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鄉情的作文15篇[精選]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鄉情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鄉情的作文1
長江有情,長江有韻。
漫步于長江之畔,頭頂的大雁疾飛,夕陽西下,岸邊幾排白凈樸素的平房儼然而立。一道道曲折的泥濘的小路婉轉而下;小草在暖暖的風中佇立,偶爾有幾頭悠然自得的黃牛映入眼簾,帶著天邊的朝陽,送入人們的心房。
家鄉的油菜花有種不可言喻的美。春天,當樹葉重新投入母親的懷抱,滿心歡喜地被染上綠色時,家鄉的油菜花悄然開放,金黃的身子,羞澀地低下了頭。在鳥鳴的呼喚下,油菜花在沉睡中蘇醒,日復一日,就那樣靜靜地佇立著。它們沒有百花那樣妖嬈;沒有蝴蝶那樣繁華;但它們卻永久地烙印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油菜花的香氣彌漫指間耳際,迎接清風的撫摸……
家鄉的長江有一種造福人民的美。夏天,當樹葉齊刷刷地染上墨綠;當一大片一大片的陰涼地上聚滿了人們,長江這座巨大寶庫正等待著他們。這是水中的生物最活躍的季節,琳瑯滿目的品種出現在餐桌上,令人垂涎欲滴。當刺眼的光鍍在江面上,與河岸交相輝映,這時,總有一層薄霧,朦朦朧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難以捉摸。此時此刻,讓我童心泛濫。
家鄉的.菱角有一種倔強的美。秋天,當樹葉打著旋兒慢慢地飄落下來,踩著便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菱角在家家戶戶院子的池塘里誕生,它們有著堅硬的外表,但卻有著柔軟的內心。四根尖尖的刺在它身上分布,隨時抵御敵人的入侵。但真正吃到時,口齒留香,回味無窮。雖然沒有板栗的甜味沁人心脾,但卻蘊含豐富的營養。土壤的博大,孕育著農民的辛勤勞動果實,泥土甘甜清香的味道,豐收的季節,透著大自然無限的靈動。
家鄉的人們有一種熱情而堅韌的美。冬天,當房檐披上銀白皮襖,樹木傲然頂著雪,光禿禿地屹立在田地間,銀裝素裹。可小島上的人們不以為然,在奔流、氣勢洶涌的長江上運輸、捕魚……或在小路上掃掃雪,方便出行。盡管天氣多么惡劣,刺骨的江風令人哆哆嗦嗦,小島上的人們也要堅持下去,因為他們懂得“功夫不負有心人”的道理,暮然回首……
一個人知道去哪兒,全世界都會為他讓路,他的人生不需任何人為他下定義。就像長江,堅定不移的一瀉千里,留下一個思鄉的背影。
不需華麗的修飾,只需氣勢與魄力,我心中的長江,就屹立世俗!
關于鄉情的作文2
我的家鄉被人們稱為“文明之鄉”——-同安,同安別稱銀城。因為它東西長,西北窄,形似銀錠才有此稱。它不但有輝煌的過去,也有不同尋常的將來。奶奶說,相傳以前我們這兒沒有溪,老龍王的小兒子,來到我們同安,看到碩實累累的果園,就被風景迷人的同安給迷戀住了,于是它就化身成一條小溪,這條就是影視城“小北京”的小溪。
小溪旁有一條長百米的長廊,在長廊的中間都刻著精致又美麗的圖案。在往前走是御花園,佳木蔥蘢,奇花競放,有著許多的'花兒如:女兒棠、簦蘭、清葛……高高聳起的天安門城樓,雄偉壯觀,八盞大紅燈懸掛在兩邊,真是氣派極了。遠遠看去,就仿佛你是來到了紫荊城外。“家鄉的變化太大了。”
爸爸對我說,以前住在瓦片房,并且下雨時,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而現在在高樓大廈,里面裝修得金碧輝煌,有彩色電視,洗衣機、空調……大多數人家里有了電腦。以前只有有錢人才有的電話,現在家家都有,而且人人身上都攜帶著手機。村子里都是泥路,每當雨天,村里人都會弄得一身泥。
直行車車輪有時會被纏著不放。現在晴天一身塵的土路不見了,變成了一條又長又寬的水泥路,每個村都有了自己的村路。植樹造林綠大地,栽花種草美人間。確實如此,人們在馬路旁種上了一棵棵樹,它們挺直了身子好像一位位哨兵守著大家。每斷路口都裝有紅綠燈,如果交通堵塞,車輛也會有紀律自覺的排隊通過。
以前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野菜,而小米飯這類則是客人來時才有得吃的,大米、白面更不用說了,根本沒有,現在則餐餐有魚有肉。現在天天都有新衣服穿,而以前一件衣服要穿很多年,如果家里孩子多,老大穿不下了,給老二穿。老二穿不了,讓老三穿。實在穿不下了,用來做鞋。以前去一趟廈門,要從同安走到廈門,天還沒天亮就開始走,晚上才到集美大橋。而現在有了摩托車、小轎車、公共汽車等等,做公共汽車一個半小時就到了廈門,做自己開的車1小時就可以到廈門了。
啊!家鄉的美麗富饒,家鄉人的熱情好客,常常使我難以忘懷。
關于鄉情的作文3
家鄉的土地不一定是最最富饒的,但它是每個游子想念的港灣;家鄉的景色不一定是最美麗的,但它是鄉人魂牽夢縈的迷戀,家鄉的人不一定是最富有的,但他是質樸無華的平凡!家鄉如一杯濃茶,苦澀中散發著無窮的清香,家鄉如一壺老酒,甘冽而醇香。鄉情是每個人幸福而美好的回憶密碼!
我的家鄉,雖不富有,但那里卻有我最美好的回憶。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喚醒了春天,萬物復蘇,春暖花開。果園里,梨樹、杏樹,爭奇斗艷,好一派熱鬧的景象!俗話說“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這是春種最好的時節,農民們都忙的昏天黑地,播種著自己的希望。路邊的小草也正努力著鉆出地面,探頭探腦的觀察著新奇的.世界。我贊美小草這種不懼春寒、鍥而不舍堅韌的精神,它深深打動了我。
夏天的村景,很迷人。麻雀在枝頭歡快的歌唱,黃鸝在枝頭愉快地舞蹈。田地里的小麥一片碧綠,玉米挺拔茁壯,這是勤勞的成果,也是豐收的好兆頭!路邊的小草今非昔比,已變得更加蒼翠有力,而樸實農民伯伯則沒有休息的時間,正抵著烈日在農田地里,汗流浹背、辛苦并快樂著!
秋天的村莊則是一片豐收的景色。成熟的玉米一個個金燦燦的昂首挺胸,等待著農民伯伯來收獲。那玉米枝葉則特別調皮,農民伯伯收玉米時,玉米桿就像在那保護孩子一樣保護著玉米棒子,不時的刺一下,刮一下,不讓農民伯伯奪走他們的孩子。雖然農人的手刮成了刺刷子,但他們臉上卻閃耀著喜悅的笑容。昔日的小草,如今已變得變的枯黃,軟綿綿的躺在地上,園子里的樹上掛滿了金燦燦、紅彤彤的果子,你若隨便摘一個,張大嘴巴咬一口,味道好極了,甜甜的汁水立刻溢滿嘴唇!秋給家鄉增添了豐收的色彩!
鄉村的冬景更令人難忘。冬日的太陽很慵懶,很晚了才將陽光照在掛在屋檐下的玉米辮子。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可以坐在火爐前,砌一杯熱茶,煮上熱氣騰騰的飯菜,盡情享受屬于自己的那種溫暖與舒適。冬日的夜晚非常寧靜,除了遠處深巷幾聲犬吠,再聽不到一絲聲息。
哦,濃濃的鄉情啊,你如一縷裊裊炊煙,讓彷徨者看到冬日的溫暖;讓漂泊者有了停泊的港灣,即使在遙遠的地方也能望見歸途的方向!
關于鄉情的作文4
淡淡的風吹著流動的云,夕陽為大地披上了紗衣。又見楊柳依依,我又想起了遠在鄉下的奶奶,想起她撫摸我的粗糙的手,想起她做的可口的飯菜,想起她從鍋里端出來的熱氣騰騰的粽子。
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活,我從小就喜歡吃粽子,特別喜歡吃奶奶包的粽子,想起奶奶,那一縷縷粽子的清香,仿佛又在我身邊縈繞。
小時候,我們還在鄉下和奶奶一起住。在我的記憶中,逢年過節,奶奶都要包粽子,我問奶奶:為什么過節總是要包粽子呢?奶奶總是摸著我的頭笑著回答:因為你們喜歡吃呀!
每次我總是早早地搬了小板凳坐在旁邊看。翠綠的若葉,經過奶奶的洗滌,顯得更加嫩綠好看,奶奶熟練地將若葉卷起來,在下面鋪一層糯米,然后放上碾碎的花生、綠豆,放上一小塊肥瘦相間的豬肉,再鋪上一層糯米,然后把若葉包起來,纏上撕成條狀的蒿葉,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那時候總覺得奶奶就像一個神奇的魔術師,種種材料經過她靈巧的手,就變成了一個個好看的粽子,我坐在旁邊看得出神,奶奶也會樂呵呵地看著我,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
后來,我們跟著父親住到了城里,奶奶跟著大伯一直住在鄉下。因為父親工作忙,而我要上學,除了暑假和過年時候父親會帶著我們一起回鄉下看望奶奶,平時有什么事情都是他自己一個人匆匆回去,又匆匆過來。終于有一個周末,我們都有空,父親提議大家一起回鄉下,于是我們便早早啟程。奶奶在電話里知道我們要回去,高興地說要給我們包粽子吃。一路上,我仿佛已經聞到了那縷縷粽子的.清香
回到家,奶奶眉里眼里都是笑,她招呼我們坐下,喝水,一邊家長里短一邊說:粽子在大鍋里煮著呢,馬上就能吃了!我聞到了那股熟悉的香味,就是記憶中的兒時的味道,它在我的心里慢慢融化,它喚醒了我兒時的種種記憶
第二天,我們要回城了。奶奶裝了一大袋的粽子給我們,叮囑我們可以放在冰箱里慢慢吃。車子緩緩前行,奶奶踱步追隨,直到車子到了拐角處,只見奶奶轉過身慢慢地往家里走去,留給我的是她佝僂的背影。
然而在城里吃著冰凍后再蒸煮的粽子,總感覺少了一點什么。我忽然明白了,喚醒我的記憶的,不僅僅是那一縷縷的粽香,更有我們對奶奶的思念。那一個個粽子里包的不僅僅是糯米、綠豆,里面包的還有奶奶對我們的愛,還有親情、鄉情。
那一縷粽子的清香,將在我的記憶里永遠徘徊,久之不散
關于鄉情的作文5
將你對家鄉的情感寄托在某種物上,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出對家鄉的愛。
我的家鄉洛南縣盛產的核桃,是我不太喜歡的水果之一。因為它的外表實在丑陋,坑坑洼洼的表面像一道道溝壑,一如我的家鄉,隱匿在大山深處。幼時,聽到西安的繁華,再看看自己的家鄉,不覺顰蹙,心想:我什么時候才能走出這個群山遍布的小城呢?
小學時家中種了核桃,我不得不去幫忙,這才知道這個外表呈棕黃色的家伙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了解了核桃的功用后,我不由得感嘆:它真是一種神奇的水果,頓時心生幾分歡喜。學了家鄉的歷史,才知道洛南是文化積淀深厚的'地方,是新石器時代先民生活過的地方,是字圣倉頡的故里,看著那些史書中的文字,想著自己的雙腳也踩在那些先民曾踩過的土地上,內心就升騰起一種強烈的自豪感。
中學,我如愿以償地去省城讀書。因為學業緊張,都是爸媽驅車來學校看我,我卻很少回鄉。剛開始,我內心很得意,想到兒時的理想終于有了質的飛躍,不覺眼角眉梢都是笑意。爸媽每次來,總是捎來家鄉的信息:什么鄰家阿婆怎樣啦,什么我的小學同學如何啦,什么家里的核桃樹的長勢啦……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家鄉成了我內心深處無法割舍的情愫。洛南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點滴歲月已經融化在我的血液中。假日回家,我的內心不覺激動起來,望著熟悉的風景,我的鼻翼微顫,心潮澎湃。
走進核桃園,輕輕拈起一枚,放在手心,低頭深嗅它特有的清香,似虔誠祈福狀。爾后輕輕掰開,看著里面如大腦般飽滿的果實,撕去薄如紙張的皮,細細咀嚼,開始有點微苦,片刻后便是絲絲甘甜。這種家鄉寶物,雖相貌平庸,但品性純良。一如家鄉洛南,雖藏匿在大山深處,但文化淳厚,用自己千百年的際遇譜寫著小鎮輝煌的過往:著名的洛南八景,引得多少文人騷客吟詩留賦;先天的地理優勢,又讓多少無產階級革命家揮戈秦莽,保存實力。
我用雙腳探尋先輩們的足跡,在尋尋覓覓中,家鄉的風景令我肅然起敬!凝視石門煙霧縹緲籠山頭,亦覺自己宛若身在仙境;駐足文顯翠屏前,手撫古松老柏,亦悟歷史厚重;置身銀鉤白練,感受瀑布的壯美……當家鄉的每一寸土地如細針刺繡般鋪展在我眼前時,一切的一切,竟然美得那么雅致!我不禁對童年的自己自慚形穢起來。原來,家鄉是我生命中無可替代的精神家園。
每每有好友相邀,或是我去訪客,都會帶上家鄉的物產——核桃;同時,我也會帶上我和家鄉的那些故事……
關于鄉情的作文6
仔細想想,故鄉帶給我的情感,如同那太子河、黑土地一樣樸實而濃厚,我對故鄉的情感,如同埋葬在地下未被挖掘的晶瑩岫玉一般,細膩而堅固地深植心底。可是,每當我想起故鄉的藍天和遍地的綠菌,心底就迸發出一種抑制不住的痛,阻塞了鼻腔,酸紅了眼角。不知內蒙是不是我的家鄉,我只知道那是我的另一個家!
剛到那里時,我才五六歲,年幼的我什么都不懂,只懂得玩。我記得小時候最愛吃的非熏肉不可。制作方法我大概早忘了,只知道熏出來的肉皮硬肉軟。有的熏得時間短,保存時間長。皮兒自然就成脆的了!也就沒有了熏肉的味道。尤其是每到十五,各家人都拿著各家的拿手菜秀秀,時間長了人們就把每年的正月十五定為“五秀菜”我們家的拿手菜有兩個,一個是“醬醋排骨”另一個就是熏肉了。在廣場,大老遠就能聞著香氣而嘗菜的也就是名家老人和村干部了,我們也可以跟到自家老人后面偷拿些,時間一長,廣場就不讓小孩子進去了,只是等到秀完了,講完了,才允許我們小孩子進去吃剩下的。現在想想,好可笑當初自己的行為,但畢竟那是童年呀!
沒有幾件可笑的是又怎能稱得上是“單純的童年”呢?除此之外,每年的6月6日,是我們的節日。每家的小孩都要參加,到學校的操場上,互相比拼著智力,如果有人連連失敗,那么,他就會被別人稱為“糊涂蛋”我記得一些頑皮的伙伴編的'口頭禪“大笨蛋呀大笨蛋,什么題都不會做,每天回家吃糊飯,生來就是個糊飯蛋”然后,就是一陳嘲笑,一些孩子不是對罵也就只有回家找家長了。而旁觀的孩子也都會異口同聲的說“你到快呀!你到快呀!”邊拍手邊說;如果有人全勝呢?當然就與這完全不同嘍!
那他就是孩子們中的“老大”了,有些“老大”還可以把其他伙伴當丫鬟、奴隸使喚,我只記得,我既沒當過老大,又沒當過丫鬟,也或許我根本就沒參加,我也記不太清了好久沒有回家了,想念那歡樂的節日,美味的食物,好玩的智力游戲。聽那邊的親戚說好像智力游戲仍還在,只是換了味道,之前的只是游戲,現在成了一種資本,說實在的,這樣對那些天資不好的孩子難免有些不公平,那五秀菜早已不再了時代進步了,想吃什么還買不上,何必還要去浪費那時間!
關于鄉情的作文7
春風
家鄉的春風,不似南方的溫暖濕潤,而是粗獷豪邁的。
夾雜著滾滾黃沙和石子,怒吼著奔來,讓人睜不開眼睛。它像一個粗狂的漢子,大手一揮,天地間都染上沉悶的黃。可在這粗獷的外表下,還隱藏著一顆細膩的心。若是站在這春風里,細細體會,你就可以聞到一種不同于冬天的干燥苦澀的氣息,這種氣息是清新甜美、微不可聞的。在不久的將來,他便會吹散了冰雪,吹綠了枝椏,吹紅了花兒,吹出了生機勃勃的大地。當你在大青山頂,迎風站立,俯瞰這片大地,你是否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呢?
夏雨
夏天的雨,他有著多重性格。有時溫婉羞澀,有時不拘小節。看!那針尖似得雨絲斜斜飄落,輕柔的拂過樹葉兒,草尖兒,打在人的臉上,癢絲絲的,讓人有一種幽遠寧靜的感受,只想時光停在這一刻,讓我們盡情享受來自家鄉的溫柔。忽的,雨就轉變了性格。天陰沉沉的,一朵朵烏云密布,不一會兒瓢潑大雨就落下,窗外發出陣陣噼里啪啦的響聲……雨走了,只留下樹葉、草葉上晶瑩圓潤的小水珠兒。問我漫步在雨后的樹林間,呼吸的新鮮濕潤的空氣,只覺得神清氣爽,舒適無比。
秋月
秋夜的月,時圓時方,陰晴不定。時而翹起嘴角,時而把自己揉成一團。夜幕中時長有幾縷云彩飄在月亮身邊,給月披上輕紗,夢幻美麗。而天空中那幾顆稀疏的星,也仿佛輕紗上的鉆石,不太過耀眼,顯得素凈淡雅。美得讓人不敢直視。
冬雪
冬日的雪,飄飄灑灑,輕柔的撲在地面上,宛如一個個小精靈,把大地染成圣潔的白。她還好心的給光禿禿的枝椏戴上了精致的頭飾,把大樹打扮的.別有一番風情。遠處,一群小孩兒在堆雪人,打雪仗,不時傳來歡聲笑語,顯得格外熱鬧。最后,他們都帶著紅彤彤的臉蛋兒,滿是冰渣子的手套,開開心心地回家去了,只留下一個胖乎乎的雪人,滿地凌亂的腳印和空氣中未消散的歡樂。
故鄉
故鄉的四季,都獨具特色。故鄉的草木,故鄉的人和物,故鄉的一切,都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無論我身在他鄉,亦或是天涯海角,你的倩影,都鐫刻在我心中,烙印在我的靈魂上!
關于鄉情的作文8
遠望,是高大連綿的群山。環抱著層層疊疊的田野,這就是生我養我的家鄉,一個古樸又美麗的地方。
布滿青苔的石板小路,牽引著你,走向一個清幽遠古的世界:粉墻黛瓦,雕梁畫棟,庭院深深。這里就是我們祖宗留下的物質遺產,是現今國內最大的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館-新葉明古屋。如果你想訪古探幽,這里有您意想不到的收獲。生在這里,長在這里,我對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季節都充滿深深地愛。
春天,野花開得爛漫。在陽光下,顯得絢麗多彩。油菜花開得最奔放,黃澄澄的,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引來成群的蜜蜂,成天的在花間飛舞,狂歡。
在這樣的清晨,太陽還沒來得及蘇醒,農民們就帶上農具,踏著露水,趕赴農田。它們揮著鞭子,喝著牛,翻出一犁犁的大土塊。這是新的一天,它們要為接下來的一年做好打算。
到了夏天,田里的荷花開了。雖不及“接天蓮葉無窮碧”,但是一樣的“印日荷花別樣紅”。一樣的楚楚動人,如同是豆蔻梢頭二月初的少女,翩然起舞。
傍晚,太陽熟練了最后一道霞光,暮色四合,農民們陸續回家,三三兩兩,不時的打著招呼。吃過晚飯,各家各戶都拿了小凳子,出來納涼,偶爾有老人家,拿出一桿油亮油亮的煙斗,撲哧撲哧的吸上幾口黃煙。還有幾個婦女,拿出剛從田里摘來的蓮蓬剝了起來,一邊干活,一邊聊天,不時發出陣陣爽朗的笑聲。
直到月明星稀了,笑聲漸悄,人們也慢慢的起身回屋。留給大地好靜謐的夜。
秋天來了。
這是收獲的季節,農民們笑得合不攏嘴,辛勤和汗水終于換來了豐碩的果實。金色的'稻谷一浪接一浪,各種各樣的果樹都掛滿金色,紅色,的燈籠。山間是層林盡染,楓樹紅的可愛,像著了火一般;銀杏樹也紛紛落葉,鋪成了“滿地盡鋪黃金甲”。
春種,夏耘,秋收,冬藏。冬天是一年之中最閑的,這時的人們喜歡串串門,烤烤火爐,小孩子們則趁著雪天打雪仗,拉著大人們一塊堆雪人。過不久,“爆竹聲聲一歲除”新年就來到了。
您想,這樣一個充滿詩情畫意,歡聲笑語的地方,如母親一樣哺育我溫暖我的地方,讓我怎么不愛她。
篇四:濃濃的鄉情
關于鄉情的作文9
透過窗戶,看見那窗個那兩棵四季常青、高大挺拔的松樹時,就會讓我想起的故鄉的松樹林。
我小時候,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住的小平房后面,有一座山,山上長滿了松樹。
夏天,朋友常常帶我去松樹林抓蟬。我們分辨蟬發出的連綿起伏的歌聲,只聽這里的蟬長一段,那里應一聲。當分辨出“知了、知了”的聲音來自于那棵樹上,就爬樹把蟬抓下來逗著玩。如果運氣好還可以抓幾只蝸牛,讓它們在“跑道”上賽跑。這常常讓我們玩的不亦樂乎,都忘了時間。
松樹周圍是一圈水稻田,水稻長熟的時候,棲息在松樹上的白鷺們就會從松樹林里飛出來,飛到水稻田里,吃昆蟲、小魚、小蝦。它們早出晚歸,辛勤在田野里吃可惡的害蟲,讓收成更好。它們與松樹林吃草的水牛、稻田里捕食鴨子相處得十分和諧,互不干擾。在黃昏落日地照耀下,白鷺被染成了金色,飛成各種形狀又飛到松樹林。每當我在其它地方看到白鷺,我就會想起故鄉的松樹林。
收割完稻子,田野上剩下這一困困稻草,故鄉的朋友有著“不浪費一點資源”的精神,用那些稻草編織成一個個秋千,掛在松樹粗壯的樹枝上,一邊蕩秋千一邊看遠方的.松樹林的白鷺與翠綠的松樹,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爸爸常常帶我去上散步,穿過松樹林,可發現松樹林中許多的鳥巢,我一邊走一邊數樹上的鳥巢。突然,我看見前面有兩排樹樹長得十分的茂盛,樹枝跨過了中間的路與另一排的樹的樹枝交錯在一起,好似一條隧道。我高興地喊:“爸爸,看,隧道!”
秋天,松樹上的松針變黃了,落到了地上,變成金色的地毯。我和幾個小伙伴就會收集一些松針與松果,一些拿回家當柴火燒,一些則拿去烤自家種的黃豆豆莢,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里放上松針,用火柴點上火。就開始拿著豆莢烤,考上五分鐘,豆莢就基本烤熟,一陳風吹過,豆香和著松濤送入我們的鼻孔,不由得馬上想吃幾片。
我們住進新家的時候,長在窗外的這兩棵松樹才一米多高,如今,一晃十余年過去,窗外的松枝已長到十幾米高。這讓久在異地他鄉的我,可以在非常想念家鄉的時候,輕輕推開窗戶,久久凝望松樹一會,讓我置身于家鄉的松樹林中。
關于鄉情的作文10
家鄉,不是桃花,一眼灼人,卻是梅花,清香永存。
家鄉,不是雷霆,響徹云霄,卻是春風,撫慰心田。
家鄉,不是龍井,提神養氣,卻是茉莉,清香撲鼻。
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自己的家鄉,我亦是如此。我的家鄉在河北邯鄲,一個富饒美麗的現代化小都市。它的美深深吸引著我。我也深深地愛著它。
家鄉情·自然美
邯鄲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以文明古城而著稱。擁有富含民族風情的清泉寺,紅色旅游景點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烈士陵園,古代文明遺址天下第一龍鳳區……每年春天,爸爸媽媽就會帶著我們全家去魏縣看梨花,紅的、白的、粉的,各有千秋。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兒帶著甜味,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想象。
家鄉情·自然美
邯鄲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邯鄲成語就鼎鼎大名。邯鄲學步、黃粱美夢、胡服騎射等成語流傳至今。完璧歸趙是一個著名成語戰國的時候,它講了趙惠文王有「楚和氏璧」的寶玉,被秦昭襄王知道了,戲言愿以十五個城池換。藺相如到了秦國以后,見到了秦昭王,便把璧玉奉上,秦昭王只欣賞,卻都不提起十五個城池交換的事,藺相如一看情形不對,就騙秦王要回了和氏璧,叫人將那塊璧玉連夜從小路送回趙國,它展示了以藺相如為代表的邯鄲人的足智多謀,機智勇敢,顧全大局,大智大勇,不計前嫌,以國家為重的愛國臣子,我們要向他人學習。
家鄉情·小吃美
邯鄲還有各種美味的'事物,魏縣的鴨梨,涉縣的核桃,大名的香油,永年的驢肉香腸、小酥魚,一簍油水餃,圣旨骨酥魚……應有盡有,它吸引著我,也同樣吸引著許多‘邯鄲人’。
家鄉情·人情美
景美,物美,人更美。從古代的藺相如到現在的左權大將軍,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家鄉的人民,外表平凡,內心淳樸,腳踏實地,相親相愛,互相幫助,鄰里間少了多嘴多舌,多了互相幫助。我愛家鄉,更愛家鄉那些勤勞的人們
我愛我的家鄉,它有美麗的傳說,他深深地吸引著我,我也深愛著它,永遠。
關于鄉情的作文11
故鄉是一抹純粹的曦光,無論我在哪里,都能從記憶中感受到她溫暖而圣潔。我最喜愛看她那對故鄉人獨有的溫柔,仿佛在微笑中向我們敞開了心房。
故鄉的小河是她欣喜的淚水。它自西出的小河村緩緩流來,經過我們村時,卻是不疾不徐,發出清脆的流水聲。河流在寬廣的大地上留下一道道她的淚痕,無聲地滋潤著土地,也滋潤著孩子們純真的心靈。幼時的我們便最愛來這里看水,河床看似很低,卻能看見大大小小的沙石層層堆積,看得見我們拋進去的小樹枝縱橫交錯,看得見幾條叫不上名字的野魚閃閃發光,偶爾還能看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沉浮著不知誰偷偷放下的小紙船,即使知道它一定會沉入河底,卻還是滿懷希冀的送它遠航,成為小河上的一道風景。
故鄉的田地是她柔嫩的肌膚。一道道故鄉人踩出來的小路將它分成幾塊整齊的麥田,人們最愛的小麥便在這里悄悄生的芽。我常常看見的是初春的麥田,雪還沒有完全解凍,幾塊幾塊的雪隨意地鋪在田里,讓人忍不住好好清理一番。新的莊稼還沒種下,舊的也才剛剛拔去,這時的田地卻并不顯得荒蕪寧靜,因為有不少剛剛結束了冬夢的小動物們尋找食物。若是在田地里蹲一會兒,沒多久就能看見幾只竄來竄去的野兔,幾只偷偷下樹的小松鼠,甚至還有一兩只小刺猬,這也是初春難得的樂趣了。當然,田地最讓人期待的,還是在底下偷偷蓄力生長的莊稼們,它們代表的可是人們新一年的希望呀!
故鄉的人們是她躍動的心臟。故鄉孕育出的故鄉人有著質樸、勤勞的性格,他們常常面上含笑,待人接物都展現出故鄉人獨有的風度,他們能樂觀看待事和物,絕不埋怨,給予他人一個寬容的微笑。在故鄉里,你可以在一條小街上漫步,感受著陣陣怡人的清風,聽著故鄉人用他們清晰的口音談話。無論你是在街的.這頭買一束芬芳的鮮花,還是在街的那頭提一籃水嫩的青菜,都會收到他們親切的問候與溫和的微笑。如果生活在這群人里,即使再刻薄的人也會被磨得沒了棱角吧。
故鄉,是一首浪漫的詩,再華麗的詞句恐怕也無法訴盡你在我心中的形象吧!即使我現在已經不在你的身畔,闔上眼卻仍是你不變的笑容。我愿寄我對你的思念化作一封童話般的信,成為一首對你忠誠的贊歌!
關于鄉情的作文12
我的家鄉在江南的一個小鎮上面,四周環繞的青山門前有一條清澈的水流而過。如果不是住在鎮上的人們,如果是外來的游客過來,肯定會覺得這里詩情畫意蓋當時年少的時候我也覺得這里非常的好看,但是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以后,發現其實并沒有自己覺得的那么美好,因為看膩了。但是當我出門讀書以后,在遠離家鄉的地方,總是思念著家鄉的情景,懷念小時候在門前戲水,看綠水青山的環境。在大城市有方便和快捷的快餐可以吃,有很多游玩的措施,但是在家鄉并沒有很多可以游玩的去處,只有門前的一條溪水和高聳的山峰。
兒時是與外婆一起度過的。外婆是個很慈祥的人,把我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記憶中外婆做的飯菜是很美味的`,那時的我剛從幼兒園回來,一踏進院子,就聞到撲鼻的香,還沒來得及嘗一口,外婆就讓我去屋里看書,書還沒翻幾頁,思緒早已飄到很遠的地方去了,等到開飯了,才迫不及待爬上餐桌大吃一頓,別提多美味了。記得那時家門前有棵很大的桂花樹,一到花季時,便是滿園的香,那時的我還很調皮,經常爬樹,但因為太矮又爬不上去,還是外婆把我抱到稍矮的樹枝上玩耍。每當桂花樹開花,外婆會做桂花餅,桂花糕,吃起來有些澀,有些甜,甜了心頭,甜了回憶。就是這樣,外婆用她粗糙的雙手,撐起了兒時我的一片天。外婆的去世是措不及防的,自那以后,我便搬去與父母住,外公也搬離了家鄉。但直到現在,也沒回去過,再回去時,已是物是人非了。
現在想起來,家鄉真的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不僅環境沒有被污染,還看到很多讓人懷念的地方,如今回想起來,那個真的是綠水青山的好去處。人們總是如此,對于已經擁有的東西總是不去懷念當初年少的時候,擁有綠水青山的時候并不懂得珍惜,覺得這里過于單調,但是當自己長大以后回看起來,才發現那才是最彌足珍貴的東西。如今很多的地方都已經開發變成了大城市,雖然說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處,方便生活,便捷快捷,但是在綠水青山的小鎮上,我們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可以看一年四季的變化,也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所以相親對我來說真的只能是懷念了,因為每個地方都進行了一些改革,如今我的家鄉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于鄉情的作文13
燒心的感覺是這樣的:有一團火在完全沒防備時,從胃中冉冉升起,那火苗也不往外竄,卻在一個地方越燒越旺,直燒得生生地痛。我蜷曲著躺在床上,本能地,用手緊緊壓住胃部,指望著能撲滅那火。
先生坐在床頭,遞給我一片藥,心疼地說:你啊,也不想想,昨天剩的小辣椒豈是可以空口吃的么?
我不答話,卻看見一束紅色、綠色交織在一起的小辣椒,在我的身體里放出耀眼的火光。
順著那光,看見小時候的我,頭上梳著兩根用大紅毛線纏繞的小辮子,坐在矮矮的小凳上,眼直勾勾地守著一個大大的木桶。那是早春辣椒剛上市的時節,母親揮舞著雪亮的菜刀,用力“噼里啪啦”剁著木桶里飛舞的亮晶晶的紅辣椒。終于,長長的辣椒再也不跳來跳去,變成了一團團辣椒醬。晚飯時,我和哥哥們死乞白賴地要了一勺又一勺,直到把碗里的飯染成了鮮紅。那飯真香啊!我們等不及把上一口咽下,又把下一口送進嘴里。最后,我們的`臉都燒成了火一樣地紅,吁吁喘出的每一口氣都火一樣地滾燙!
先生還在數落……還記得那次回成都,你專門要去吃最辣的皇城老媽火鍋。你跟哥說:我們再比比,看誰還有小時候的膽量?結果,吃完后就倒下了,咿咿呀呀地整整痛了一天。我問你還吃不吃辣了。你捂住胃,很堅定地搖搖頭。可才過了兩天,你就好了傷疤忘了痛,硬說那天不是搖頭,是點頭……我記起那樁耍賴的事,把臉埋進枕頭,咯咯地笑出了聲。
我翻個身,想著,四川人不吃辣椒,就跟武林高手被廢了功夫一樣。記憶中,走在成都最繁華的春熙路,總會在路邊小店排隊買鍋盔夾麻辣大頭菜、麻辣肚絲、麻辣牛肉什么的,咬一口,紅紅的辣油就順著嘴角流了下來。我喜歡在盛夏晚上乘涼時,揀個路邊小館要一碗麻辣涼粉或涼面,再喝一瓶冰凍可樂;若是冬天,我就站在沒有座位的麻辣肥腸粉店外,呼啦呼啦地把冒著熱氣的粉兒倒進肚里。
年輕時候的我,胃跟鐵一樣,什么辣椒都穿不透。但漸漸地,胃好像變得越來越弱不禁辣了。那么,戒辣了吧!我對自己說。
從樓下飄來一陣陣辣香,接著,聽到嘰嘰喳喳的說話聲。我仿佛看見兒子邊吃邊咂著嘴說:好吃,好吃。在他被辣得開開心心、有說有笑時,我那份濃辣的鄉情,也融化到了他的血液中。
關于鄉情的作文14
走進茶館,一股清香撲面而來。安靜地坐下,品一口毛尖茶,對家鄉的思念自心底涌起。
我出生的城市是個小城,名聲也不響亮,它不像西安那樣歷史悠久,也不像北京那樣繁華大氣,然而它有自己獨特的風采與韻味,這座小城就是信陽。在我眼里,它是富有豫風楚韻的江南北國,是見證我成長的北國江南,我對它無比熟悉,它令我無比自豪。
踏上茶山采摘毛尖,是信陽人獨特的美妙體驗。看,那茶山上的毛尖露出一個個葉尖,生機勃勃,綠得逼人的眼。置身茶樹之間,似乎連自己也被染上了一層綠,呼吸著清新自然的空氣,心靈得到一次洗禮。看著漫山遍野的綠,內心變得平靜,整個人放松下來,神清氣爽,似乎一切煩惱都消失不見。采了茶,戀戀不舍地把它們交給制茶師傅,看師傅將它們殺青,揉捻,理條,初烘,攤涼……師傅耐心地完成這一項項復雜卻又精細的工藝,唯如此,方能制出色香味俱美的信陽毛尖,方能將這悠久的茶文化代代相傳。
山上有信陽毛尖,山間有“豫南明珠”。說起南灣湖,信陽人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里環湖皆山,湖光瀲滟,山色蔥翠,令人贊不絕口。這里是信陽的“大水缸”,盛滿我童年的回憶。曾經,隔三差五我就讓爸爸帶我來這里游玩。爸爸開車載著我穿梭在山間,汽車飛馳在山路上,離南灣湖越近,就越感到清涼舒爽。吹著山風,哼著小曲兒,坐在南灣湖旁邊的.空地上,看天之廣、湖之靜,仿佛自己也融入這山水之中。南灣湖水平如鏡,山島靜立,不時有幾只白鷺匆匆掠過,湖面便蕩起了漣漪。這山,這水,這白鷺,組合在一起,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卷,令人沉醉。
信陽的山水讓人沉醉,小城的人情更能讓人收獲滿滿的幸福感。信陽的大街小巷,歡聲笑語不絕于耳,鮮少見到吵架紅臉的人。人們不約而同地來到另一處樂園——百花園。這里百花爭艷,四季常青,絕無冷清無花的時候;這里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大人們邊賞花邊交談,孩子們嬉鬧玩耍。天氣好的日子里,許多五顏六色的風箏便迎風翱翔在藍天中。我家的老鷹風箏也曾在這蔚藍的天空中一展風采。看著天空中各種各樣的風箏越飛越高,我似乎看到了小城信陽無限美好的未來。
這就是我的家鄉——信陽!我愛這里的山水風光,愛這里的風土人情。這里的一切對我來說都那么熟悉,那么親切。再品一口毛尖茶,我不禁脫口而出:“信陽,我為你自豪!”
關于鄉情的作文15
鄉情是一杯濃濃的酒,里面醞釀著我對家鄉的熱情;鄉情是一股清澈的泉水,里面每一滴泉水都包含著我對家家鄉的思念;鄉情是一個金黃的太陽,里面有我對家鄉熾熱和不舍的情感。但對我來說,鄉情就像一碗茶菜,里面“香氣騰騰”那么惹人喜愛。
我的家鄉在汕尾市海豐縣,因為那里臨革命圣地高潭鎮,既有崇山峻嶺,也有青山綠水,并素以小吃眾多和海鮮多產聞名。說起海豐的小吃就不得不提其中的代表—一碗人見人愛的菜茶。
我年幼時和家人一起來到海豐探親。我一踏進舅公家的大門,舅公和親戚們就雙手捧著菜茶,呵呵笑的迎接我們,并示意請吃菜茶。當時我還不知道這碗東西叫什么名字,我便問媽媽。媽媽說:“這是爆米花。”我還當真了,竟不知媽媽是隨便回答我,把菜茶錯叫成爆米花。因為菜茶的成份里有一種名叫爆谷的食材,吃起它來香香脆脆的,口感有點兒像爆米花,我當然信以為真,以為這就是正宗的爆米花。
汕尾市的菜茶又稱壯丁茶、男丁茶、丁茶。菜茶原來屬于節日食品,海豐地區年初十至十三統稱傳統意義的“開丁”,意味著添丁的意思,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煮菜茶,來宴請親朋好友,烘托節日的喜廣氣氛。隨時間的.推進,菜茶深入人心,慢慢就演變成一味地道的風味小吃,也成了海豐人家中的待客方式。而在我們家,就叫“迎客茶”,我們一回老家,必定要吃這碗“迎客茶”。吃起來,味道不濃不淡,而是一股鄉情味兒;口感不咸不甜;而是一股清淡又帶些香氣的口感兒。家鄉菜茶是把茶葉、芝麻、薄荷葉等放進擂缽,用木棍擂成糊狀、再加上適量的上湯混和備用,然后把魷魚絲、臘肉、蝦米爆香等,平鋪到炒好的米絲、芹菜、香菇、生菜、白菜、荷蘭豆的菜盤上,等到吃的時候,把盤子里的菜肴添到小碗中,加入湯汁,撒上炒米、花生仁、香菜,如果你覺得不夠味可以再灑上一點胡椒粉,使味道更好。菜茶是吃不飽的,越吃越想吃,前提是你的肚子必須撐得下。在海豐縣,吃十多碗是常有的事。
我很少回過家鄉,腦海里印象最深刻只有一次回過。不知是家鄉那邊重男輕女,可能不許我多來?也可能是由于時間關系,沒時間來?
家鄉的面貌總是會改的,但是,他們的習俗會一直保留著。我也一樣,家鄉的面貌忘記了,但我永遠會把菜茶放在心上。
這時,我好像聞到一股菜茶的味道,它離我越來越近,越近。
【鄉情的作文】相關文章:
鄉情的作文07-22
鄉情作文10-17
鄉情的作文03-06
(精選)鄉情的作文12-30
鄉情(精選)08-30
鄉情08-27
鄉情04-11
寫鄉情作文07-24
有關鄉情的作文07-24
關于鄉情的作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