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作文集錦[4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珍惜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珍惜作文 篇1
人世間痛苦的事有千萬種,但在我眼里值得珍惜的只有那一種,就是追求夢想時所遭受的痛苦。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有這么幾個階段:幼兒班、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求學的路十分漫長,而且很辛苦,很多成功之后的人卻最懷念這段有些痛苦的時光。
我現在還只是處于初中階段,卻成天喊苦喊累,不愿意學習,只想吃喝玩樂。有一天,我讀到《你憑什么上北大》這篇文章,文章的作者講述了自己為考大學而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精神壓力,經過痛苦的`磨礪,最后達到了自己的目標。作為一個學生,我被觸動了。
學習帶來的痛苦橫亙了我們全部的青春,這種痛苦是有意義的,馬云曾經說過:“不吃苦,你要青春做什么?每天玩玩網游,干著我八十歲都能做的事情。”
是啊,如果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得到彩虹?“名人”都是用痛苦塑造出來的。我作為一名初二的學生,總是抱怨不說,有時還趁媽媽不在家偷偷看電視、看小說。在玩耍時,我以“只是放松放松”為借口,來安撫自己愧疚不安的內心,使我暫時忘掉作為一名學生的責任,也忘記了自己的目標。
我在這種迷茫的境界里,拋棄了那原本屬于自己的痛苦,得到了一時的開心。但是我應該趁痛苦沒消失之前,珍惜它,讓這痛苦塑造出我全新的一面,錘煉出堅強的意志。
朋友們,趁青春還在,我們要抓住機會,在剩下的日子里去努力奮斗,達成自己的目標!
珍惜作文 篇2
珍惜,你懂嗎?其實沒有失去過的人是永遠也無法明白珍惜的真正內涵。口中“吶喊”著珍惜的人往往是卻是那些盡情揮霍的人,這樣的人并不明白珍惜、懂得珍惜,他們虛耗著自己也浪費著他人。
什么是珍惜?應該先問問自己,你知道失去的痛苦嗎?失去,是從有到無,但又不僅于此。失去的背后還有更多的彷徨、無奈和痛苦。這一種痛更甚于切膚之痛,而是錐心之痛。它留給失去者的創傷歷幾多春華秋實而難以愈合。失去者之痛更多時只能擋著、護著、躲著,往往無意地輕輕一掀,昔日之苦楚依舊銘心刺骨。
人是會學習的,唯有經歷過痛后方能學會珍惜。再問什么是珍惜?我想說珍惜首先是擁有。想要珍惜必須要先擁有需要和值得你珍惜的美好,可惜很多的擁有者不知道他的“擁有”。父母師長的愛護教誨被當做無休止的嘮叨和煩瑣;親朋友人的善意提醒被當成無端的指責;年少輕狂的放蕩被認為是“不在天長地久,只在曾經擁有”的灑脫,如此種種,怎能真正擁有,進而珍惜所有呢?
當然很多人知道擁有了,但擁有之后呢?擁有不只是占有,而應要能“盡其用”。我們說銀行賬戶里的一百萬不如買菜人手中的一元錢,像守財奴式的“擁有”倒不如沒有或讓真正會珍惜的人去“盡其用”。占有了許多,但不能讓你所占有的`去體現其價值,再多的也只是一串數字而已。我們鄙視守財奴,因為他們的“擁有和珍惜”才是最大的浪費、也是最可恥的浪費。讓你的所有能“盡其用”是我想說的珍惜的第二層含義。
珍惜的更高一層應是珍惜他人。知你所有、愛你所有、用你所有那僅是珍惜的個人層面,當你破繭而出超越自我時,珍惜的除了自己還應包括他人及其所有。“身無半畝,心系天下”,古人之言正是精神層面升華的體現。須知珍惜自我并不意味著你可以不在乎別人,甚至于去揮霍他人(包括你的父母)的金錢、時間乃至于生命。或許你說你沒有這樣做,但更多時只是你沒意識到而已。生活中約會的遲到讓別人等待;工作中馬虎讓別人彌補;發言時說一些永遠正確的廢話,等等。這樣的所作所為不是在浪費別人還是什么呢?
珍,“王”為旁意為美玉,喻指貴重之物;惜,“心”在左,說明要用心去感受、去領悟。珍惜,珍所貴,惜其時,不僅是自己的,還有別人的。
珍惜作文 篇3
以前我總認為爸爸媽媽給我的幸福是應該的他們應該給我幸福,于是便不珍惜這輕易的幸福。
當媽媽給我做出香噴噴的飯時我總是把自己不喜歡吃的`挑出來,只吃自己喜歡的,當媽媽在我上下學叮囑我時,我總是不耐煩的說知道了。當爸爸在我生病時照顧我,我總是說出去吧我想睡一會。當爸爸在我下車時,叮囑我小心車,我總是說知道了真煩。
這種情況我持續了多年,直到我看了災區小朋友的照片、我才結束了這種做法。
我看到災區小朋友的家被砸壞。他們的親人被埋在廢墟下,有的父母雙亡,有的媽媽去世有的爸爸去世。
那一刻我就想,從現在開始我要珍惜爸爸媽媽給我的幸福,那些災區的孩子多么渴望得到這種幸福而我卻不珍惜。真不應該。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珍惜幸福吧!
珍惜作文 篇4
“水”——這是一個由勤勞、偉大、智慧的中國人創造出來的字。我早就想對這個字,及它的深層含義表示點什么了。現在,真正讓我能表達出來的,是語文老師給我的作業,這是個很不錯的機會。
可是突然地,我找不到要寫它什么,也許是因為它可寫的地方太多,多得讓我不知道從哪兒說起——正如我在周末的不知道穿什么衣服。最終,我想到的是兩個星期前歷史老師的課題。一個與“海洋文明”有關的課題。
文明,有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提取這兩種文明的“公因式”,我們可以發現——它們的“公分母”是“水”。 水,通過不同的途徑養活了不同類不同的文明。在養活文明之前,它先養活了人;在養活人之前,它先養活了組成人類身體的細胞。然后,讓這些細胞因為水組成了“組織”、“器官”,最終組成了正在破壞、污染,并且在腆著臉繼續使用“水”的人。
你說水是不是很偉大? 也許是,也許不是。偉大只能用來形容人的精神。而水,它只是一個物,或者是一種資源,一種和大興安嶺的.木頭、新疆的石油一樣的資源,它們不存在任何精神。只不過水,它可以被應用得更廣泛,比如可以用:“泡”(茶),“澆”(花),“洗”(衣服),“洗”(車),等等一系列以三點水為偏旁的動詞去消耗它。但這都不算什么,這對水的消耗和污染,與做分解氧氣和氫氣的實驗差不到哪去。而“差得到哪兒去的”,是污染,是浪費這類帶三點水的詞語。
【珍惜作文】相關文章:
珍惜珍惜作文03-07
珍惜珍惜糧食作文04-16
珍惜珍惜作文15篇03-07
珍惜?珍惜!03-07
珍惜作文08-04
珍惜的作文08-04
珍惜的作文11-08
珍惜作文02-19
珍惜的作文(精選)07-21
【經典】珍惜的作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