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選]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杜甫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唐朝,是詩歌的巔峰,著名的詩人不計其數,而杜甫無疑是唐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是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看到的景象。看到自己的國家由盛而衰,他憤怒,他沉郁,他悲痛,他沒有想到在短短幾年的戰亂中,盛世大唐會變得如此殘破不堪,這完全是因為唐玄宗李隆基貪圖享樂、不重用人才所致。杜甫努力了大半生,也只能“官應老病休”,就像“天地一沙鷗”,過起了漂泊無定的生活。
47歲的杜甫帶著家人,從長安逃往四川成都躲避戰亂,一到這里,他就去拜訪“武侯祠”:錦官城外,樹木茂盛,黃鸝鳥的歌聲優美動聽,但卻無人欣賞。想當年,諸葛丞相有那么多的崇拜者,在他去世后,還專門修建祠堂紀念他,而現在呢?來拜訪他的人卻很少,臺階上雜草叢生、自顧自地青翠著,四季輪回,斗轉星移,他的祠堂靜靜地掩映在蒼松翠柏中,無聲無息……
想想自己,國難當頭,卻沒有孔明先生那樣的濟世之才,挽狂瀾于既倒,不禁潸然淚下……這就是杜甫寫的另一首千古名詩——歌頌偶像諸葛亮的《蜀相》。
杜甫一輩子過得很不幸,雖然沒有得到皇帝重用,但他的理想始終是報效國家,他一直在努力,他用生花妙筆為我們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值得我們銘記。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2
你出生在唐代河南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自幼好讀書,才華橫溢。時逢開元盛世,國家興盛。而你胸懷大志,豪情滿懷,想成就一番事業,于是你不畏艱險,爬上了泰山之巔。站在山峰之上,俯看群山它們竟顯得如此渺小。于是你即興吟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名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然而,安史之亂爆發了。一切,都變了……
壯志凌云的你不得不跟隨時代的洪流走上逃難的道路。受儒家仁愛思想的影響,你憂國憂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是多么崇高的情懷啊!自己已漂泊異鄉,卻還在為像你一樣的寒士們思慮,何等憂國憂民!
無意瞥見達官顯貴多得吃不下的'酒肉爛掉,而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那些街上活活被凍死、被餓死的底層民眾。于是你又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慨嘆。
你想幫助窮苦人民,卻苦于勢單力薄,在那動蕩不安的戰亂時期,單憑一己之力改變社會狀況,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想到此,兩行熱淚滾滾流下。多年漂泊著,看著寂寥空曠的國家,蕭條慘淡的社會,這一切都讓你黯然神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憂國憂民的你,觸景生情,感嘆著世界種種,提筆寫下絕唱千古的詩句。
或許,你沒有謫仙李白的雄起飄逸;也沒有陶淵明的悠然自得;亦沒有蘇軾曠達豪放,你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與憂傷。但在我眼中,你是一位愛護百姓,思寄祖國的“英雄”。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3
杜甫出身名門,青少年時家境優越,妥妥的富家子弟。他的母族是博陵崔氏,比唐朝皇帝家還厲害的“天下第一望族”,在唐代出了十五位宰相。杜甫的父族是京兆杜氏,號稱‘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不僅出過同時進了文廟和武廟的魏晉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杜預,而且光唐朝就出了十個宰相,其中還不乏杜如晦這樣的號稱“房謀杜斷”的名臣!杜甫有的可不光是顯赫的家世,還有讓無數人羨慕的天賦。他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還說自己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望岳》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但隨著唐玄宗后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客居長安十年,他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史之亂爆發后,他的生活更是顛沛流離,《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道“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登高》中寫道“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生命中最后一段時間,杜甫是在船上度過的,期間停泊方田驛時,五天沒吃到東西,最后貧病交加在一條小船上去世了。
杜甫的一生,高開低走,悲慘地結束,他的詩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當時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本人也被譽為“詩圣”。雖然杜甫是個一生遭遇悲慘的詩人,但幸運的是他和他的詩都得到了后世高度的評價。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4
韓愈曾經說過:“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說的便是這詩壇雙子星座――李太白和杜子美。就我個人性格來說,我更喜歡李白,那種自負輕狂。但不得不說杜甫,卻更值得人們敬佩。都說,讀杜甫的詩,就像一杯陳釀,沉郁頓挫充滿赤子情懷,但到頭來還是只能嘆一句人生只如此。
青年時期的杜甫同樣意氣鳳發,在《房兵曹胡馬》這首詩中,他寫道:“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所向無空洞,真堪托生死,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也寄托了自己希望橫行萬里的雄心豪氣。青年時代的.杜甫正在游歷大江南北。但他卻與李白一樣也有強烈的功名欲望,可是三次科舉考試都落第,為了做官,他只能到處請托,不顧對象是誰,寫詩自我舉薦,那段生活苦不堪言:“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羹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他同樣也想致君堯舜,但無奈卻沒有碰到明君。杜甫一生起起落落,在安史之亂時間,杜甫開始在逃難中走向平民。
文章贈命達,魑魅喜人過。杜甫終于得以施展才華。《三吏》,《三別》更是千古明篇!但他自己也面臨著這樣的困難。“癡女饑咬我,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愈嗔,小兒強解事,故索苦李餐。”杜甫的后半輩子,幾乎都是過著飄泊流浪,寄人籬下的生活,杜甫的這一生活得太累!
不管是怎么死的,杜甫終究是死了。詩壇一顆璀璨的明星隕落了!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5
我以一個學識并不廣的中學生的眼光中看杜甫。想起杜甫,我就跟著回憶起兩句話。第一句是在電影里聽到的:圣人,其實也是人,只不過他做了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所以他成了圣人。
第二句便是人們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想,這兩句話用了杜甫身上在貼切不過了。小時候,媽媽給我一本唐詩三百首,讓我背其中的詩,有一大部分是杜甫的,我問媽媽:“為什么要背這么多無聊的詩呀?我要看哆啦A夢!”媽媽也不生氣,笑著摸著我的頭,說道:“乖啊,好好理解好好背,以后很有用的,背完了媽媽給寶寶棒棒糖吃。”“那有什么用呢?”“乖乖地背啊,以后就知道了。”于是我對杜甫的詩報以美好幻想,乖乖的`背著。隨著年齡慢慢增長,聽了看了許多關于杜甫的詩,故事,覺得他是那么遙遠。細讀后,又覺得我每天都在用他的道理。就如孔子一樣,形象似乎是那么高大,有時卻又發現他就在你身邊,指導你做人、做事。打個比方,當讀的書越來越多,便能體會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但顯然,我讀的書不夠多,所以文章并不很好。
當春天綿綿細雨拂過時,然們會付上一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諸如此類,還有許多。讀杜甫的詩,就像看一部紀錄片,真實地刻下了當時人民的生活。所以我有時跟同學開玩笑,例如:紀錄片《石壕吏》,制作人:杜甫。也許,就像媽媽說的一樣,年齡大了,理解就越深,運用就越多。正如魯迅先生說的:“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象生活在我們堆里似的。”也正如臧克家先生評價魯迅一樣: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6
雨打芭蕉,打出滴滴傷感,風卷茅頂,卷出絲絲憂慮。夜半驚醒,倚望窗外,故鄉月明,不禁老淚縱橫。這便是我眼中的杜甫。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青春時期的杜甫,豪情萬丈,傲視群雄。登高一覽,江山盡在懷抱之中。可以說,這不僅是一個人的青春時代,也是大唐最青春、最鼎盛的時代。雖然杜甫的詩大多沉郁頓挫,但這首詩倒有著豪情壯志的浪漫情懷,眼中又多了份他的壯志凌云,風華正茂。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中年時期的杜甫,懷才不遇,載道怨天。誰知皇上昏庸,官吏腐敗,人民疾苦。你看到官吏家的酒肉都多的發臭,而路邊就有凍死的百姓,這原來的盛唐去了何方?這首詩帶著諷古傷今的'現實主義情懷,眼中又多了份他的憂國憂民,悲天憫人。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是老年時期的杜甫,家破人亡,顛沛流離。安史之亂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弄的百姓們民不聊生,妻離子散。而皇帝卻不顧民生,只求尋歡作樂。逃難的杜甫聽聞王軍平定了戰亂,欣喜若狂,不禁淚濕衣裳,立馬備好馬車返回夢寐以求的家鄉。眼中又多了份他的越鳥南棲、故土難離。
貧困潦倒是他,懷才不遇是他,訴說人民疾苦也是他,占了唐詩的半壁江山仍然是他。這便是我眼中的杜甫。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7
白色的石橋漸漸被染成了黑色,嘶殺聲、馬蹄聲稀稀拉拉地響著,驚醒了那剛剛睡去的幼鳥。一陣吵鬧聲之后,又恢復了死一般的寧靜。經過戰爭的洗禮,這片土地更顯得殘破、衰敗。這時傳來了一陣重重的嘆息聲,循聲望去,昏暗的燭光中,一男子站在窗前,正愁緒滿懷,看著這片被戰爭摧殘得支離破碎的大地,他不禁吟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他就是“詩圣”杜甫。
他的憂國憂民造就了他的無畏。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然而無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響徹在那里的`天空,響徹在那里的人們的心坎上。他用開朗、豁達、寬容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物,讓人們知道用感激、豁達的心境去挑戰我們的人生。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他即使生活困頓,仍然心憂天下,關心百姓疾苦。他憂國憂民的情感,他寬闊無邊的胸襟,讓我銘記于心。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雖然遭貶謫,然而他并沒有沉淪,沒有悲愴,他將失敗、不得志、恥辱,看得云淡風輕,在挫折面前,他豁達無畏,躊躇滿志迎接未知的挑戰,即使遭受打擊,遭遇挫折他也不放棄為民請命、報效祖國的志愿,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激情來面對如畫的江山、如夢的人生。
他雖然位卑,但仍心天下為已任,憂心黎民百姓。他懂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官場的風雨,生活的風雨無法阻擋心靈的前進,他要讓他的一生精彩而有意義。
溶溶月,淡淡風,猶如那花香,風飄萬里卻總有散去的那一刻。可是,他的名字卻永垂青史,一個“詩圣”之稱,他當之無愧。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8
我無法想象,你的身軀如何扛起苦難;我無法想象,疼痛是如何讓將你摧殘;我無法想象,你的意志如何撐住自己;我無法想象,你的文字如何綻放瑰麗;我無法想象,你的生命如何找尋載體……我的無法想象,是因為你的存在,是一個悲美的奇跡。
也曾苦于奔波,也曾疲于失落,迫于生計,你還是選擇堅持,哪怕不擇手段,哪怕受盡委屈,哪怕盡失尊嚴,嘗遍苦楚,朋友做你的支柱,痛也無悔!于是,痛苦也要在你一代詩圣身上尋找深度。 上天賦予你不起眼的軀殼,你卻滿載山川,風物,喪亂和愛,孤獨寂寞的一個人活出了一個時代。這個時代是苦澀的,是心酸的,是讓每個有良知的人不忍垂淚的。可是,仿佛聽到了你在耳邊的呢喃:這個時代最苦澀的是百姓,最心酸的是百姓,淚水,不要流給我,而是那被鞭策被殘害的百姓啊!
這,就是你,即使在生命的`懸崖也要呼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偉大的杜甫!歷史,輝煌也好,滄桑也罷,與你相比,也只是一段插曲,不是你的心里容納不了太白的豪情,不是你的心里不渴望獨立于世的飄然,只是因為在人生的高峰中,你的頭是低著的,看到的是羊腸小道迂回,看到的是深溝陰暗幽深,看到的是民不聊生,如何瀟灑一笑?如何飄飄于世?是因為你的良心!如果說,生命的安排無可逆轉,而你,卻用了最好的態度回應。
時代的冷酷,卻挑中了這樣的你,受盡折磨,然后用干枯的雙手去蘸起這世界上無比的悲哀,混進自己的淚水,混成一渠永不斷絕的生命的洶洶大波。千百年后的我們,也被你渲染,映出內心的自己,尋找真正的自我的意義。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9
浩大的詩歌王國,才華橫溢的詩人數不勝數,而詩風沉郁頓挫的杜甫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當他的破茅屋被風吹走茅頂時,杜甫還能喊出“大庇天下寒食俱歡顏。”的話,從痛苦的生活體驗中能迸發出奔放的熱情與火熱的希望,多么大氣!盡管他一生過得艱難,盡管他遭受了無數挫折,但他沒有意志消沉,無論何時,他都以樂觀向上的心態生活。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淚涕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首詩,把杜甫的愛國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為國家收復失地的喜悅與即日回到故鄉的欣喜若狂都在字面上顯現出來。杜甫雖然苦,雖然窮,但他的愛國心并沒有減弱,尤其聽到故鄉收復的消息,幾乎要飛回故鄉。他的愛國心是熾熱的`,是值得肯定的。在那外族侵略國土的時候,杜甫被迫離開了故鄉,離別故鄉時的依依不舍與回到故鄉的喜極而泣令人感動。而現在,這種有情有義、熱愛故鄉的人又有多少呢?
當我遇到困難時,我會想起杜甫;當我遠離故鄉時,我會想起杜甫。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他樂觀向上的心態,已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滋潤著我的靈魂。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0
少年,是意氣風發滿腔孤傲的代名詞。自古溯今,多少文人騷客才子賢者的年少時期,不知疾苦,不思愁緒,肩上落著皆是草長鶯飛。你可知,多少詩人的年少時期是松花釀酒春水煎茶,而一生光陰蹉跎卻不負年華?
就如杜甫,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倘若將他譜寫的詩句經文編制成書,那定是一篇絕唱!
登高望岳—少年意氣
少年的杜甫游遍山川,歷盡勝觀,心中浮沉的鴻鵠之志逐漸釀成輪廓。敢問,誰的年少時期沒有一腔孤勇和舍我其誰的決心?杜甫也是如此,小小的心中壯志燎原。躍動的焰火炙烤著他不諳世事未盡年華的心,烙下痕跡,滿目荊棘。他那蓄勢待發的一鳴驚人,不知驚嘆了多少晝夜與春秋!
歷盡春望—朝氣蓬勃
心中的壯觀征途未起便徒生變故。安史之亂的星火很快散開。破敗的城池、空蕩的街道、寥寥無幾的行者,襯出了國家的.蕭然。本應是朝氣蓬勃,向陽而生的芳華,卻被這戰爭的殘酷刺目。家書不知寫了幾封,驛站早已蕭條,飛鴿不知跋山涉水至何地?家書難覓,親人尋無。悵然由心而生,不知何時平定,何處逢故,何年安居?
晚秋蕭瑟—暮暮垂年
饒是避到近郊的茅草屋,也不得安居。凜冽的風捎來了天災的號角,狂驟的雨帶來了世事的艱苦。烽火三月,狂風驟雨接踵而至,連僅剩的棲身之所也被剝奪。江山已碎,平安何在?棲居已失,何去何從?國破山河,昔日的盛容早已化作回憶,漸漸地,隨風飄散。
杜甫的吶喊響徹晚唐,揮筆提墨,留下的千古名篇有不諳世事的傾訴,歷經愁苦的疑問和揮別辭世的感嘆。一代天驕隕落,一代風華流逝,傳誦千古的,只有余留的詩句經文。縱使垂于青史,流芳百世,賢稱美譽,千古追憶,也難掩對杜甫辭世的惋惜,詩史贊譽不盡,詩圣永刻銘記!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1
搔盡了白頭,愁浸了時光。
杜甫,現代主義詩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一直懷著報效國家的遠大理想。以前不熟悉杜甫的我,只知道他愁容滿面,卻不了解他為何而愁,本學期學了許多杜甫的詩,我知道他的愁是從何而來的了。“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句詩是杜甫老年時期寫的,當時他正漂泊在外,好比一葉孤舟,但他依舊擔憂著國家,憂到“雨腳如麻未斷絕”還在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位把自己一生都傾注在國家中卻始終得不到重用的人,就是我們學生也會為他感到可惜啊!杜甫想要在政治上取得成就,但老天就偏不讓他完成心愿,混了幾十年還是個小官,他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卻無奈因為寫詩而出了名。從某方面來說老天是不幫他,但換個角度,如果沒有那些跌宕起伏、離愁別恨的.時光,也就不會成就一個詩圣,一部史詩。
杜甫的一生,也不全是悲愴、“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他參加科舉考試落榜之后,來到泰山。泰山是五岳中最氣勢磅礴的一座,“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明了杜甫的決心,他想成為一個征服泰山,征服人生中所有困難的人,充分展現出了他的豪情與氣魄。這種積極進取的的心,使杜甫跨上了圣化之路的第一步。
就像陽光總會被黑暗吞噬,杜甫的生命流逝,成了歷史長河中永遠令人仰望的人物。在他臨終前,寫下一首詩,始終寫的是他對未來社會生活的美好期望,士兵不再與家人離別,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恢復,永遠是一個與諧社會。由此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到,杜甫究竟有多放不下國家了。
一陣風,激起了歷史長河的波瀾,留下了讀不盡的一本書。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2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我一聽這話來了氣。怎么老杜就靠著咱們幾個朋友生活呀?
他有手有腳,四肢發達:眼睛,鼻子,耳朵,嘴,還有眉毛。五官又很齊全,他怎么就不自己某個生路,掙幾個錢呢?可人家借詩抒情正發愁呢!這可不是,自從安史之亂爆發了,他心情一直都不是太好。就打搬到咱們四川成都后生活才漸漸安定了。
好幾年都過去了。有一天,突然就看見老杜從家里瘋瘋癲癲地跑出來,我趕忙出門迎接。還沒等我出門,他就大聲喊道:“平定了!平定了!我回家去!”“怎么了?回哪里?什么平定了?”我接連問了好幾句。他一字一頓地說:“安史之亂平定了,我們可以回家去了。謝謝你,這段時間對我的關懷和照顧。”一聽老杜要走,真的有點不舍得。我問:“老杜,你真的要回去嗎?再呆一段時間,不好嗎?先別回去,這兒的'風景多好。既然安史之亂平定了,那你的牽掛也就沒有了,好好享受一下吧!”“不,我要回去,我一定要回去。”他堅定地說。
“那我明天去送你!”我對他說。他沒理我,轉身就離開了。
第二天,我左等右等,也不見他的蹤影。我就跑到他那兒里看看。一到那兒,空空如也,只有一座草房立在那里。轉頭向江上望去:碧波蕩漾的江面上,只有一葉小船在向遠處飄去。那小船上,也許是回家心切的老杜和他的妻子兒女吧!
就這樣,我們分別了。雖然有許多不舍,但我還是希望他回到家鄉能夠安寧,幸福地生活。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3
說到杜甫,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到一幅畫面,那是一個嚴肅的老頭。是的,他不像李白那樣“飄然思不群”,亦不像蘇軾那樣“一蓑煙雨任平生”。他就是百姓的代言人。從“三吏”到“三別”,他是行走在民間的史書,記錄了百姓的不公。
他是詩中的圣人——詩圣。何謂圣人。孔子有言:三立成圣,立功,立言,立德。他關心百萬疾苦大眾的死活,他道出了人們的心聲,他一生的奔波都是為了百姓。什么詩仙、詩佛,那些都是天上的`存在,而人間無。什么是浪漫,那都是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只為自己而不顧他人,不高興了就“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是自私的。從這點可以看出,詩圣比詩仙更無私,他的“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可見一斑。
時世造就英雄,杜甫終沒有遇到一位圣君,空有壯志抱負,卻無處施展。可那又如何,生不逢時亦英雄。他依舊站在了詩界頂峰,俯看前人與來者,能有幾人在詩歌上超越詩圣。
58年,這是杜甫在這世間生存的長度。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這就是杜甫在這一生的經歷。在這58年中,它見證了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過程,它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偌大一個盛世王朝正在一步步的走下坡路,最終走向滅亡。他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啊。
一步步的,杜甫也走向了晚年,讓他欣慰的一點是它記錄了許多時代之事,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研究資料,無愧于詩圣之名。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4
一葉扁舟在驚濤駭浪中因負重而平穩。
題記
暖風吹拂楊柳岸,夕陽為舊物鍍上日落的色彩。時光清淺,千年前,岸的那一邊仍有如潭水般的眸子凝望著天邊的暗淡。
不知何時,杜甫的內心已然與他人不同,他想要建功立業的決心初露鋒芒,而后便在他心底扎了根。唐朝衰落,他心系百姓,即使露宿街頭也牽掛著某處同樣忍凍挨餓的人們。他的內心并不輕松,可他的眼神堅定。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那個烽火連三月的日子里,狼煙四起,戰火遍野。他卻看到了火光后四處逃竄的百姓,他所掛念著的國家奄奄一息,他更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他居無定所,心力交瘁,長期的戰亂使他憂心不已,徹夜難眠。他忍受著風雨的'煎熬,然而他始終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那時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望著遍野的尸骨,倒塌的房屋,不禁回想起那個歡聲笑語的場景,而此時卻如此凄慘,不由得感嘆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唐軍在戰爭中全線崩潰,退守河陽,差役前來捉男子去沖兵,可百姓家中的壯年男子早已上了前線,只有年老的老婦和幼年的孩童。便有了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的場景。
縱觀歷史,有的人渺小如沙礫,可在當時戰爭紛起的日子中,他更像一方巨柱,支持著他心中的情懷與堅韌。
肩上的擔子多了,反而更加堅定。宛如小舟,因負重而平穩。他并沒有隨時光的奔赴而被湮滅,而在歲月的深處熠熠發光。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5
一滴淚從臉上滑過,打碎了水中的圓月,蕩漾著層層波紋,這淚因你而流。透過歷史的狼煙,你那單薄瘦弱的身軀獨立于亂唐風雨中,內心熱情似火,面上老淚橫流,看著你,我與你同是淚眼。到底是為你惋惜,亦或者是欣慰?我,似乎也說不清了……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你在感嘆國都淪陷,滿目凄涼。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樹木蒼蒼,使人觸目驚心,而你并沒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卻著眼全局,為天下百姓訴苦,擔憂……
有一個陰雨天,呼嘯的風猖狂的刮著,卷去了屋上的幾重茅草。夜晚,你蜷縮著,無視自己的痛苦,卻幻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你徹夜未眠,在心地吶喊著,為的是誰!不為自己,只為天下同你一樣受苦受難的百姓!
你一輩子的追尋,卻換來窮困潦倒,病死孤舟。對國家、對皇帝、對百姓、對親人的眷戀,卻只換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你用一片血淚,凝聚成千言萬語,卻是換來死后的輝煌!也許你并不知道,你的名字、你的一生不僅為唐朝人所知道,被中國人所知道,而且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所知道。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你評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你,是我們的驕傲,是所有炎黃子孫的`驕傲,你為中華文化史添上了絢爛的一筆!
你愛人民系百姓,細細的一支筆凝聚了畢生心血,筆下的每一個字,都飽含那眼中滾燙的淚水,心中炙熱的鮮血。最終,你還是拖著一身的疲憊,離開了你所牽掛的百姓!唉,淚水再次滴落,真不知道是為你惋惜,還是欣慰……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相關文章: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08-24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600字01-14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精選35篇)03-07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5篇01-18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精選28篇)06-01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600字(精選22篇)04-23
我眼中的杜甫隨筆(通用22篇)07-29
我眼中的我作文06-11
眼中的我作文02-17
在我眼中作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