的音讀成第一聲是什么音?
出示拼音卡片:ou
讀后提問:復韻母ou是怎樣組成的?怎樣讀?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小結:兩個單韻母快讀就是復韻母的`音。
開小火車正音。
【第三幅圖】
提問:第三幅圖畫的是什么?郵票的“郵”讀成第一聲是什么音?
出示拼音卡片:iu(老師檢查讀音)
3.復習 ao、 ou、 iu三個復韻母。
(1)用卡片按順序和打亂順序認讀。(齊讀、分組讀、指名讀)
(2)找卡片。(讀后把卡片放在黑板槽里)
提問:誰能找出ao?誰能找出ou?剩下的字母念什么?(學生從黑板槽里拿出老師念的卡片,全體同學讀后,交給老師)
課中休息:唱《上學歌》和做傳口令游戲。
4.練習 ao、ou、iu的四聲。
提問:復韻母和單韻母有什么共同特點?誰能讀出ao、ou、iu的四聲?
用四聲盤順讀四聲和打亂順序讀。
5.學習標調位置。
提問:(1)誰還記得標調的口訣是什么?(有a標a上,無 a找o、e、i、u并列標在后)(2)ao的四聲調號標在哪兒?ou呢?(指名學生把調號寫在小黑板的ao、ao、ao、ao、ou、ou、 ou、 ou上)(3)iu的調號怎樣標?為什么?
6.區別iu與ui的讀法和寫法。
板書:ui、iu
提問:第一個復韻母讀什么?怎么知道它念ui?第二個復韻母呢?為什么?iu和ui有什么不同點?有什么相同點?調號為什么都標在后面的韻母?
用卡片快讀辨別ui與iu。
7.認讀帶調韻母。
(1)用四聲盤打亂順序讀ao、ou、iu的帶調韻母。說說平時說話用得著這些音節嗎?
(2)指名說出:2o、4o、#u、%u等音節所組之詞。(如:2o熬粥、熬夜、4o驕傲、奧運會,#u歐洲、海鷗、%u嘔吐、偶然)
(3)小結:ao、ou可以自成音節。iu不能自成音節,必須與聲母相拼。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練習拼音,會用所拼音節組詞,能正確書寫。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卡片認讀ao、ou、iu三個復韻母。
2.指名說出ao、ou、iu為什么是復韻母。
3.讓學生在絨板上用活動字母指出ao、ou、iu,并按老師說的音節擺上調號。
(二)新課。
1.練習拼音。
(1)分別用卡片d、t與ao,g、h與ou,j、q與iu相拼。
(2)板書射線拼音表:
①講解:前面的聲母是發音的準備,也就是擺好發聲母音的口形。拼音時聲母要讀得又輕又短,很快地連讀復韻母,這樣就把聲母和復韻母拼合起來了。
②老師示范拼讀第一組射線拼音表。
③提問:誰會拼讀第二組射線拼音表?
④齊拼第三組。
課間休息:說兒歌——請你像我這樣做。
(3)聲母與帶調韻母相拼并用所拼音節組詞。
①板書:3o,指名讀后,再板書:y并連線寫成y—3o→y3o。提問:誰會拼這個音節?這是什么y3o?(組詞如:咬東西、舀水等)
②把3o的3換成%u成為y—%u→y%u。提問:誰會拼音并組成詞?
2.復習三拼音。
(1)板書:ji1,指名讀后連線成為j—i—1→ji1。拼讀后組成詞語,如:回家、加法、嘉獎等。
(2)把上面拼音表中的j改寫成q,拼讀后組詞。如上面的方法把1和#改寫成ao和ou練習拼讀。
(3)提問:剛才我們拼的四個音節是幾拼法?為什么叫三拼音?三拼音時要注意什么?
3.讀課文:領讀后齊讀。
4.指導書寫:
(1)提問:寫ao ou iu三個復韻母時要注意什么?說一說它們各占什么格位?
(2)指名到四線格絨板上擺出 ao ou iu(指導距離要適當)
(3)抄寫字頭。
(三)總結提問。
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什么?
(四)作業。
本課所學復韻母各寫一行。
(五)教具的制作。
四聲盤
(六)教學提示
在漢語拼音方案中iou、uei兩個復韻母和聲母拼音時,要省略中間的o、e,變成iu和ui,調號要移到后一個字母上。本教材是采用變通方法直接教省寫式iu、ui,這樣可避開拼寫規則。教學時,不要告訴學生。
設計方案 篇8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綱要》也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可見,幼兒園環境對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作用。環境是為主題而創設的,而主題必須依靠環境才能更深入,更具體地開展。結合我班《豐收啦》
這一主題,我們制定了以下環境布置方案:
(一)、主題墻飾的設計
主題墻飾的創設中要努力調動幼兒的“三性”,即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何有效地調動幼兒的“三性”,關鍵在于讓幼兒真正成為墻飾的創作者和設計者。在創設主題墻飾中我們注重幼兒自己動手創作,親身體驗,這有利于拓展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自我
學習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求知欲,從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主題墻中央布置一棵大大的果樹,同時貼上幼兒親手畫的水果。兩側貼上用卡紙、塑料絲帶做成的稻穗。告訴幼兒這是豐收的季節,并讓幼兒收集日常的廢舊物品,如廢紙盒、瓶蓋、“汽車掛歷”等,讓能力強的幼兒運用廢紙盒、瓶蓋等來制作“心目中的汽車”,讓能力弱的幼兒則動手撕貼“汽車掛歷”,共同參與布置運水果的場景、豐富主題墻飾。
這不僅可以向幼兒滲透環保意識,深化環保教育,而且別具一格,充滿生氣,能夠有效地吸引幼兒的“關注點”。并且實現了主題墻飾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達到了教與學的目的,使墻飾真正著眼于
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真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結合《豐收啦》這一主題中的[快樂的豆寶寶]這一活動,在主題墻的下面貼上幼兒的粘
貼作品(花)。進一步來體現主題,美化教室環境。
(二)、角落設計
1、自然角
我們讓孩子在種植園地、自然角中從種植豆豆、管理豆豆,用圖片的形式來記錄豆豆發芽、鉆孔的過程,從而讓他們掌握種植的方法、管理方法;了解一些粗淺的科學知識,同時
也培養他們對種植活動的興趣。
2、區角
幼兒喜歡擺弄和操作物體,幼兒的已有認知能力和經驗正是在擺弄和操作過程中,在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實物的啟示和動作的幫助。
因此可以說,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的中介和橋梁。所以,我們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物化,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蘊含在物質環境之中,使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獲得經驗的積累。如:在區角里投放農田里收獲的稻谷、玉米、紅薯等。
可以讓幼兒自己去剝一剝稻谷,看一看里面的米粒是不是真的“頭”上有一個缺口。用紅薯來做一做紅薯娃娃。并讓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豆,讓幼兒進行裝飾及粘貼活動。(如:寶寶穿衣——學習用自己喜歡的豆豆拼成一幅畫。豆豆瓶——學習用各種豆豆一層層放入瓶內。豆豆圓盤——學習用各種豆豆裝飾圓盤。豆豆分家——請幼兒把各種豆豆分類,
并制作點卡。)
(三)、吊飾設計
引導幼兒有規律地裝飾像框,把裝飾好的像框掛在頂梁上。
(四)、盥洗室設計
小班幼兒盥洗的生活環境創設,以富有童趣的動物形象或畫面為主。這樣既能激發起幼兒對盥洗產生興趣又能使幼兒對盥洗的方法有形象的認識,還能幫助其模仿盥洗的順序。因此我們在墻上貼上小動物洗手順序的圖片。來引導幼兒掌握洗手的方法。針對幼兒浪費水的
現象,在墻面上貼上水龍頭哭的圖片,以提醒幼兒及時關水龍頭,節約用水。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搞好幼兒園環境創設,就必須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充分認識環境材料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并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讓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促進幼兒主動發展”這一理念,已被幼教界同仁所接受。讓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每個區擺放什么? 怎么擺? 墻角如何布置? 這些都與幼兒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擺放,這樣能使幼兒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認同,也更加愛護。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參加到游戲活動中來。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2-28
教學設計方案06-12
教學設計方案07-22
設計方案模板09-28
網絡設計方案09-26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7-27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02-20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3-20
美術教學設計方案06-21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