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主題班會
上學的時候,說起主題班會,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主題班會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終貫穿,滲透著極強的教育性。你所了解的主題班會都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主題班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1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大師作品及古琴樂曲,了解端午節與屈原的關聯,感受屈原的愛國精神與不屈的性格。
2、讓幼兒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讓幼兒感受集體的力量時無窮的。
教學重難點:
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讓幼兒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
教具準備:
1.有關屈原的故事或圖片資料。
2.龍舟的圖片資料。
3.剪刀、彩色紙等手工工具。
學具準備:
剪刀、彩色紙等手工工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復備幼兒活動復備
1、織紀律,檢查學具。
2、聽一聽:
師:講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幼兒了解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讀一讀:
朗誦屈原的著名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同時也加深對端午節的深刻理解。
4、提出作業要求:
讓幼兒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
5、老師示范制作一個大龍船的部件折法。
6、放背景音樂,幼兒制作大龍船部件,老師巡回指導。
7、集體完成大龍船拼接。
8、教師小結:展示幼兒完成的大龍船作品。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2
一、設計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今年的端午節是在抗震救災與支援災區重建家園的特殊時刻中迎來的,因此圍繞“走進端午”那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風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軀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二、活動目標:
一、通度日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適應,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類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培育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地址:
三教室
四、活動時刻:
5月28日
五、活動前預備:
上網查閱資料、搜集故事、多媒體課件等。
六、活動進程
【活動導入】
一、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明白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二、那么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你們明白嗎?今天就讓咱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三、引出主題:“走進端午”主題班會此刻開始!
【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端午節別稱
一、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二、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知大伙兒?
端午講故事
一、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連年歷史。關于端午節故事傳奇很多,你們明白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二、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河》。
3、主持人小結。
【活動二】端午話風俗
3、主持人小結。
【活動二】端午話風俗
賽龍舟
一、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連年來的傳統適應,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奇,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風俗。你們明白端午節有哪些風俗嗎?
二、你明白端午節最喧鬧的風俗是什么嗎?
3、端午節什么緣故要進行賽龍舟競賽? 話粽子
一、除賽龍舟,端午節的要緊風俗確實是品嘗粽子。
二、一直到今天,每一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
3、我國各地址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幾個外地學生介紹他們家鄉的粽子。
4、主持人小結。
【活動三】談感受,激發情感
1、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
2、你想對地震災區的小朋友說些什么?
3、唱歌:《56個民族是一家》
4、主持人總結:兩千連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仍然留在人們心間。讓咱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3
一、設計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今年為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因此圍繞“我們的節日端午”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地點:二(8)教室
四、活動時間:20xx年6月7日
五、活動前準備: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故事、多媒體課件等。
六、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么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我們的節日 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一)端午節別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二)端午講故事
1、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于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2、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結。
【活動二】端午話習俗
(一)賽龍舟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3、端午節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二)話粽子
1、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多媒體課件:粽子)
3、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幾個外地學生介紹他們家鄉的粽子。
(比如來自福建、東北、安徽學生介紹。)
4、主持人小結。
【活動三】端午賽詩會
1、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2、請幾位學生朗誦端午節的詩篇。
(1)《浣溪沙 端午》宋 蘇軾
(2)《端午日》唐殷堯潘
(3)《端午日賜衣》唐 杜甫
(4)《端午》唐文秀
3、主持人小結: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活動四】談感受,激發情感
1、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打算怎么過呢?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對我們的黨有什么話說,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希望黨的工作朝那些方面進行?(學生交流)
3、主持人總結: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教師總結】
看了此次策劃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小學階段有努力學習!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4
端午節是我國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由于托班幼兒年齡較小,為了能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結合我園的傳統節日教育的精神,我幼兒園組織開展了“共度端午,揚民族正氣”的.主題活動,在大力宣揚端午傳統習俗和衛生常識中我們的幼兒過了一個“禮貌、和諧、安全、節儉”的端午節。本次活動透過家園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環境布置
主題墻:掛滿粽葉包成的小粽子、香包、彩蛋等使教室布滿了節日的氣氛。
二、教學活動
由于托班年齡較小的特點,我們透過故事、圖片的形式向幼兒介紹愛國者屈原以及粽子、香包等風俗的來歷。
三、家園互動
在活動期間家長都能夠專心協作工作,如帶來了粽葉、蛋袋子、彩蛋、艾葉等等。使我們的活動能夠順當進行。
我們開展這次活動主要目的能夠讓幼兒從小了解國家傳統文化,樹立民族意識,培育我們的幼兒過一個“禮貌、和諧、安全、節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5
活動時間:
20xx年5月27日
活動地點:
二年級二班教室
活動人員:
全體師生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動前準備:
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故事、多媒體課件等。
三、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么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走進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2、端午說由來
(1)端午節別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紀念屈原,紀念孝女曹娥,紀念伍子胥,
(2)端午講故事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于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端午話習俗
(1)賽龍舟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端午節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2)話粽子
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
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
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同學們介紹一下自己所知道的不同的粽子。
4、端午賽詩會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請幾位學生朗誦端午節的詩篇,其中主要是屈原的。
5、談感受,激發情感
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
6、總結
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但這個節日卻始終傳承了下來。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我們悠久的歷史,還有那些跟端午有關的'人們——屈原、曹娥、伍子胥。
經過今天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以后的學習中一如既往的努力學習。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6
主題班會: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
——端午節活動方案
一、活動背景:
以民族傳統節日為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標志,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明、端午、中秋等作為中國的一個個傳統節日,從來沒有被人遺忘。由中宣部等聯合發出的《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實施意見》中指出:“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要把傳統節日教育納入學校教學活動之中,推動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進課堂、進教材。”可見,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是弘揚傳統美德、培育學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因而,學校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根據學生實際,制定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端午節系列活動方案,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對端午節認識與了解,用節日的傳統文化哺育他們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的:
1、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端午節活動讓學生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對端午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
2、端午節的來源之一是為了紀念屈原,可以借端午節,開展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動。
3、端午節也不失為一個與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好機會,可以與家人增進感情。
三、活動主題:“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
四、活動內容、形式、時間、要求
主持人:韋天會、孔文一
1、班內出好一期“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專題黑板報,班干部負責。
2、童謠征集活動。以組為單位展開,每組征集5篇。
3、端午小報制作比賽。 要求:以“走近端午”為主題制作一份小報,能反映端午的習俗,自己的心聲、生活的體驗。每組一份,放在班級文化欄中展評。
4、班主任借助課件向學生介紹“端午節”的民俗民風及屈原的愛國情懷。讓每個學生對端午節以及屈原有進一步的`了解,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及愛國之情。
5、以“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為主題,進行故事演講比賽。要求:故事內容可以是端午的由來、學習屈原的小故事、可以是反映端午民俗氣息的生活故事、可以是自己在端午學習一項技能的小故事等各組推選一個故事參加比賽。
6、全班互動:
(1)同學互相交流所知道的端午知識。
(2)開展端午的知識競賽活動。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古詩文的交流或賞析。
(4)談談對端午節以及屈原的感想,說說自己眼中的端午節,以及對愛國主題的擴展,進一步深化其意義。
(5)端午節“我為父母剝雞蛋”。
2017年5月17日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7
為了加強同學的假日安全教育,提高自護自救力量,月11日下午,蔡莊店學校召開了端午節假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依據學校支配,結合農村學校實際,各班圍繞假日安全開展教育,向同學們指出安全方面應當留意的問題,要求同學們要充分熟悉到安全的重要性,把握安全學問,遇險時懂得自救和求救等。要求同學要了解生活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留意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尤其強調了交通、飲食、防溺水、雷雨天氣的安全防范,提高同學的安全防護意識。
端午假期正值農忙季節,教育同學在留意自身安全的同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鍛煉自己的生活力量。
本次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向同學明確了安全學問的`重要性,提示同學重視安全珍惜生命,度過一個歡快、平安的節日。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8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現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正值端午節之際,管理與經濟系人力資源管理一班于2016年6月6日晚在A2-303教室舉行了“平安端午”為主題的班會。班會由心理委員連玉佩主持。說明了此次主題班會的目的與重要性,為了讓同學們過一個平安祥和的端午節。
這次班會主要內容提醒同學們在享受假期生活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外出游玩的人身財產安全以及離校時的宿舍安全等,還說明了一些放假的事項:
一、要求放假期間在校學生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增強安全防范意識,防止一切意外事件和治安刑事案件的發生。特別是要求學生切實注意人身、財物和交通安全,嚴格遵守學生宿舍管理規定,不得在學生宿舍內違章用火、用電,不得留宿外來人員,嚴防火災、盜竊等各類事件的發生。
二、提醒大家假期外出要特別注意安全;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對人身財產安全的防范意識,學習和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識,防止被騙、被盜、水災、火災和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等事故的發生,特別注意交通和外出的安全。強化安全意識,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在放假期間,外出游玩的同學要注意安全,手機保持24小時暢通,并按時返校。
在這過程中同學們認真聽講,并且就一些問題,大家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意見。通過此次班會的開展,相信同學們掌握了不少放假安全知識,也提高了個人安全防范意識,以上幾點有關放假的安全教育等內容,確保同學們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9
一、活動背景:
以民族傳統節日為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標志,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為中國的一個個傳統節日,從來沒有被人遺忘。由中宣部等聯合發出的《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實施意見》中指出:“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要把傳統節日教育納入學校教學活動之中,推動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進課堂、進教材。”《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陽等民族傳統節日,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民俗風情和傳統美德。”可見,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是弘揚傳統美德、培育學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因而,學校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根據學生實際,制定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端午節系列活動方案,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對端午節認識與了解,用節日的傳統文化哺育他們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小學生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節,開展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動。
三、活動主題:
“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
四、活動時間:
5月26日——6月5日
五、活動內容、形式、時間、要求
(一)、具體實施階段(5月26日——6月5日)
1、由大隊委干部發表以“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5月26日,大隊部負責)
2、各年級出好一期“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專題黑板報(6月1日前,大隊部負責)
3、學校德育處利用校班會在全校范圍內組織開展“端午節”民俗民風知識講座(5月26日)。通過講座,讓每個學生對端午節的習俗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動員學生跟隨父母一起端午系列活動活動,另一方面也是對傳統節日美好體驗,加強了親子間溝通、了解,以此和諧親子關系,也能更好的幫助延續傳統文明。(德育處負責)
4、一——五年級童謠征集活動。(每班5篇)(6月1日之前完成,德育處負責)
5、三——五年級“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端午小報制作比賽。(每班3份)(5月28日前)
6、端午軟筆書法比賽。(美術組負責,6月1日之前完成。)
(二)、總結展示階段(6月6日)
1、環境布置:
童謠(征集:黃丹鳳6月1日前)(裝飾、編號:朱紅萍6月1日前)(懸掛:美術組)
書法(征集:黃丹鳳6月1日前)裝飾:朱紅萍6月1日前)(懸掛:美術組)賽龍舟彩泥展(朱紅萍)
評選(選票印刷、分發、投票箱、后期統計:毛艷艷)選票(你最喜歡的10首童謠)
2、小舞臺:紀念屈原以及經典詩文朗誦會。(黃丹鳳、沈莉、毛艷艷)準備工作:舞臺(后勤組)主持(學生)
音響(顧志榮、陸忠達等)節目單:
(1)校園集體舞(毛艷艷)
(2)一3《論語》(陳娟)
(3)一5《論語》(張紅艷)
(4)五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史秀琴)
(5)二3《弟子規》(施玉美)
(6)二5《弟子規》(劉玲)
(7)三2《論語》(張嵐)
(8)三5《論語》(黃屹梅)
(9)四3《端午組詩》(吳娟)
(10)學校詩朗誦(沈莉)
(11)表演舞(毛艷艷)
3、端午傳統游戲活動
高年級組(施健康負責)(西大操場)
(1)賽龍舟。(三——五年級)(每班5男5女)
(2)抬轎子。(三——五年級)(每班15人)準備工作:參賽表(黃丹鳳6月1日前)游戲規則(施健康6月1日前)場地(施健康、倪懷東、徐磊)
低年級組(楊軍負責)(東大操場)
(1)賽龍舟(一——二年級)(每班6男4女接力賽)
(2)抗震救災鉆山洞(一——二年級)(每班30人接力賽)準備工作:參賽表(黃丹鳳6月1日前)游戲規則(楊軍6月1日前)
場地(楊軍、張衛東、陳瑜)
4、區域活動
(1)包粽子比賽。(四、五年級,每班3名)(邱新生)準備:參賽表(黃丹鳳6月1日前)蘆葉、碎紙(邱新生6月1日前)
(2)編制“長命縷”比賽(三——五年級每班3名)(施煒、周欣)準備:參賽表(黃丹鳳6月1日前)絲帶(黃丹鳳6月1日前)
(3)畫(剪)艾虎比賽。(四、五年級每班3名)(美術組,朱紅萍)準備:參賽表(黃丹鳳6月1日前)小樣(朱紅萍6月1日前)
5、班級活動
品粽子。(全校人人一個)(班主任)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10
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簡單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各種傳說。
2、通過活動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習慣。
3、在活動中感受xx傳統節日的魅力。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粽子(學生自備)、橡皮繩。
三、活動時間:
5月28日。
四、活動對象:
一(1)班。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序幕。
女:今天真高興,爸爸媽媽來到學校和我們一起活動。
男: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爸爸媽媽!(鼓掌)
女:(面對著男主持問)xx,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男:這可難不倒我!我國的傳統節日有(邊說邊扳手指頭)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立夏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這些傳統節日都有一些習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舉行一些特殊的活動。比如中秋節吃月餅賞月,立夏節吃雞蛋,清明節全家踏青掃墓,元宵節鬧花燈……
女:看來你知道的還不少嘛。
男:先別夸我。我也來考考你:你知道哪個傳統節日要吃粽子嗎?
女:這個問題太簡單了,讓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說什么節吃粽子?(全班同學齊回答:端午節)
男:那么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節里還有些什么習俗和活動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端午節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齊說):話說“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女: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是xx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叫“端陽”、“龍日”、“夏節”、“五月節”、“詩人節”“女兒節”、“小兒節”等等。
男: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xx過節的習俗還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節是xx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下面就請大家聽聽故事大王陳皓燁講講端午節的.故事。
1、《屈原與端午節》。
男:謝謝xx給我們講的精xx故事!(鼓掌)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不過我還聽說一個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孝女曹娥舍身救父》,請xx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大家歡迎!(鼓掌)
2、《孝女曹娥舍身救父》。
女:xx講的故事真感人,謝謝!(鼓掌)我也知道一個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就請李思雪來說一說。
3、《秋瑾舍身為xx》。
男:看來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還真不少呢!
(三)端午習俗。
1、懸艾葉、菖蒲。
女:過端午節,是xx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同的習俗。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男:xx,你剛才說的菖蒲、艾草是什么東西?
女:別著急,我馬上請xx和xx給你介紹一下這兩樣東西。大家歡迎!(鼓掌)
男:原來菖蒲、艾草還有這樣的功能啊。過端午的時候,我一定要讓媽媽買一些掛在家門口。
2、端午詩會。
女: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幾位小朋友給我們帶來了端午節的詩篇。
男:那就請上來念給大家聽一聽(鼓掌)。
(1)節令門端陽(清)李靜山。
(2)競渡歌(唐)張建封。
(3)七律端午老舍。
3、賽龍舟。
女: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
男:這還用說,就是賽龍舟嘛。
女:為什么比賽的船要刻成龍的形狀呢?(播放《賽龍奪錦》)
女:說了半天,我都有些心癢了,真想親身經歷一下。
男:別急,今天就讓你過把癮。下面我們玩個游戲叫“賽龍舟”。(游戲:賽龍舟))
4、品棕樂。
女: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
男:端午節吃粽子,這是xx的又一傳統習俗。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女: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xx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xx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xx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可見我國的粽子南北風味有別。
男: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xx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女:說了這么多,我肚子里的饞蟲都快爬出來了。
男:別急,別急。我就知道你會這么說。所以接下來就請大家一起品嘗美味的粽子吧。
女:等等,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也來了。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分享吧。(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分享粽子)
男、女(齊說)話說“端午”主題班會到此結束,感謝爸爸媽媽參與我們的活動!(鼓掌)恭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11
一、活動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因此圍繞“走進端午”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三.活動時間:2015年6月16日 四.活動地點:初三(8)教室
五.活動準備:收集與端午節有關的資料、準備材料。 六.活動過程。 1、開場白
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飄香,你們是否對華夏傳統節日——端午節有所期待呢?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等,今天,老師和大家在這里共度佳節。 2、了解民族文化
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關于端午節有哪些傳說?
生: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擔憂國家興衰,憤而抱石頭投汨羅江自盡,而感動天下百姓,百姓為怕魚兒吃掉屈原尸體。于是用竹葉包成肉粽投入江中,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來。
生: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尸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競相劃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體。
(2)在我們這兒過端午節有哪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呢?
生: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線、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等 (3)你打算怎樣度過今年的端午節呢? 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來過今年的端午節。 ??
3、游戲開始 (一)吃粽子比賽
班主任: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帶扒衣裳。(謎底:粽子)
班主任:下面我們就來個吃粽子比賽,怎么樣?(班主任講規則) 參賽者以四人為一組,蒙好雙眼,待主持人宣布“開始”后,各參賽選手在原地轉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開包裝吃完粽子,當完全咽下后舉手示意,由小組長檢查無誤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束。為完成游戲時間最短的獲勝選手鼓掌。
班主任:從大家剛才的表現,可以看到同學們已感受到了過節的快樂。 (二)縫香包
先由班主任講解縫香包的要領和針法,然后同桌兩人一組,班主任宣布“開始”后,再動手,同桌可以互相幫助。時間為15分鐘。比賽結束后,由班干部推選出5個制作的精美的香包,制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塊合影留念。 (三)撮五彩線
還是同桌兩人合作,各自把自己準備好的五彩線拿出來,待班主任喊“開始”,自己動手開始撮,限時3分鐘。完了之后,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舉手示意成功。
(四)為了紀念我們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我班的同學們都辦了手抄報,請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手抄報,并評選出優秀的手抄報。 (分小組展示手抄報) 七、反思與拓展
這次活動,通過師生討論交流、游戲活動、展示作品,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價值,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看了你們自己策劃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希望你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勉勵自己,不斷進步!
感恩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湟源一中
初三八班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
湟源一中
初三八班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12
活動目的:
緬懷先人,認識傳統節日的由來和意義,強身健體,團結合作,弘揚民族文化。
活動過程:
一、知識小競賽。
1、端午節是哪一天?
2、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3、端午節的活動項目有哪些?
二、介紹端午節的由來。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
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三、端午節的習俗如些豐富,難怪就連歷代的文人都喜歡在端午節留下自己的詩詞佳句。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四、大家學習包粽子。學生回家包粽子、煮粽子。
五、教師寄語。
同學們,今天的活動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們表示祝賀。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參與的熱情,強烈的表現欲望以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對信息、資料的搜集能力。通過本次活動,我們近距離接觸了端午節,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老師相信今年的端午節大家一定會過得特別有意思。到時候我們再一起暢談節后的感受。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13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粽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學生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重難點:
重點:
自己動手做粽子。
難點:
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樣品。
經驗準備:
學生有過端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用兒歌導入,引出主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里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說的是哪個節日嗎?
學生:端午節
二、基本部分
(一)介紹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學生: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學生: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繩,賽龍舟,采艾草。
(二)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師提問學生都吃過什么樣的粽子,讓學生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粽子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粽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做粽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么多的粽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粽子吧,做完之后還要給自己的粽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1、學生做完粽子后,教師讓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粽子和給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做五彩繩。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14
一、設計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因此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進而讓學生在吃粽子之余,關心一下自己,如何讓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劃龍船之余,也能體會一下團體同心的重要性。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端午節文化,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 向屈原學習,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活動地點: 教室
四、活動前準備: 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故事、多媒體課件,有關端午節的詩歌 等。
五、主題活動開始:
【活動一】端午起源
1、主持人: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端午節)那么,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2、請育誼同學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活動二】端午習俗
(一)話粽子
1主持人:、端午節有很多的習俗,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請朱彤彤 同學講跟粽子有 的故事“關屈原投江”
主持人:原來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粽子很好吃那它是怎樣做出來的呢?
2、下面由陳思琪同學來介紹怎樣包粽子。(視頻)
3、主持人: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多媒體課件:各類粽子)。
下面請看幻燈認識各種不同形狀的粽子。
4、主持人: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幾個外地同學介紹他們家鄉的粽子。(由三名同學介紹家鄉粽子的特點。)
5、(二)喝雄黃酒
.主持人:說完了粽子的故事,下面請慧敏同學講“白蛇傳”的故事
1、主持人:“白蛇傳”的故事就是白蛇喝了雄黃酒險些現身的故事,在古代喝雄黃酒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但是根據研究雄黃酒是有毒的,希望同學們勸家長不要喝。
2、那么端午習俗還有什么呢?下面請亞娟同學來介紹。(掛艾草、佩香袋)
【活動三】賽龍舟
1、主持人: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端午節為什么要進行龍舟比賽?請余佳彤同學講“賽龍舟”的習俗。
2.、主持人:原來龍舟賽也是為了紀念屈原。
下面請觀看賽龍舟視頻一起感受一下龍舟賽那激動的場面。
3、談感受,激發情感
主持人:看了龍舟賽,你有什么感想?
下面請鄭凱鵬同學談談觀看賽龍舟的感想、再請陳慧敏談談感想。
隊員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傳》
3.主持人總結: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活動四】端午賽詩會
1、主持人: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端午節也是什么節?不知道吧,告訴大家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贊頌端午的詩歌,下面
2.請幾位同學朗誦端午節的古詩。
(1)有請佳蕊:《端午》唐 文秀(2)《五月五日》梅堯臣(3)威宇:《和端午》
3.主持人小結: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剛才朗誦了端午節的古詩,現代也有很多贊頌端午的詩歌。
4、端午現代兒歌
請各小隊表演兒歌朗誦。
第一小隊:女生小組朗誦。
第二小隊:配樂朗誦。
第三小隊:小隊齊誦。
第四小隊:男女朗誦。
主持人:2008年,端午節首次被定為中國法定節日,表明了人們對祖國悠久歷史和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視。
請佳琳同學講講:我們要重視自己的傳統節日。
六、升華
主持人:今天我們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跡及他的作品,就是要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今中國不僅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萬富有高尚愛國情操的仁人志士。我們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及希望,更要做一個愛國的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
七、齊唱《明天會更好》
八、班主任總結
今天的主題班會,老師看到同學們團結協作,積極參與,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以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跡和他的作品,真正接受了一次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更懂得了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讓我們努力學習,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九、主持人宣布活動結束
附活動資料:
1、故事概況。
①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尸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競相劃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體。
②曹娥尋父尸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兩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跡,鄉人群而祭之。
③白蛇傳
傳說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妻的凄美的愛情故事,傳說端午節當天白蛇喝了雄黃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都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④伍子胥的忌日
傳說伍子胥助吳伐楚后,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勾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言,賜伍子胥自殺,并于于五月五日將尸體投入江中,此后人們于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4、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同學們交流從各種渠道了解的有關于端午節的各種習俗。)附:習俗的傳說。
①吃粽子
因屈原投江,民眾怕屈原的尸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后來演變成用竹籜、竹葉包好投入江里喂魚、蝦。
②喝雄黃
因端午節后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傳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黃酒之后,差點現出蛇形,所以民眾則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③掛艾草、菖蒲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后來的風俗則引伸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 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④懸鐘馗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⑤劃龍船競賽
當時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現代則為一種表現團隊精神的最佳活動,而且舉辦劃龍船比賽,近年來有逐漸發展成國際邀請賽的情形。龍船比賽會讓外國友人喜歡的原因:它是一種有別于國外盛行的獨木舟或八人式的劃船,而是一種需要更多默契的力與美的運動。⑥游百病
此種習俗,盛行于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⑦佩香袋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
色色,玲瓏奪目。
付詩歌
《五月五日》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屈原已經沉在江底死去,楚國百姓哀嘆再也不能見到他的容顏哪里能制止讒言,只不過試圖驅趕蛟龍罷了沒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憾恨,反而追尋他死后的遺蹤碧綠的沅湖水,倒映著山峰的影子
《端午》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從何而來?前人傳說是為了楚國大夫屈原 堪笑可笑泊羅空自浩浩蕩蕩,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15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為了讓廣大中小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認同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6月11日上午,xx學校舉行了升旗儀式,在莊嚴的升旗儀式結束后,葉梅香老師作了題為“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隨后,xx學校組織全校各班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活動。
據了解,學校開展本次主題班會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為了讓廣大中小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和過好傳統節日,各班圍繞“我們的節日——端午節”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于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同學們通過學習后都知道了有關屈原的故事。“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同學們紛紛答到:賽龍舟和包粽子。
通過開展端午節主題班會活動,增強了廣大中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增強了同學們的文化自信,讓同學們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了更深的認識與認同感。
【端午節的主題班會】相關文章:
端午節主題班會07-10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10-02
小學端午節主題班會10-06
端午節主題班會(精選15篇)06-19
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07-20
小學端午節主題班會6篇10-07
小學端午節主題班會(6篇)10-07
端午節主題班會設計方案04-06
端午節主題班會15篇(精華)11-16